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教授古代青云路(校对)第1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188

说着,从怀里掏出一个折叠好的纸卷,“大师请看。”
无尘拿过去展开,是两副观音像,一副坐于莲座上,面容带笑,双眼弯弯,一手持玉净瓶,一手持柳枝,似在普洒雨露。一副站在莲座上,俯瞰众生。虽说画功的不错,但也没甚奇异之处,不由疑惑的看向郑青鸾。
“大师可去暗室再观。”郑青鸾微微一笑。
无尘见郑青鸾这样说,那这画肯定有过人之处,点点头,进了内室。
三郎给郑青鸾使个眼色,询问怎么了。郑青鸾给了她一个稍安勿躁的眼神,继续不骄不躁的喝着苦茶,装作很享受的样子。
且说无尘大和尚走进内室,打开密室的门,走进去,两副画都发出莹莹白光,再细看,原本坐在莲座上的观音眼睛竟然合上了,双手交叠置于胸前,玉净瓶与柳枝早已没了踪影。而另一副站立观音如今坐在连坐上,双眼微眯,宝相庄严。
这是怎样的神乎其技!
无尘转出来,再看两幅画,又变成原来的模样。
出了内室,见郑青鸾悠然喝茶,连忙上前:“女公子大才,神乎其技,见所未见!”
郑青鸾苦笑,“这就是小女要拜托的事。请帮小女出售此画。”脸上显出几分窘迫,“家父体弱,兄弟皆未成年。日子难免困顿!”
无尘心中有数,这两天关于郑青鸾的事情,传的沸沸扬扬,也知她父亲干不的活,以抄书为生,兄弟姐妹众多。又叹她小小年纪遭遇坎坷,还得为生计奔波。这样的境况下,宁愿卖画也不将至宝据为己有,品德更是难能可贵,心里就有了主意。
“这点小事贫僧乐意之至。说来也巧,前些日子尚有几位施主托老衲寻找合适的观音像,留下两千两银子,可巧今儿女公子就来了。只是两千两银子到底少了些,倒教老衲不好意思张口。又占了女公子的便宜。”
郑青鸾心中暗赞,真是会说话!忙感激涕零的道:“已经很多了!多少是多?多少是少?做人不能太贪心,知足长乐!”
---------------------------------------------------------------------------------------------------------------------------
郑青鸾揣着一叠银票,拉着同手同脚的三郎,迅速穿过县城,不敢停留,直接回家。
半个时辰就回到家中。还不到午饭时间。
钱氏和郑青桔坐在炕上做针线,郑老三在抄书,五郎在看书,小八趴在沙盘上练字。
郑青鸾进了屋,马上脱鞋上炕。三郎随后进来,关紧房门,甚至同凳子頂在门上。大家一看两人的神情,就知有大收获,都放下手头的伙计。就见郑青鸾从怀中掏出一叠纸,放在炕桌上,“两千两银票,收好!”说完往钱氏面前一推。
“多,多少?”钱氏看着眼前的东西。
“两千两!”郑青鸾不激动是假的,她也没想到能换这么多钱。
郑老三哆嗦着手,细细看了看,都是真的,整整两千两。
“你俩抢票号了?”郑青桔兴奋的有些傻。
一家人激动的心情被这二愣的问话打断了,也就稍稍平复了心情。
“我能干那种没技术含量的事吗?”郑青鸾翻个白眼。心中一片轻松,用这些钱置办些产业,就再也不用为肚子奔波了。
“又去坑谁了?”五郎好心情的问。
“这回干的是技术活,真没坑人!”郑青鸾连忙解释,就怕家人用的不安心。她从怀里掏出副画,轻轻展开,“只卖了两幅观音像,再没敢卖。多了就不值钱了。留着以后送人。”
画上是一间茅草房,房前一颗桂花树,树下两只鸡悠闲的啄食,很简单的一副画。
“虽然画的不错,但也不值这个价呀。”五郎问出了所有人的心声。
郑青鸾回身把炕上的护单揭下来,给大家顶在头上,遮住光线,“现在再看!”
“我的天呀!自己发光!”
“月亮出来了,还是上玄月!”
“树下的鸡在树上睡了。”
“墙角钻出俩老鼠。”
郑青鸾掀开被单,画面上仍是茅草房,桂花树,树下两只鸡。
“明白了吗?”郑青鸾笑笑,“别担心,放心花吧。”
钱氏也不管那些银票了,连忙要收画,“快收好!能当传家宝!”
“娘啊!什么传家宝?那是你闺女自个画的。”郑青鸾不以为意。
“这是跟谁学的?”郑老三震惊又疑惑。
“自个琢磨的。”郑青鸾面不改色,“就是要根据光线角度调出相应配比的颜料,就行。还真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
“天才呀!”五郎又看了看画,“不服不行!我和小妹一起学的画,都是爹教的。还真看不出里面的门道!”
“师傅领进门,修行看个人。这话再对不过!”三郎叹口气。
“赶紧收起来,别看了!”郑青桔一想一张画一千两,哪能天天摆在外面,“都别说出去,否则麻烦多着呢!”
大家心中有数,就是小八也是明白利害关系,绝不会多嘴。
郑青鸾收了画,钱氏去藏钱,她现在走路都打飘。
“下午就去把房子买下来,消了雪也该动工了。”钱氏和郑老三商量,“明天就得订砖瓦,和他四叔家一块,估计也能便宜不少。”
“尺寸定下后,得提前打家具。咱家这家当怕是不行。”郑老三看看早就修补的不像样的桌椅板凳。
“不用多好!耐用就成!我还想多置办些地,有地心里不慌!”钱家当初答应郑家的婚事,可不就是看重家里有百亩良田,不担心饿肚子。
“这个自然。”郑老三点头认同,“这得悄悄的慢慢置办!财不露白,不能太打眼。”
“爹!要不抄书的活别干了。”三郎拧着眉头。
“我也是这个意思。家里转眼就忙了,没有那么些功夫。再加上要添些产业,都要人照应。要科考,总要多花些心思在正经的文章上。”郑老三呵呵一笑,“这点轻重你爹我还能分不清呀!回头我就去说一声。”
第14章
日常
第十四章日常
“等房子盖好了,就雇上两个长工,爹照管着就是了,”郑青鸾笑了笑,得把一家人从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娘和大姐也别下地了,照管咱一家的吃穿就好。”
“那得花多少钱呀?娘自个能行,自家院子里收拾几亩地,还能累着了!”钱氏的观念里,只有地主大户人家,才有长工。自家院子里的菜地,雇长工照看,没得让人笑话。
“娘啊!我本来打算买两房下人的。”郑青鸾挺无奈。
“买人?”郑老三点点头,“现在还不合适,等明年吧!”
“他爹?”钱氏有些惶恐,这日子变化太快。
“没事!别担心,桔子今年都十四了,还能在家几年?让大丫头轻松两年吧。”郑老三看看面若芙蓉,亭亭玉立的长女,有些心酸。
钱氏点点头,算是默认。女人也就在娘家能轻松两年,现在有条件了,娇养些也不打紧。
“爹呀!”郑青桔嗔怪一眼,满面通红,也不说话。
“大姐害羞了。”小八嘿嘿就笑。
“我去做饭。”郑青桔臊的下炕去了厨房。
“姐!晌午吃烩面片吧。多放些干蘑菇和金针菇。”郑青鸾朝着厨房嚷了一嗓子。
用大骨汤烩面片,里面放上各种干菜,不光蘑菇和金针菇,干豆角,干茄子,还有豆腐干。热腾腾一碗吃下去,浑身冒汗。
“热乎!舒服!”郑老三满足的一叹,“我下晌去把那院子买了。三郎跟我去。”
三郎应了一声,看郑青鸾一副有话说的样,就道:“我心里有数,那片地方能买多大就买多大,把那处的入口最好买下。”又转头对五郎道:“你一会陪小妹去镇上,给舅舅家买些礼。顺道割几斤肉,四叔明儿去要人家的鲫瓜子,带上一条肉也是咱们的礼。”
五郎和郑青鸾连连应是。
等郑老三和三郎出了门,郑青鸾和五郎也背上篓子出发了。小八眼巴巴的想跟,郑青鸾哄他:“外面天冷,雪还没化,再冻出病来!等天暖和了,想什么时候去都成。姐回来给你买好吃的。”又问郑青桔和钱氏,“家里还缺什么?有什么要买的!”
“买些油!昨儿炸雀儿,抛费了不少,家里不多了。”郑青桔正给小八做单鞋,头都没抬的吩咐。她现在大了,不好在外面抛头露面,镇上她也很少去。
“你们看着买吧。就是忘了啥也不打紧,也就两步路的事,再跑一趟就是了。”钱氏给郑青鸾整理衣服,这个闺女现在得和小子一样养,她跟别人是不一样的。
一路上没有啥人,都冷的在家猫着呢。
郑青鸾和五郎商量,“买上十斤白面,十斤大米,称上两斤点心,五斤肉。你看能行吗?”
“再添上一坛酒,两斤茶叶。外公和舅舅都爱。”五郎补充道。
郑青鸾点点头,自家现在不差那点钱,“行啊!”
先去点心铺子称了五斤上好的糕点,送人自家吃都好,看见各色果脯,又称了些,“给大姐和小八吃。”
五郎对这些没兴趣,他更喜欢大块吃肉,但也知道女孩爱吃这些,他就常见大房的三个堂姐荷包里常放这样的零嘴,大姐和小妹从没吃过,不由心酸,“多称两斤也无碍,又放不坏。”
“吃完再买吧!”郑青鸾对这些东西倒是可有可无,只是爱吃新鲜的水果罢了。
在杂货店买了一坛上好的梨花白,两斤花茶,五斤豆油,一斤芝麻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18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