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不良人(校对)第43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31/2120


因为比平时要早,长孙无忌没急着乘车上朝。
他拿起卷宗,翻开。
如他想的一样,是最近收集的关于房遗爱谋反案的情报。
里面有无数人名,事件。
对他来说,事情不重要,关键是那些名字,他想要的名字,都在里面。
具体的证据,罪名,可以从这些事件中,挑自己需要的部份去组成。
这份卷宗,就是他的“建筑材料”。
随手翻阅着卷宗,长孙无宗开口道:“这些,都是与房遗爱相关的人?”
台下单膝跪下的黑衣人双手抱拳,沉声道:“回主上,正是。”
“名将薛万彻和荆王李元景,还有一个驸马都尉柴令武、巴陵公主,还有谁?”
“回主上,皆为魏王一党。”那人轻声道。
魏王,是李泰过去的封号。
这个名字如此的熟悉,令长孙无忌不禁眯起了眼睛,许多过去的事从脑海中浮现。
他微微仰头,闭眼,似在沉思。
良久道:“李元景,那边如何?”
“主上,李元景大言不惭,说梦见‘手执日月’,这一点身边许多人可以作证。”
“善。”长孙无忌点点头。
在大唐这个时代,你说迷信也好,又或者说信仰也好,就是非常信谶语一类的预言。
比如太宗时的“女主武王”。
据《旧唐书·列传第二十九》记载,太宗之时,民间流传一种叫《秘记》的图谶预言:“唐三世之后,则女主武王代有天下。”
贞观二十二年,六月初,长安城出现了“太白星屡昼见”的天象,太史李淳风曾据此占卜得出了一个“帝传三世,武代李兴,女主昌”的卜象。
太宗闻之,私下招李淳风相问。
最后,觉得这个谶语应该落在左武卫将军李君羡的身上,因为李君羡小名“五娘子”。
于是寻了个借口斩了李君羡。
所谓杀人诛心,
要除掉谋个人,只要将他和谶语扯上关系就够了。
长孙无忌暗自点头,他又问:“房遗爱反事,确实吗?”
“回主上,查无实证。”黑衣人小心的道。
“嗯?”
正摸着颔下胡须的长孙无忌猛地张开双眼,目光凌厉的盯在阶下黑衣人身上。
空气里,仿佛有看不见的刀剑,杀机凛冽。
“主上,但是有另一条证据。”
“说。”
“主使掖庭令陈玄运伺宫省禨祥,步星次。”黑衣人郑重的道。
长孙无忌愣了一下,随即脸上流露出怪异之色。
果然,这还是要落在谶语之上啊。
“主使掖庭令陈玄运伺宫省禨祥”,换成白话就是:高阳公主曾经指使掖庭令陈玄运(内侍省的宦官),暗中窥伺宫禁中的情况和动向,并且观察星象变化。
仅凭这一条,就够了。
禁中是天子所居的重地,而天象的解释权也只能归朝廷所有,所以无论是窥伺禁中还是私窥天象,其行为都已经触犯了天子和朝廷的权威,其性质也已经属于严重的政治犯罪。
“好,好。”
长孙无忌眯起眼睛,手掌将宗卷合上,又轻轻在上面拍了拍:“你做得很好。”
夫妻本是一体,既然高阳公主谋逆之罪已经定了。
那么房遗爱也跑不了。
而只有房遗爱也打上“谋逆”之罪,才能顺藤摸瓜,将与房遗爱交好的李元景、薛万彻、柴令武这些人统统拿下。
这两者结合,证据链算是齐了。
甚至一个故事已经在长孙无忌头脑里形成。
薛万彻对朝廷素有怨言,私下与房遗爱抱怨朝庭,甚至暗中计议要拥立荆王李元景。
因为李元景自称梦中“手执日月”。
于是高阳公主指使陈玄运,窥伺禁中,私窥天象。
同时还有驸马都尉柴令武、名将薛万彻,以及侍中兼太子詹事宇文节;太常卿江夏王李道宗;左骁卫大将军驸马都尉执失思力等人。
这样从文到武的配置都有了,既据有反意,又有谋反的武力条件。
两个字,
铁案。
想到这里,长孙无忌难得的,嘴角挑起一抹满意的笑容。
但是这笑容才起,他突然意识到还漏了一个人。
“吴王李恪呢?”
“这……”
黑衣人犹豫一下道:“没有查到吴王实证。”
呯!
长孙无忌面色不变,右手狠狠一翻掌,拍在手边的木几上。
这声音将黑衣人吓了一跳。
黑衣人赶紧解释道:“李恪似乎有所提防,守得滴水不漏,而且皇后那边……”
“哦,皇后。”
长孙无忌目光闪烁一下,挥手道:“此事我知道了,你先下去吧,等我面见陛下,再做计较。”
“是。”
黑衣人想要起身,才晃了一下肩头,突然想起一事,忙道:“主上,还有一件事。”
“何事?”
“长安狱,失火了?”
“失火?”
长孙无忌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走了谁?”
“先前形迹可疑的一个不良人,叫苏大为,还有……长安狱的牢头。”
“苏大为?”
长孙无忌眉头微皱,在心里咀嚼了一下。
夜,已深。
水雾缥缈,
把昆明池笼罩其中。
子时,湖水突然翻滚起来,
波涛汹涌。
一个巨大的黑影缓缓浮出水面,喷出一股水柱,瞬间化作雾气,令水雾更浓。
雾气缥缈,向四周扩散。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31/212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