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临诸天(校对)第7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8/878


大殿之上。
首辅孙向青宣旨的声音在殿内外回响,玉阶之下,一位唇红齿白、面如冠玉的少年身穿太子朝服,向着宝座上的赵元谨恭谨地行过大礼。
在满朝文武的复杂目光下,这位皇长子,赵欣玥的亲兄长赵欣璐走上玉阶,从父皇赵元谨的手中接过皇太子的印信令符。自这一刻起,他就是大楚朝的储君,名正言顺的帝国继承人了。
赵元谨随后又宣布了秦烽为太子之师,担负起教导储君的重任。除此之外还指定了凌远庆、文松霖、董羽山三人为国师的副手。
凌远庆就不用说了,现在是楚朝的龙骧卫大将军,枢密使,武将序列中的第一人;文松霖则是知名的民间富商,白手起家的典范,而且是皇帝的旧友;至于董羽山,则是前朝的一位县令,政绩考核连续三年第一。只因过于清廉、刚直不阿,因此不被上官所喜,始终得不到提拔重用。
秦烽指定挑选这三人的用意,就是希望储君能够对兵事、商业、基层民生民政等重要领域有着足够的了解,并培植经营自己的人脉,将来登基后才能得心应手,不至于被群臣蒙蔽哄骗。
兵事方面就不用说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一个皇帝若是不懂治军之道、不掌兵权,那他的话还能有多少权威可就难说了。这在君主制度时代尤其明显,没有兵权的皇帝就是傀儡木偶的同义词。
商业方面,太子必须明白商业对于国家财政税收、经济命脉的真正意义所在,也要熟悉民间的商业运作规律,这样将来才不会被那些阴险的文官们用“天子不与小民争利”之类的扯淡理由给忽悠瘸了。
基层的民生民政,这更是为君者必须亲自熟悉了解的,而不是坐在深宫里翻几本奏折,听文官们禀告忽悠一通就算数了。
在主世界,就连华国的最高领导人当年都是从村干部起步,对于基层足够熟悉之后才一步步升迁上去,从管理一县、一市、一省、直到进入中枢,兢兢业业、真抓实干,时间跨度长达数十年,才最终能胜任这样一个庞大国家的掌舵手职责。
当然在这个世界,由于时代不同,皇位继承人的培养不可能这样繁琐细致,但基本的流程还是不能省的。重中之重就是要设立皇子办差制度,每年都要在各处重要职司衙门见识学习,更要出京巡视四方,熟悉整个帝国的方方面面以及运作机制。
以明朝为例,皇子们都是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启蒙后天天就和那些饱学鸿儒、文官重臣打交道,只会读些圣贤书、研究诗词歌赋,被这些文官以各种潜移默化的方式洗脑,对于真正的民生疾苦却知之甚少。
最经典的反面例子就是建文帝和崇祯帝,都是饱读诗书、无比推崇信奉儒家的那一套理论,真正的治国理政能力却差得一塌糊涂,对于基础民情一窍不通,被那些老油条般的文臣大儒们耍得团团转。整到最后一个丢了皇位流亡海外,一个亡了国上吊自杀。
当然,那些文官们是不会对此担责任的。转脸就收拾心情,去高高兴兴地服侍新主子了。
朝会散了之后,群臣陆续走出大殿,部分文臣的脸色黑得如同锅底一般,简直比死了爹娘还难看,而武将们却是喜笑颜开。
能够立于朝堂之上的,基本都不会有真正的傻瓜,尤其是那些老奸巨猾的文臣们。皇帝的真实用意,稍有些头脑的人就能看出来了,偏偏他们还无计可施。
午门外,一群江南派系的文官阴沉着脸嘀咕了几句,各自乘车离开。
秦烽出了大殿,正盘算着回府邸中教诸女继续学车。一位内侍过来行礼,客气地禀告着:“陛下有请国师去南书房叙话。”
他微微一怔,旋即欣然答应下来:“那行,前面带路吧。”
片刻之后,幽静的南书房里。
一桌精致的菜肴已经摆上,换过便装的皇帝赵元谨正在等候,见他过来,两人也不过多客套,入席对饮起来。
“……先生对于太子的教导培养之策,朕昨天都已看过,”
酒过三巡,赵元谨放下酒杯道:“只是真按这个章程来,没个十几二十年的光景,太子怕是难当大任。”
“陛下,这是很正常的,一国之君肩负亿万黎民百姓的福祉,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到朝堂上下,不可不慎之重之。”
秦烽微微笑道:“何况陛下如今春秋鼎盛,执掌乾坤三十年都不成问题,完全等得起。”
赵元谨点头称是。其实他一直没有立储君,心里顾虑的无非就是秦烽的态度罢了。
虽说自己能当上这个皇帝,全是依靠秦烽的助力,不过既然坐上了这个位置,谁又甘心就此放手呢?
如果自己立了太子,而秦烽又有了别的心思,譬如说让他提前退位,扶持太子登基以方便掌控朝政,那他是半点办法都没有的。
当然秦烽现在明确表态,并没有提前让太子接班的想法,他心里的石头才算是落了地。
“对了,我观先生的言行,似乎对朝堂上的文官派系有着很大的警惕戒备心理,不知是因为何故?”赵元谨又问道。
遍观前朝史书,武将势力过大的危害大家都懂,所以后来历朝天子多喜欢重文轻武,借助文官势力压制武将。这思路本无不妥,可是凡事都得有个度,过犹不及。文官势力过大,造成的危害同样不容小觑。
明朝英宗时期的土木堡之变,就是文官势力为了打击武将勋贵集团,上下串通截断了后勤粮草供应,致使数十万精锐明军溃败,大批武将罹难,皇帝被俘,整个大明帝国由盛转衰,文官势力由此成功把持了朝政。
后面正德皇帝试图将武将勋贵势力重新扶起来,以制衡文官势力,结果便死得不明不白,连子嗣都未能留下。
因为文官势力独大的缘故,明朝的皇帝们可以说是过得最憋屈的了。如果不是还有锦衣卫,东厂等机构的存在,那皇帝基本上就和傀儡无异。
“……所以,处于天子的立场上,决不能太惯着这帮文官腐儒,无论在朝堂还是民间。”秦烽强调道。
赵元谨沉吟道:“可是这些文人掌握着笔杆子,如果对他们压制太甚,或许这天下的舆情人心……”
“无妨,只要天子的手中能够抓牢兵权,就无惧这样的后果。”秦烽不以为意地道。
这方面可以适当借鉴汉朝的经验,皇帝本人掌控全国的主要军力,兵权就是皇帝独有的。不关兵部的事情,更不关文官势力的事情。文臣掌军的情况决不允许出现。
只要皇帝手中抓紧了枪杆子,就不用担心局面失去控制。
说实在的,明朝的顶层制度设计还是存在着不小的问题,才导致后面那样多的麻烦。譬如藩王制度,匠户制度,卫所制度,商税制度等等。朱元璋毕竟是个贫苦农户出身,见识眼光有限,得天下后虽然勤学不辍,终究还是留下了不少弊政根源。
“陛下是开国太祖,威望权柄无人可及,自然不需要担心什么。不过后世子孙在这方面没法比,因此有些事情现在就要未雨绸缪,形成制度。”
“我的意见很简单,以后的每一代君王,一个月至少有一半的时间,都要和武将勋贵在一起。”
“拱卫皇城的羽林禁军,拱卫洛京城的京营,都必须完全掌握在手中,不许任何文臣染指。除了要经常召见主要将领,最好是能够叫得出每一位卫将级军官的名字。”
在主世界,二代领导核心传位于三代核心时,因担心其权威不够,就曾经这样嘱咐过,一周七天时间,至少有五天要和军队高层在一起。事实证明这做法效果确实不错。
“好吧,朕知道该怎么做了。”赵元谨最后道。
接下来秦烽又和他谈及了官员待遇、反贪监察、对外政策等一系列问题,均给出了独到的见解。
如果楚朝的顶层制度设计能够汲取历朝的教训,并且不因人亡而政息,那么要突破三百年的大限并不难。当然了,这还牵涉到人口增长与粮食产量的关键因素,此事秦烽也在考虑解决之道。
一个时辰后,宾主尽欢而散。
回到府邸,赵欣玥高兴地迎了上来:“夫君大人,母后已经等你多时了。”
“……”
第一百一十九章
归顺
随着进入十二月底,洛京城的天气愈发寒冷起来。
昨夜一场大雪纷纷洒洒,到了天明时分,庭院里已是一片银装素裹,过道上的积雪厚达半尺有余,廊檐下挂满了漂亮的冰棱。
府邸中的管事立即令仆役们全体动员,拿上各色工具出来扫雪,将主要通道都尽快清理妥当,以免主人起来后见了不喜。
“……夫君,还没睡醒么?”
明黄帐幔外面,赵欣玥的声音隐约传来。
锦被里的秦烽迷迷糊糊地应了一声,翻了个身继续睡。虽然以人仙的体魄无惧寒冷,不过这样的天气,他实在没有早起的兴致。
赵欣玥又唤了几声,见他还是没有反应,微微有些不高兴了,掀开帐幔钻了进去。
肩膀上传来隐隐的痛楚,秦烽无奈地睁开眼睛,就看见一身雪白锦裘装、娇媚可爱的小萝莉正压在自己身上,贝齿在肩上留下了一排细密整齐的齿痕。雪腻精致的脸蛋正对着他,黑白分明的大眼睛里满是娇嗔之意。
“就不能让人多睡会吗?”
秦烽略有些无奈地睁开眼,翻身坐了起来,小萝莉的早安咬,对于驱散睡意还是有些帮助的。
“昨晚睡得舒服吧?”赵欣玥凑过来咬着他的耳垂低声问道。
“唔……”
秦烽笑笑,这丫头年纪不大,却已成长为相当磨人的妖精了。
赵欣玥白了他一眼,道:“早膳后陪人家去赏雪吧,秋韵姐那边已经快准备好了,不过天气太冷,母后今天可能不会来啦。”
“好吧。”
秦烽答应着。一队美丽的侍女捧着洗漱用具进来,服侍着这位年轻的国师起床,收拾完毕后再去前厅用膳。
等他抵达时,热气腾腾的膳食已经摆好,整整十八道主菜,三十六道时菜,摆上了满满一大桌。
旁边还有二十四位艳若桃李、雪肤柔腻的丫鬟小心地侍候着,清一色身着性感的黑丝女仆装。反正房间里有地龙暖气,一点都不显冷。
世袭罔替的铁帽子亲王,加上地位更高的国师封号,秦烽现在的身份较之赵元谨都要尊贵,因而这日常起居的规格用度,自然不会比皇帝逊色多少。
待他坐下后,赵欣玥和张秋韵才跟着入席,稍后云绮君也到了,手中还捧着一只小巧精致的玉葫芦。
“已经配制成功了吗?”秦烽笑问道。
云绮君点点头,将那玉葫芦拧开,当着他的面喝了一口,然后才递过来,解释道:“不算完全成功,可以达到古方中八成多些的效果,或许还要再多尝试几回,才可以臻至完美层次吧。”
秦烽接过来看看,玉葫芦中是白如凝脂的灵酒酒液,散发出淡淡的清香气息,闻之令人食指大动。
他微微抿了一口,只觉得冷冽甘甜、带着丝丝难以描述的暖香,感觉矛盾却又无比和谐自然。
这种灵酒是巅峰人仙突破到真仙所需的珍稀资源之一,以往由于药材原料匮乏,兼之天地法则变化,真仙已是可望不可及的境界,因此这种灵酒基本已失传。
不过秦烽现在位高权重、身家丰厚,因此很容易地就收集齐了云绮君所要求的材料,让她出手炼制那些高端资源。
“辛苦你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8/87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