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不可能这么富(校对)第46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64/1029

  人家帮助了自己这么多,张国纪也不是那种不懂事的人,知道施凤来想要什么,张国纪当然是满足了。
  “那下官就在此谢过国丈了。”
  此时两个笑的很奸诈,就跟刚刚一起去偷了人家的小母鸡似的。
  还在宫里考虑高丽攻略的朱由校根本不知道有人在给自己惹麻烦,舆论战要循序渐进,结果他也没想到张国纪会这么努力啊。
  真是人算不如天算,朱由校的麻烦即将到来。
  “李使臣啊,你看看朕的大明现在也没那么多的精力啊,你是不知道刚刚朕才平定掉一场叛乱,这一战足足的损失了几十万大军,大明有心想帮你们,可是真的是有气无力啊。”朱由校大拇指和二拇指揉着太阳穴,很是为难的看着下面的高丽使节李珘。
  “大明皇帝陛下,求求您了,我们高丽现在正在面对那建奴几十万大军的进攻啊,我们已经顽强的抵抗了半年了,现在双方都已经精疲力尽,虽然我们也打了几场大胜仗,可是那建奴实在是太卑鄙了,他们为了攻城不择手段,用百姓作为肉盾挡在前面,我高丽大军实在是有力没处使啊。”李珘在下面哭丧着脸恳求朱由校可以出兵。
  没错李珘来大明的就是为了向着大明求援来的,一开始并不着急,他们以为建奴这次来又是为了打劫的,所以李珘虽然来大明了,可是却没有像朱由校上表求援。
  现在不行了啊,现在建奴都已经快打到他们的国都了,再不求援万一建奴把国都给破了,那高丽的脸面可就全部丢完了,而且王必定要付出他承受不起的代价。
  于是高丽王对李珘发了一篇极度严厉的旨意,让他速速向大明皇帝求援,让大明皇帝速速调派大军粮草什么的支援高丽作战。
  所以李珘现在站在了朱由校面前苦苦的哀求起来。
  他知道大明身为天朝上邦必定是很在乎颜面了,自己身为藩属国如此的哀求宗主国这肯定会让大明皇帝同意自己的求援。
  这是高丽自古流传的习俗,向宗主国哭就能得到想要的。
第697章
签了这条约朕就出兵
  当然这个办法也是屡试不爽,每次向宗主国哭诉的时候都能赢得一大批的好处。
  但是这次李珘的打算可能真的要出问题了,因为他面对的人可是朱由校,你对他哭诉要是有用的话,真的,他能把头送给你玩。
  一个大老爷们在朱由校面前哭,看得朱由校很是恶心,又不是那种倍漂亮的小姑娘你说你哭个啥啊。
  “好了,好了,朕也不是不能出兵。”朱由校终于改口了。
  李珘闻言顿时激动的不得了,终于还是哭有用啊,你看看这一下子不就完了嘛,大明皇帝终于还是同意出兵了。
  “但是!”朱由校可不是之前的大明皇帝,喜欢面子打肿脸还要装胖子,他要的可是利益,没有利益的事情他可不愿意去做。
  “敢问陛下还要何旨意?”李珘揖手问道,他倒是没有想到大明皇帝还要什么其他的要求,但是也觉得这个出兵之事非同小可,绝不是大明皇帝一口答应就完事的了,大明皇帝也得向大明的文武百官进行交代不是,所以提出条件是肯定需要的。
  “朕这里有一份条约需要你们签署一下,签署完成之后大明的大军即刻出发,五万雄狮立即北上跨过鸭绿江与高丽一同加击建奴。”
  说完朱由校对着小猴子使了一个眼色,让他赶紧出去把东西给拿出来。
  这份条约是当朱由校知道建奴行动的时候就开始拟定了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高丽方面节节败退,朱由校可操作的空间也就越来越大了。
  于是小猴子取来了条约交给了李珘。
  李珘打开一看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条约上只有这么几条而已。
  第一条,大明乃是高丽的宗主国这点万年不变,大明皇帝陛下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高丽国王必须得到大明皇帝的亲自册封才是正统合法的存在,高丽储君世子必须得到大明皇帝陛下的册封才是正统合法的存在!
  李珘觉得这点倒是没什么问题,一直以来大明都是高丽的宗主国,高丽的君王也一直是大明皇帝册封的,只是大明皇帝都是充分的尊重高丽那边的人选从未插手过。
  所以李珘觉得这点应该是大明皇帝为了面子而设立的,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自己同意不同意也不影响什么,难道要像光海君李珲一样没有被大明皇帝册封,自立为王,名不正言不顺的,结果被当今君上拨乱反正彻底的流放不成。
  “启奏大明皇帝陛下,我等拥护大明为我高丽宗主国世代向大明供奉!”
  对于这种不是条件的条件李珘当然是全盘接受了,不仅如此他还觉得自己占了便宜,你看看我们高丽都吃了这么大亏了,您身为我们的宗主国还不得赶快给些好处抚慰一下我们受伤的小心灵?
  我们也不多要,随便给个几百万两银子,几十万担粮食就行了。
  不过朱由校只是笑了笑,抬抬手告诉李珘:“李使臣还是往下接着看看吧。”
  于是李珘接着看了下去。
  第二条全面推广大明官话,承认大明官话为高丽唯一的官方语言。
  这个......李珘觉得大明皇帝陛下有些太不清楚他们高丽,书面用语当然是汉字,也就是说的话是本土语言,如果都改成了大明的官话耗费的时间长人力大就不说了,他们身为高丽官员的优越感在哪里,要知道大明的官话可是只有读书人上流士子统治者才说的,这要是普通贱民也说大明官话了,那他们的优越感岂不是没有了吗。
  这个时候的人们还不知道文化入侵软刀子割肉的厉害,不知不觉间就把你一个国家给侵蚀了,李珘也不懂为什么大明皇帝要这么做,但是倒也没觉得有什么阴谋诡计,盖是高丽可是因为汉家文化圈子熏陶了上千年的,习惯了这个也就没心思多想了。
  “大明皇帝陛下,如此一来这个功夫耗费的实在是太多了,我们也没有那么多的老师可以去教授他们啊。”李珘不抵触但是并不代表他就想同意,因为一旦改变现在的用语耗费的实在太大了,他们高丽可承受不起这些。
  “这个你放心,朕既然如此要求就不会坐视不管,到时候朕会派遣老师前往教授你们大明官话,一切花费全部由大明承担。”朱由校轻轻的敲了敲桌子说的。
  如此李珘觉得这就没什么问题了,既然大明皇帝愿意为此自己出钱,那么他们也没什么损失,顶多就是上层没了一种昭显自己高贵的手段而已。
  “敢问大明皇帝陛下,这究竟是为何吗?”李珘还是想不通。
  “大明乃是高丽宗主,若是某天朕前往高丽,高丽百姓都听不懂朕说的话岂不是不雅。”朱由校微微一笑的回道。
  顿时李珘沉默不语了,没法子羡慕啊,看看人家就是天朝上邦啊,要不怎么说大明皇帝富有四海呢,人家就是为了能让我高丽的百姓听得懂话,直接就花大价钱教授百姓学会了。
  不要问大明皇帝为什么不用通译,人家就是那么的霸气侧漏,多想有一天自己也能这么霸气的对别人这么说啊。
  李珘直接就给朱由校的行为加上了脑补。
  于是谈判就在这么友好的氛围下继续展开了。
  目前来看还是很好的嘛,双方都充分的交换了自己的想法,朱由校提出的两个条件都得到了应许。总的来说目前现场一片和谐,双方暂时达成了共识。
  不过看到了这个第三个条件李珘就觉得有些古怪了,因为他怎么觉得这第三个条件好像对他们高丽十分有利的呢。
  这第三个条件就是在他们高丽的国都汉城设立大明驻高丽办事处,设立平壤,开城,汉城,清州,全州五个重要城市为大明对高丽的通商口岸,允许大明商人进驻,并且高丽要保证这些商人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以及大明货物进入高丽所缴纳的关税,和其他税务只能由高丽相关衙门与大明商人进行商议之后确认,其最后决定权归属大明商人所有。
  李珘不论怎么看自己他们高丽都是赚了的啊,以前他们想和大明贸易主要还得靠着朝贡,现在大明竟然主动的要求和他们进行贸易往来了,这不是大好事还能是什么啊。
第698章
《大明高丽友好互助条约》
  所以这条李珘答应的最为痛快,可不咋地,这么占便宜的条件他不答应也得答应啊。
  不然被国内的人知道了他竟然放弃了这么好的条件,那么回去之后恐怕迎接的恐怕就是大王的审判。
  “陛下我们同意第三条了。”李珘努力毫无表情的面部中带着一丝丝的纠结的答应了朱由校,不管怎么说不能让大明皇帝看出来自己那欢喜的内心,不然大明皇帝反悔了可怎么办啊。
  “同意了?那就好啊,朕也觉得通商对你们高丽也是有好处的,你说呢。”朱由校微微一笑,那眼神直勾勾的好想要把人心给穿透了似的。
  “大明皇帝陛下圣明!”李珘心里一惊,然后立马的跪下掩饰自己内心的不适。
  “那就再看看这第四条吧。”朱由校呵呵一笑,现在你高兴可真的是有些太早了,反正以后有你哭的时候。
  朱由校为什么要加上这个通商协议,还有这个关税协议,为的就是给大明即将建立的津门工业基地做铺垫,工业一旦开起来可不得找一个倾销地嘛。
  李珘以为他要面对是那个小农经济的大明,朱由校心里给高丽安排的却是经过了工业化改造的大明。
  这可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概念啊。
  有种种东西叫做倾销,有种东西叫做经济控制。
  什么叫经济碾压,这个可以参考一下当年洋人是怎么倾销建奴朝廷的,国产的主要商品无论是质量还是价钱统统都比不上外来的。
  你说面对这种情况普通百姓会这么办,他会买那种死贵死贵又难看质量又不好的布匹,还是会买那种花纹精美,质量卓越,穿起来一看就是高大上,最最重要的价格还不如土布的十分之一的洋布。
  这两种东西一对比立判高下,那么本土的经济可不就完全的被大明控制住了吗。
  然后文化入侵也完成了,两边双管齐下,兵不刃血的拿下高丽只是时间问题。
  如此把这两个给控制住了,可不就直接就瓦解了高丽百姓的反抗意识。
  文化是大明的,那么在内心的最深处他们与大明隔阂就消失了。
  经济是大明的,他们的吃喝拉撒都归大明管。
  这两种手段可比军事手段厉害多了,甚至到了最后全国的百姓都被大明抓在手里的时候,高丽政府想反悔都没用了。
  因为到那个时候,可能高丽的百姓都在强烈要求喜迎王师了。
  朱由校东西都已经准备好了,一些可以证明高丽自古以来都是我大明不可分割的领土,原来高丽人都是我大明同宗同源的玩意。
  好像实际情况也确实有这么回事不是。
  箕子朝鲜不就是华夏血脉的遗留吗。
  周武王灭商之后,商纣王的叔父箕子在朝鲜建立了一个政权就是箕子王朝,定都在平壤。燕昭王时曾和真番一同归属燕国,直到燕国被秦国所灭,后来到了西汉时被燕国人卫满所灭。其后卫满推翻了箕子朝鲜的哀王,并取得箕子朝鲜的首都平壤,新政权又被称为卫氏朝鲜。
  你看看你看看,这不是我华夏遗留还能是什么,这么多证据都可以证明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64/102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