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残(校对)第7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5/746

  “这不都放倒下来又安顿好了,我才赶回来的。”
  “那他们可曾又落下什么口风没有。”
  老者不由脸色肃然追问道。
  “有的有的,便就是那虚和尚,可不是好相善于的人物。”
  年轻摇头晃脑的费力想了一阵后。
  “便就是在草贼之中亦是颇得众望,擅出主张而多有言听计从之处呢。”
  “据说那套抄掠拷逼大户的手段和章程,就是出自此人之手呢。”
  “你这么一说,我心中又有些隐隐的不够妥当了。”
  老者不由又皱起眉头来。
  “还是得多加上几分确保的手段才是。”
  “什么人。”
  他突然怒吼一声。就听得外间一声当啷,一个长相清秀的婢女站在一盏打碎翻到的汤羹前,哭丧着脸而露出骇然失色的表情来。
  “奴……奴,只是给二郎送过醒酒茶汤来。”
  “原来如此啊。”
  老者不由变了个脸色。
  “那是我错怪你了。”
  “回头去二房领一贯钱,买块细布来这身换了吧……”
  “谢……谢……谢过太爷了。”
  女婢如蒙大赦的赶紧起身而走。
  “接下来,你知道该怎么做了吧。”
  然而回过头来变得表情森冷的老者,对着自己的儿子道。
  “看在她曾经伺候过你的份上。就弄个暴病不治好了。”
  “不用再打发到那些人哪儿去了。”
  ……
  话说两头,在周淮安这儿乘着酒意一觉睡到天光大白。
  派去废园搜寻的人回报,果然不出意外已经一无所获,只留下一堆乱糟糟有人生活过的痕迹而已。而事情牵涉的那几家人,都已经提前迁走而不知所踪了。而木器作坊有所重大嫌疑的学徒大师兄,也已经回乡下去探亲,而一时半会儿找不见人了;可以说是整个过程都整治的滴水不漏,除了自己这边最后一个人证之外。但是这也同时暴露出了一个讯息,这一切并不是空穴来风,只是有人不希望他盘根究底下去而已;这就是身为地头蛇的能量和下马威么。
  不过,这也不是周淮安所在意的重点,只是明面上姑且尽人事一般的应付手段而已,真正的关键还是落在其他地方。
  “昨天这点时间,你倒是认出了几个人来么。”
  随后,周淮安对着已经改头换面的少年小贝道。
  “只认出来一个而已。”
  一副义军士卒打扮的少年瓮声道。
  “有一个作为突破口也够了。”
  周淮安点点头道。
  “不过,接下来你还得和他们一起出去转转。”
  “练习一些盯梢和反盯梢的本事。”
  “若是能够引出更多的可疑人等就更好了。”
  然后,是军中陆续回报上来,新来的两位副手的一些日常动态和反应;比如这个副管林忠一来就带人四处查账,又比较喜欢抓人的错失,已经有好几个义军头目因为各种缘故栽在他的手中,而吃上了不少苦头了。
  而这个刘智则表现的像是个训练狂一般,对于周淮安留下的这套东西倒是赞不绝口的;因此各种额外增加的操行顿时让人有些叫苦不迭起来。因此,许多人对于周淮安能够回来,普遍抱有某种欢迎和庆幸的情绪、态度;不过周淮安觉得事情并没有表面上能看到的这么简单。毕竟是在此之前已经见过了足够多人性丑恶面的东西,他宁愿在事情未明了之前,未雨绸缪的做最低下限的打算,也总比事到临头措手不及的被迫接受现实和即的结果的好。
  比如副管林忠的表现还算比较正常,就算是通常要抓权前所树立权威的一些常见手段而已;就算是有所针对的布局和算计,也可以在熟悉的范畴和主场之内,见招拆招的对付过去。
  无论是以正任营管的天然优势和名分将其打压下去,置其不敢轻举妄老实做人;或又是通过部下中的布置,将其架空起来成为两不靠的摆设;周淮安都有一定的把握和心里准备。
  但是在刘智那边,刻意加大训练范围和强度的作为,看起来是出自公心没有什么问题,最多就是有些操之过急的倾向;但是换一个后人常见的角度来看,就很有些反装忠的阴谋味道了。
  毕竟,他当初制定的标准和流程,是经过战地间的多次实践和改良之后,才初步确定下来的试行方案和结果;可以说,是从大致程度上综合考虑到了,这些穷苦人出身为主的兵源,在身体素质的平均基准上,最大程度的耐受值和潜力挖掘极限。
  因此,在更加科学的数据和合理方案出来之前,妄自加以改变和调整会惹出一些,诸如基本的体能透支到尿血、虚脱等脏器的慢性身体伤害,甚至是积劳成疾的过劳死之类,等不必要的麻烦和后遗症来;如果这么做的目的,仅仅只是为了彰显个人的风格和手段倒还算好了;最怕的是后世网络上最常见的那种明粉实黑,或者说是“打着红旗反红旗”的手段;为了反对和抵触一个最基本的方针政策,就是无视实际情况而机械教条的将其推行到极致,活着矫枉过正的彻底扭曲掉;然后,待其水土不服的惹出许多非议和争论之后,再裹挟以所谓的“群众呼声”“群情反对”“民不聊生”的情由,名正言顺的作为相应政策最基本的天然原罪,来博弈和对抗掉更多来自上级的指示和政策。
  这就是自古以来形成体系的官僚们,最常见“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基本博弈手段之一。
  他虽然视眼前的这些为一时的过度和栖身之所,也并不算是太过的看重这些,别人眼中可能需要斤斤计较的细节得失;但不代表他就可以眼睁睁的坐视一个毫不相识的陌生人,仅凭一个一张纸带来的名义和头衔,就轻易夺走和侵占自己所创立的这套东西。
  毕竟事态的主导权在谁的手上这才是一切的关键。就算他将来想要脱离的时候,也不能自己背后的安危和事态的演变方向,随随便便的付诸于他人之手,或是寄希望于别人的心情和道德水准之上啊。
第一百二十八章
回想2
  接下来的时间里,随着周淮安私下的传召。
  少年组成的探报队和普查队的几个正副队头,很快就出现在了他的面前;但是留在城中的工作队队长朱有利却是称病在家,而三个分工的副队长中,也只有一个负责整理和统计的庞雨过来汇报工作。
  不过,光是回来道现在的这段时间,周淮安的手下也没有完全闲着;很快他就得到了另一种版本的消息作为对照。比如称病在家的队长朱有利,其实是患了名为“寡人之疾”的病症,而与新近认识的一个想好黏糊在一起,双宿双飞而须臾不离;而除了一个追查逃匿财产的副队长夏桑,确实是在外奔走之外,另外一个分管物资汇集和甄别的副队长老高,同样是流连在某个私娼的家中,而已经好几天都不见得人影。
  再结合工作队的成员当中,有些人和新来的副管走的比较近的传闻,周淮安也就是初步心里有数了。看起来自己在军中的权威和基础,还是过于单薄了;以至于才离开一段时间,这些留守工作队中的领头成员,就已经生出别样的想法和另攀高枝的念头来了。
  无论他们都是被拉拢了而有恃无恐,还是被现实给腐蚀了心里有鬼不敢接受面询,结果都已经是没有什么两样了。曾经是军中最为苦大仇深立场坚定的他们,已经开始变得不好用,也不怎么可靠了。
  至于少年组成的探报队,还有普遍年纪较大士卒的普查队什么的,估计是对方是在是看不上,也懒得拉拢的缘故,所以反而还能够为周淮安提供许多来自底层、市井中的视角和见闻。
  比如除了这些工作队的一些成员之外,近期隶属于辎重大队里的几个领队和组头,也变得大手大脚的相当阔气起来,而频频的出入酒楼食肆之间而通宵达旦的不回营;虽然有人极力为之隐瞒和遮掩的手段,但是还是在与他人接触的日常行举当中,不可避免的露出一些蛛丝马迹来;因此,周淮安发现自己也忽略了一件事情,实在是现代人的标准和眼光,过于高估了这些穷苦出身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因为接触的钱财和人性丑恶面多了,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些蜕变和扭曲的倾向;如果再被别人一诱惑的话,也许就会做出什么不可挽回的事情来,乃至授人以柄而走上曾经为自己所厌弃的不归之路。
  而自己显然创立了这套制度,却没有留下合适的监督和制约的手段,才给了别人趁虚而入的可乘之机;虽然对于那些别有用心的人来说,正所谓是基本厚黑学中“用之以功不若用之以过”的驾驭和驱使手段。但是周淮安却是不想这么做。
  用一时的容忍和妥协来换取所谓个人的归心和卖力,对他可一点儿用处都没有;相反因为一时心软和念旧的理由放过他们,却是在鼓励和纵容那些还没有来得及蜕变的人,也有样学样的走上这条理论和信念崩滑的道路上去。
  不过,正所谓是“不教而诛、不问而罪”的道理,周淮安还是明白的;所以他决定给这些人一个变相的机会。
  他会以管营身份签署一道手令,以交替轮换人手为名,把他们调到外地的分驻队伍里去,就此脱离那些现在负责的工作内容,作为一个普通士卒的身份来以观后效;这样,他们如果依旧不愿意悔改和无动于衷的话,那就再没有然后了。
  正所谓是青山无处不埋人,他手上也不是没有批量处理过违反军纪的人等,也不差上那么一个两个了。但是已经有所雏形的工作队这面旗帜,却是不能随意让他人给败坏掉的。
  所以接下来的时间里,周淮安主要围绕当务之急的三件事来处理:其中强买强卖的事情最简单。少年探报队直接在走访了一圈之后,很快就圈定了目标,就是一个驻队里的小头目勾结了几个人,在城外义军控制力不是那么明显的草市上,利用这些摊贩和乡民不识字的弱点进行的招摇撞骗;然后,就是派人抓住后在市场上明典正刑以正视听。
  其次是年轻女子被带走的事情,前后因果当中的确是有这么一回事,但是做这个事情的并不是义军,而是那些街坊当中的坊主和保头,那些出现的义军只是最后的接收者;因为这些人以义军的要求而保全邻里为名,强行征召和带走一些无依无靠的贫家女子,以劳军为名送到营中去。
  这就尤为可恶了,不但败坏了一贯以来维系的秩序和道德底线,还严重败坏了义军的名声。而这仅仅是因为负责经手这事的人嫌麻烦,而把具体事务都在口头上委托给了他们自行安排。
  而在此之前,按照周淮安定下的制度,义军虽然有征召女子劳军,但都是直接将城中的娼妓之属给编管起来,再让这些城坊之中的居民合力摊派一笔相应的资费。从源头上可以说两下分开互不相扰的中正之策。
  但是这样一件明明是可以避免扰民的事情,却因为经办之人偷懒之下的所托非人,就被上下其手强行扭曲变成了这个样子了,这无疑是一个深刻的教训。所以十几个相关人等受到不同程度的惩处,而当街公告以观其受刑。
  而那些欺上瞒下的坊主也没有好过,直接被上门抄家送进了劳役队中;而抄出来的家资都用来补偿那些被征收走的贫户之家。并由周淮安亲自领头当众向着那些,被从营地里放还的女子进行公面上的道歉和赔礼。
  好在她们被征收走的时间尚短,大多数人并没有来得及被迫做点什么违背她们意愿的事情,就已经被急忙叫停和清查了出来;尽管如此,作为善后的措施和补救手段,周淮安让人张贴公告在街头宣讲,说是义军驻留期间已经公开雇请她们做一些缝补浆洗的工作,并给予相应的米面布匹作为酬劳和依据;还当场做出一番保证:今后非正式张榜公告事项內,而擅取于民家者即为不法勾当,当受严惩不贷;若有发现假冒义军名义行事者,欢迎百姓当中踊跃举告而有所不同程度的奖赏云云。
  这件事情亦是对于义军上下震动很大,可以说是差点儿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毕竟从来没有人见过这位甚有能耐的虚和尚,可以如此放下身段去代表义军,向一群出身微贱的女子赔情;因此,也可以说毁誉皆兼有之而呈两极分化。大多数底层的将士们固然是一片哗然,而也有不少人开始明白他一开始在夜间促谈会上,给大家说的诸如“爱惜百姓如自己的手足,则如鱼入活水”“团结和发动一切可以运用的力量”那些道理和典故,并不是什么泛泛而谈的虚言和空口白牙的理念而已;但在中上层的头目当中,有很多人都觉得他实在是小题大做,或又是太过郑重其事了,以至于拉低了大家的格调和地位了;就连王蟠都找来旁敲侧击的过问了一番,但还是被周淮安一番坚持的道理给说服了,回头将其他杂音给勉强按捺下去了。
  有这件闹得风风雨雨的事情,作为明面上吸引关注和话题的由头。最后一件依旧还在暗中追查失踪人口的事情,也就被给变相的遮掩下去了了。
  ……
  而在潮阳城的东门外,一座被改做了临时的演武场大庄园当中,各种兵器架子和甲仗,还有箭垛、翘关等器械,四下陈列起来。
  一个光着半身而仅着一条苦胯,精瘦若铁石般腱子肉的身影,正将一杆寒光烁烁的棘头枪,给挥使的如漫天雪花抖擞,又让人目不暇接的在瞬息之间,戳破、击碎、翻飞其十多个高低相错的人靶和挂环。
  “好本事。”
  “丁将威武。”
  而在场十几名全身披挂的大小义军头目,也刀枪挥舞之间在发出一阵阵的叫好声。另一些人则在议论纷纷另一件事情。
  “这个虚和尚,倒还有些收买人心的本事和手段。”
  “只是他不为自己人着想,光是市恩一群卑下的女子,又有什么用处。”
  “这种自曝其丑的事情,居然还有将头愿意给他撑腰。”
  “这真是让猪油迷了心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5/74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