唐残(校对)第39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92/746

  “要不我们下来走走,先让车马回去吧。”
  周淮安突然心中一动道。
  “这怕不好吧。”
  红药儿有些惊讶转头过来婉拒道,只是她交在一起轻轻绞动的手指,却是暴露了另一番有所期盼的心情。
  “也无妨了,只要安排前后护卫的手尾,就陪我观览片刻太平军治下的市井风貌与民生常态,又当如何。”
  周淮安却是继续宽慰道。
  “那,那,就听郎君的便是了。”
  她努力压抑这有些欢跃的语气柔声道。
  虽然是包办性质的政治联姻,但这个女孩儿一直很努力也很勤奋,学着如何作好一个足以匹配的贤内助角色,所以周淮安也不介意在日常里,稍加宽容和纵许一下她的小心情。
  毕竟整天身居高门大宅之中,出入都是前呼后拥的,在外行事也是万众所瞩目,实在对于她这个年纪的女孩儿来说,未免有些压抑和局束了。因此暂时抛开这些,偶然放飞一小会自我也是有所益处的。
  毕竟,周淮安想要的是一个能够开朗而用心,具有自己想法和创造力的家庭和事业上好伴侣,而不是被各种有形无形规矩,所强行塑造和扭曲而成的摆设和循规蹈矩自律到无趣极致的漂亮人偶。
  “不过,我们这样下去可不行啊……得找个地方换身行头才行,不然就白费了这次机缘了啊。”
  周淮安却再度将她拦住道“难不成……就在这个车上么。”
  然而面对周淮安拿出来早已准备好的惊喜,红药儿却是有些吞吞吐吐的羞赫和扭捏起来。
  “放心啦,彼此都是已是夫妻一体了,我帮你穿戴又当如何。”
  周淮安却是义正言辞的坦然道。
第五百七十五章
千岩烽火连沧海
  而在成都城内,再次迎来天明的时候,也是东川军重新开始攻打内城之际。
  因为之前天子亲上城头的交涉,也只是让杨师立暂缓了两天一夜的功夫;而作为内城和外郭之间派出使者,宣慰和犒劳前来兴师问罪的东川兵马,并且商榷善后事宜的缓冲。
  然而在多次强烈要求和奔走往来之下,敕封的头衔从国公、特进、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左仆射,一直层层加码道太尉、太师、东川郡王、中书令;三川都节度使……
  然而在扰动不安的东川军中,始终没有见到作为此次兴师问罪首要目标田令孜的人头,甚至连主要的帮凶他兄长西川节度使陈敬瑄的人头也没有;终究还是耗尽了杨师立的最后一点耐心。
  于是被绑在早已经架设好的石砲上,给投射回来又在墙头上撞得一片稀烂的敕封使者独孤贞及,成为东川军怒火之下的第一个牺牲品。
  而在城中连日暴掠下来的东川士卒,也带着心满意足的情绪,而举着从城中民家拆夺而来的物料,所制成各色挡板、云梯等物件大举攻向了内城的墙头。
  而这时年轻的大唐天子,也总算是在“田大父误我”的囔囔自语中。姑且恢复和振作过来,而亲自站在墙头的玄黄苫盖之下。权做鼓舞剩余的行驾护军和团结子弟、成都突将及其眷属,勉力奋战而挡住东川叛军的滔天凶焰。
  于是一连死伤累累而数日不得上城的东川军,再度采取了另一种战法。许许多多来自外郭城中大小一百二十坊的老幼妇孺,被成群结队的压到了子城的东恒等四门之前。又在鞭笞和棍击之下开始大声哭喊着城头守军中的家人亲族子弟。
  一时之间,本地出身的团结子弟士气大溃,而甚至出现了成群结队想要连夜越城潜逃的事件;结果为家眷尽在内城的突将和外来的护驾军士给拦截住,砍了数十颗人头才平复下去。
  然而在两日之后,再度突破下限的东川军又有了新的战法。更多的城中百姓被刀枪威逼着驱赶于城下,而一边抱袋堆土与墙根,一边挥动工具向内凿击和挖掘起墙基。
  而一亦这些前驱死伤的差不多了,东川军掩进其后寻机而攻杀上墙头去。于是战斗再度变得惨烈而白热化起来;无论是左神武大将军,行在左右护军使周宝,还是左金吾大将军、殿前诸门防禁使刘巨容,都不得不亲率子弟奋战于门楼之上。
  而当攻防战的第五天,子城的西门楼在烈火中轰然倒塌之后,大唐天子的行在也再度派出了新的使者;而开始愈加卑言款声的商榷起是否将行在上下,移幸往梓潼的事宜了。
  于是,杨师立开始自得意满脱下满是风尘的黑光甲衣,穿上了位置极品的公卿和宰相才专有的深紫色团枝交领大袍,配上代表贵不可言的金龟带。
  又在过人高的大铜镜前,浮想联翩着自己点起全服披挂的牙兵,在武装到牙齿的仪仗簇拥下,行向那正在对着自己缓缓打开城门出迎宰臣们的一番光景。
  这时候数骑飞奔而至的信使,却是给他带来了一个晴天霹雳一般的噩耗;却是西川讨击使高仁厚已经借道普州北上,而攻入梓州境内包围了东川节度使的理所梓潼城。
  一时间有些进退失据的杨师立,不得不又多花了一整天的时间,来统一麾下在去留之间的争执不已,又散尽军中资财大肆犒赏了一番有些人心浮动的士卒,这才达成一致,不再搞什么花头的进城仪式,而火速拿下这行在和成都子城以为根本之地,再督促天子发诏宣布高仁厚为逆臣,然后分兵救援和夺回梓州的故镇。
  然而就像是上天弄人,或又是他兴兵以来的气数和运道都已经被用尽了;杨师立留在城外的东川游骑,再度惊慌失措的逃归来报。
  在成都以西的著名大泽兼名胜的摩珂池畔,发现了漫山遍野而来皮帽兽衣的羌兵。
  ……
  然后,等到重新下得车来的时候,红药儿的小脸上依旧残留着羞红颜色,水汪汪的眸子里都要荡漾出来了。不过,原本的披风大裘下的衫裙,也变成了常见冬日男装的棉衣大裤和连头皮毛罩子。
  虽然看起来就像是个皮肤白净的少年人了,但是穿上了宽大道足以遮住手脚的毛边大衣,却又有些类似布偶装一般毛茸茸的可爱意味;看着这种可爱男孩子式的中性美,让周淮安居然又有些蠢蠢欲动起来了。
  接下来的内环护卫工作,由社调部的专门保卫人员负责接手,而与常人外形差别过于明显的亲卫们,而被集中到附近的几个场所里去待机和候命。至于出行的车驾,则还是在另外一批亲卫的护送下,原封不动寻路的回到城里去。
  而在这一刻的红药儿,也难得露出不多见的小儿女态来,步履轻快的穿梭在城下坊的街市之间,好奇心十足而饶有趣味的打量和翻开着各种沿街贩售的东西,那些绝大多数都是极为廉价或是简陋至极的货物。
  也让周淮安不由的反省起来,自己是不是无意间让她压抑的太厉害了,感觉形容上都有些细微的清减和消瘦了。再回想起来,她自年幼时被曹夫人收养开始,人生的大部分时光就是在四处转战义军当中,充满了颠沛流离中度过的。
  因此固然是让她见过了时间许多悲惨的事情,而对劳苦大众充满了怜悯和爱惜之心。但是在曹夫人的竭力保护和教导之下,也等于是在笼中鸟一般的流转生涯当中,度过了自己的童真年华。
  在衣食无忧之余,基本上也与正常人家的生活无缘,自然也对这些安定下来街市面貌与风情,充满了好奇与新鲜感也就是在不足为奇了。想到这里,周淮安的眼神又变得温柔了几分。
  随着穿着在摊位和铺位之间所弥散的香气,很快她的手中就分别端吃上了两串当地特色的小食——环膏,类似滚煎甜甜圈式的玩意,只不过是內加了葱白和碎芹的甜酱和咸鲜口味。
  此外,又有没有任何佐味也能焦香顺口的酥小鱼,小块猪皮、蒲罗和芋片一起烘烤的炙三味,爽滑不腻的羊尾冻子,粘黄米和枣泥、桃仁碎做的蒸果子;蟹黄和鱼肉包在江米里炊熟的水仙团;甚至还有带有明显北地风格的甜酪粥和黄浆水。
  不过最对周淮安胃口的,还是用葱白、软骨、皮冻,油渣和杂面,在炭烧土炉内干贴成烂肉大饼。居然只要十五文大钱就可以买上两个;虽然露天下烟熏火燎的卫生状况,以后是标准未免有些令人堪忧,但是也间接证明了另外一个事实。就是在如今太平军治下,尤其是荆州境内相对低廉的生活谄本,和比较充足的食材、碳薪来源;毕竟,现在还是万物凋寂的冬天,取暖的需要巨占据了民生索菲的很大一部分。
  而在多数时候,周淮安并不用怎么说话,只要笑眯眯的牵着小手紧跟在身后,任由她一路随兴所至的买买买、吃吃吃,偶然顺势做出一些尝试、评价和品鉴好了。
  周怀甚至还有空闲顺手收集到三份,质地和内容不一的对折小抄;也就是一种简陋至极的双面文字刊物。用的是最便宜一戳就破的麻边纸,印上许多豆腐块一般的蝇头小字,因为印刷的低劣还需要靠的很近才能看清。
  这东西最早源自太平军宣传队的手段之一,但自从开始在市井民间流行之后,就像是雨后春笋一般的迅速增殖和泛滥开来;因此这三份小抄都不是官方发布的正式文抄;而是民间作坊里私自鼓捣出来的玩意。
  刊载的内容也随性的很,从市井街坊中的传言,到家长里短的琐事八卦,乃至似是而非的历书、讳谏,甚至是从正规文抄上转过来的二手消息,及其牵强附会的一些捕风捉影。
  隐然很有些后世不管事实,直管销量的八卦小报几分雏形了;而且在其中一份劣质小抄上,周淮安甚至感觉到了社调部在其中插手和干预舆情导向的痕迹。
  但这一份纸质粗糙印刷模糊的小抄(报)背后,却是代表着如今水力机械在各地普及后,产能已经上规模化的造纸业所能够提供的廉价纸张来源;以及同样成本低廉的(焦)油墨和在民间扩散开来的简易制版技术。
  因此,在这么一份只值五个钱的对折四版小抄当中,就涉及到了太平军领先于这个时代的十几样成果。也算是完成最原始的“五小”工业奠基之后,所衍生出来的一个副产品和科技树分支吧。
  周淮安如此思量着,对着易装成行游的商贩、脚夫、路人,或是坐店食客、酒徒之属,混在左近人群中交替跟随和分段接力监控局面的保卫人员,使了一个手势。
第五百七十六章
千岩烽火连沧海(中)
  乾符八年冬,东川杨师立叛,引兵往攻行在,先破神策、西川兵于神原川,再陷成都大罗城。于行在请杀田令孜并陈敬瑄,上不许;乃强攻子城。
  西川将杨茂言引兵来援,被伏尽没于城郊。上乃诣使宽抚之,唯田陈所不见;师立乃愤怨再攻之;行在累若危卵,再以宰相挽请之,许入内搜拿。
  骤闻西川大将高仁厚潜袭梓州根本,军中动摇而师立厚乃尽出犒之,又令往掠全城;始初定之。时又有田、陈,引维、茂羌兵往攻;师立使大将郝蠲迎击摩珂池,遂大败尽没。又有大将张士安不告引兵而退;遂东川士卒皆乱不可收;余部半数就地乞降于行在,半数乃裹挟师立而西归。
  行至鹿头关,大将郑君雄为梓州高仁厚所诱,乘夜攻杀师立及其牙帐、幕属,斩首数百级传于梓州;梓潼城遂得下。高仁厚自立东川留后,又表郑君雄为汉(州)、绵(州)防御都团练使。
  东川之乱初平。
  同年冬至日,忠武四都出走至兴元府,正逢荆帅宋浩逐贾帅牛勖而占据山西旌节。遂引兵往攻之不果而相持于汉中城下,乃退而大掠境内又南下分据兴、利、阆、集各州,自立为刺史。
  山(南)西(道)再乱起。
  《蜀都别志·唐轶事篇》……
  “社调部特勤队所属李思雅,现下负责伴从娘子……但请吩咐。”
  一名抱着个兜售柿饼篮子的布衣女子缓步过来,用招揽的浅笑低声道。
  “是你啊。你那位义兄林深河呢。”
  周淮安有些眼熟的想了想,才记起起来这么一号人;却是一边伸手挑拣起篮子里的柿饼来。
  作为在安南当地投效的土族帮会——五老会重要成员,她原本被安排在广府训练相应的情报人员,以及参与监管那些灰色地带和地下事业,做得颇有成效。
  显然现在随着太平军的重心转移到荆湖之后,她也被从相对安定的广府那边调过来,加入到社调部在岭内的湖南、荆南、山南等地,察奸防谍的秘密战线序列中去了。
  “他到敌工部的外调科去了,如今应该正在外出勤呢。”
  李思雅神色如常的回到道。
  如今敌工部的对外部分,暂时分为三川、关内、江淮和河朔四个分队,投入的重点和行事的掩护身份也各不相同。就不知道他被派在哪一个方向上了。
  “好吧,给我传句话,让社调部把街头这些小抄的跟脚找出来,然后让我们的人进行监管吧,或许会有所发现的。”
  周淮安最后才从篮子中挑出两枚颜色最深最大的柿饼,顺手将包着几枚铜钱的小抄纸塞进去道。
  “奴婢遵命。”
  她点了点头就重新回到街边兜揽起来。然后就被几个靠上来的“顾客”所围住,假做买卖迅速拿了东西分头领命去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92/74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