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不良人(校对)第133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38/2120


“能征召仆从,是大国象征,能征召勃尼、天竺,代表吐蕃在南面渗透和掌控力极强。”
王玄策伸手在后世阿三那一块版图圈了一下:“我当年去天竺时,知道这里有一大片平原,雨水充沛适合耕种,吐蕃若能统驭天竺,那作战潜力便极为可怕。”
说完,他环视一圈,伸手摸着自己颔下浓须:“打不不恰当的比喻,吐蕃地势奇高,而且被群山高原环绕,他们就像是当年战国时的秦国,若是锁住山口关隘,我军想要进攻,须得仰攻,还得克服冰雪、群山危崖、极寒等环境,十分不易。
同时吐蕃高原中,还有一种瘴气,如我们这些中原人去,常会头晕目眩,昏厥,甚至倒地毙命。
这种环境,也限制了吐蕃,令其无法像中原那样,养活那么多人口。
可一但他们掌握了天竺土地,就如秦国得到了蜀地,掌握天府之国,沃野千里,不但能养活更多的人口,得到更富饶的资源,作战的潜力,也将大大提升。”
王玄策的这番话,得到了所有人的重视。
“如战国时的秦国,如果真是这样,吐蕃将变得极为可怕,不可轻视。”
薛仁贵手扶腰间横刀,神色凝重。
他是胆大勇猛,作战侵略如火,但绝不是没有头脑一味的莽将。
虽然不如在座那些贵族门阀弟子出身的将领,读过那么多兵书策略,但关于大秦的故事,还是听过的。
在得到蜀地之前,秦国不过战国七雄之一。
得到了天府之国,大秦,才能称之为虎狼之秦。
归根结底,一切的战争,最后比拚的是国力,而国力,又要抑仗人口规模,粮食、资源和生产力。
高崇文在一旁道:“那种瘴气我曾听说过,不过我听说有些草药能解瘴气,不知……”
安文生开口道:“这个军医有所准备,从出长安时,就在搜集消除瘴气的药物,现在已经收集不少,可解瘴气之苦。”
李辩两眼一亮,一拳击在掌心:“要是没有瘴气困扰,那便不怕什么了,只要前总管给我一千府兵,末将可以领兵先去探一探吐蕃人的虚实。”
程务挺在一旁咳嗽一声,一只手在下面拉了拉李辩的衣甲。
结果李辩没反应过来,反倒是两眼一瞪:“你拉我甲叶做甚?”
“都静一静,听总管的。”
郭待封微微一笑,向苏大为的方向,笑脸拱手。
帐中众人的声音,这才静下来一些。
苏大为心中思索,所谓瘴气,应当就是高原反应。
好在出发前已经找李治要了些医官,听说里面还有孙思邈的弟子。
他记得后世消除高原反应,比较好的中药材名红景天,也不知在这个时代,是否一样。
出发前向医管和安文生都提过,听安文生方才所说,应该是找到了。
“薛刺史,目前吐蕃人对我们的进攻方向,主要在哪个地方?”
苏大为的手,从西域,到裴行俭的防区,划过河西经过苏定方的兵力区,又在武威点了点:“吐蕃人要攻唐,也只能在这片区域吧?但是四十万人,撒在这么广袤的地方,也不算什么,他们必然重点攻一个方向。”
地图下面是后来的剑南道,也就是蜀中地区。
吐蕃人如果想从蜀中通过去攻击关中腹地,也必须翻跃重重高山,行军艰难。
唐军在这边只用布好节点和城防,就足以令吐蕃人头痛。
薛仁贵摘下头盔,将其夹在腋下。
他的头上汗渍未干,一揭下头盔,黑亮的脑门上和发髻上,居然隐隐升腾一丝白气。
“这该死的西域天气。”
薛仁贵抿了抿唇道:“吐蕃人在吞并了吐谷浑后,利用鄯州设防,守得十分严密,还曾一度向武威进兵,后来因为我及时带兵赶到,也多亏了娄师德和王孝杰部,才在吐蕃人的攻势下守住。
这之后,双方互有来往,但我感觉吐蕃人的攻势不如以前。
昨日收到裴大都护那边送来的书信,言及吐蕃在河西扩张兵力,大都护颇为担心。”
“河西?”
苏大为和诸将的目光一齐集中到地图上。
河西走廊,从武威到酒泉、张掖、敦煌,直到西域诸国,通往大食方向,这一路,就是后世所说的丝绸之路,也是大唐通往西域的通道。
大唐的富庶,除了不断向周边扩张,吸纳四周的财赋资源之外,最重要的一条,就是通过丝绸之路,源源不断将大唐的货物与文明,与西方交换,不断获得财富和新奇技艺。
吐蕃原本是无法伸手到河西走廊的。
可是当吐蕃吞并吐谷浑后,便不一样了。
吐蕃的疆域和实控区,已经延伸到了河西走廊,随时可以威胁,甚至切断丝绸之路这条大唐的黄金血脉。
历史上,吐蕃与大唐相争时,安西四镇数度易手,河西走廊更成了双方争夺的焦点。
苏大为的手指在龟兹方向划了一划,一直延伸到瓜州。
“河西有些危险,但有大都护裴行俭坐镇,以他的能力,相信不会给吐蕃人太多机会,稍后我会去信给裴都护,交换信息询问战事。
瓜州到酒泉、张掖这一线,目前是苏大总管坐镇。
不过大总管听说病势不轻,只怕没有精力做到面面俱到。
另外,瓜州这里,是东西货物的集散站点,我听说安西等都护府不少军略物资都屯积于此,不可不防。”
李辩此时开口道:“总管,瓜州防御要增强,可一时又变不出兵来,不如你派我带一千骑去瓜州……”
他的话还没说完,被程务挺伸手捂住嘴:“闭嘴,听总管说完。”
苏大为看了李辩一眼,接着道:“我会和苏大总管去信确认一下,如果眼下没有战机,我想先与大总管会面,商议下一步的行止。”
此次征吐蕃的兵团,乃是集合了安西大都护裴行俭,安集大使定方和苏大为这支新援军。
不过就算三者加起来,可战之兵仍不满十万。
而裴行俭和苏定方这两者,都要守护一片防区,轻易不能动。
唯一机动的,反倒是苏大为这支新增援军。
李辩用力掰开程务挺捂住自己的手,向苏大为道:“总管,后续大军不知何时才到,趁我们新到,吐蕃人还不清楚,何不先派一支人马打敌人措手不及,兵贵神速啊。”
说话的同时,李辩的两眼亮起灼热的光芒。
他天生渴望驰骋疆场。
苏大为还没来得及开口,便听得帐外有人喝道:“逻娑道大总管和副总管未下令,妄议进兵者,当斩之!”
帐幕掀开,一股来自西北高原的冷空气,挟着风沙扑入军帐。
第一百二十章
李敬玄
所有人的目光,同时投向帐门口。
掀帘而入者,是一个年约四旬上下的中年士。
他的身高六尺余,颔下生着半尺长须,双眉细长入鬓。
眉下一双眼睛,精芒闪烁,清澈中,有一股令人不寒而栗的幽深之意。
再看他的穿着,是士青袍,头束高冠,腰上悬着鱼袋。
显然是朝中贵人。
只是一时不清楚此人身份来历。
跟在中年士之后的,却是苏大为等人的熟人,一身戎装,腰佩横刀的鞨靺族将领,李谨行。
之前行军时,尉迟宝琳和程处嗣领虚张声势的府兵回长安。
而李谨行则是领了军令,率领斥候轻骑疾行,倍道兼行,赶在大军之前,早早赶到瓜州,将李治和兵部的军令传递给苏定方和裴行俭。
李谨行回来,自然是完成任务回来交令。
“苏总管,薛刺史。”
李谨行跟在士身后,向苏大为叉手行礼道:“我方从安西大都护处回转,带回大都护和大总管手书一封,这位是大都护府中长史,李敬玄。”
李谨行说着,从怀里摸出两封信,捧于手中,大步走到苏大为面前,双手呈上。
苏大为接过信,先不忙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38/212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