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残(校对)第67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77/746

  相比之下,相距东关城里半外处于华州(今陕西华阴县)境内的西关城防,就要显得逊色的多了。不但关前地势一片平坦,只有约莫两丈高的夯土城垣,更多时候是为了防备攀越山间小路和狭道的盐枭、私贩之属。
  因此,当年黄巢的大军能够入关;乃是因为关内左神策将军张承范为首驻军在连日攻战之下已经矢尽粮绝;然后又驱赶泰宁军节度使齐克让的败兵,冲进关侧废弃汉潼关的“禁坑”谷道填出一条坦途来,才在东西包抄夹击之下令潼关告落的。
  而更早年反攻关中的一代名将郭子仪,收复潼关的过程则要更加简略的多。他只是分兵由西向东一鼓而下西关城,再蓄势攻打东关城,就轻易击败和驱逐了安守忠为首的关内叛军。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王重盈虽然信誓旦旦的又坚守之志,但是与心中却是未尝没有多少把握的。为此,他把陕虢经略使麾下两州之地,能够罗括和动用的八千兵卒,都给集中在了这座关城中,打动民夫打造了无数器械。
  又派人掘断了潼水淹没了汉潼关西向的谷地,同时以山石填塞了“禁坑”谷道的狭窄处,就是为了避免重蹈覆辙的结果。然后又不顾面皮和身段,向着正当北征太原府的河中节度使王重荣急切求援。
  至少相比兵力寡弱的陕虢经略使,在连绵战乱之中坐拥完好的河中府又五州之地的王重荣,可是先后两度出动了近五万大军,去攻打和夺取被那假冒宗室的沙陀人所雀占鸠巢的河东腹地。
  只要这位兄弟能够及时引大军赶到,以居高临下之势顿临大河东岸,蒲州首阳山至风陵渡的河曲一线;与南岸潼关坚拒之势,形成了相应的互为呼应和钳击之势;就算是关内的太平军也要有所忌惮了吧?
  每每想到这里,他就忍不禁看向了背面的黄河对岸,仿佛是在下一刻就有河中的大军抵临一般的。而伴随身边的长子陕州防御使王乾,也似乎猖獗到了他这种焦躁不安的心情,而不由宽声道:“大人还请宽心一二,叔父他既有回应,自然就会不日将至。倒是大人千万保重身体啊!若因此有个不虞,岂非关内上下都要人心忧患不安了。”
  在这么一番劝说之下,王重盈才姑且放下满肚子的心思,而回到了关城内居所。自然有一群侍妾围拢上来,给他卸去了汗淋淋的外甲袍服,露出还算精键而未曾荒废多少,遍布着瘢痕的黝黑身躯来。
  又有妾侍端来银盆里浸着香药的清水,用精细的白叠布谨小慎微的给他擦拭起身体来;有人用木盘奉上了虢州地方所产又在井水里镇过,并切开挑子的时令瓜果,用篆花银签子送到王重盈的口中……
  于是,在内外交加的的一片冰凉舒爽当中,王重盈因为忧虑城下敌势而积郁的满心浮躁和烦闷,也暂且慢慢的纾解开来了一些。而又开始打量着这些侍妾轻薄衣裙的曼妙肢体。
  她们之中有的出身官宦之家,有的则是公卿之女,甚至还有一位前宰相王铎家的侄女,也是典型五姓七望之女。从某种意义上说,他还要感谢黄巢为首的大齐新朝。
  不然的话,原本祖上只是盐夫头子,直到近两代才变成牙校之家出身,早年还在军中打拼生死流臭汗的王氏兄弟,又怎么又机会亲近到这些名门望族之女的芳泽,乃至将其作为呼来喝去的妾婢之属呢。
  只是正当已经年近四五旬而依然尤有余韧的王重盈,开始享受着来自侍妾们的服侍,而逐渐进入状态之后,突然外间传来的一声叫喊,却让他的性质一下子飞到了九霄云外了。
  “启禀大人,陕州处传来急报,硖石山哨垒发现大队人马,正缘着在函谷东道口一路放火焚山开进而来。”
  却是长子王乾嘶声喊道:“天杀的诸葛老匹夫,他的河阳军图谋上党还尚且不足,难不成也想乘火打劫吗!!”
  下一刻赤膊着半身的王重盈不由推帐而出怒吼道:“我儿听令,着你带领轻兵一千,速速奔还陕县(陕州治所),一定要竭力将那河阳兵挡在大阳桥北岸。”
  然而,在派出这支援军之后,王重盈也在没有兴致作乐下去,而是重新披上了甲衣来到了西关城上,重复起那巡城和箭矢关前太平阵营的日常,还当场鞭笞和仗责了多名明显懈怠和亲疏的士卒,顿时令城头风气一肃。
  然而这种威严正襟的状态还没有持续多久,城关北角靠近大河边上高出望台的士卒,却是再度敲钟大喊了起来:“船……船。”
  “河面……有船。”
  “河上……好多的船。”
  随后没多久不用人刻意指引,王重盈也看见了从西北向的上游方向,所不断驶来的多艘大小河船;就这么在大河奔流之中顺势缓缓向着潼关所在行来。
  “难不成这些贼军使要越关而过,绕道后路来攻么?”
  其中顿有一名军校喃喃自语道:“混账东西!”
  然后他就被王重盈一顿鞭子抽在头脸上惨叫和告饶起来,而又满脸气结和愤然的骂道:“无端自乱军心,这河上两岸百余里都是滑不能攀的陡壁乱石,除了风陵渡(关)之外,又有什么地方可供登岸啊。”
  “还不快与我将车弩和石砲、抛竿都推上城来,只要敌船敢近前就尽予打沉。”
  就在王重盈发号施令下去不久之后,就见这些始近的河船在河上突然纷纷的落锚停驻下来,似乎就是为城头的反应所威慑住了一般。
  然而,不多久这些相继停在百步之外的河船突然就纷纷晃了晃,而在水花拍滚摇曳之间传来了隐隐滚雷一般的轰鸣声。
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鱼贯度飞梁(续)
  而就在吸引了潼关内外注意力的河上此起彼伏轰鸣声中。潼关东南面纵横交错的黄土塬和沟壑之中,也有一只灰头土脸和满身泥尘的队伍,从高处顺着砾石遍布的土坡,抱着困扎好的器械和背囊缓缓的滑滚而下。
  为了绕开依旧被出堤泛滥的潼水所淹没的谷道,他们在这些大小黄土塬上可是依旧转了好几个大圈了;最终,在重新生长出来的草木中变得葱郁茵茵的禁坑谷道,最终还是出现在了他们的面前。
  只是当全身被剐蹭得伤痕累累的他们,在狭长坑谷挥动斧锯开辟前进少且没有多久,就重新遇到了障碍。那是被人从山缘上刻意掘松推滚下来的大片新鲜土石,直接塞住了走出谷道的前路。
  不过,这短短一点距离和障碍,却已经难不住经过蜀中的荔枝道到金牛道,再到阴平道一路披荆斩棘、开山劈石、伐木清道过来的太平山兵和战斗工程部队了。
  只见数名穿着石棉罩袍带着石棉手套的战斗工程兵,攀上前去用几根长短钎子相继探察和凿击之后,就开始埋身在乱石堆土的间隙间忙碌作业起来。
  然后,随着几缕青烟袅袅的在乱石中弥漫开来,这些太平军工兵也毫不犹豫的转身就走,而奔跑到数十步外的山壁背后;然后就听得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还有如涌泉一般喷薄而起的漫天土石;就像是凭空下了一场短促甚急的瓢泼大雨似的,将无数扬起的泥土和细碎砾石给泼散在谷道中待机的太平将士身上,打得他们的帽盔、甲衣都是沙沙作响不断。
  而在原本谷道狭窄处被崩落的山石土堆给淹没的位置,却是已然凭空出现了一个丈余宽的U形大豁口了;虽然看起来还是明显高过于地面,但是被炸开和坍塌的松脆土石,已然在豁口处天然形成了一个低矮的缓坡。
  因此,随着这么一道缓坡的出现,原本被淤塞起来的谷道也不再险峻难攀,而变得足以让人牵挽着驮马通过了。然后,又有太平士卒抬着砍倒捆扎好的大片树枝,竖向堆放到缓坡之上,顿时就形成了一道落脚的通道。
  而有幸参与到其中而目睹着一切的新补工程兵王墩儿,亦是有些目眩神移一般感受着如此开山移石的多天地造化之奥妙的伟力使然,而恨不得在下一刻就顶礼膜拜着。
  虽然随着大江南北一路征战过来,他早已经不是杭州天目山下茶园里,那个啥都不懂的童仆;但是也偶然间会回味起那个庄主家儿媳妇,所展露出来的雪白胸怀和哀婉神情。
  然而他在已经大大开拓了眼界之后,是决计再也不想回到原本天目山下,那个单调枯寂而又乏味繁重的生活日常中;哪怕是那个据说出身官家小姐的庄子儿媳,再度剃毛白羊似的躺在他面前也不行了。
  因为他已然是一名太平兵,正在进行着为世间大多数穷苦人谋求活路的大业中一员。更有未来分得田地、安养余生的指望和更多发达风光的前程,见识天下大好风物的机会在等着他。
  因此背着特制藤箱的王墩儿,毫不犹豫踩着沙沙作响的树枝,而率先冲上了硝烟尚未完全弥散的新开出谷道豁口当中;挥动起双头镐来继续加固地面和扩大相应的缺口。
  然而仅仅在下一刻,谷道缺口背后被染得灰白一片的繁茂山林中,突然就窜出许多的灰头土脸的身影来,又声嘶力竭的嘶吼叫嚣着向着王墩儿扑杀而来;显然是潼关方面还是在这谷口横断处留下了些许看守兵马。
  然而俨然是见厉战阵甚多的王墩儿,却是毫不犹豫的挥投出手中的短镐,迎面嵌在了最近一名攀爬而上的敌兵肩膀上;又拔出腰上挂着的羊角锤,呼的一声捣在另一名敌兵手臂上;顿时砸成下凹的V形滚落下去。
  就在这片刻之间,以王墩儿为首这些抄起家伙的战斗工兵,已然毫不示弱的将仓促杀出的敌人,给在土坡上相继击倒、砸翻,滚落下去了。
  就在他们所制造出这瞬息缓冲之间,后续跟进的铳手也挺着加装上党恶尖刺冲上了缺口,而对着坡下前后挤成一团的敌兵,烟火四溅的抵近攒射,又在一声尖锐哨子声中呼啸着突杀而下。
  因此仅仅是不多久之后,这支负责驻守在横断处,原本作为出其不意埋伏的数百河中兵,除了极少数逃入山林深处之外,却都已然尽数覆灭当场了。
  随后,更多远远鱼俪而来的长长队伍,相继牵挽着驮载沉甸甸物资和器械的畜马,毫不犹豫的翻阅过了这处新开出来的谷道豁口,而消失在远处谷道幽深的苍翠林木之中。
  而在潼关西城当中,王重盈也只能面无表情的看着,从大河上不断绽放的烟团,以及破空而过的呼啸声;击坠在关城墙上所迸溅而起的碎块,或是正中关内坊区建筑,所激起的一阵接一阵惊呼、哭喊等喧闹声。
  至于之前那些推上墙头,打算与之对抗和威慑的车弩、石砲和抛竿;大都已然随着输送和操使人员不可辨识的血肉残骸,而淹没在了残断碎片间。
  虽然,这些河上而来的炮船轮番轰击下来,对于关内守军具体造成的伤亡,其实还不过百十之数;其中还有好些是惊慌失足之下摔下城垣或是相互践踏造成的。
  但是这种命中率并不算高,而更多是从毫无遮掩的河面上,随机从天而降的杀伤和有限的损毁概率;对于关内的士气军心的打击和削弱,却是肉眼可见的结果。
  因为他们根本无法阻挡也无法反击;只能眼睁睁的看着那些排成一字长蛇的河船,在相继轰平了岸边的可能的妨碍和威胁之后,从容有余的重新拔锚一点点的靠上前来;然后将灼热的炮子,更加准确的轰击进那些营舍,马厩、坊市和仓房之间;然后又变成关内建筑群落,被打破、引燃起来的点点烟火之间,争相往来扑救的身影。
  至于在岸边埋伏下弓弩手,带到这些敌船一靠近就密集攒射火箭以为阻击的打算,从一开始就随着被无意间击中又轰得支离破碎的士卒,而导致的惊声大骇和争相退逃中彻底破产了。
  然而这时候西关城下的太平军阵垒,却是依旧是不紧不慢的继续输运来物资和打造着器械;就仿若是根本没有被来自河面上的炮击轰击所牵动和惊扰一般的。
  唯一可以确认的是,若干具数丈高的庞然大物正在期间拔地而起,眼看就要高高俯瞰下西关城头而一览无遗了。王重盈终究还是下定了决心,只要熬到天黑就组织敢死之士予以反袭。
  他不就不信邪了,难道这些太平军的河上战船,还能在目不能远视的漆黑夜里,继续发炮轰击他的城防么?然而到了夜色昏沉而朦胧月色开始透出云稍之际,关内的守军却是再度骚动起来。
  而正在伙房中亲尝将士们的饮食,而以示同甘共苦的王重盈,也在一片此起彼伏的喧哗声中再度来到了城头上,却见到在将士们充满畏惧之色的视野方向,赫然凭空升悬着两具庞然大物。
  其中还有点点的明亮火光闪烁,就像是隐身在黑暗中而居高临下俯瞰着关城的无形巨兽双目,让人仅仅是看上一眼就要不寒而栗,忍不禁要两股战战起来。
  只是在下一刻王重盈就很快回过神来,因为他在长安城内追随黄王的大齐新朝麾下作战时,同样也听说过太平军中有一种能够让轻舟载人,高悬空中而俯瞰无遗的秘术,却不想在这处见到了实物。
  然而,其他的士卒却没有王重盈的这般见识和眼力,当场就是惊慌失措而哗然大作的跪倒就拜不已,或又是丢下刀枪而逃离城堞和哨楼而去。
  王重盈不得不急忙招来亲卫都和牙兵具列城下,当场捉杀了数十人;又搬来大堆的财帛铺陈以为犒赏和激励才遏制住了城墙上下的逃亡和惊慌溃乱之势。
  然而河面上通过络绎往来的划子完成补给的战船,却又冷不禁重新开始发炮了。刹那间河面齐射乱飞的炮子,在城外悬空的火光和灯色指引下,却是足足又数枚正中严阵以待的牙兵队列。
  刹那间就将十数人轰击得支离破碎、血肉横飞的,就连王重盈也被溅了满头满脸,而再也顾不上整肃队伍,而在左右的搀扶之下急忙躲进了更内侧的城门楼中以为暂避。
  然而就在断断续续的炮响不止了大半夜,城外营地中的太平军依旧是无动于衷似的,根本没有任何乘机发动攻打和强袭的征兆。
  这也让手书了城头上的守兵只留下基本哨位,却是与关内建筑中聚集了大部人马枕戈待旦,只等贼军来攻就迎头痛击的的王重盈,未免有些大失所望又不明所以。
  因此,眼见得折腾了一整夜也不得安生,而月落西沉天色即将迎来放光的大多数人极度困倦之际;期待已久的喊杀终于响彻了起来;眼睛通红的王重盈也不由惊醒振作起来。
  然而这一次的敌袭和进攻,却是来自潼关南面的黄土塬上;只见在黑暗中山沿不知道有多少甲光硕硕的身影,从高处成群结队的飞身滑落而下;随又在树木和营帐的阴影当中,炒豆似的放射出点点的火光,或又是挥投出一大团升腾而起的赤亮火焰;转眼之间就将相对防备空虚的关城中部,给烧成了一片烟尘直上的火海。
  而城下的太平军也紧鼓大作的开出了营盘来,又扛着长梯、推着挡车,化作了数条粗大的火龙直驱城楼而来。这一刻,就算是王重盈也难免满心悲愤决然的高举起宝剑怒吼道:“众儿郎速随我来,当与贼不两立。”
  下一刻,就有一枚从黄土塬上高处射来的炮子,轰在了他身边不远处将擎旗的拦腰打成两段,也打掉了他身边一种亲军的勇气和血性,而不由分说的架起他就向着原理敌势的东关城退逃而去。
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鱼贯度飞梁(续二)
  因此,当王重荣率领的河中军先头,终于抵达了黄河东岸的风陵渡(今山西芮城县县城境西南隅),而想要开始自从关要渡河支援对岸虢州境内的潼关战事;然而,迎接他们的却是烧成废墟的残断关垣和渡头,更有来自河上的发炮冷不防将他们轰击的人仰马翻,而不得不暂退处里半外。
  至于远方的潼关所在方向,最后一股袅袅的烟火也被扑灭当场了。虽然王重盈逃进了潼关硕果仅存的东城想要负隅顽抗下去,然而关内剩下的其他守军,却已然没有陪着他死战到最后的决意和硬气了。
  因此,他们毫不犹豫的在天色发白之际,打开了东关城的城门,带着一身露水而头也不回的逃进了官城外的依稀晨靄之中;而将充满惶然与绝望的王重盈,留给了紧随而至的太平选锋。
  心中有所不甘的王重盈固然是竭力鼓舞和呼喝着,身边仅剩的亲卫和牙兵,反向冲向那些正在越过东关城内墙的敌兵,而想要为自己争取到片刻突围的机会来。
  然而很快在墙头上密集响起的排射,就在接二连三冒血倒地的惨叫声中,打破了他最后的一点想念和希望。随着一枚从身后击中他后股而飙血不止的铅丸,剩下十数名聚拢在他身边的亲兵,也一轰做了鸟兽散。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77/74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