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残(校对)第43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36/746

  周淮安想了想应道。
  “然而,敌军有敌军的盘算,我军自有我军克敌制胜的步奏和方略,因此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去,没有必要过多的考虑其他。”
  “这便是都督再度否决了前阵马队的出击策略的缘故么。”
  罗隐却是饶有意味的开口道。
  “对,让马队和骑步营为奇兵前出婺州,所要面对的风险和意外概率,实在难以意料的。”
  周淮安毫不犹豫的回答道。
  “当地既没有丝毫的百姓基础,也没有任何就近的友军可为策应和联动,怎么就能确保直捣腹里而中心开花呢。反而一旦失手,就会成为本阵不得不救的痛点。”
  “既然我军已经有了堂堂正正顺势而下的准备,又何必去刻意行险而横生意外、枝节呢;显然是连胜告捷之下,马队那头起了轻敌骄胜之心了。”
  “我还是那句话,再快再好的利刃用多了还是会变钝。待机休整期间,让他们好好打磨自己的技艺和心态,才能继续派上更多用场的。”
  这时候,又有一份来自明州境内的新公文送达,周淮安一看不由的喜色上眉嘿然道;“什么,竟还有这种事情,明州的局面岂不是事半功倍呼?”
  因为根据在当地开展活动的“三支队”初步调查报告,如今明州境内已经没有多少真正意义上的大田主了?或者说只剩下唯一一个最大的田主,就是前明州刺史钟季文。
  因为早在数年前,他就通过各种强取豪夺的兼并手段,将明州所在宁绍平原延伸出来滨海地带上,大多数适宜耕作的上佳田土,都罗括在了自己名下。
  所以三支队的工作开展,在钟氏所委派的庄头、院主相继被抓捕或是逃往之后,一下子就打开了局面来。为了指认自己曾经被侵夺的田地,当地士民百姓那个踊跃纷呈啊。
  而后,周淮安也来到了城中的承庆寺,对着清理一空的大殿中的济济学子和士人,继续讲说罗隐编写出来的《太平要义》,并回答相应的问题。
  “太平是什么,在不同人的眼中,口中,自然有不尽相同的太平。”
  “这世上为什么又纷扰征战不断呢?只是太多人都想要由自己决定的太平而已。”
  “所以豪强大户想的是让泥腿子世世代代做牛做马,任劳任怨顺从如猪狗的太平光景。”
  “地方官府和胥吏们要的是普罗大众的百姓,如安分不动的现成庄稼一般,一成不变的任由宰割,像韭菜一般收了一茬又有一茬的太平之期。”
  “朝廷当道诸公和天子要的太平治世,则是穷天下之利以供奉己身,所有人还都能够各按其职,各守其位,千秋万代的永世不易。”
  “那些自立一方的藩镇们,则要的是自家家能够世世代代专重权柄,上得朝廷仰仗以高位尊禄而永享富贵,下于黎庶作威作福、予取予求的武人太平”“至于世上那些士人大夫们想要的太平,则是来自朝野的高官厚禄荣养和优待尊崇之下,可以畅所欲言乃至为所欲为的专属特权。”
  “如今,我太平军所要追求的,也不过是让时间大多数人都能好好活下去,仅凭吃苦耐劳的勤奋,就能得偿所愿温饱的,亿兆黎庶共享共期的太平而已。”
  “所以我太平军的立身根基,便就是用亿兆生灵、普罗大众的太平,来取代那些一家一性私心使然的所谓太平。”
  就在周淮安掷地有声的言论回想之际,第一只正好以暇的人马也正式越过了杭、越、睦交界的下阳江,向着浦阳县飞扑而去。
  又在烟火缭绕的攻战当中,用了小半天时间就打下了这第一处据点。
第六百三十八章
紫泥远自金銮降
  碛中有阴兵,战马时惊蹶。
  轻猛李陵心,摧残苏武节。
  黄金锁子甲,风吹色如铁。
  十载不封侯,茫茫向谁说。
  《战城南二》,作者:贯休……
  正当是初春烟柳满皇帝的长安城中。御沟之畔的金桃和太液池的五色睡莲,都开始抽枝发芽了。
  准时敲响的玉磐金擎声中,迎来登基第二个年头的大齐天子黄巢,也在捏着鼻子喝下一碗气味并不怎么宜人的汤药,然后又拿起一枚去核的安息(椰)枣,放入口中。
  然后底下的臣子才继续开声奏报起来。虽然多数政事上的权柄,都已经交授给了五相合议的政事堂;但是因为他们各自各有心思的缘故,一些争执不下的事物,最终还是要交付他这里供请圣断。
  所以,黄巢也能暨此机会感受到依旧权柄在手,军国独断的滋味;哪怕这些也就是在他昏倒之后,从底下呈递上来层层打过折扣的产物。但至少能够让他不至于被身边人等,隔断于深宫之中,而对外朝一无所知。
  当然了,这其中绝大多数都不是什么好消息,更多是新朝不断冒出来的问题,或者说是让人烦心之事;或是不那么糟糕但是按部就班到令人乏味的日常诸事。
  比如在关中义军的三路征拓相继失利之后,重整旗鼓再战的兵马却因为个中因由,迟迟未能够重新集结起来。这一整个冬天里的京畿之内,兵部和枢密院的账面上足足又十几万人马,就这么白白蹉跎过去两月多光景了。
  以至于他私下派出去寻访的枭卫成员,回来之后只能小心翼翼的报告说:各营衣粮短缺,军将终日饮酒作乐不理因饥寒逃亡者绵连不绝,各营中短缺益多……
  然而他甚至还没法针对具体的人和事物做些什么。因为自从他短暂昏倒醒了过来之后,发现许多事情已经完全不一样了,通过前来觐见的近臣和亲族,他也只能确保掌握住大内(太极宫)和北内(大明宫),令行禁止的武备和安全。
  然后,再通过诸门巡防使京兆少尹孟楷等依旧忠实有加的心腹臣下,控制住这偌大长安城的大部分局面,至于一些边角之地和城门所在,就实在力有未逮而只能派人就近监视,而无法禁制出入了。
  至于城外就更加无法可想的了;因为那些大齐军将营中寻欢作乐的酒肉女伎乐班,根本就是城内那些重臣门下,给相继送出来笼络和恩接的结果。
  尤其是政事堂中作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第一位,尚书令尚让是他病倒后第一个表现出不安分。他的子侄和亲兵们也在长安城外奔走往来活跃的很。在他的带头下政事堂中五相除了扮演吉祥物王铎之外,也纷纷向城外军马开始身手。
  然后除了政事堂中的主导之争外,他又在军权上与左右枢密使庞师古费传古都观军容使盖洪等人,相持不下以至于就连区区一个从关东之地调遣当地各路镇守兵马的决意,都没有办法正式发出去。
  然而眼下病榻之上的黄巢,也只能利用他手下这些实力派兼重臣之间的分歧与矛盾,不动声色一点点收回当初的权柄和人心;因此如今的政事堂中隐隐分裂成了相互交缠的三派。
  作为河南长恒冤句背景老兄弟代言人的尚书令尚让,侍中赵璋为首主导的事务选官和粮台派,以及李俊儒为代表的幕属佐僚派与降官旧任派的领头人崔缪的隐隐联手。
  然后在此之外,本该还有掌握机要位置的黄氏宗亲和戚里,自成一体而进行相应的牵制和抑止。然而自从黄氏子弟当中最为善战的亲侄黄皓叛逃,最能动脑子的黄思毅等人横死街头;却是严重削弱这个群体的力量和作用了。
  他如果公开正对某一个,只会便宜和加强其他人权势和影响,而彻底打破先有对立与争夺的平衡,令事情超出他而今身体状况所能掌握的趋向和范围去。
  因为在这些派系斗争背后,同样也有为之呼应和奔走的所属义军武装力量。或者说是从一开始就追随左右的乡党亲族部曲所构成的武人团体。
  当整体义军顺势而起席卷天下之时,他们固然能够因黄巢的个人权威和手腕,屡屡身处逆境而忍饥挨饿吃苦受累,依旧遵从号令而行从禁止。但是一旦外患不存而稍得安逸之后,就不免各自有所盘算和私心起来。
  正所谓是上行下效的道理,故而城外那些原地停驻的兵马,又何尝不是在多方拉拢之下,想要待价而沽以为自己谋取到更多权位和名利上的好处呢。
  唯一令人心安却又无奈的是,关内的各路官军也没有多余的举动,至少还有时间让他去收拾眼下的局面。另一方面,则是先前他一力推进的选士和派遣监军使者,这段时间也出了不少状况。
  在他突然昏倒之后,居然就有候选之士相继失踪或是逃亡而去了;然后那些已经派出去的监军使者,也在相应镇守麾下遇到了各种意外和事端。
  有的得到奏报就此暴病而亡,有的上报擅离职守不知所终的;还有干脆与守臣闹翻了兵戎相见,引得地方攻杀不休;而政事堂中的合议上,也乘机停止了后续的选士和监军使者的派遣。
  然而,那些已经投附新朝的关东藩镇们也没有安生多少,他们几乎是马不停蹄的四处兴兵攻杀不休,乃至于关东留手的大齐守臣们抢抢地盘和人口,并为此大小冲突不断。
  因此他有时睡梦中会被惊醒过来,因为他梦见了端坐在天子宝座的自己,也被一张张罗织稠密的大缠的没法透过气来。所以他暗中又开始吩咐亲近内侍,给自己睡前安神饮子添上小半勺龙膏酒。
  正当黄巢听得有些昏昏欲睡泛起困来的时候,突然太平江东杭州澄几个字眼,刺中了他的耳膜而顿然变得精神起来,却是无意将手中把玩的玉蝉滑落在茵席上。
  细碎掉落的声响,让正在不远处抚弄着黄巢长子的曹皇后,顿然有些惊讶的看过来,却见黄巢露出一个宽慰无事的笑容,让人递上来奏疏继续看了起来。
  然后心中又变得很不是滋味起来,这位刚刚封赏过的乘龙爱婿,居然在年前才打完山南之地,才休养生息了大半个冬日,就在开春发动了对于江东的后续攻势了。
  根据当地派驻的枭卫成员回报,顺流行进的船幅连横于江上如霞云滚滚,而岸边旗仗亦是连绵数十里,而首尾一日无法奔走,怕没有带甲十万之众。如今更是眼看已下常湖苏杭的浙西全境。
  相比一直以来受制和约束在这皇城大内之中,而诸事一无所成的自己,这个结果不由让黄巢心中愈发有些堵气和憋闷,又有些惊醒和自省起来,显然是自己为这皇城大内中的富丽繁华所惑,在安逸和享受中靡费了这好些时光;对方却一直在整军备战不停,所以才会导致如今这种南北两端反差巨大的情景。
  一旦这周和尚成功扫平了江东之后,便就是真正南北分据的局面了。到时候因势使然自会有人给他劝进,相比之下自己困据在这关中之地的大齐朝廷,又算得上是什么呢。
  想到这里的关节和厉害,黄巢不禁脸色微微变幻了数度,才决然开声道内侍监学士院,替孤拟下诏命,不日孤将与畿内诸军将士,会阅与灞上……以定总率之选……
  再派人传旨江东,……
  而在江东道的浙西境内。
  来自淮南行营方面的探子,化名为鄂州买茶商人的衙下莫邪都虞候杨河;也端坐在装载货物的牛车中仔细打量着周围的环境,并且时不时的记录下一些事物来。
  他本是扬州境内的豪强子弟出身,长时间流连与扬州花坊之中,乃是那些番外胡姬们的常客。也由此在市井中结交了三教九流之辈,而拥有了扮什么像什么的本事。
  后来又因为这个本事被招募进了淮南镇新设的莫邪都內,成为哪位南天一柱,国之璧臣高令公麾下的众多走探和眼线之一,以刺察军将的阴私之事而得用为探目虞候。
  这一次易装前来,乃是受到总掌内府的郡王眼前红人吕(用之)内史的指令,到这江东之地来侦查太平贼的军情,并且在当地发展一些可用的眼线来。
  然而,行走在太平军的治下,他最大的一番感受就是,对于田土地方见缝插针的利用率;无论谁丘陵坡地荒滩草泽,都被插满规划用途的木杆给标记上了。
  勿论是鱼塘鹅鸭场牛羊厩围还是茶山果林梯田,就好像只要是有能利用起来的任何边角,就偏执的不让任何一寸土地荒芜和无用一般的。
  但是事实上,绝大多数营田所和屯庄都是通过相对周密的事先勘探和规划,设置在交通发达或是水运便利的要冲附近;以获得相应转运和动员上的加成。
  而且其前身也都是自豪姓大族抄没而来,土地成色产出较高的田宅和山林,因此很容易就可以通过作物良种新农艺和先进工具组织劳作等因素,在较短时间内形成相应的规模和集群效应。
  进而又影响和辐射到周边相对分散破碎的乡土村邑;迫使和激发他们为了更好的生存下去,而自愿或是不自愿的作出相应生产模式的调整和配套行为来。
  因此,杨河虽然不大明白这其中的道道和背后的长远蕴意,但是光是亲眼所见这些贼军于地方上迅速成型的布局和仿若是各按其职的居中百姓,还是不免有些悚然而惊起来。
  走,我们赶紧回头……
  他突然对着驾着牛车的驭手道。
  东主为何如此仓促?不是还要去杭州境内呢……
  驭手却是不解道。
  已经没必要去了,我在这儿已经看的够多了,须的有所回应……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36/74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