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金时代(校对)第10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3/264

金丹擦了一下眼角的泪珠,又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上学的时候虽然心里看不起你,嫉妒你,但又羡慕你,同时也特别喜欢听你讲话,每一次都收获不少,我想,我慢慢会成长起来的。”
她也是二十八岁的女人了,也不年轻了,曾经的轻狂年少,锐利、棱角,也该收收了。
“哈哈哈!你别把我想得那么好,我没那么好,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女人而已,我只是力求做一个自己想要成为的女人而已,好了,时间不早了,我们去看杨琳吧!我觉得她可能不一定愿意见我们。”
金丹垂下眸子,叹了口气说,“咳!我们尽一份心意就好!我们也不是神,改变不了什么。”
姜西跟金丹要去看杨琳了,按说我可以不用跟着了,结果姜西说,她预估在杨琳那里呆不了多长时间,今天是周日,她让我带上江东西,等她见完杨琳,我们三个就去玩儿,我便领着江东西跟去了医院。
到了病房时,我跟江东西在走廊里玩儿,姜西和金丹走了进去。
我听到里面杨琳突然大叫,“啊!是谁?是谁让她们来的,让她们走,让她们走,我不想见到她们,她们都比我过得好,她们会笑话我的,呜……”
她发疯一样地哭。
金丹企图劝说她,“杨琳,你不要这样,冷静一点。”
“你们走,我不要你们来看我这个惨样子,我不要,不要,你们快走,我一分钟都不想看见你们!”
这个时候姜西说话了,“金丹,我们走吧!”
话音落下几秒后,我看到姜西拉着金丹从病房走出来,结果就在那一刻,我听到了杨琳冷静下来的声音。
她说,“姜西,你一定要一直一直幸福下去,这样,我才能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如果你半途而废了,那我还不会觉得自己是错,我只会觉得自己倒霉而已。”
我看到姜西眼圈湿了,她说,“杨琳,我会一直幸福下去的,而你,这一次是真的错的离谱了!所以你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是,既然还有一口气在,那就努力好好活着吧,你还有孩子,孩子已经很可怜了,如果再失去母亲的爱,会更可怜的!”
说完这句话,姜西就拉着金丹走了。
屋内传出杨琳,“呜呜”地大哭声,“呜……姜西啊,姜西,我后悔没听你的话啊,可是……已经晚了,来不及了,来不及了……我才二十八岁啊,我的人生完了!呜……”。
我们越走越远了,我不知道杨琳会哭多久,但就算她哭了整个后半辈子,也没有个屁用了。
现实人生,没有重生!
………………
金丹当天住在西直门一家五星级宾馆,那里面有羽毛球馆和保龄球馆,她请我们一家三口去玩儿,然后还请我们吃了西餐,江东西因为以前没吃过,新鲜感令她特别兴奋,我和姜西也算是跟着金丹沾了光。
我背地里问姜西,“我们一家三口这样占她便宜不好吧?”
姜西说,“没事儿,她还经常找我寻求正能量呢,就当等价交换了。”
我,“……”这也行?不过想想,既然是金丹的盛情邀请,我们也没必要矫情,也许,金丹就是想还姜西人情的。
我跟姜西一边打羽毛球的时候,她随口问我,“你班长留在我们这的钱,他没说要我们给他父母吗?”
我说,“前几日我去监狱看班长时,他说钱还放我这里,他父母那里不缺钱,这笔钱,就留着等他出狱用。”
“哦!”姜西突然就若有所思了起来,“你之前是不是说有二十八万呢?”
“是呀!”我随口答。
姜西大眼滴溜溜转了转说,“二十八万不少啊,放在银行太可惜了,可以买房子了。”
我怔了怔,“二十八万哪够买房的啊!再说这是班长的钱,我们买什么房子。”
“你下次去探监的时候,问问班长,同不同意我帮他投资买房,现在因为经济不好,房价正是回落的中间期,他这钱买个房子正合适,将来就算不怎么涨,自己住也好,卖了也是钱,更何况,我始终觉得中国的经济没那么容易真的不行了,房子肯定还能涨起来,而我,就过过买房瘾,嘿嘿!”
所以,是因为我们自己没有钱,她就要给别人买房过瘾吗?
她的想法我一般都会听,就算不想听,我最终也会被她说服,所以,再又一个探监日的时候,我去见了班长。
监狱里的严守,就跟电视里看到的一样,中间隔着大玻璃,只能用一个内线电话沟通,然后沟通时间最多十五分钟。
对班长问了一些嘘寒问暖的话,得知他在里面还好,没有被打,也没有生病,只是肉吃的少了点,活干的多了点之后,我就问他同不同意让姜西买房。
班长立刻就说,“就让你老婆买,不然五年利息也没多少,她觉得好就让她买,我相信她!”
我回去后告诉姜西这个消息,把姜西高兴坏了,大喊着,“哦!我又能买房喽!”
我,“……”。
我只是好奇,便问她,“按照现在这个房价,二十八万能买什么房子啊,你不可能用二十八万交个首付,让我去给班长还贷款吧?”
姜西转头看着我,坏坏地一笑,“明天告诉你喽!”
第107章老实人被压榨,又换工作
她说得明天告诉我,就是周末带我和江东西去了一个地方,她说去考察,去玩儿,合适了就顺便买房。
这波操作,真是溜了。
原来她带我去了北京周边的燕郊,燕郊隶属于河北省三河市,但……这个地点离北京市中心国贸那里,只需要一个小时的大巴,当然备上意外堵车时间,预备一个半小时,就可以到了。
前面说到过,姜西有个同学叫刘建涛,这位同学家里经济不好,大学期间除了白开水、馒头,只比我多一道素菜,咳!那好像也比我强多了。
他因为没钱买北京市里的房子,在今年买了燕郊的房子,他们选的是一个无电梯的顶楼,因此比均价三千元一平米还要便宜了好几百,这样,他们就花了二十万元买了一个七十六平米的两居室,首付三成六万多,剩下的贷款,每月还两千元左右。
她爱人跟他一样,也是普通的职员,两个人每天都是早上六点半起床,七点坐上大巴,八点到八点半到达上班地点,两人加一起一个月可以赚到六千多元的收入,去掉还贷,还剩四千元生活费,养一个女儿。
在一般的年轻人眼里,可以说他们是非常艰苦的,可是我见到他们的时候,看到的却是夫妻两人笑容满面,一脸满足。
刘建涛说,“我们家虽然余粮不多,但我脾气好,我老婆非常爱我,所以我们辛勤并幸福着。”
他怀里抱着两岁的女儿,搂着长相一般,但一看面相就觉得很贤惠的妻子,一脸秀儿的样子。
有我当年的风范!
我和姜西看到他们这样的,都为他们高兴,我们笑着闲聊起来。
说是闲聊,其实姜西说的每一句话都是有目的的。
“你在这里住着,感觉燕郊这里怎么样啊?生活便捷吗?交通和教育配套如何?”
瞧瞧,一开口,都是专业问题。
刘建涛热情地给我们讲解,“这里交通不是特别便捷,但是有一趟去往北京市里的大巴,这就解决了我们刚需的大问题,生活方面还可以,买菜、吃饭不成问题,教育就相对差一些,属于河北省,但是,我在老家也是小地方的,还不如这里,对于我们这种条件差的,也算是可以满足需求的,所以,有很多像我们这种人来这边买房,然后在北京市里上班,大巴都越来越拥挤了。”
“那就是说,还是值得买的,毕竟这边房价比北京市里便宜太多了。”姜西笑着说。
刘建涛的爱人也笑着说,“值不值得买,就看自己的条件呗,条件好肯定就买好的,条件不好,买这样的不是也挺好吗?反正我和建涛能在这边有个属于我们自己的家,还能在城里上班,我们就觉得很知足,很幸福了。”
听了他们夫妻的话,我就有一种感触,有很多人都在抱怨房价贵,那到底是什么人在抱怨房价贵呢?
首先,一点钱都没有的人,他不会抱怨房价贵,因为再便宜他也买不起,这类人压根不会考虑在城里或大城市买房,所以他们不会抱怨。
其次,有钱人也不会抱怨,贵了他们也会买,并且买得会更多,因为长的越高他们赚得越多。
那么只有一种人会抱怨,就是那种只能承担起十万元的房子,却想买二十万元的房子,只能承担起一百万元的房子,却想享受两百万元房子待遇的人,是最喜欢抱怨的。
人们对于任何一个事物的评价,好与不好,都是从自身的欲望和利益出发的,因此这个世界上的人,痛苦的多,像刘建涛夫妻与我和姜西这样内心充满着满足、幸福感的人越来越少。
以前大家都穷的时候,人们的心态会好一些,现在一部分人腾飞了,剩下那部分没腾飞的,就觉得心里极度不平衡了,一切的不满足,都是在于攀比。
他们不懂得把自己摆在自己的位置上,不满足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他们只把眼睛盯在比自己有钱的人身上,心里说着:凭什么他就比我买的房子大,凭什么我就不能像他那样有钱?不公平!
我和姜西会因为有一套40平米的房子而感到幸福、美满,这在有些人眼里,可能会相反的成为痛苦的源泉,因为房子太小了。
所以,我想说,在这个世界上,除了天灾人祸我们无力抗拒,其他事情,真的没有什么是不幸的,都是自己心里的欲望在作祟而已。
“这边有什么利好消息吗?”
刘建涛说,“利好消息都不准,只能参考,说以后北京可能要扩大发展,燕郊有望被纳入北京市,还说有些北京政府职能部门说不定会搬到这边来,因为北京已经很拥挤了,我们都在等着,也不知道猴年马月呢,哈哈!”
姜西笑着说,“有所期待总是好的。”
大家正聊着呢,外边突然下起了雨,姜西眼尖,看到她家房顶的一个角落有阴水,“漏水了啊?”
刘建涛笑了一下说,“谁让咱没钱,还想住这个大一点面积的房子,那就总要有点付出,顶楼除了爬楼累,还经常会漏水,但是认真修好就行了,对我们来说,也不是大问题。”
瞧瞧,这心态,摆的很正,一分价钱一分货,要接受顶楼便宜,就要接受便宜的因素,不然开发商也不傻,为啥便宜卖给你。
等了解的差不多了,我和姜西就与刘建涛夫妻告别了,但姜西并没有马上带我们回来,而是带我和江东西在周边吃、喝、玩、乐转了很久,观察周边的大环境。
在玩儿的过程中,我问姜西,“这里可买吗?你决定了吗?”
说实话,尽管我也跟着听了不少信息,但是要我做主买还是不买,我还真是不敢下决心,因为这些信息,都没有特别明确说这里会有什么好的发展趋势。
而姜西给我的答复是,“可买!”
“为什么?”我很好奇。
姜西说,“最主要的原因当然是这离北京市里近,而像刘建涛这种经济不强的刚需人员,不止成千上万,辛苦一点就能安个家,不像北京市里,再辛苦也没有希望,所以,这类刚需都会选择这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3/2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