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教授古代青云路(校对)第3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4/188

突然觉得,她要学习的还有很多!
四人特意去买了十只烤鸭,才催马往回赶。日落的时候,刚好赶到家。
四郎和五郎听马蹄声,早早的在门口迎着,“我说怎么听着马蹄声不对呢?原来是遇上二郎哥和蔓儿了。”五郎笑着跑过去,接过马缰绳,“累坏了吧?赶紧回家!”
“蔓儿够厉害呀!”四郎连声赞叹,“这么远的道就骑回来了?”
“可不是!”郑青蔓得意的抬起下巴,“咱这技术,那真不是吹出来的。”
“拉倒吧!”郑青鸾把马缰绳塞给四郎,“明儿能起来才算怪事!那腿和腰都不是自个的了!”
“都是瞎逞能!”二郎边进门边说,“我都快受不了了。看三婶今儿晚上准备了什么饭。一天没好好吃了。”
兄弟姐妹相互挤兑,熙熙攘攘的从侧门进来。郑老三正陪着郑老二坐在院子里喝茶聊天,顺便商量些事情,就乌泱泱进来这么些人。
“我说怎么这么热闹了,原来是二郎和蔓儿回来了!”郑老三笑着,也没起身,“他娘,看谁来了。”
“听见了!”钱氏从后院的厨房转过来,很惊喜,“累坏了吧!”拉了郑青蔓的手,却吩咐其他人,“四郎五郎,你们去给你们二郎哥提热水,先洗漱。平安也顺便去梳洗吧。”说完示意郑青鸾,让你的丫头婆子伺候你去。
郑青鸾就笑,老娘真是好笑,进了郑家就是郑家的下人,还支使不动是怎么着?还不待她吩咐,方嬷嬷就来了,“姑娘,香汤备好了!”
“蔓儿去我屋里洗。”郑青桔拉着郑青蔓就走。实在看不惯这些玩意,热水里撒上些花瓣,就叫香汤了?哪儿那么些讲究?香喷喷的也不怕把蜜蜂招来!都是钱多了烧的!
郑青鸾很是无奈,看来得让这些人明白什么叫做入乡随俗才行。
不过有人伺候,确实是件让人惬意的事,奉剑和揽弓守在门外,绣裳和巧算跟进来服侍。洗澡水里明显添了香料和药材,这是药杵的功劳。洗漱间外,方嬷嬷正在熨烫待会要换洗的衣物。六个人伺候,竟然不觉得多?
真是腐败呀!
“这样分配很好!以后就这么来吧。”郑青鸾一边眯着眼,让方嬷嬷给擦头发,一边吩咐,“以后我出门,会带着奉剑和揽弓。外间的书房,交给药杵打理。房里的杂事交给绣裳和巧算。具体怎么分配,方嬷嬷看着安排。”
“老奴记下了!”方嬷嬷挺欣慰。有人就是天生的主子命,不用人教导,不也一样事事安排妥当。
“家里买了下人,明儿就到。”郑青鸾翻了个身,“你看着教导教导,很多规矩,宁愿严苛些,别松懈了!若是发现有什么人不妥当,就给我盯紧了,宁可错杀一千,也不放过一个。”
方嬷嬷手一顿。又恢复正常。这是说新买的人手,又何尝不是敲打自己。好辛辣的手段!她低声应是。
因为在家里,晚上也不打算再出门,就选了前些日子郑青桔给做的衣裳。这衣裳是按照郑青鸾画的民国女学生装的样子,上身是靛青色紧身宽袖的短袄,下身是藏青的长裙,刚及脚面。黑缎面的浅口偏带鞋,走路时偶尔能瞥见绫白的袜儿。都是夹袄夹裙,看着爽利大方,又透着几分文雅。就顺便让方嬷嬷给辨了两条大辫子,鞭梢系上浅蓝色的丝带,绑成蝴蝶结的样子,平添了几分娇俏。哪怕浑身没有一丝贵重的饰物,也让人不能忽视。
等郑青鸾进了正房堂屋,饭桌已经差不多摆好了。众人见到这样满身书卷气的打扮,一时都反应不过来。也是她从未穿过裙装,整天假小子一样。如今这般女儿家的打扮,虽不是常见的样式,但这样清清爽爽,文文静静的样子,真叫人爱到心坎里。
郑老三和钱氏对视一眼,从彼此的眼中读到这样的讯息:咱闺女有这么俊吗?
“这个样子好看!我喜欢。”郑青蔓忙来拉郑青鸾,“我也做一套吧。”
“这个简单!也最省手工和布料。”郑青桔起身拉着郑青鸾前后看了两圈,“你别说,还挺合身。”
几个男人也连忙表示,以后就这么穿吧!好看。
“在家穿穿就得了!”郑青鸾坐下,不以为意,“烤鸭呢?怎么不见。”她是真饿了。
“给你爷你奶送了两只,你四叔四婶不能来,送了一只。恰好半路碰见族长,送了一只。前院阮管家那么些人,送了三只。剩下几只,晚上当宵夜,我们哥几个晚上喝几杯。”五郎解释。
“得!”郑青鸾砸吧砸吧嘴,“十只鸭子,还轮不到嘴里。谁让咱家人丁旺呢!”
一家人嘻嘻哈哈的吃了晚饭,也没有‘食不言寝不语’的规矩。
“回礼可准备妥了?”郑青鸾问郑老三。得尽快打发走阮三才行。
“正为这事犯愁呢?”郑老三唉声叹气,他下午真是咨询了不少人,实在是没想到有什么特别的东西,才不算失礼。
“嗨!您这是跟自己个较真呢!”郑青鸾嗔道,“人家富贵以及,有什么是没有的?不过是个心意。”郑青鸾低头摆弄垂在胸前的发梢,“劳烦娘和姐姐将上次那样的肉干做上一些,五香的,麻辣的分开。各色小杂鱼泥鳅也依样处理。凑够八种就行。再把田里产的粮食,各种菜干,淘换点好的,不过取个五谷丰登,瓜菜满园的意头。我再添两幅画,两张点心方子,两张养生方子,尽够了!”
第49章
西北的‘山’和‘水’
第四十八章西北的‘山’与‘水’
“那哪成啊?”钱氏只要一想到把这些上不得台面的东西送给当朝长公主,就马上反对,哪有这样作践人的。她瞪了一眼郑青鸾,然后看向郑老三,“这也太没谱了!”
郑老三有些犹豫,孩子说的也是实在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皇家要什么东西没有?可这也太简薄了!
郑青鸾似乎看出郑老三的犹豫,“东西虽简薄!但胜在一片心啊!”见大家不明白,她用手指指天,“这些东西不经上面那位的手,怕是到不了长公主手里。所以,对爹爹来说这未尝不是一个机会。”她接着忽悠道,“身居庙堂之高,最想了解的不过是普通百姓真实的生存状态。而爹爹写礼单的时候,不妨加上一些话。比如,咸鸭蛋两篮。后面附上一些简介,庄户人家一家一户平均养几只鸡鸭,一只鸡鸭几天生一个蛋,一个蛋价钱几何?卖了钱作何用途?为了鸡鸭多生蛋,咱家已经想要尝试着养蛐蟮,用蛐蟮养鸡鸭,蛋应该会更大,生的也更多。若是家家户户都能多出几个蛋给孩子补养身体,那十年二十年后,百姓的身体就更会健壮。所征的士兵就更有战力!就能为皇上开疆扩土!这就是一个乡下的庄稼汉对皇上,对朝廷的一片忠心啊!”她顿了一顿,“皇上居庙堂之高忧其民,爹爹处江湖之远忧其君。多好的一段佳话!”
郑青鸾忽悠的大家目瞪口呆,话还可以这样说的?就一篮子破鸭蛋,愣是把自己标榜成忠君爱国的有识之士,郑老三的脸皮还没那么厚!臊都臊死了!溜须拍马,阿谀奉承,文人气节呢?
不过在郑青鸾看来,你准备的再用心思,人家也不稀罕。还不如几句表忠心的话,听的人舒服,说的人也不费劲,两好合一好,多好的事!
只有郑青桔积极响应,“这个好!说几句好话罢了!能省不少钱呢!就这么办吧。”
汪兴华拉拉媳妇的衣角,虽然没成亲,但实在看不下去的时候,管管应该也是可以的吧。他小心的觑着老丈人和小舅子们的脸色。
郑老三捂着胸口,脸涨的通红,“你列礼单去吧!我不管了。”说着拉了自家二哥,“咱们外院书房下棋去!”边走边念叨,“这小孽障非气死我不可。”
“十斤猪肉干,十斤杂鱼干,十斤泥鳅干。都分五香和麻辣的两样。这就六样了!”
“两篮子咸鸭蛋,两篓子各色干菜,两匣子老婆饼,两匣子鸡蛋卷,两罐子秘制豆瓣酱,两罐子秘制水果罐头。这是六样!”
“两幅画,两张美容养生的方子,两张点心方子。这又是六样。”
“粮食就算了!这些就够了。”
郑青鸾掰着指头计算,“差不多就这些!今儿晚上就做吧。咱家没有的,村里其他人家肯定有,淘换一下,明儿一早,就能打发阮三。”
“准备给族里的礼有肉,今天刚买了两扇子猪肉,杂鱼院里的池塘里就有,三郎和你姐夫去撒了网兜上来吧。”郑青桔安排差事,“四郎去村里瞅瞅,谁家有干泥鳅,保存到现在的果子,都看着买来。”说着递了一个荷包过去,“这些铜子要是不够,记得回家里来取。”后又想起什么,接着嘱咐,“顺便看你家里四婶做的豆瓣酱还有没?有的话捎回来,家里的没四婶做的香。”
四郎嘻嘻笑着应了,“这值什么?”又拉了二郎,“帮忙提东西,顺便认认村里的人。”
钱氏看着这两熊孩子真打算这么送礼,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无奈的道,“老婆饼,鸡蛋卷咱们会做。水果罐头你自己做吧。”这是冲郑青鸾说的。
“行啊!”郑青鸾站起来,“二哥帮着切肉,小八去烧火,蔓儿姐去把干菜里品相好的挑出来。提水劈柴的活交给几个丫头,我再让方嬷嬷去厨房帮忙。我去画画,写礼单!”说完站起身,径直出去了。
留下钱氏暗自运气,拉着郑青蔓的手抱怨,“我怎么养了这么个孽障!她们姐俩都不及你一个乖巧。你说说这要得罪了贵人可怎么得了?”
郑青蔓一直都蒙着呢,什么庙堂江湖,离她的生活很遥远好吗?听起来高大上的样子!可惜没听懂!
郑青桔率先去了厨房,心里腹诽,只要能省钱,别说得罪贵人,就是得罪天王老子也是不怕的。死丫头也就这一件事顺了她的心思。
郑青鸾把做罐头的方法说给郑青桔,就安心的画画去了。谁也不许打扰。
郑青鸾画了两幅画,一副烟雨山村图,图中画的就是山南村,村中小路,路旁庄稼,树木,屋舍,田里劳作的人,村口玩耍的孩子,树木下悠闲寻食的鸡鸭,房舍门口打着盹的狗,无不栩栩如生,充满生机,意趣盎然。而当下雨时,这幅图就变成孩子们牵着狗一起躲在屋檐下,露出毛茸茸的小脑袋,鸡鸭挤做一堆,藏在树下,晾着翅膀。田里的人飞奔在田间小路上,脚下溅起朵朵小水花。
一副是四时图。随着季节的变化,图中的景色跟着变化。春时,桃花漫天飞舞,桃花林中,一美男子翩翩而立,宽袍广袖随风扬起。夏时,林荫下,一汪湖水泛着盈盈波光,湖中正在游水的男子,露出赤--裸的臂膀和胸膛,肌肉健壮,充满力量,连前胸的伤痕都看的分明。秋时,枯草连片,黄沙漫天,一个身披铠甲的战将骑在马上,马蹄扬起,肃杀之气扑面而来。冬时,白雪红梅中,一行清晰的脚印,脚印的另一头,是身着黑色披风的男子背影,似乎有些留恋,所以他微微的转过头,只能看到侧脸,整幅图色彩鲜明。而这图中的男子,正是萧云峰。
郑青鸾满意的点点头,这幅画,长公主一定会满意吧。
天蒙蒙亮时,郑青鸾才画好。又匆匆的写了方子。听见外面已经准备装车,才写了礼单,介绍菜干的时候,提到了大棚蔬菜。介绍水果罐头的时候,提到了嫁接之术,优化品种。郑老三看了,点点头,没再说什么,算是默认了。
这些东西哪怕皇上能重视一样,都是大功一件。郑老三怎能不明白这个道理。他把礼单给家里的几个男人看了,“二郎三郎五郎,还有平安,你们都是要进官场的人,鸾儿这样的方式,值得借鉴。”这是说溜须拍马中不乏务实吗?
几人垂头领训。二郎经过一晚,也知道了自己将去西郊大营的事。很是感激的样子。
一家人忙忙叨叨一晚上,连宋氏和郑老四也特特的过来熬一晚上,总算是备齐了。
“怎么是十八样?”郑老二检查一遍,马上黑了脸,“要么十六样礼,要么双十礼。十八样?这是闹什么?”
众人面面相觑,西北没这样的说法啊?
方嬷嬷磨蹭过来,“姑娘,京里确实有这样的礼数。”
郑青鸾一副懵懂的样子,“------”
这该怎么办?要拿什么凑呢?
“要不搬两袋粮食?”小八跟着熬一晚上,眯缝着眼睛打瞌睡,很肉疼的建议。
方嬷嬷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这礼送的!
阮三带着人,站在车马边,哭笑不得。这是能走还是不能走呀?
郑青鸾眼睛一转,拍了一下脑袋,仿佛刚想起来,“我说把什么忘了吧?还真是!”她歉意的朝阮三笑笑,“稍等一下。还有两样礼物,却是最重要的礼物。我去取来。”
说完拉着五郎就跑。确定后面的人听不见了,才道:“二哥,去拿两个罐子来。”说完,就回房,在礼单后面添了两行字。
五郎皱着眉头,捧着罐子,“要装什么?”不会又打什么鬼主意吧。
“一个装水,一个装土。”郑青鸾挑眉一笑。
“什么玩意?”五郎差点把手里的罐子扔了,吓得!
“我自有道理。”郑青鸾不管他,自顾自的舀了一罐子水,又去装了一罐子土,塞了一个给五郎,“拿好,别摔了!”
两人飞奔到门口。郑青鸾郑重的将罐子交给阮三,“这是西北的山与水,请千万护好。”
阮三险些吓死,西北的山水?他低头看看两个粗陶罐子,努力做出郑重的神情。您说什么就是什么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4/18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