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不可能这么富(校对)第17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1/1029

  “烧了!”朱由校没好气的挥挥手。
  “是!”小猴子小心翼翼的把奏折放在了火盆里面,看着高涨的火焰心里有些担忧。
  “陕西巡按御史在干什么?陕西巡抚又在干什么!朕就相信了他们就没有一点的察觉!把陕西的折子都给朕搬过来!”朱由校还不信了,这么多人就没一个提起澄县的民变的。
  当朱由校翻完了小猴子抱来的一大堆折子之后,看到的不是向皇上问好然后报平安的,就是弹劾魏忠贤的,看得朱由校一阵火大。
  朕槽的!要是这些人现在就站在朱由校面前,他恨不得把他们都给拉出去灌肠,还得是用高标号速干特种纤维水泥的那种。
  “锦衣卫就一点消息都没有了,都去两个月了吧,就算是爬到了那边,朕就不相信锦衣卫就什么都没查出来!”朱由校生气的用食指猛地点着御案说道。
  “奴婢不知。”小猴子低下了头。
  “影卫能不能用!”两个月没有消息,猪脑子也能想出来肯定是出了问题,但是却被下面给隐瞒了,所以朱由校想到了影卫。
  “陛下,影卫最近招了一些新人,但是都经过训练也没什么能力,恐怕.......”小猴子低下了头。
  潜台词很明显意思就是不行,影卫使不上力。
  “再派!不!再派两拨人去,一明一暗,朕就不信了什么都查不到!”朱由校明白是怎么回事但是他却知道,肯定是下面的人把这件事给压住了,但是他却没有足够的人手去陕西办这件事,人心莫测,谁知道派出去的人是不是跟陕西那边有什么关系。
  要知道历史记载的一般都是些大事,没有足够的名气连一个传记都不会立,所以朱由校根本就没法子从史书上了解一个人,就好像明史上记载着一个明朝的官员上面写的是素有贤名,奉公职守,克己为公,就这么几个字就能了解一个人了?结果派锦衣卫一查,人家家里面田地万亩,银子几十万,克己为公就是这么克己的?
  朱由校在心里细细的数了一遍,发现自己好像还真的没什么人可以用了.........
  朕这个皇帝当得好悲催啊.......
  嗯!不对还有一个人可以用。
  “曹化淳到什么地方了?”朱由校问道。
  他突然想到了这个著名的太监,好像现在能用的也就是他了吧,这个人虽然是太监但是为人忠厚,并无恶迹,这个朱由校也是派遣锦衣卫还有东厂查过的,确实如此,难得一个太监竟然没有恶迹,可堪一用这也是把他从南京调回来的原因啊。
  “陛下,曹公公差不多已经到了南通州了,再有两天就能进京城了。”小猴子在心里默算了一下回道。
  “回京之后立马带他来见朕。”朱由校语气淡淡的说道。
  就在这时门外出现了一个小太监,他送来一只银色的巴掌大小的密码箱,小猴子接过呈给了朱由校。
  “陛下这是曹文诏和李永贞的联名上奏。”小猴子小声的说道,就好像是害怕被什么人给听到了似的。
  因为他知道这个东西非同小可,皇上派遣曹文诏秘密练军,这可是绝对不能传出去的事情,否则可是得出大乱子的。
第266章
寒风阵阵
  为什么曹文诏秘密练兵却是和李永贞太监在一起联名上奏呢?
  那是因为朱由校不放心啊。
  李永贞是魏忠贤的左膀右臂,是他的心腹,还是个太监,虽然爱财还有些骄横自负,但是却属于自己这一党的人,最起码他不能背叛自己。
  妥妥的保皇党毫无疑问。
  所以朱由校就把李永贞作为监军派去了帮曹文诏练兵。
  一方面可以给朱由校盯着曹文诏,另一方面也可以给曹文诏安定一下心。
  毕竟这可是秘密练兵,皇上出钱粮什么的,然后就不管事了,全部的事情都交给了统兵练兵的大将,你说万一这个统兵练兵的大将有什么二心,这几万大军不就成了这个大将的私人军队了?
  所以曹文诏主动的要求皇上派监军去,而且还是那种不派就不去的态度很是坚决。
  朱由校明白曹文诏的顾虑,不就是怕自己到时候会猜忌吗,万一皇上脑子一抽,起了一个统兵者会不会野心泛滥然后造反的念头,那么曹文诏的一家老小还有活路吗?
  不要以为这是危言耸听,相反这个可是再紧迫不过的事情了,历史的例子历历在目,不论是什么样的贤明君主,他能忍受的了谏臣,直臣奸臣,甚至你指着他鼻子骂他都能不当回事,但是没有一个皇上会不在意一个独领一军的大将的心思。
  尤其是曹文诏要做的,是独自在外从练兵到统兵于一体的统帅,就算他毫无谋反之心,可是他面对的却是一个一天到晚,脑子里都是“总有刁民想害朕”的强迫症患者,所以早晚会被咔嚓。
  主动加一个掣肘就是一个聪明人的做法,曹文诏虽然是一个武官粗人但是他还不笨,他知道自己一个人去就等于把自己一家人逼到了悬崖边上,监军是肯定要的,没有监军他宁愿被皇上砍头,也好过因为猜忌被全家杀头为好。
  朱由校无奈就派出了李永贞,起码他的分量够重,而且忠心还是有的,这样才能在心里压住曹文诏的担忧。
  不过朱由校确实还是相信曹文诏的,只是人家偏偏不信啊,他也没办法,李永贞一派出去,搞得他都没有什么忠心的人手的了。
  不过朱由校还算明白,这太监坏事的可是不少,大明可有不少不懂一点军事的监军,在统兵大将面前瞎指挥然后导致大军全军覆没的例子。
  所以为了避免这种外行指挥内行,朱由校给曹变蛟和李永贞各下了一道密旨,内容都是一样的,就是若是对方有什么不臣之心,可以先斩后奏。
  这样既可以让曹文诏关键时刻不给李永贞面子,不需要对他唯唯可以诺安心练兵,也可以让李永贞在发现了什么不对劲的时候控制这只大军。
  而且这道密旨最高明的地方就是,密旨只能烂在自己肚子里面,谁也不敢让对方知道还有这道密旨的存在,这样也给曹文诏留下了一个皇上还是很信任他的印象,让他好好的为我大明出力不是。
  这个密码箱有八位数的密码,李永贞和曹文诏每人掌握四位数的密码,无论是打开还是传递消息必须他两人都在,以表明皇上有不会对他们其中一人下密旨,同时也是为了保密,万一有人拿到了其中一个人密码他也用不了这个。
  朱由校转动密码箱上面的数字转盘,打开之后里面是两份厚厚的书信,一份是李永贞亲笔书写的,另一份是曹文诏书写的。
  朱由校首先打开了李永贞书写的信,扑面而来的是一片娟秀的字体,就好像是个女人写的书信一般,字写的很漂亮。
  不由得朱由校在心里吐槽了“我大清”几句。
  若是比黑子就是后世那些网上的黑子也不敢跟“我大清“相比,人家李永贞明明是熟读四书五经,在宫里也是进过好几年学的,可是偏偏到了”我大清“的嘴里就变成了一个文盲,司礼监的秉笔太监,而且还常常为魏忠贤起草票拟诵读奏折的太监被记录成了文盲,也不知道是什么勇气让他们闭着眼瞎黑的。
  看完了李永贞的再拿起曹文诏的。
  两封信件看完了之后,大事倒是没有什么大事,李永贞写的是曹文诏练兵的时候做了什么,然后怎么怎么不听他的劝告,最后再添油加醋的给他渲染一波怎么怎么的不够忠心,他在那山窝窝里面是怎么怎么的苦,但是他不怕,因为他心里有皇上。
  曹文诏里面的内容就没什么其他的内容了,上面说的是他已经募集了三万六千多人,而且已经初步的成型了,再有半年的样子大军就能拉出去找人开片了。
  但是现在已经入冬,天气是越来越寒冷了,山里面什么物资都开始短缺,还望皇上早早的补给才是。
  而且他已经派出了绝对能保守秘密的一支小队去押送物资,现在已经在约定好地方等待了。
  “准备一下今晚出宫!”朱由校看完之后起身出去准备准备,毕竟这已经快天黑了,早去早回。
  “对了给承天门外的大臣们送些姜汤,要热乎乎的不限量的供应他们想喝多少都行。”朱由校也怕他们被冻死,毕竟外面可是一半的朝臣在,冻死了可就真的要悲催了,到时候江南地区保证反,这个是朱由校还是能考虑到。
  反正他要的是拖住,现在情况越来越利于自己,可不能在这个关键的时刻搞砸了。
  晚间,诸位大臣们冻得哆哆嗦嗦的紧紧地靠在一起缩在还算是避风的墙角下,依靠着体温来抵御这刺骨的寒风。
  幸好他们已经提前预料到了,所以多穿了些,现在还能抵御的住。
  “柳大人你说皇上能接受我们的弹劾吗?”一个御史吸溜着到了下巴的鼻涕问着他身边的另一个御史。
  “应.......该.....肯定可以!”御史很是坚定,这里这么多大臣,若是出了问题朝廷就不能运作,皇上不是看不到。
  “希望如此吧.......”御史紧了紧衣领子,感觉身上一点热乎劲都没有了,不由得暗骂,这鬼天气的,好想有一口姜汤啊.........那热呼呼的喝下肚子全身都暖和。
第267章
皇上要服软了?
  “是啊是啊,若是此时有一口热乎乎的姜汤,老夫宁愿不当了这个劳什子的官,费心又费神,真是苦煞我也。”一位姓梁的御史唉声叹气的摇摇头,就好像多么怨天尤人似的。
  “这鬼天气怎么说冷就冷了呢,好像早晨的时候都没这么冷啊。”又是一位大臣,他一边抱怨一边捂着自己的肚子,此时他的肚子已经开始了咕咕咕的抗议。
  不过他这一咕咕的叫就好像一个引子一般,引得周围肚子咕咕咕的声音响成了一片。
  诸位大臣虽然上早朝之前都是吃的饱饱的,他们预料到了会有一场抗争,但是他们却没有预料到这场抗争会持续到晚上。
  “你们说皇上不会已经睡着了吧。”突然的一位大臣脑子里蹦出了一个可怕的想法说道。
  这个........
  在场的大臣么都沉默了,如果皇上睡着了他们这场戏还怎么进行下去啊,简直就是在开玩笑啊。
  “说的是啊,万一皇上真的就寝了,那么我们在这不成了笑话,依下官看........不如就此离去吧,明天咱们再接着来?”
  “陈大人说的有道理啊,下官也觉得这晚上的打扰了皇上就寝可就不好了,干脆就离去吧。”
  “嗯嗯!是极是极啊。”
  于是好些大臣开始打起了退堂鼓,毕竟这么冷的天他们可真的有些受不了了,一直以来都是养尊处优习惯了的大臣们,能在这个呼呼的寒风中站立好几个时辰已经是难为他们了,若是皇上再没有松口继续这样下去,他们可真的不行了。
  “胡说!皇上日理万机怎么会在这个时辰睡着了!”曹思诚眼睛狠狠的瞪了他一下,顿时这说这话的人脑子缩了回去。
  曹思诚自己虽然也有些冷了,但是他却知道自己不能后退,南边的那些人这次可是真的急了,土地是命根子,皇上要他们的命根子就是在要他们的命啊,所以他逼迫曹思诚一定要阻止皇上,最起码的底限是不能让魏忠贤进入湖广江南。
  最可怕的是他们还拿住了要命的把柄,于是曹思诚只能照着做了,否则全家老小的性命堪忧啊。
  其实曹思诚本该是告老还乡了,只是上次廷议的时候九边突发军情,皇上御驾亲征,以至于这件事酒放了放。
  叹,若是老夫还有机会还乡,朝廷的事情老夫再也不插手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1/102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