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不可能这么富(校对)第80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07/1029

  还有一个记者狠人,得知某地的官员和当地的员外勾结在一起,专门抓一些流浪汉去黑采石场开采石头,然后这位狠人不顾自己读书人的身份,决定亲自前调查。
  他为了让当地的官员相信自己确实是一个流浪汉,结果带着一根拐杖一个破碗在京城先乞讨的三个月,然后一路步行乞讨到当地,那模样绝对一个流浪汉无疑。
  果然他被抓到了采石场,半年中之后当他再次出现在京城的时候,已经是断了一条腿,全身上下没有一片好肉了。
  最后一篇文章报道出来,把朝廷的脸给猛的打了一个大嘴巴子。
  因为户部已经连续两年给那个地方颁发了和谐当地的奖项,表彰当地已经消灭了流浪汉百姓安居乐业。
  结果当这个报道出来之后,户部的郭允厚脸都绿了,他主持户部工作出了这么大一个幺蛾子,表彰的可是上了明报的,全国百姓都知道他户部尚书有眼无珠了,你说郭允厚是个什么表情。
  最后户部的一个郎中引咎辞职,一个侍郎被降职,户部尚书堂堂的民政大臣在明报上也发表了道歉信,向全大明的百姓道歉。
  而且当地也就是山西,从巡抚到知县全部受处罚,免职了一个省级官员当地的负责民政的右布政使,知府被渎职罪就地免职小班房三年,那个获取了荣誉的知县被斩首,然后抄家没收全部财产,子孙三代不得从事官府工作,这一家的前途也算是完了。
第1182章
皇帝是不是不行?
  那位记者顿时就成为了全大明舆论界的偶像啊,仅凭一己之力就撬动了这么多大员,还打了朝廷的脸,这不就是这些搞舆论的人追求的吗。
  也正是因为在这位记者的带动下,更多的读书人加入了记者这个行列,为了打大明官府的脸,他们愿意为此奉献一生。
  短短的三年时间,已经涌现出来了许多有民望的报纸,就好像凌云主编的清风报一样,在北直隶以及走遍几个省都是比较认可的,报道的也都是真实的案例。
  为此大明宣传口子的官员头都大了,每次他们要歌颂朝廷的时候,这些报纸都要出来唱反调,这样还怎么建设和谐大明社会啊。
  但是皇帝还不愿意把这些报纸给取缔了,只要这些报纸上不乱写有依据,不会为大明持续发展造成危害,那么就不会动他们。
  当然了瞎写的事情可是不行的,污蔑朝廷官府随意抹黑搞出一些莫须有的东西,那可是犯罪,违反了大明律就会受到严惩。
  报道虚假新闻造成了严重后果的,起步都是三年小班房,严重的更是会被判处终生监禁甚至斩首示众。
  不要低估了这些读书人的节操,大明最没有节操的就是他们了,甚至比当今的皇帝还不要脸。
  早期管理比较混乱,一来是朝廷也不知道这个新闻媒体舆论究竟要怎么搞,所以就有些迷茫。
  二来也是这些读书人太没有皮面了,为了再次掌握舆论,于是开始抹黑朝廷,瞎几把写,什么都敢写,甚至开始编排皇室的谣言。
  什么当今的陛下其实是多么多么的凶残,是多么多么的昏庸,百姓因此苦不堪言啊。
  不过这些谣言都比较好破,百姓自己心里有杆秤,能够对比生活确实比以前好多了。
  然而这些人还不满意,又开始了乱写,这次可是把朱由校给惹怒了。
  那些人竟然写当今的皇帝其实不是泰昌皇帝的亲儿子,而且泰昌皇帝就是当今陛下害死的,来位不正啊。
  不信看看永乐皇帝的位置,就是抢来的,太祖皇帝不愿意把皇位交给燕王,结果燕王起了谋逆之心,行了那大逆不道之举,竟然夺取自己侄儿的位置,还杀了建文皇帝。
  还有景宗夺走了英宗的位置,英宗不满景宗再次把景宗给杀了夺回位置,正德皇帝就是被嘉靖给害死的,也是因为嘉靖看到正德皇帝没有子嗣,所以害死了正德皇帝之后嘉靖皇帝就能上位了。
  当今陛下也是如此的情况啊,看着当今陛下已经在位十余年了,却没有子嗣,那按照老朱家的传统,信王肯定已经看上了皇帝的位置,随时准备害死自己的哥哥呢。
  这也是信王在草原上不愿意回来的原因,他不敢回来,怕一回来当今陛下就把他给弄死了,所以在草原上积攒力量随时准备挥师南下,行那大逆不道之举。
  甚至最离谱的,有报纸据称得到了小道消息。
  其实当今皇帝是不举的天阉一个,所以这么多年了才一直没有子嗣。
  当然最后一条传播的最广,毕竟前面的百姓可不敢乱说,罪太大,但是这个小道消息嘛,那就真的有待考证了。
  十多年了还没有子嗣,你说皇帝是不是真的不行啊?
  那宫里的三千佳丽可怎么过哟,年纪轻轻的守活寡,可惜可惜呐.......
  于是当朱由校看到这些小道消息之后,顿时就给气着了。
  你说什么造反谋逆老子追究不追究的无所谓,反正百姓也不信,但是你他娘的说朕是个天阉不举!那就纯粹胡扯了!
  老子开车开的不知道有多好呢,天天带着人兜风,你问问张嫣,她觉得朕的车技如何!
  严打!必须严打!
  对于这混乱的舆论界必须下重手严肃的整顿!
  经过了大整顿之后,杀了不少的人,留下的都是正规的报纸,也让那些记者和报社的人知道了,只要你的报道是真实的并且不乱写,官府是不会找你麻烦的。
  果然还是屠刀最有用,那些记者再也不敢瞎写了,一个个的倒也去追求真实,宁愿受苦受累也要深入一线进行调查,不敢再捕风捉影了。
  这点倒是比后世强多了,后世那些舆论媒体才叫一个扯淡。
  为了达到目的吸引人的眼球,或者获得利益,什么都敢乱说,不要说捕风捉影了,就算这件事根本就不存在,他们也能无中生有,一件事能有无数种解读,好不与好全看那些媒体怎么断章取意了。
  但是这里是朕的大明,你们他丫的可以报道阴暗面,而且朕还十分的支持你们,但是谁敢报道虚假的新闻..........哼哼.........那就不要怪朕不客气了!
  老子倒要看看,究竟是你们的笔杆子硬,还是朕的环首大刀软和!
  在这种思想基调之下,凌云才会亲自深入一线来观摩这蛮夷展览究竟是怎么回事,毕竟没有亲眼看到就没有发言权嘛。
  “主编,你看那边不是明报的记者吗,他们也在排队呢。”凌云旁边的一个背着画板的画师,指着间隔一条队伍的那几个穿着明报样式的小背心的记者说道。
  凌云微微转头一看,看到了扛着一大堆器材的明报记者,然后点点头。
  来同行了,而且还是官府的爪牙,真的是仇人见面分为眼红呢,就是在这些明报的记者肆意抹黑我们弥勒教,给百姓造成了多少的误会啊。
  只是凌云没办法澄清,因为弥勒教被大明定义为了邪教,他们清风报要是敢支持弥勒教,那就违反了大明律,可是要进去的。
  所以凌云只能暗恨。
  不过凌云倒是注意到了一个比较特别的人,这个人站在明报队伍的中间,穿着黑色的玄衣,手里拿着一把乌木骨的折扇,星眉剑目脸皮白净一看就是个翩翩君子,在这些明报的记者中间好似一种鹤立鸡群的感觉。
  “此人是谁?”凌云指着那个玄衣人问道。
  被问到的人踮起脚来用力的伸着头使劲的张望着,看到这个陌生的脸,只能摇摇头。
  “不知道,看上去不是明报的人,明报的记者我基本都见过,而且看他的地位绝不是新来的,说不定是哪个知名的特约撰稿人。”
第1183章
朕这双招子不会错
  “特约撰稿人.......”凌云手里的折扇轻轻的拍打在手心上。
  这个特约撰稿人可不是一般的人能做的,尤其是现在大明最最大的明报。
  这个官府手里最大的舆论爪牙,他的特约撰稿人可就更难做了。
  好像明报一共就不到十个特约撰稿人,基本都是朝中的几位大臣,唯有一个比较特别,笔名黑色中的一盏明灯。
  难不成这个黑色之中的一盏明灯就是此人?
  凌云在心里估摸比较了一下,发现此人是那黑色之中的一盏明灯的可能极大,如果他真的是明报的特约撰稿人,那么只有他最特殊。
  不由得凌云看向那个黑衣人的眼睛之中加入了一股凌厉的锋芒。
  就是此人多次撰稿把我们弥勒教写作成邪教,也是他让无数的百姓误会了我们。
  凌云一直在找这个所谓的黑色之中的一盏明灯,因为这个人对他们弥勒教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他在明报上发表了所谓抹黑我们弥勒教的文章有十几篇之多,可谓是与我弥勒教有大仇啊。
  在凌云看来抹黑弥勒教的人很多,但是都没有这个黑色之中的一盏明灯危害来的那么大,来的那么直接。
  因为这个黑色之中的一盏明灯撰写的文章很接地气,就算是不识字的百姓都能明白其中的意思。
  而且他还十分清楚的知道我们弥勒教的各种手段,甚至凌云都怀疑这个人是不是真的从他们弥勒教之中出去的背叛者了。
  就好像他在明报上发过的揭露的文章,把他们弥勒教的神秘全部暴露在了百姓的面前。
  他们弥勒教吸引百姓入教靠的就是各种神仙显神迹的手段,比如弥勒教有一种可以让数百斤重的神像升的手段,大前年他们弥勒教在禹县发展教众的时候就用了这招。
  那边的教众挖了一个大坑,把神像埋入土中,然后每日在神像上浇水,几日后神像破土而出,可谓之神迹显现。
  然后禹县当地的百姓无不是奉为神仙,但是马上明报就出了一篇所谓的警惕邪教利用科学手段蒙蔽百姓的文章,其主笔就是这个黑色中的一盏明灯。
  上面详细的把禹县教众的手段给写了出来,结果官府的人一挖开石像,果然下面是一大堆已经发了芽的黄豆。
  于是那些在禹县发展的教众被一网打尽,而且还顺藤摸瓜向上抓到了许多兄弟,导致那边几十年的发展毁于一旦。
  还有去年,教中的一个长老费劲了力气与一个按察使的老母亲搭上了关系。
  那位长老长得一副神仙模样,而且精通各种显灵手段。
  在这位按察使的老母亲面前,表演了一个水中取冰的手段之后,就得到了老母亲的信任,在府中被供奉为神仙在世。
  就在这个长老想要进一步利用这位按察使的老母亲,向其他官员的府上发展信徒的时候,又是这个叫黑色中的一盏明灯坏了他们的好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07/102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