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临诸天(校对)第1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878


虽然短期看起来是亏本的买卖,可是从长远看却是有利的,最起码现在就可以招募到一两千青年民壮充实军伍,对于兵力吃紧的赵元谨意义可谓重大。
翌日,赵元谨并未停留,继续挥军直进,杀向百里外的沅襄县。
这一次更加顺利,根本就没开打,大军一到,守城的卫将便举旗投降了。
第十七章
信息优势
官道上。
一支大军正滚滚而来,枪戟如林,寒光凛冽,即便是行军状态下,依旧可以看出严明的军纪。
满面风霜之色的斥候兵骑马飞驰而至,直入中军,将一支封着火漆的铜管交给一员卫将,然后急匆匆离开。
那卫将接过之后检查一番,发觉没有问题后就转交给了大将军:众将簇拥下的那位年约三旬的男子。
面色沉静的冯青云默不作声地打开,抽出里面封存的情报浏览一遍,眼神微显幽冷。
“黎水县,半日前已被赵元谨攻陷。”他将情报递给身边的卫明远,声音淡漠地道。
卫明远脸色一变,结合之前送来的消息,赵元谨所部在这些天里接连出兵,已经将荆南郡下辖的清合县、沅襄县、流沙县相继拿下,加上这刚刚沦陷的黎水县,等若地盘完全恢复到了一郡大小,而不是像以前那样,仅仅只剩下一座郡城。
他心里正酝酿着措辞,旁边一员都指挥使困惑地出言道:“大将军,赵元谨所部新败不久,兵源短缺、粮饷补给匮乏,按理说根本没有这么容易恢复过来。他怎么还有余力出兵?”
另一个都指挥使补充道:“而且荆南郡的地形我们都清楚,赵元谨所部想在不足十天的时间里连下四座县城,还能保证没有多少伤亡损失。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后勤粮道根本支撑不住。”
“没错,这其中必有蹊跷。”冯青云微微叹道。
对于任何精锐强军而言,后勤补给都是行军打仗中一个无法忽略的问题,甚至可以说是头等重要的问题。为了保证粮道安全通畅、各种辎重物资能够及时输送到前线军中,统帅在很多时候都必须做出调整取舍。
卫明远忽地想起,昨日阳城郡那边传来的消息,说是都指挥使袁峰曾悄悄派出两支游骑,试图偷袭破坏赵元谨的后勤粮道,结果数百骑兵在外面转悠了好几天,愣是没有发觉任何运粮的车队。
而且根据沦陷的几座县城传出的线报,赵元谨所部在攻城时,都有携带全套的攻城器械,包括笨重的投石机都不缺乏。
以这些将军们的头脑,自然明白出征的大军中携带上了这些东西,行军速度必然会被大幅拖慢,尤其是遇上恶劣的路况与天气时。
这位新上任的行军参赞默默估测分析了一下,如果换成朝廷的精锐京营来执行同样的攻城掠地任务,恐怕都无法在这样短的时间里达成近似的战果。因为考虑到大军行进速度,路途遥远根本赶不及。而且除了沅襄县归降,其他三座县城都是打下来的,这时间无论如何都不够用。
卫明远越想越觉得心里没底,再联想到蒙珞不明不白的战死,只觉得脊背微微发凉,忍不住道:“大将军,既然赵逆所部如此狡诈,我军不宜过早与之对决,还是等到和阳城郡的大军汇合之后再做计议。”
冯青云瞥了他一眼,想了想道:“也只有如此了。”
反正现在距离阳城郡只剩下两天路程,等到两军汇合一处,再将周边的朝廷兵马也召集过来,届时自己手中的总兵力就会超过六万有余,对付赵元谨怎么都够用了。
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什么阴谋诡计都只是小道,就不信那家伙还能翻得了天去。
只有平定了荆州全境,冯青云才能凭借这份战功更进一步。首辅大人虽然宠信自己,可是挂着首辅义子身份的人有十几个,他若是没有足够的功劳,迟早会被那帮家伙排挤下去。
……
荆南郡城。
“先生,这宝贝可真是不简单呢。”
城头上的赵元谨放下手中的双筒高倍望远镜,爱不释手地说道:“如此远的景致都可以看得极为清晰,而且晚上视物都不受影响,真正是探察敌情必不可少的利器。”
孙向青沉吟道:“若是我军卫将以上军官、还有全部斥候都能配备这东西,以后行军打仗可就很有优势了。”
“这个当然没问题。”秦烽说道。
其实这个世界也有单筒望远镜,又称千里镜,是某些胡商从遥远的西域带过来的,不过数量稀少罕见。而且限于技术条件,这东西倍数低,视物不够清晰,性能和现代工业产物自然是没法比的。
秦烽前些天在淘宝上订了一批优质货,不仅视物清晰,还有着免调焦和微光夜视功能,防水防腐蚀,抗冲击强度高,用于这个时代的战场侦察是再适合不过了。
当然在价格方面他可没客气,一百两银子,折算成黄金支付,算起来又是近十倍的收益。
赵元谨虽有些肉疼,不过知道这东西的好处后,还是决定购买了五十个。
“下次要不要想办法弄一架‘大疆’无人侦察机来?运用得当的话,朝廷军的兵力部署根本就毫无秘密可言了。”秦烽心底琢磨着。
某种程度上说,现代战争打的就是情报、就是信息,战场上任何目标,一旦被发现即意味着被攻击、被消灭。其实这定律也部分适用于古代战争,若是以后朝廷军的任何动向,都能够被赵元谨所部及时掌握的话,战事的胜败也就可以预见了。
当然这只是一个方面,打铁尚需自身硬。发现了敌人,己方若是没有足够的实力,想消灭对方同样是一句空话。
“根据消息,冯青云的大军距离阳城郡只有两天的路程了,”
赵元谨蹙眉道:“两军汇合之后多达数万之众,对我们的威胁可不小,不知先生有何见解?”
秦烽笑道:“敌众我寡,若是大帅不想坐以待毙,自然是主动出击的好。趁着两军汇合之前,我们出兵偷袭并挫败其中一路,或许就可扭转局面。”
出其不意、以少胜多,历史上类似的成功战例可不少,以赵元谨如今面临的形势,这也是仅有的几个可行选项之一,虽然冒险的成分很大,稍有不慎就会弄巧成拙。
赵元谨低头权衡片刻,道:“那就是偷袭阳城郡守军了,只是此战风险过大,还望先生助我一臂之力,方可保证胜局无忧。”
“这是自然。”秦烽道。
第十八章
袭城
阳城郡。
夜幕下,离郡城十余里外的山林中,五千人马正静静蛰伏着。
主帅的营帐里,赵元谨与数个将领就着灯烛,面色凝重地审视着斥候们送上来的情报,城内的建筑布局,朝廷军的简易布防图,粮草军械库房区的位置等等都有记录。
这座郡城原本就是赵元谨的地盘,虽然占据的时间不算很长,但城里的情况基本都知道了。而且在前些天朝廷军势大、不得已收缩兵力撤离时,赵元谨还在城里留了一批内应,以待将来时机合适时能够将这座城夺回来。
这种布置到现在,就发挥出了不容忽视的作用,能够让赵元谨继续获悉城里朝廷军的最近动静,哪怕情报比较模糊。
“最近一个多月以来,郡城始终处于戒严状态。城门紧闭,只有在每天正午前后一个时辰,才会允许百姓进出,而且盘查极为严密……”苏牧小声说道。
尽管城里实力雄厚,有两万多兵马据城而守,主事的朝廷军将领依旧相当谨慎,城防措施严密得当,城墙上日夜都有军卒值守,游骑巡防查探,正常情况下根本不存在偷袭得手的可能性。
当然从实际分析,周边郡县中已经根本没有能够威胁到这两万多朝廷军的力量,赵元谨明面上的可战之兵仅有数千人,其余那些流寇义军实力更是不够看。
而且经过如此长时间的高度戒备,却始终平静无事,朝廷军从上到下多少都有点懈怠了。只有千日做贼,哪有千日防贼的道理?
正常情况下想要打阳城郡的主意,进攻一方没有三倍以上的精锐兵力,加上充足的后勤供应,基本上就别指望在短时间内取胜了。
“看起来,这座郡城的坚固程度还比不上荆南郡,有心算无心,加上内应相助,想要拿下应该不会很费劲。”秦烽沉吟道。
当初赵元谨拥有两郡之地,面对大将军蒙珞的咄咄兵锋,最终决定舍弃阳城郡,收缩力量死守荆南郡,就是出于这样的考量。
“话虽如此,可是没有先生相助,以我军现在的情势想要夺回这座城,依旧是有很大风险的。甚至可以说根本就没有成事的希望。”赵元谨叹了口气道。
两天前做出决定后,赵元谨没有过多耽搁,当夜就领军出发,五千人马抄小路疾行,到现在终于神不知鬼不觉地赶到了郡城附近。
而且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郡城方面并未察觉到赵元谨所部的行踪,一切行动都可以按照原计划行事。
“让全军饱餐一顿,然后休息吧,等到半夜出兵,与内应互相配合攻下城池,进城之后就可以休整了。”秦烽笑道。
“先生所言甚好,就这样吧。”赵元谨颔首道。
林中,军卒们将营帐支起,里面垫上树叶干草,再铺上毯子,预备着等会休息所用。
矮坡后面,后勤营的士兵们在挖好的炉灶中投进一块块固体酒精燃料,然后以防风打火机点燃,架上铁锅,简单方便至极。
这些东西自然都是秦烽弄来的,比起那种原始落后的木柴、火石火折子之类可是容易操作多了,而且根本不会产生烟雾暴露踪迹。
不一会儿锅里的水烧得沸腾起来,然后一块块切好的熟牛肉混杂着五香调料投了进去,须臾之后空气中就弥漫着诱人的香味,有的锅里还煮着鸡蛋、牛奶之类。
这些东西早在出发前就加工过,现在只是简单加热后就可以食用了。而且大战在即,不是节省的时候,为了保证士兵们的旺盛体能,秦烽也没有吝惜,将最好的食物全拿了出来。
许多情况下,战争打的就是后勤,就是资源。而在这方面,赵元谨所部已经将朝廷军甩开了十几条大街的差距。
他心里甚至琢磨着,以后要不要把行军罐头、营养能量棒、防水帐篷还有野营睡袋这样的好东西都弄些过来。
苏牧亲自动手盛了一碗肉汤端给赵元谨,他接过来喝了一口,暗自点头。这味道就算是他都觉得满意,下面那些士卒就不用说了。良好充足的伙食对于军心士气的正面意义,有头脑的主帅都明白。
有秦烽在军中,就不用担心后勤补给的问题,而且都是这个时代的最高标准供应,保证军卒的战斗力毫无压力。
“……可惜我那女儿今年才十岁,不然真可以考虑许给这位异人的,只要有他援手,别说称王立国,将来就是这个天下,也未必就没有希望争上一争。”赵元谨心里忽地浮现出这样的念头。
小半个时辰后,全军用餐完毕,纷纷进入营帐休息。
秦烽睡不着,只是靠在毯子上闭目养神。大战在前,说心里不紧张是不可能的。这五千人马已经是赵元谨最重要的家底,如果此战失利,恐怕从头再来的机会都不可能再有了。
反应过来的冯青云绝对会不遗余力地穷追猛打,绝不让他们再安然退回荆南郡的。那时候除了秦烽,其他人弄不好一个都活不下来。
凌晨时分,全军被唤醒,整理好兵器悄悄出发。
一个时辰后,东方天际已经隐现鱼肚白,五千兵卒在城外两里处停下整队,静静等待着城里的内应发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87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