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临诸天(校对)第7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1/878


人仙,顾名思义,已经开始初步脱离人的范畴,拥有了超凡脱俗的神通伟力,寿元可达三百年,并且青春常驻,只在临终前的最后几年才会衰老。
当然秦烽的身体经过多次基因优化,底蕴远胜于此界的先天武道宗师,突破境界后的水平自然非寻常的人仙可比,至少肉身强大程度就已盖过巅峰人仙的层次。
凌苍山一脉的典籍内容在脑海中浮现,以往的某些晦涩难懂之处,此刻都已迎刃而解。一团灵光在秦烽体内酝酿、然后依着他的心意分化而出。
顿时,他就感觉到自己多了一个意识,一种全新的视野,自体外以不同角度观察自身的每一处细节。这种感觉令他很是新奇,却又相当顺畅自然,没有半点违和感。
这就是人仙的化身,可以按照自己的心意分化而出,选择合适的肉身附体降临,外出行走世间,也可随时与自己融合归一。说得通俗些就是能量体,只是带有自己的部分意识。
“要不要在主世界留个化身长期坐镇?专门负责打理公司事务,顺带在海外选择合适的地方经营构建势力,这样可以更好地支持自己在异时空位面的发展……”秦烽心底浮现出这样的想法。
只是化身附体降临得有合适的身体才行,而且在外滞留的时间也不能太久,更重要的是:分离化身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仙本尊的修为提升进度,尽管幅度不算大。
而且化身一旦遭遇意外陨落,会直接影响削弱本尊的实力,寿元受损,恢复起来相当麻烦。
当然了,有化身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可以时时掌握主世界的各种情况并及时做出处理,快速建立起真正属于自己的海外势力,并且不会因为经常失踪而惹人怀疑。
秦烽权衡了一下利弊,最终决定此事还是先等等再说。
“世界意志还有继续降临的可能吗?”他问道。
“完全可能,不过它没有了合适的身体,对你的威胁已经不如过去那样大了。”星舰中枢回应道。
这位皇帝没有子嗣,又没有留下遗诏,关系近的兄弟子侄倒是有几位,不过究竟选择谁来继承大统,大齐朝的文武百官怕是要好好争执暗斗一番,才能够达成最终的一致。
所以世界意志就算再度降临一个化身,都不会像上次那样可以轻松掌控局面了,而秦烽的实力今非昔比,双方的较量结果不问可知。
“不过……”
秦烽忽地想起一个重要问题,蹙眉道:“这本源是不能无限制抽取的吧?否则世界意志受损过甚,或许会影响到世界本身的稳定运转,是这样吗?”
“当然,我的目标是抽取到百分之五就够了,最多不会超过百分之十的份额,然后就会离开寻找下一个世界。”星舰坦然道。
“是这样就好。”
秦烽松了口气,他也不想为了一己之私,就随意毁掉一个完整的世界,在大齐世界呆了这么久,总归还是有些感情的。
等到蜕变初步完成,身体状态稳定下来之后,秦烽离开了次元空间,发现外面的宫殿废墟周围已经挤满了羽林卫,还有众多内侍宫女,黑压压一大片。
他想了一下,没有继续出手攻击,整个人凌空虚度而去,身后只留下无数的惊呼声。
“就这样离开,未免有些便宜了他们,还是先去皇宫大内搜刮一番再走不迟。”秦烽心里思忖着。
打定主意后,他在一处颇为精致的宫室院落中降下,正好看见一个年轻的宫装丽人在花园里闲逛,身后还跟着几个随从,料想应该是宫中的嫔妃。
随手将几个宫女内侍弄晕,略施手段,他就从那惊恐不已的嫔妃口中获悉了宫中库房区的位置,旋即飘然离去。
库房重地自然是守备严密,不过再再多的守卫,对于现在的他都是摆设。一阵枪声过后,现场再也没有碍眼的目标存在。
随着枪榴弹的爆炸声,厚实的库房铁门被炸得四分五裂,碎片飞溅。显出了里面的景象。
一只只黄铜包角,足有半人高的巨大箱子堆满了整座殿堂,从地面一直摞到接近穹顶的高度,数量成千上万。
随便开启一只,里面都是满满的珠光宝气,美玉翡翠,珍珠玛瑙,异石珍玩,古籍字画,各种异宝不计其数,都是大齐皇朝各地进贡的珠宝精华部分。
而且这样的殿堂数量多达十几座,全都装得满满当当。一个皇朝百年的珍宝积累自然非同小可,除了部分用来赏赐群臣后妃,部分用于陪葬,剩下的基本都是锁在库房里睡觉。如今自然是全部便宜了秦烽。
他没有丝毫客气,每砸开一座殿门,清光四处横扫,所过之处清洁溜溜,比狗舔过还要干净。
皇宫里洗劫搜刮完毕,秦烽一不做二不休,又去了朝廷户部的国库,同样是看上什么拿什么,穷凶极恶地搜刮。
到后来,所有值钱的好东西均被他一分不剩地收走,就连巨大得堪比战列舰的次元空间都快装满了,这才意犹未尽地罢手。
经过这次浩劫,大齐朝廷的家底算是被秦烽彻底掏空,连一块铜板都没留下。
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了,等到南方的楚国朝廷恢复元气,便可大举出兵北伐。将那些诸侯连同大齐政权一并扫灭。
搜刮完毕,秦烽满意地打道回府。不过这回他没有使用星舰瞬移,而是耗费三天时间、利用人仙的飞行能力自北方返回了金陵城,一路上逐步领悟熟悉人仙的诸多能力。
三天后,熟悉的金陵城墙出现在眼前。
第一百零八章
反派国师
王宫书房里。
赵元谨与多位内阁心腹重臣都在场,一块拳头大小的多棱状金色晶体摆在书案上,一缕缕柔和的光线自晶体内透射出来,在上方构成了一幅四维立体影像。
影像中播放着秦烽单人闯进大齐皇城时的景象,画质高清、纤毫毕现。看着那密密麻麻、如黑云般汇聚而来的精锐羽林卫在那件可怕仙器面前毫无反抗之力地被屠戮一空,在场众人无不色变。
单人独骑就可以轻松对抗千军万马,甚至在皇城这等天下枢机重地都可如入无人之境,众多宗师级高手合力围攻,却连他的衣角都触摸不到。
影像的最后,是秦烽冲过层层拦截、杀到内殿,直面大齐皇帝的那一刻。
画面至此结束,对决的过程无人知晓,不过从这位国师安然归来的结果看,皇帝的落败是确定无疑的事实了,从其他渠道传回来的消息能够充分证实这一点。
首辅孙向青看了看主位上沉默不语的赵元谨,扭头问下面坐着的群臣:“你们觉得如何?”
书房里一片寂静。
此刻在场的都是位列楚国核心权力圈子里的大人物,包括孙向青、苏牧在内的七位内阁大臣,凌远庆、宋武等四位手握重兵的大将,还有掌管情报秘谍系统的赵丰,也是楚王的族人。
苏牧叹了口气,出言道:“大齐国运虽衰,皇城的守卫力量依旧称得上雄厚,羽林卫的精锐善战,天下皆知。又汇聚了众多宗师级高手,对上国师的手段却束手无策,诸位大人明白这意味着什么吗?”
孙向青冷冷地扫了一眼继续沉默的众人,提高了音调:“如果国师对着我们这里来上同样的手段,等到明天天亮时,楚国朝廷就彻底完了!谁都挽回不了!”
众臣脸色都难看到了极点,这个残酷无比的事实,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不过由首辅大人亲口说出来,感受自然是更加的直观。
宋武面有怒意,似是想要出言辩驳,嘴唇动了动,最终还是叹了口气。
秦烽特意将这仙家奇物交给王上,王上又将这东西拿出来展示给众人看,其用意不问可知。
最近这些天,朝堂上已经有不少质疑国师的声音开始出现,特别是那些年轻的儒生文官,对于秦烽在朝中的超然地位、享受到的诸多特权都颇有微词。认为他的存在危及王权稳定、绝非社稷之福。
有些激进的官员甚至已经开始暗中撺掇内阁重臣、或是向赵元谨上密折告秦烽的黑状,四处串联、舆论造势,试图扳倒这位国师。
当然了,忠君爱国、维护王权威严之类冠冕堂皇的理由都不过是借口而已,真正的原因却是拿不上台面的。
前几天,楚王已经决定效仿前朝制度重开科举,各地的士子文人都可报名参加会试,朝廷将择优录取。
唯一有所差别的是:被取录的进士们必须得在县里担任文吏,从基层干起,三年之后才可凭政绩表现逐步升迁。
而前朝的规矩,中了进士之后,授官便是正七品起步,短短数年之后便可在地方担任一郡之长官,养尊处优、威福自用,十几二十年之后就有望进入中枢,可谓是极其优待了。
问题是这些儒生士子常年钻研圣贤典籍,对于民间疾苦、基层社情民意一窍不通,四体不勤、五谷不辩,明明什么都不懂,却上来就要担任父母官,作威作福,这能有什么好结果?
前朝吏治败坏,官员不察民情,朝廷与民间严重对立,这个授官制度是关键原因之一。因此赵元谨提及此事时,秦烽便给出了自己的意见:绝对不能太惯着这帮文官。
在主世界,官员从基层起步已是共识,就连华国的最高领导人当年都是从村干部升迁上来的,和贫民百姓一起插秧收谷扛包,样样在行。这些士子文人凭什么例外?
赵元谨对此深以为然,当即便照准实施,只是这做法这无异于得罪了整个士子阶层,那些家伙不敢针对楚王,便把矛头对准了秦烽。
另一件得罪人的事情,便是秦烽提出的摊丁入亩、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的制度了,简单地说就是官员地主阶层,有功名的读书人不再拥有免税免赋的特权,都得向朝廷交税。
朝廷官府的征税对象是黎民百姓,可平头百姓能有多少油水?掌握社会财富最多的当然是上层阶级,可他们却偏偏不用缴纳任何税收,长此以往,绝非国家之幸。
后世曾有专家论证过,这几条制度如果能够真正执行到位,为王朝续命百年不是问题。当然反对的声音肯定是存在的,雍正皇帝推行这制度时,朝野群情汹汹,被御史言官们骂成狗,死后还被黑成了昏君暴君。
赵元谨头脑不傻,立刻就明白了这条国策的好处,几经权衡之后决定在全国予以推行。只是利益受损的士绅阶层是绝对不可能接受,必定要千方百计地阻挠反对的。
有此两条,秦烽等若已经彻底得罪了江南地区的所有权贵阶层。几乎是一夜之间,他这位国师就成了百官眼中的超级大反派、祸国殃民的妖人,是朝野上下必欲除之而后快的头号奸人了。
孙向青的眼神从众人脸上逐一扫过,声音变得越发冷峻:“国师已经说了,民间如何议论他不管,但是在朝中,他不希望某些官员继续活下去。所以……你们都清楚应该怎么做。”
“管好自己手下的人,不要让他们再去挑衅国师的威严,否则那代价是谁都承受不起的。你们明白?”
“首辅大人说得是。”
群臣心里无论有何等心思,都只能这样开口附和着。
始终保持沉默的赵元谨终于开口:“既然众卿已经达成共识,那么现在就令禁军出动,将那些闹事的官员全部抓捕下狱,交由国师处置吧。”
群臣再度应是。
“打不倒的敌人,就是朋友。”
无论内阁重臣们愿不愿意,面对一个根本无法对抗的存在,那就只能与之交好,这是最务实、最明智的做法。因为惹怒秦烽的后果,在场的人谁都承受不起。
当天夜里,上百名官员被抄家,举族抓捕。
国师府邸。
秦烽获悉此事后并未有什么特别反应,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句:“楚王的做法还算明智。”
“……主公,这些人究竟该如何处置?”朱云泰询问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1/87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