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不良人(校对)第131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17/2120


“还有一事。”
李治喘息了一会,目光环顾李勣和萧嗣业:“朕以为,此战的目标不妨大一些,除了将吐蕃人赶出吐谷浑,朕,还要看到大唐的旗帜,插上逻娑。”
逻娑是吐蕃的都城,即后世拉萨。
这话出来,整个大殿又是死一样的沉寂。
不光李勣变了脸色,就连许敬宗和郝处俊,都是一脸冷汗。
陛下真的动怒了。
这是想要将吐蕃灭国啊!
李治本人可能不太清楚高原地形,但李勣、萧嗣业和许敬宗等人,多少有一些耳闻。
何况,吐蕃如今的国力,比之颠峰时的高句丽也不遑多让,想要一战灭其国,这……
很有难度。
苏大为目光扫了扫众人,主动站出一步,向李治和武媚娘叉手礼道:“陛下,臣有一言。”
殿上李勣、萧嗣业的目光向他看过来。
李思文、苏庆节用眼角余光后望。
许敬宗向这边瞩目。
郝处俊看向他面色不善。
武媚娘扶着气喘急促的李治坐下,向苏大为道:“阿弥有何见地?”
“陛下方才的要求,希望速速出兵,最好是半月出兵,就兵马调动来说,有难度。”
见李治目光变冷,苏大为接着道:“但有办法可以克服。”
“什么办法?”
“陛下所虑者,是如今云集长安的各国使节,若吐蕃吞并吐谷浑之事传开,大损国威,所以要立即反应,派大军出征,以定那些蕃属和酋长之心。
若为此,其实派一支偏师出长安,做样子即可。
甚至可以多派兵马,出城后虚打旗号,入夜后悄然回城。
这样,既安定人心,又不会令大军仓促起行。
其后兵部可以制订军略,做好万全准备,再派真正大军出击。”
“以一支偏军,虚张声势?”
武媚娘看了一眼李治。
见到皇帝陛下眉头皱起,手指在大椅扶手上,轻轻敲击着,似乎在推演利弊。
萧嗣业拱手道:“陛下,苏大为此计可行,半月之期府兵连粮草无法保障,以臣之见,至少需要三个月时间。”
郝处俊在一旁道:“但此计可以瞒一时,却无法瞒太久,若是迟迟没有唐军与吐蕃交战的消息,只怕终究会散了人心。”
苏大为立刻道:“可以把虚做实,派一支偏军先去增援,巩固吐谷浑至大唐边境一线的防御,同时刺探敌情,收集情报,甚至可以使间,用各种手段去迟滞吐蕃对吐谷浑的占领,为后续大军到来做准备。
同时吐蕃也必然防备着我们的报复,短时间内,他们能保持警惕,但若稍长一点,必然会放松,反而容易露出破绽。”
说着,看向郝处俊道:“至于说外蕃属国的心,他们的酋长和使节现在长安,看到大军出征,便够了,等消息一来一回,后续大军,估计已经到达吐谷浑,与吐蕃开战了。”
李勣一直拈须思索,没有表态。
直到此刻,他才微微颔首道:“陛下,依老臣之见,此计可行。”
坐在椅中沉默的李治,深深看了李勣一眼。
他是怒。
怒的是即将出行泰山封禅,即被吐蕃此举悍然打脸。
怒的是吐蕃公然挑衅天可汗和宗主国的威严。
更怒的是,吐蕃对他的欺骗。
之前,针对吐蕃对吐谷浑的侵吞,李治以天可汗的身份,向吐蕃赞普去信,要求吐蕃退兵。
大唐与吐蕃既有姻亲关系,同样也是宗主国。
否则当年王玄策也不可能向吐蕃借兵,灭掉中天竺。
而吐蕃的回信,也极尽谦卑,说只是惩戒吐谷浑王对吐蕃的挑衅。
并派出大量使者,携带重宝美色,在朝中游说。
如今来看,这全是吐蕃人的缓兵之计。
怒归怒。
但李治是成熟的帝王,不会因怒而兴兵。
是实实在在被吐蕃碰到了底线。
想要毕其攻于一役。
想要一战,能如昔年太宗朝的松州之战一样,换来数十年的边境安宁。
无数念头,自李治脑中闪过。
他微微点头:“就依苏大为此计,三日后,先派一支偏师出长安,可多立旗号,多造声势……”
说完,他侧脸与武媚娘小声说了几句,转过头来又道:“此偏师,便以苏大为为主将。”
这话一出来,苏大为的脸色一黑。
这特么,谁提出,谁干活吗?
自己和小苏才是新婚,这就被李治给派出去了。
心里虽苦,但也只能硬起头皮抱拳领命。
皇帝金口玉言,李治这话出来,哪有什么讨价还价的余地。
还好,李治又加了一句:“朕也知你才大婚,派你出去,实在无奈,朕左思右想,能以偏军,刺探敌情,分化敌人者,舍你苏大为还有何人。”
停了一停,李治提高音量道:“苏大为献计有功,着,赐明光甲一领,出城之日,披甲挂彩,耀武夸功。”
……
直到天色入夜,苏大为才拖着缓慢的脚步,回到自家宅子。
与他一起回来的,还有一件罩着红布的衣甲。
被数名太监和宫中千牛卫,带着羡慕的眼光,一齐送到苏大为家中。
铁甲,在唐时,属于禁物。
《唐律疏议》规定私藏“甲一领,弩三张,流二千里;甲三领及弩五张,绞。”
所以这年头,除非是军功贵族家传的铁甲,普通人家里再富,也不可能有铁甲。
这既是军功,也是身份的象征。
如李义府的案子,就是因为书房莫名发现七领铁甲,成为定他谋逆之罪的重要证物。
后世的人,包括苏大为,其实开始有些不理解,为何大唐把私藏铁甲定罪这么重。
但是试想一下,后世情景——
你家里为什么私藏枪支?
为了狩猎。
那这把刀呢?
为了砍柴。
哦,好吧,没什么事的话我就先走……等等!那辆装甲车是做什么的?
为了……干!没错,劳资就是想上街!大梅兴,串普王!
换为古人说法:
你家里为何私藏弓箭?
为了狩猎,班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17/212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