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残(校对)第5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5/746

  然后又有人为了家破人亡的仇恨而就此投了义军,一方面是为更多相同遭遇的人讨回公道,另一方面也算是藉此远离这篇伤心之地;只是,在知悉这些手段和内幕周淮安看来,这又是一种何等绝望和窒息的现实和状况啊。
  却又让他不免生出一种恍然隔世的错位感和即视感么,这不就是后世那些城乡结合部里拆迁工程当中,那些半灰不白的拆迁公司和讨债公司,在洗白的社会资本遥控和圈养下所扮演的角色么。只是在过了一千多年以后,依然是换汤不换药类似的套路和手法啊,只是在社会主义的红旗和招牌下,那些资本暂且没有了敢于公开与之勾结的官面手段;所以只能拼命的收买各种无良文人和公知、专家,到处鼓吹在农村回归“乡贤之治”,来取代基层党组织的权威和用途;然后在城市里宣扬“国退民进”的小政府好处,好给“有活力的民间力量”腾出空间和余地来,让他们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和“价值导向”。
  所以在这种令人绝望而麻木的社会现实之下,普通人家基本上没有继续改善种植手段,或是采取良种的动机、余力和条件;就连肚子都没法填饱之下,也就谈不上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了;因此,只有那些坐拥大片田地的豪族们,才有条件和余地,比较随心所欲的决定种植作物的具体种类和多样、丰富性;并在此基础上维持丰富多彩的饮食习惯和日常享受水准。但是他们往往同样也是保守和固化的主导者和受益者,恨不得千秋万代的间眼前这一切,一成不变的永远延续下去。
  除了变本加厉的压榨手段之外,自然没有多少打破熟悉的现状,而改进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基本动力和欲望了。
  因此,像这潮阳城外大片原野中的田地,也几乎是集中在城中一小戳上层人士的的名下;虽然他们努力的进行清野坚壁的准备,但是实际上在王蟠的本阵抵达之前,也只毁掉了城墙下半里多范围以内的田稼而已。
  所以,在周淮安带来的大队劳役加入之后,就开始大规模放手的收割和采摘起,这些城外半熟未熟的物产,并将那些山丘上但凡是合用的树木和其他柴草物料,都多多益善的砍伐下来待用了。
  当然了,在潮阳城的城墙面前,那种原本用来打土围子和木寨的竹篾弹射器,就不怎么管用了,竹子的应力强度毕竟是有限的;虽然说在攻城手段和技术上,周淮安也就是个形而上学的网络理论派,但还带有着过人的眼光和知识不是?在目前时间和资源都相对充足的情况下,他可以逐一的进行尝试。
  比如历史上作为中国冷兵器战争巅峰的回回炮(重力杠杆抛石机),旋风炮(离心旋转抛石车),乃至国外东罗马帝国已经运用成熟的扭力投石器和蝎子弩什么的。得益于A站B站之类大量军事爱好者和仿古发烧友聚集的视频网站,其中对于各种古代兵器的复原手段和流程,可以说有着相当详尽的描述。
  以此为参照的话,周淮安只要让人照葫芦画瓢的按照大概形制,定做一些主要构件;比如对木材进行蒸煮曲化处理,尽可能编织和收集一些可言用来绞城股的粗麻绳,制作防蛀防干裂的大漆,作为杠杆的高硬度和弹性的圆材种类,用来固定基座和门形框边的铸铁件和护套等等;最后再组装起来一一的调试和发现问题,最后达到最基本的功能和效果就行了,反正不强求多少次使用寿命,只要确保能够积累相应的经验和工艺,在下一次依旧有能够再造出来就行了。
第九十八章
潮阳(下)
  潮阳城外的小北山和南岩山之间的谷地里,呼噜噜的杠杆拉伸扭动响声中,一枚被打磨过的石蛋,搞搞的掠空之后,在逐段标着射界的泥地面上砸出一蓬沙土来。
  “射角八时八刻,落点一百四十三步余。”
  随着远处挥舞着传回来的旗语,一名义军士卒大声的喊道。
  “下调半刻,准备再发。”
  而响彻着此起彼伏的报数声,在坑坑洼洼一片狼藉的地面上,已经落下了好些不同材质的弹丸;其中有已经破碎陈多瓣圆形烧陶弹,也有纯粹用当地红黏土晒干捏成,而崩碎散落了一地的泥蛋,更有混入巴豆和马尿或是浸了油的纵火草蛋。甚至还有用泥粘卵石成团的崩碎弹。
  为了减低难度和便于入门积累熟练度,周淮安最初各自制作出了几具缩小版本的模型来,然后进行不同材质和版本上的对照实验。而其中主要的构件,还是他亲手画下的图形,并亲自督促打造出来的。
  在几种投射实验方案当中,来自西方古典时代的扭力投射器,在实际射程和精度,还有投弹分量上都有些明显的高不成低不就的垫底,反而是本身的重量和结构上别有优势,而更便于拆卸携行而随军机动。
  另外,虽然这东西看起来比较一目了然的简明,但是在作为扭力输出的关键,需要两束张紧的马鬃、皮绳或动物肌腱产生的反向动力;这就严重限制了可言使用和拓展的上限了。毕竟,无论是作为生物材料的毛发还是肌腱的强度和寿命,都是很容易受到外部环境影响而弱化乃至失效掉。
  如果只是作为弓箭的弦那还不甚明显,但是作为远程攻击的蓄力手段,就相当的尴尬和无奈了,尤其是在这湿度和气温都相对较高的岭南地区。也许到了相对寒冷而干燥的北方之后,这东西会有更好的应用价值。
  到最后,反而还是作为配重杠杆和牵拉式投石器的回回炮,及其所代表的上限更高一些,虽然结构和体积要大上许多,但在理论上只要用来牵动配重的人数够多的话,可言在最大限度材质强度的基础上,堆积射程达到相当远的程度。
  只是,一架合格的回回炮所需的物料,也是相当可观的,尤其是对眼下的这只义军来说,目前才造出来这么一件阉割版的样品;再刨除了因为手艺不精或是材料选择不当造成的废品外,也许最后只能七拼八凑出区区几架来就算了不起了。
  而在人员杀伤为目标的压制器械上,类似大号复合弹弓的蝎子弩结构,远要比传统弓臂张力叠加原理的床弩或又是车弩复杂一些,但是在操作简便和射速上还是要略胜一筹的;只是以眼下农民军的物资条件和技术水准,连符合标准的床弩都造不出来,更别说这种实验性的产品了;最后也只是周淮安用多种替代手段的修修补补之下,最终完成了一具缩小版的原型,又加装了绞盘和箭匣放在板车上作为曾经存在过的一个样品而已。
  反倒是后世在宋朝对西夏战争当中开始闻名的,可设置在马背或是骆驼背上,依靠十字形框架转动的离心力,来抛投石块和其他重物的旋风炮;在前来围观的义军头领当中,获得为数不多的好评和赞赏。
  理由也很简单,因为他们因陋就简的穷惯了,就连竹篾弹射器都能当成是某种意义上的宝贝,更别说这种不用车辆负载,光靠牲口就能驮行的投射器具了。更何况这东西无论是攻坚还是野战,都能兼带着派上些用场的。
  虽然旋风炮的射程和准头,还有杀伤效能都是最垫底的存在,同样还考研操作人员的经验和技巧;但是实在架不住他的结构简单而足够便宜,只要竹木制作的固定框架,以及绳子、皮兜和木片扎成的摇臂;更加适合从一穷二白走过来,而严重缺乏技术兵种的农民军。
  因此,在当下就纷纷出言建议,而拍板下来以此为标准,就地搜罗物料先制作出一百具来再说其他。
  “和尚那。”
  看完了这一轮的演示之后,特地抽空过来的将头王蟠,也对着周淮安亲切而诚恳的道“你这本事和见识,又一次帮了大忙了。”
  “只是略懂垫皮毛而已。”
  周淮安赶紧谦称道。
  “算不上什么东西的。”
  “怎么能算不上东西呢。”
  王蟠顿然有些不满道。
  “这是能让我义军弟兄,少折损一些的好东西啊。”
  “就算你不居功,呈报广府的文书上少不了你一笔的。”
  “我还寻思着破了这潮阳之后,大伙儿为你好好的犒劳一番呢。”
  然后他顿了顿有继续道。
  “对于这些器械……既然都是你督造出来”“不知道还有什么后续的章程么……都说来听听好了。”
  “我打算在驻队里,搞出个样子队来。”
  周淮安倒也不藏私的应道。
  “要想吧这些器械操使好了,派上真正的用场。”
  “须得一番好生操练娴熟,还得会点数算和堪舆的本事。”
  “怎凭的这般麻烦哩。”
  站在王蟠身边一名生面孔的年轻校尉咕哝道。
  “只要能把石头丢出去就行了吧。”
  “话不是这么说的。”
  被人质疑的周淮安也没有怎么生气。
  “若是操使的人不合用,算不准投石的远近高低的话,要出许多纰漏的。”
  “打不准敌人倒还在其次,就怕误伤了自家弟兄就很不美了。”
  “吴小眼儿,就你凭的多事么。”
  王蟠亦是有些不满的低声呵斥到。
  “和尚这还不是远见之明,都想在大伙儿的前头了。”
  “管头说的也是这个理儿。”
  王蟠身边其他相熟的几人,也七嘴八舌的应和道“就是,就是,”“若是拿捏不好尺寸和力道,把东西丢到自己人头上咋办呢。”
  “小眼儿。你敢拿自家的性命安危,胡乱去赌这一把么。”
  “此后筹划的事情便交给你了。”
  王蟠亦是当场拍板道。
  “要什么人手,尽管倒各营里去挑拣好了。”
  “只要尽快能派上用处就行。”
  “好吧。”
  周淮安颔首道。
  “我可让人先造出些模仿的器具来。”
  “让人手先比照着进行操练好了。”
  “然后造好一件,就投入一件。”
  “这样等器械全数造好,也就可以上手管用了。”
  “待到样子队里都操演娴熟之后。”
  然后周淮安又补充道,算是给出某种预期和允诺。
  “就可以进一步差遣倒各分营里去,传授相应的操持手段。”
  “还是你想得周全和妥当。”
  王蟠亲切的拍拍他肩膀,又对着左右道。
  “就这样定下了吧。”
  “你们都要极力配合才是。”
  “敢有推诿和拖延的误事,就别怪俺军法无情了。”
  当然了,接下来的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哪怕是再简陋的旋风炮,再这个相对落后时代也是真正意义上的技术兵器了;与之配套的测绘标准和图标式样的规范雏形,周淮安在这一路上已经鼓捣出来,并在小范围内开始实践;主要还是按照这个时代人们最熟悉的天干地支配合日冕的刻度,以六十一轮回的甲子数作为细分的计时单位,再加上十二时辰(点钟)、刻分的方位和角度表示;而作为标准的制定着和推行人,同样也在塞入相应私货当中,变相扩张着自己的影响力和权威性。
  “对了,和尚兄弟诶。”
  说完这些公事之后又打发开左右,王蟠也顿然像是换了人似得,用一个比较轻松的表情对着周淮安。
  “最近有什么新鲜的吃食和菜色么。”
  “紧巴巴的围了这些天之后,”“俺嘴里已经是咸淡的紧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5/74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