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传(校对)第4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57

“家里倒没什么情况,只是有一群嚼舌头根儿的闲人,散布了不少关于您的谣言。“伯青压低了声音,”说您如今跟了共产党,是个赤色分子。”
“这算不得什么新鲜事了,打'文协'成立那天,不就有人说我赤化了吗?”
“可这回说的有鼻子有眼。”伯青认真地说。
“噢?”
“您跑到延安去了?”
“去了。”
“还见了共产党领袖毛泽东?”
“有这么回事。”
“这不全叫人说中了。”
老舍听罢,笑着拍了拍萧伯青的肩头,”如果就是这些事,那到也算不得谣言,任他们说去,不要管它。”
但有些事你不去管它,它却会找上门来管你。“文协”要组织参加南北慰劳团和作家访问团的代表谈观感,张道藩便首先找上门来,他警告老舍:不要谈延安如何如何,以免惹麻烦,因为现在已经有人在告您的恶状。
老舍听出了张道藩的弦外之音,心中气不过,便找到周恩来先生发牢骚。
周公听后笑着说:“他们不让你会上讲,可以在会下讲嘛,人多时不让讲,就人少时讲。用不着十分地与他们对抗,要保住'文协'这块阵地。”
听了周先生的话,老舍默默地点了点头。他已越来越深切地感到,在这“陪都”的上空迷漫着一股压抑得人喘不过气来的东西。这对于一个刚从延安那样阳光明媚,精神舒畅的地方回来的人,尤其感到难以接受。
老舍只感到那压抑、滞重的氛围,却无法知道一场空前的政治阴谋正悄悄地袭来。
一月,“文协”发起保障作家生活运动,呼吁提高稿费,保证版税等。
《新蜀报》、《新华日报》首先发表文章表示支持。
三月,与戏剧家宋之的合作的话剧《国家至上》发表。
四月,“文协”举行成立二周年纪念大会,老舍报告了一年会务情况。
在老舍的积极推动下,“文艺作家奖助金管理委员会”成立。
六月十日,屈原忌日,“文协”举办诗歌晚会,有人建议,把每年的端午节定为“诗人节”。
六月十二日,临江门“文协”会所被敌机轰炸,楼顶被掀掉了,墙上布满了弹坑,墙角塌了。所幸的是并没炸伤人。
老舍又奔忙着四处寻找新的会所。因为如今会员们都把“文协”当做了家。会所已不光是开个会,办个公,收发信件的地方了。而更担负起“招待所”“旅店”的重任。过往会员,无力负担房租或是找不到房子的会员,都要寻到“文协”,暂住在会所里,而现在“家”没了,怎么行?奔波的结果是,“文协”又在南温泉租下两间房子,落了脚。
没多久,林语堂先生出国,把在北碚的房子留给了“文协”,而老舍这时又为“文协”在市内张家花园六十五号租到一处房了。这样文协的会员们便都找到了暂时安身的地方。
这时战局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第十八集团军以一百零五个团的兵力对日寇发动了举世闻名的“百团大战”,重创了日军。伤了筋骨的日本人明白了一个道理:想在短期内结束战争是不可能的了。于是便停止了正面战场的进攻,改为以政治诱降为主的战略方针。
正面战场的战势趋于相对稳定了,国民党便掀起了第二次反共高潮。许许多多令人不安的消息像蝗虫似地飞到了重庆……
一天,萧伯青突然跑来,一进门压低了嗓子说:“舒先生,我们的人让稽查处抓走了。”
“谁?”
“方殷、魏猛克。”
“那还站着干什么,走吧。”老舍从墙角拿起雨伞,推门就要往外走。
“舒先生……。”伯青为难地看着阴雨霏霏的天气,欲言又止。“没问题的。”
老舍拉着萧伯青走进细雨之中。
老舍“撑”起了“文协”,却垮了自己。几张医生的诊断都明白无误的写着:缺乏营养。他不以为然,但终究医生是对的,那些迹像一点点逼来了,头晕,耳鸣,眼发黑,心悸。这些情况,萧伯青最了解,因此,也就最担心老舍的身体。记不清跑了几天,人托到了,保具结了,方殷,魏猛克被放出来了。萧伯青陪着疲惫的老舍回家。他努力想睁大眼睛,把一脸的倦容赶走,他最不乐意叫人看见自己一副困顿无神的样子,可现在,他连笑的劲都没了。
“您太累了。”
“嗯?“他似乎没听见。
“熬了好几天了,真不容易。”
“嗯。”不知道他嗯的什么?
“舒先生,他们为什么叫稽查处抓进去,您也不问问,就四处张罗救他们?”伯青好象在明知故问。
“我不问。”
虽然,这句话说得不够那么响亮,却是那样地深沉坚定。“可我还是要问一句。”老舍站住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5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