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临诸天(校对)第1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878


“难得你有心了,不过我就是随意收些而已,不必让你家长辈为难了。”秦烽温言道。
在古代,只要是经济条件不错的富户人家,通常都会收集些好药材放家里备用,张家自然也不例外。
只是张秋韵如今的身份有些尴尬,无名无份的,贸然回去和她的父母说这事,对方未必会答应,这可不是花些银子的问题。
见张秋韵神色有些黯然,秦烽随和地一笑,牵过她的小手握在自己掌心,示意她不必介怀。
顿时她的脸就红了,这个时代风气尚算开放,男女之防并没有明清时期那样严苛。不过大庭广众之下被男子握住手,依旧让张秋韵羞不可抑。
百米开外,两个星眉朗目、气度不凡的道装青年正结伴而行,明亮的双眸不动声色地打量着周围的街景。
“云兄,这城里的气象似乎有几分不对劲呢。”一个年轻些的男子说着。
年长的那个沉默了少顷,道:“是的,如今天下动荡,龙蛇并起。师门令我等出山辅佐天命真王,早日统一天下结束乱世。”
“师兄我这几年来游历各地,遍观天下诸侯人杰,上次见这赵元谨时,不过一普通义军首领,气数有限,并无天命在身。充其量就是为王前驱、替真龙开道而已。”
“蒙珞可是大齐朝廷货真价实的将星,他率兵前来围剿,这赵元谨本必死无疑,却不知怎么绝处逢生,委实令人觉得蹊跷。”
第十四章
气数
两个青年道人在城里闲逛了一圈,期间曾远远地看见过秦烽两次,不过这等携带丫鬟护卫出游的世家公子很是寻常。道行有限、心绪不定的他们并未过多注意。
须臾之后,师兄弟二人找了家清净的酒楼,上到二楼选了个临窗的桌位,叫了几个菜、又要了一壶酒,边吃边聊。
“……荆南郡的这场变故,影响可是太大了。”少顷,年长的那个道人轻叹道。
“清林师兄,赵元谨就算这回侥幸未死,也不过是苟延残喘罢了,区区一座郡城,加上几千残兵。要粮没粮,要饷没饷的,还能济得了甚么事?”对面的道人不解地问道。
在他看来,这个赵元谨已经失去了再度趁势而起的机会,被彻底打回原形,将来最好的结果,也不过就是找一家大诸侯投靠,博个一官半职罢了。卷土重来、东山再起?那是想都别想。
起兵造反争天下,打的就是资源地盘,拼的就是人力物力。区区一个新败的小诸侯,当地稍微明智些的世家大户都不会继续在他的身上投入了,没有了这些士绅阶层的暗地里支持,他赵元谨拿什么去招兵买马抢地盘?
“清远师弟,话可不能这样说。”
清林道人摇摇头,正色道:“你知道师门早在两年前就已做出选择,放眼整个天下,有潜龙气象的大小诸侯多达十余家。而师门相中的正是起自淮扬之地的吴振策,如今已据有四郡之地,拥兵六万余,只要再拿下一两郡的地盘,立刻可成蛟龙之势,自立称王不是问题。”
“洛京那位首辅张敏衷的意图,本是打算派蒙珞扫平荆州境内的所有诸侯之后,再与其他几路朝廷兵马汇合围攻吴振策,可惜这位将星意外身陨在荆南郡城下,导致这一路朝廷精锐失了主心骨,也失去了迅速平定荆州叛乱的机会……”
说到这里,他端起茶杯抿了一口,借此润润嗓子。
清远道人趁机说道:“听说张敏衷已经让他的义子冯青云领兵从京畿启程,打算接手荆州境内的平叛重任,只要他一到,这荆州境内众诸侯依旧还是躲不过的吧?”
清林道人微微摇头:“按道理说是如此,可蒙珞究竟是怎么死的?没人能够明白,这个冯青云若是再度死在赵元谨手里,那后果又当如何?”
“这个……”清远道人脸色一变,终于明白问题的关键所在了。
无论现在的赵元谨多么不被人看好,只凭他拥有击杀军中大将的可怕手段,就无法让人忽视他的存在。朝廷方面如此,其他诸侯亦是如此。
“难道是有高人在暗中助他?可是这根本说不通啊?修士不能随意干预世间人道演化,违者必遭天谴,就是几位辈分最高、修为最深厚的师门长老,都不敢行这逆天之举,谁会甘冒身死道消的后果去帮他?”清远道人苦思不得其解。
能够在万军拱卫之中击杀大将,而且是极有气数的朝廷将星,身手再高明的武者都没有太大的把握。除非是突破了人仙桎梏的修士大能才有这本事,可他们同样得付出身死道消的代价,且没有任何手段可以逃避天谴。
因此每逢王朝末年,众多道家门派历来都只敢派出实力低微的后辈门人入世,选择有潜力的诸侯辅佐扶持,以这种间接的手段为师门谋些好处。
一旦被选中的诸侯有幸扫平天下,建元称帝,参与支持的道门便可分享到新朝不少气运,上可惠及师门长辈,下可庇护晚辈后人。
至于说打破人仙桎梏、有显化神通之能的超然存在,别说中小门派,即便是那些名门大派中,也不是每家都有。这样的人物在山门中长年潜修、镇压气数,不仅不可能干预世间俗务、就是出山行走的机会都少之又少。
所以,指望着哪家道门牺牲自家的核心人物、精神支柱去成全某个诸侯的大业,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妄想!
“根据收集来的情报,当日朝廷大军退兵之时,蒙珞以及那些将校军官的遗体,都已被赵元谨命人在第一时间收回,然后分别火化,再予以妥善安葬。”清林道人沉沉地道。
清远道人凝眉不语,这种做法表面上看是尊重死者,实则是为了尽快销毁证据,使得旁人根本无从琢磨赵元谨用的什么手段将他们击杀。
“看来赵元谨也明白这种手段干系重大,等闲泄露不得。不过当日难道就没有人看见吗?”他困惑不解地问道。
清林道人叹了口气:“或许有,或许没有,反正我们的眼线已经想尽办法,迄今为止都未曾得到什么有用的消息。朝廷军那边也是一样。”
“那……我们现在该怎么办?”清远道人沉默了一阵,问道。
“没有办法,只能是静观其变了。”清林道人叹了口气道。
师兄弟二人心情都有几分沉重,这个重要问题不尽快弄清楚,荆州的未来局势变化就难以判断,如果赵元谨真的因此重新崛起,弄不好连吴振策的大业都会受到影响。这绝不是师门乐于见到的结果。
一旦吴振策兵败身死,不仅师门在他身上的前期投入全部打了水漂,恐怕在气数上还会有不小的反噬。所以趁着局势还在掌握中时,尽快找出事情的原委并加以妥善处置,才能保证师门的计划顺利推行。
……
秦烽回到府邸中,没过多久的功夫,王总管就令人送来了十支野山参,还有一堆虎骨,两副熊胆。
看来他在外面逛街的经过,赵诚已经如实禀告了赵元谨。
“大帅得知公子留意这些药材,正好府邸的库房中也有收藏,因此特意令小的送过来。”
那个管事恭谨地道:“如果公子满意,以后每个月,总管都会为公子单独采买一些。”
秦烽惊讶之余,也不觉得太过意外,客气地谢过之后,便令张秋韵全部收了起来。
这些山参的年份自然比不得买回来的那支,但三四十年的火候还是有的,拿到自己的世界同样能换一大笔钱了。
第十五章
出兵
校场上,数千新兵站成一个个整齐的方阵,正在老兵们的鞭策监督下,挥汗如雨地刻苦训练着。
距离郡城解围、朝廷军退兵已有半个月的时间。赵元谨重新整顿人马,抚恤阵亡官兵、打造兵器甲胄、选拔新兵充实军伍……一系列事情都处理得井井有条,加上有秦烽提供的大量资源,到现在已完全缓过劲来。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无论公司、帮派、军阀还是别的什么组织,想要做大做强,没有一套合理且严密有效的制度,是不可能走得长久的。
由此可以看出,赵元谨这位义军首领不仅自己有头脑,手下同样有着能人辅佐,才能早早地建立起军政法度并贯彻实施。是以哪怕一时遭遇重挫,只要有机会仍能够东山再起、卷土重来。
“先生,你看这批新入选的军卒如何?”高台上,赵元谨客气地说着。
“还不错吧,”
秦烽点点头,温言道:“如今时局紧迫,能训练成这样子已属不易,将来让他们上了战场,跟着老兵们一起好好打上几仗,能活下来的也就成为合格的精锐悍卒了。”
“正是如此。”赵元谨赞同地道。
此刻已经是晌午时分,分管新兵训练的都指挥使过来请示之后,便下令解散休息,让伙头军们将饭食送到场边,供这些新兵饱餐。
热气腾腾的米饭、白面馒头,大盆里还有香喷喷的鸡蛋和炖肉汤,由老兵们监督着分发,让新兵们个个笑逐颜开,吃得不亦乐乎,感觉训练时受的苦都算不得什么了。
古代资源匮乏,就算是朝廷精锐正军也不可能有这样好的伙食待遇,能够吃上白米饭馒头就不错了,肉食是有身份的军官才能经常享用到的。
普通军卒能见荤的时候很少,通常是大战前夕为了激励士卒效命、又或者是获胜之后主帅下令犒劳三军,才能有机会打牙祭。
至于乱世的流民义军,能够有口饭吃就不错了,哪还能奢望更多?当兵吃粮,吃粮当兵,不计其数的饥民之所以愿意投奔义军、杀官造反,初衷也只是为了保证自己不被饿死而已。
但是充足的肉食营养、对于军卒的体能强化有着不可或缺的意义,就好像现代新兵一旦需要进行高强度训练时,后勤伙食标准也必然相应加强。不这样干的话,用不了两个星期就会有新兵尿血、身体不堪重负而垮掉。
特别是习武之人,想要有所成就,那顿顿都得是大鱼大肉、名贵滋补中药材侍候着,否则就有可能因为营养跟不上而落下病根。
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因为缺少肉食补充,古代军队普遍都患有夜盲症,又称雀蒙眼。因为饮食中缺乏维生素A,致使视网膜杆状细胞没有合成视紫红质的原料,在夜间或光线昏暗的环境下视物不清,行动困难。
有了秦烽的存在,赵元谨的军队以后再也不会担心缺乏肉食补充营养,长此以往,军卒的体能、还有夜战能力将普遍强过其他诸侯麾下的军队,由此产生的优势不问可知。
精锐强军与普通军队的差距,其实就是体现在这些方面,种种看似不起眼的优势累积起来,最后形成的差别就会大到超乎想象的程度。
“对了,朝廷方面现在应该有所反应了吧?”秦烽问道。
算算时间,远在千里之外的帝都洛京现在早就收到消息、并且做出应对措施了。而且这么大的事情,就算那位擅权自专的首辅大人再昏聩,都不可能听之任之。
“是的,根据探子回报,朝廷方面已经任命了新的大将军,就是那个首辅的义子冯青云,带领两万京营精锐启程。打算先与阳城郡的朝廷兵马汇合后,再来继续围剿我军。”赵元谨微微冷笑道。
秦烽沉吟道:“这个冯青云的能力如何?”
“算有点本事吧,称不上庸才,但是比起蒙珞就差远了。”
旁边的孙向青答道:“只不过他是首辅大人的义子,真要让他抓稳了兵权,对我们还是比较麻烦的。”
扶持自己的义子冯青云掌握尽可能多的兵权,是张敏衷的一步重要棋子,因此必然会想方设法帮他打赢这一仗。出发前不仅从日渐空虚的京营中抽调了两万精兵给冯青云,还下令整个荆州境内的朝廷军都要归他节制调度,在粮草军械物资方面也是充足供应,要什么给什么。
所以这家伙一旦顺利带兵抵达,赵元谨面临的压力就相当大了。
当然数万大军的行进速度不可能太快,预计赶到阳城郡汇合的时间怎么也得半个月之后了,暂时还不用太担心。
“既然是这样,我们可以先行出兵将附近的清合县、沅襄县拿下,如果有时间的话还可以收复整个荆南郡境内的县镇。先生觉得如何?”赵元谨问道。
经过半月时间的充分休整,军队战力已经恢复,正是用兵之时。有了更多的地盘,赵元谨才有底气继续和朝廷军周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87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