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教授古代青云路(校对)第17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0/188

钱氏抱怨郑老三,“都是你,惯起孩子孩子来没谱。人家六七岁的丫头都比她强些。我当初让她学,你非拦着不让,说什么孩子还小。你瞧瞧,你瞧瞧,她如今年纪倒是不小了,可现学还来得及么。”见郑青鸾不知死活的摇头,她转头又对着郑青桔开炮,“还有你!什么活计你都伸手替她做了。她现在这样都是你们惯坏的。”
郑青桔能委屈死!替妹妹干活还干出错来了。她没法跟钱氏顶嘴,只瞪着郑青鸾,“你倒是争口气啊!你看你那样子,是做活的样子么!以前,我就是看着你拿针别扭,才都替你干了。想着你大了总该长进了,谁知还不如以前。没见过这么手笨的姑娘家。”
不就是不擅长做手工嘛!至于这么上纲上线没完没了吗!像是天要塌下来似的。
这也不稀罕,在乡下,不心灵手巧的姑娘是说不到好人家!
郑青鸾无奈的放下针线,“这么着,让针线上的人留个一两针出来就行,别弄的留着这么大的口子让我收。那个一两针应该看不出来。反正现学肯定是不成的。先这样吧!婆家人都知道我是啥样,也别藏着掖着不好意思。这不是这几年都在外面跑,没顾上学吗。多大点事!”
钱氏瞪起眼睛,就要说话。钱氏娘赶紧进来拦了,“你就是这么个急性子,明知道做不来,何必强逼着孩子。没瞧见她一天天的不得空。整天在书房忙到三更半夜,见的人一波接一波。你别跟着添乱了。这人跟人不一样!别人精通针线,咱家的姑娘不是还有举人的功名吗。人跟人不能那么比。”
郑青鸾对外婆的话颇为认可的点点头,可不就是这个理嘛!
萧云峰在宫里听了萧大从萧二那得来的消息,笑了好半天,“去把你们主子宣到宫里吧。省的她在家里受‘折磨’!”
萧大忙应了一声出去了。心里倒有些看笑话的意思。
郑青鸾来的很快,见面就道,“你真是救苦救难大慈大悲的菩萨!总算把我从苦海里捞出来了!”
萧云峰打趣道,“这么手笨的姑娘,在乡下是找不到婆家的!”
郑青鸾白了他一眼,打哈哈道,“可谁叫我命好碰上个傻小子呢。运气啊,就是这么难以捉摸。”
萧云峰拿烤好的栗子给她吃,“钦天监的日子算出来了,三月三是个吉日。你觉得如何。”
“正是初春时节,好!”郑青鸾剥了栗子皮,把果肉塞到萧云峰嘴里。春天的新娘,一定美美哒!
萧云峰嚼吧嚼吧把栗子咽了,其实他不爱吃这些零嘴,全都是想着她进宫,特意让人送上来的。“你说好,那就好。定下来,我好把旨意传下去。”
郑青鸾低声道,“别太繁琐才好!”
“那不成!从乾清门迎进宫的皇后,怎能不郑重!”萧云峰特别坚持。
繁琐跟郑重不是一回事好吧!
跟这人说不通!郑青鸾点点头,反正一辈子就一次,她忍了!
“礼服你不用操心,我早就让人准备了!”萧云峰小声道。打从存了要上位的心思,他就想着能等到那一天娶亲才好。所以准备的礼服在那时候来说,是有些逾制的。
“你胆子真大!现在若是敢明目张胆拿出来,人家还不得有什么想法呢!”郑青鸾瞪眼。一件礼服,得几十个绣娘几年才能完成呢。
“安心吧!”萧云峰不打算委屈她,“这些事自有我操心。你只要美美的就成。”
我负责貌美如花,你负责赚钱养家。
这话有些异曲同工之妙!
郑青鸾小声嘀咕,不想却叫萧云峰听了个正着。也不知道戳到了他哪个萌点,竟然大大的取悦了他。郑青鸾暗自反省,或许太过强势也让对方有压力吧。看来以后还是柔和些更好。
想要柔和一下的郑青鸾还没等实施她的温柔战略,一件突如其来的大事彻底打乱的她的原定部署,在强悍的道路上一去不复返了。
北边三个州府出现了雪灾!
雪灾不可怕!哪一年能没点自然灾害呢!
要紧的是,这事竟然没人禀报上来!皇上和满朝大臣都没蒙在鼓里。
若不是商行的信息渠道还算畅通,只怕至今京里都不知道消息!等知道消息的时候,雪化了,灾情的大小说不清了!
也许地方官员考虑到新帝登基,不敢把这事往上禀报。毕竟人都是迷信的,往往把天灾跟德政联系在一起。
但不管如何,这样的行为却是不值得提倡的。甚至该好好的整顿才成!
事算不上大事,但这里面暴露出来的问题,却不能等闲视之!
圣听闭塞!满朝都在大唱赞歌!好似天下永远太平。
这怎能不让人忧心。
“积弊难返啊!”萧云峰愁得吃不下饭。整顿吏治,肃清朝堂,不是一句话两句话能解决的事。
“如今咱们手里缺的就是有锐气的文臣。想要朝堂气氛清明,非换一批人不行。可问题是,到哪找这样一批人去。”郑青鸾把小米粥递过去,“天大的事,也要吃饭!边吃边说。”
萧云峰苦笑着道,“这皇位果然不是一般人能坐的。累死累活,也换不来个承平天下!”
“别急!慢慢来!”她劝着,夹了个小花卷递过去,能踏踏实实的吃饭就好。
“你去国子监讲学,怎么样!”萧云峰夹了花卷又放下,突然问了郑青鸾一句。
“我何德何能,怎么能去给人家讲学。这不是瞎闹吗”郑青鸾皱眉道。
“非也!你在格物上的才能,许多大家都自愧佛如。而你在秋闱的试卷答案,也传扬了出去。在这方面,能胜过你的不多。不用妄自菲薄。”萧云峰似乎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心情也飞扬了起来。
郑青鸾一看他的样子,就知道他的目的绝对不会这么单纯。她思忖道,“你想让我去当相马的伯乐。”
萧云峰点头,“官场中再难看到身有热血之人。想要改变朝堂的风气,就得从这些莘莘学子入手。”
这话很有道理!虽然见效慢,但也是唯一的途径。只要在科举中把需要的人选挑出,提携一二,就能收获到意想不到的成果。郑青鸾还真没有拒绝的理由。
“我先应下来!但具体去讲些什么我还得再斟酌。”郑青鸾道。
回到家,郑青鸾就把自己关在了书房里。写写画画,连吃饭都顾不上。
萧云峰第二天就给国子监递了消息,之后就撒手不管,忙着赈灾去了。
所以郑青鸾听到萧二禀报说国子监祭酒前来拜见的时候,脑子还懵了懵,第一个念头就是难道三郎五郎在国子监惹祸了。可是这样的话不是该拜见家长大人吗。
直到见到这位方正的,板着脸的李大人,用不急不缓的语调平铺直叙的询问讲学的具体时间和安排,她才反应过来。
看着李大人连胡子都带着刚性,就知道人家这是不欢迎的意思。
但是遇到这样的人,郑青鸾也抓瞎。整个一油盐不进啊!她也干巴巴的道,“具体的情况,安排好之后,会着人上门告知。”
人家李大人听完,当即告辞。连个客套都没有。
好久没人给她这么撩脸子了!这种感觉还挺新奇。
可是该讲什么,她还真是犯了难。
不管这些国子监的博士们是怎样的态度,至少学子们是兴奋的,热烈的。原因嘛,不外乎那么几种。首先,她是女子!还是个长得不错的年轻女子。第二,她的传奇事迹不少,很多人都抱着好奇的心态。第三,她的身上贴着皇上的标签,能得到她的认可,不啻为一条进身的捷径。
所以,不少人都忙着整理自己的文稿诗稿,或是抓紧时间做出两篇好文章来。期望得到郑青鸾的另眼相看。
三郎和五郎在学里收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吓了一跳,面对上前询问的同窗,只能呵呵应付。因为他们也不知情啊。
两人也是国子监的新贵,不过他们低调惯了,又从不仗势欺人,名声还不错。对于想通过他们把文章呈递给郑青鸾的人,也是耐心周旋,从不主动得罪人。这会子说自己事先不知情,倒真没什么人怀疑。
这李大人回家却气的吃不下饭,“简直胡闹!”
国子监是什么地方!怎能让你女子讲学!别说讲学,就是走走逛逛也是不成的!
再说了,能被称为‘国子’的都是些什么人呢《周礼·地官·师氏》中说:“以三德教国子。一曰至德,以为道本。二曰敏德,以为行本。三曰孝德,以知逆恶。”
东汉经学家郑玄注是如此解释的,“国子,公卿大夫之子弟。”《汉书·礼乐志》中也记载,“国子者,卿大夫之子弟也。”
即便后来改制,招收寒门子弟。那也都是出类拔萃之人。
这些人无一不是将来朝廷的栋梁,怎能沦为女子的学生!
荒天下之大谬也!
第237章
别看生面
第二百三十六章别开生面
国子监街两侧槐荫夹道,大街东西两端和国子监大门两侧牌楼彩绘,蔚为壮光。历经数个王朝翻新扩建,如今规模宏大,延袤十里,灯火相辉,盛况空前,占地面积为2万7千多平米。
国子监大门名集贤门。门内东西两侧有井亭。二门名太掌门,门内左为钟亭,右为鼓亭。门北甬道中有一座琉璃牌坊,高大华美,三门四柱七座。
牌坊正背两面刻有”圜桥教泽”、”学海节观”,上覆黄色琉璃瓦,以示皇家向学重教的传统。坊内左右为黄琉璃瓦重檐碑亭。北为主体建筑。
郑青鸾在国子监街就下了马车,坚持步行。不仅是为了近距离的看看这个代表着最高学府的国子监,更是为了表达向学重教的态度。
门口,只有国子监祭酒李大人带着几位先生等着,如果忽略掉他们脸上的不以为然,或许可以理解为这是对她的欢迎仪式。
萧二皱了眉头,百一的脸瞬间就拉了下来,百二想要窜过去理论。
郑青鸾瞥了三人一眼,三人这才收敛了起来。看来这些在身边的人也该敲打敲打了。容不得别人有半分违逆,可是十分危险的。
双方相互见了礼。
李大人的眉头微微一皱,“我等等候多时,女公子请!”
这是埋怨自己到的晚了。这么不问缘由的批评,让郑青鸾心里一晒,对这个人有了初步的评价。或许一板一眼的性格,放在礼部,比放在国子监合适。年轻人的锐气在这位大人的压制下,只怕迟早会被磨平的。他最不能接受的就是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而郑青鸾却认为这是锐意进取,是具有创造力的表现。这种思想认识上的不一致,很难共融。想要达成一致,需要不停的磨合,但郑青鸾已经没有这个时间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0/18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