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金时代(校对)第24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5/264

回到我们的出租房,我继续上网发简历,姜西有空写写。
她说她这一次构思的以真实经历和事件为基础,希望能写出生活质感和人生智慧,以及正能量的鸡汤和知识点。
“嚯!”我不禁感叹一声,这么丰富的内容,她真的能写出来吗?我真的觉得,在写方面,她总是“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江东西无聊地只能看书,我本想带孩子出去玩玩,去感受一下这边的文化气息,怎奈不会开车,也没有车,家门口只有一个很小的便利店,这里连个送外卖的都没有。
别忘了,这里虽然有点偏,但还是新西兰最大的城市奥克兰范围内呢。
想到咱大中国有京东快送,还有美团跑腿,真是想要啥按几个键的事。
从这一点来说,新西兰就是村里。
再麻烦孙政东一家也不好意思,想来人家心情也不怎么好。而新西兰的出租车本来就很少,那这边离市里又远,就变成极少极少,而且巨贵巨贵,想想还是算了。
就在我们三个都很无聊的时候,我的手机突然响了,是留学中介打来的。
“喂,江先生啊,您这边对于留学的事考虑的怎么样了?再不交学费就来不及了。”
来不及是不存在的,但我也理解中介人员的急切。
我把手机开的免提,故意让姜西听到。
姜西想了一会儿,突然接过了我手上的手机,然后对中介人员说,“不好意思孙小姐,我们还需要考虑一下,这样吧,一星期后给你最后答复。”
“哦,这样啊!那好吧!”中介人员一副很无奈的口吻。
挂上电话,我看了姜西一眼。
姜西说,“明天我们去基督城,跟李进升夫妻见个面。”
我一愣,“对呀,他们也在新西兰定居了,他们在基督城生活怎么样?”
“我经常跟张晶聊天,她说他们很幸福,她说李进升不做it行业了,他现在主要做导游,专门接待国内来新西兰旅游的游客,生意还不错,这两人都有点崇尚自由,这种工作倒是很适合他们。”
“嗯!”我答应一声,心想,也许别人在这里生活都挺好的,能适应这里的一切。
第三天,我们跟孙政东爱人打了招呼,便坐飞机从奥克兰飞向基督城,这几天我们对这边已经有熟悉感了,也研究好了如何打车,所以,这一次,也不用麻烦孙政东接送了,虽然车难打又贵,但提前预约,还是打到了。
从奥克兰到基督城只需要飞一个半
小时左右就到了,那边李进升夫妻来接我们了。
跟李进升很多年没有见面了,一见面,他就把我紧紧地抱住了。
他笑着大喊着,“老铁啊,老铁,多少年没见了,真高兴你来基督城找我啊!”
我也紧紧回抱了他一下,我的心情也很激动,就像见到了多年没见的亲人一样,我觉得老同学相处好了,真的格外亲!
张晶跟姜西就更不用说了,张晶行的是西方礼,又是跟姜西贴脸又是亲吻的,当然是亲脸。
但是作为中国男人来说,看着还是有点怪怪的。
他们热情的帮我们拿行李,给我们开车门,江东西礼貌的叫他们叔叔、阿姨,他们都宠爱地捏江东西的脸蛋,江东西抿唇笑着,小脸通红。
到了他们家,又是一顿热聊,主要是聊他们在这边过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听起来,这两人还是比较闲云野鹤的,做导游比较自由,没活了就休息,累了也可以拒绝一些客人,当然经济上也存不下多少钱,维持小康生活问题不大。
聊着聊着,李进升讲到了我老家的另一个我不经常联系的同学,那个同学叫孙晨。
“江东,你知道吗?孙晨也在基督城。”
“啊?”这真的让我很诧异,“孙晨不是在国内读了博士的吗?”
李进升笑着说,“对呀,他博士毕业,她爱人也博士毕业,两人都是高学历、高科技人才,但是……”。
李进升突然意味深长地笑了笑,“你猜他们夫妻来到新西兰后干什么工作了?你做梦都想不到!”
第202章基督城的特色是地震
“什么?”
我跟姜西都好奇地问,我们俩真的都猜不到。
李进升说,“孙晨夫妻俩很喜欢新西兰的环境,所以一到这
之后就打算定居在这里了,但是因为他们学历太高了,在新西兰很难找到工作,新西兰小公司居多,根本不需要多少研究人员,只需要低端一些的技术工,不能说机会一点都没有,但是真的很少,这夫妻俩也是乐此不疲在新西兰做过很多短工。”
我很疑惑,“那来新西兰那么多读博士的人都怎么消化掉的?”
李进升笑着说,“那也不是新西兰消化掉的呀,能留在新西兰大学当老师的人,都必须去澳洲再做几年研究,论文出过成绩的,再回新西兰,才有机会当大学老师,而新西兰的大学老师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必须有教授退休,才会招新人,所以,机会很少,有很大一部分博士就直接去澳洲发展了。”
“那博士毕业不能应聘高中老师和初中老师吗?”姜西问。
这回是张晶抢着回答的,“新西兰跟中国不一样,新西兰的初中老师和高中老师有一个专门的学习系统,不是什么人和什么专业毕业了都能当初中和高中老师的,而且新西兰的小学、初中、高中老师都挺难做的,责任多又辛苦就不用说了,还经常被投诉,这边人权讲得很厉害,上次有一个孩子捣乱,班主任老师让他去教导处,孩子不去,班主任老师就强行拉了孩子几下,结果孩子父母投诉,老师就被学校开除了!”
“哼哼哼!”这代表我的“呵呵!”
“说到孩子的人权问题,有件事也不得不说,就是在这里,父母绝对不能打孩子一巴掌,万一打的这一巴掌被邻居看见了,很有可能邻居就会报警说父母虐待儿童,然后很有可能孩子就被抢走了,剥夺了父母的抚养权,把孩子送给本地家庭养了……”。
姜西一听,脸色有点发白,“这个也太残忍了吧!就随便打一巴掌也会有人举报吗?”
张晶说,“管闲事儿的人可多了,这大概就是观念不同吧。”
坐在沙发上的江东西立刻靠近姜西怀里,搂着姜西的脖子说,“妈妈我们不要留在这里,太可怕了,在这里小孩挨打了,还要被警察抓走送到别人家,这太可怕了!”
“哈哈哈!”大家都被江东西逗笑了。
姜西宠溺地顺着她的头发说,“东西别怕,妈妈以后不打你了。”
江东西说,“可是我觉得有时候我做了错事,你应该打我啊,你打了我一顿,我才能记着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否则,小孩儿都是不长记性的啊!”
“哎呦!”李进升发出一声诧异地感慨,笑着说,“你家这大闺女也太懂事了吧,真好,哪像我家那个臭小子,刚上小学一年级,就天天回来跟我们说什么人权,说我们没有资格限制他的自由,我都想带他回国去好好揍他一顿了,还别说,这边还真的有华人父母专门带孩子回国,就是为了好好揍一顿的,哈哈哈!”
“这真不是笑话,在这里不太好管孩子,不过,幸亏这边的学校和政府,人文方面做得还不错,学校一直代替父母教育孩子的爱心,积极正能量,这边的人,大部分心态都很好,这里是基督教国家,大部分人都是有信仰的,所以,大部分本地人还是很淳朴、善良、友好的……”。
我跟姜西点了点头,新西兰是西方发达国家,总会有很多好的东西。
“听说这边上学的孩子都很轻松,没有那么累?”
这当然是我们关注的重点,江东西一听这话,马上也瞪大了眼睛,显然她对这个问题更感兴趣。
张晶笑了笑说,“关于这个问题,其实有点复杂的,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我听说这边有很多父母心态很好,觉得在这边当个工人也不错,也能生活得很好。”我问了一句。
李进升说,“这要怎么说呢?孩子没本事,只能当个工人,那就只能说当工人好呗,能当贵族,谁愿意当工人?就算新西兰的工人工资不算低,那也还是没有高端人才赚得多,并且肯定比高端人才辛苦啊!”
他的话,让我和姜西深思。
张晶接着说,“普通百姓家庭上不起私立学校,这边的私立学校特别贵,一年大概至少十五万人民币吧,那就只能上普通学校,普通学校成绩抓得非常松,孩子确实很轻松,而有钱人都上私立学校,私立学校跟国内一样成绩抓得紧,作业也多……”。
我跟姜西对视一眼,这不是跟国内一样的吗?其实本质上就没什么区别。
张晶接着说,“新西兰除了有很多普通百姓,还有一部分是贵族,身为贵族的孩子,学习的东西比普通人的孩子多很多,他们的课程不但很满,他们还会学习很多额外的课程,除了文化课补课之外,还会学习贵族礼仪、骑马、射箭、社交,以及各种琴、棋、书、画,他们根本不会浪费时间懒散地玩儿,他们也很辛苦,也会累,他们在学习兴趣爱好时,就算是玩儿吧,然后,贵族的孩子长大之后,必然进入的是贵族阶层的高层次职业,平民的那些成天玩儿的孩子,必然接手工人的工作。”
李进升插嘴说,“这种阶级分化,其实在全球都逐渐体现出来了,而西方国家中,新西兰还不是很明显,y国是最为明显,似乎是贵族的后代都很努力的学习各种当贵族,掌握y国命脉的本领,而平民的孩子每天过着快乐、无忧,没有学习压力的日子,但是这种无忧无虑到成年就会结束了,然后,世世代代永远当辛苦的平民,而贵族就世世代代永远当贵族!听说这也是y国上层社会的阴谋,为的是坚固他们那个阶层的地位,对于平民的孩子给予放纵性散养,其实这样一对比,中国的教育相对就公平多了,穷人只要真的努力,真的会努力,总是会有机会出头。”
是呀,虽然近几年来大家都在喊:寒门再难出学子,这其实是针对清华、北大而言的,一些其他城市的一本里面还是有很多平民和穷人家的孩子,在中国,即便是如今的时代,也还是有很多穷人家的孩子出人头地的事迹,其实,过什么样的生活,全在自己的努力和选择。
这样,似乎比那些阶级固化的国家要公平多了吧?
越想就越是这么回事。
“唉?说了半天,你还是没说孙晨夫妻到底干什么了啊?”我突然想到这个问题,好奇地笑着问。
李进升笑着说,“他们夫妻俩花了十万块人民币买了一个生意。”
“什么生意?”姜西对这个特别有兴趣,似乎可能会考虑我们能不能也买个生意。
张晶笑着说,“是打扫卫生的生意,他们主要就是周末给基督城市中心的办公楼打扫卫生,他们算是注册的公司,而公司里就他们夫妻两个人,承接的主要是这种办公打扫的活儿。”
我看到姜西眨了眨眼睛,一脸泄气的样子,我知道,姜西不喜欢干太多打扫卫生的活儿,看着她失落的眼光,我心里想笑,但我更有点不厚道的想笑的是,那对博士,他们的父母会怎么想?他们自己可能会觉得过得还不错,自由自在吧!可是他们的父母花了多少心血和财力,还有我们的国家付出多少资源,才培养出了两个博士,而如今,他们却乐得在新西兰做起了清洁工,要知道会做清洁工,还何必读博士那么辛苦啊?
我总觉得这是一种抱潜天物的行为啊!
“他们真的活得很快乐吗?”我就单纯只是好奇。
张晶眼珠转了转说,“我每次见到他们夫妻都觉得他们挺快乐的啊,真快乐还是假快乐,或者是嘴上说的快乐,那谁知道呢?有些人在这边呆了几年,想回去也不行了,回中国找不到工作,还不如在这打扫卫生呢,是不是?”
“嗯!”我点了点头,然后我转头看向姜西,“要不,我们也在这边买个打扫卫生的生意,这生意比较简单,感觉不用什么技巧,谁都能干。”
姜西一双眼睛看向我的时候,散发着一种生无可恋地模样说,“我是作家,我不要去做清洁工,我要在家好好写!你笨得就差两手朝后勾了,你哪会打扫卫生啊!”
我,“……”,不做就不做,干嘛借机说我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5/2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