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家第19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9/228

  龙五一把拉住还要说话的龙三:“听五爷说完。”王妃说的是实话,看见一望无际的大海,小船在水里就跟一片树叶子一样,他为了不眼晕,一路上都不敢低头看水。恨不能躺在船舱里,闭上眼睛一觉睡到地方。再反观那那俩丫头,坐在船头船艄,哪里有一点惧怕的意思。连个丫头都比不上,充什么好汉。王妃怎么安排怎么做吧。这地方发挥不了他们的长处。
  五娘这才笑了:“在岛上那么点大的地方,对你们来说,就是浪费。我的意思,你们这才在沿海的村子里,给咱们招募新兵。当然了,不能打着辽东军的旗号,只说是商队要找船员,一年给二十两银子,包吃包住。只要愿意来的,就先预支五两银子。之后,你们将人给组织起来,先练着。”
  “可这训练,人数一多,难免就太惹眼。”龙三皱眉,“再要是打草惊蛇了,可怎么办?”
  五娘朝龙三点点头,他这样的担心也不是没有道理,于是道:“你们不用避开人,大大方方的开一家镖局。再放出消息,就说你们招募船员镖师,主要是走福州到突浑这一条线的。”
  突浑?
  龙三和龙五对视一眼,一时没闹明白。
  “五爷,这事可经不住打听,到底去不去突浑,瞒不了人的。”龙五建议道,“说出海都比说去突浑可信。”
  “谁说去突浑是假的?”五娘看了二人一眼,“跟突浑确实是有些生意上的来往。少不了走两趟的。”六娘来信说的事,也该办了。所以,打这个旗号是把稳的,“只说是去突浑买茶叶。你们也知道的,突浑的龙团茶,品质是最好的。别人会信的。”
  两人见五娘说的这么肯定,虽猜不出全部,却也知道王妃有个妹妹和亲突浑,有什么是他们不知道的,也未可知。既然王妃的主意已定,那么他听从号令就是。这次,答应的十分爽快。
  一行人花了半天的时间,也就到了码头。这个码头十分简易,周围也停着十几条新旧不一的渔船。从码头上上来,白色的沙滩上,支起的架子上都晾着渔网,三三两两的渔民打扮的人聚在一起,补网的补网,织网的织网。男女都有。他们手里多是竹梭子,织网用的线也是麻线。麻线经不住海水浸泡,有不了几次就得换网了。所以补网织网都算得上渔家最重要的活计之一。
  五娘远远的看着,才发现织网的男人其实是比女人多的,这叫她觉得有些奇怪。
  海石笑道:“谁说编制只是女人家的活计。您还是在海上呆的时间不长,对这些东西都不了解。别看织网,那也是个费力气的活计。跟红椒香荽她们打络子是不一样的。手上没劲根本做不来。”
  原来如此!
  船从海上漂过来的时候,岸上的人早看见了。大家毫不慌乱,是因为打眼一看,只是一条小船,船上三五个人的样子,又不是海盗,怕什么?这岸边也常有在海边飘着失去方向的人,如今靠岸来,还能将人给哄走不成。见了这样的人不帮,海龙王只怕都是要降罪的。
  因为几个人一上岸,就见到两个中年人陪着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走了过来。当地人说话的口音很重,五娘勉强能听懂,但是想要交流,那基本是做不到。龙三和龙五也一样,所以,两人见五娘无言语,他们也自觉地退后,将位置让给海石和春韭。春韭属于离家早的人,乡音早已经改了。但是海石说话的强调,虽然跟这些人海石有点细微的差别,但是不妨碍交流。
  五里不同俗,十里不同俗。
  老者一听海石说话,就知道也不算是外地人,离的该是不远。防备心自然就更小了。
  “……你们要去哪?”老者问海石,“今儿风平浪静的,怎么还跑偏了?”
  这真不是跑偏了。重镇上岸太打眼,所以才选了这么一个地方。
  “大爷,你们这是哪?”海石左右看看,“离这里的最近的镇子在哪个方向?怎么走?还有多远?”
  那老者往东指了指:“我们这是西阳村,往东,就是渔阳镇。”他说着,就看了看天,“今天你们走不了了。五十里的路赶不到就得碰上大雨。后生们,要是不嫌弃,就在我们村里歇着?”
  海石朝五娘看过去,老人的话都是一辈子的经验,他们说有雨,八成是错不了的。
  五娘朝天边看了看,她是什么也看不出来的,但还是对海石点点头,还是立马塞了一个一两重的银裸子过去,“大爷,麻烦您给我们找两间干净的房舍。”
  “不成不成!这是要坏规矩的!”老者连连摆手,“海上来的客,能到咱们这里,都是海龙王送来考验咱们的。收了银子,心就不诚了!”说着,就叫了身后的汉子,“快去准备,叫你浑家准备饭食。留客人住下。”
  这里的民风还真是古朴。在海边众人的目送下,几人被带到了一个小院子里。屋子都不大,石头砌墙,海草做顶。
  接触的多了,才知道这院子是专门给海上飘来的人准备的。
  春韭带林雨桐进屋休息,解释道:“钱财人家也不会收,等过后买些米面,送到院子的厨房便罢了。都是周济落难的人,他们不会拒绝。”
  半下午的时候,耳中就传来呼啸之声,海浪混着海风和瓢泼的大雨一起来了。
  五娘听着这动静,不免有些庆幸,心思也活动了起来。此时饭菜摆上桌,五娘坐在老者的身边,问了一句,“老叔,我们有一个商队,您愿不愿意为我们当一段时间的向导。”见那老者摇头,她连忙道:“您放心,不用您跑船。我们想知道的就是每天的天气情况。您看行吗?”一片海域有一片海域的特点,对于辽东军水师来说,这片海域实在是太陌生了。在海上飘着,虽然要有与天斗的勇气,但盲目行事不是勇敢而是愚蠢。她觉得一个气候向导,是不可或缺的。“我们请您一年,一年的薪酬……”她竖起一根指头,“一千两银子。你看行吗?”
  那老者手里的筷子一下子就掉地上了:“多少?”
  海石忙道:“一千两!”说着,从荷包里取出一个金锭子,“这是十两金子,能换一百两银子。您只要答应,这就是订金。”
  老者看见那金子揉了揉眼睛,十两的银子他都没见过,哪里见过十两的金子。这还只是订金。就算人家耍赖,剩下的银子都不给了,在他看来,都是占了大便宜了。
  海石再接再厉:“咱们这可不是赠与,不存在坏规矩不坏规矩。就跟镇上的铺子请掌柜的一样。您就是咱们请回去的大掌柜。”
  “这……咱们什么也不懂……拿这么些银子心里愧的慌……”老者起身,对五娘说了这么一通。海石在一边转述了老者的话给五娘听。
  五娘呵呵的笑着,“您这看天气的手段,多少银子都值得。我还觉得我赚了。”她说着,先给老者诊了酒过去,“还没请教您高姓大名?”心里却在琢磨着,有了这个地头蛇,募兵的事,也就好办了。
第215章
奇怪符号
  老者的名字在关三。
  五娘喊他‘关大爷’,
“……给我们做大掌柜,从今往后,
生老病死咱们一概负责到底。我的这两个随从龙三和龙五,您以后跟着他们。另外,
咱们的商船可能要在咱们村的码头暂时停靠,但您放心,该支付多少银子都不是问题。”
  她说着,就看向龙三和龙五,两人抬手给老者敬酒。相互引荐了以后,五娘回了里间。剩下的事情,
这两人要是再办不妥当,
就真给打回去去伙房里帮忙了。
  春韭伺候五娘躺下,
这才问道:“咱们明天是去哪?回岛上?还是……”
  “明儿先去渔阳镇,然后买几匹快马,
咱们去福州。”五娘皱眉听着外面肆虐的大风,
“就是不知道这风能不能停。”
  一觉起来,
就听见海鸟的各种鸣叫之声,
“天晴了?”
  海石拿了热帕子递给五娘:“后半夜就停了。可只怕路上并不好走。”
  不管好走不好走,
都得走。
  龙三还算靠谱,雇了一架牛车来。也不吃早饭,只带了关大爷和他的两个儿子在外面等着,
等五娘带着两个丫头出来,
这才启程一起往渔阳镇而去。
  一路上,
五娘都在记这里的地形地貌。道路泥泞,
但是像是他们这一行人一样赶路的也还不少,有些看着,竟是一家老小齐出动的样子,手里提着篮子,相互搀扶着往前走。
  “这是去赶集吗?”五娘问关三。
  关三摇摇头:“五爷有所不知。渔阳镇跟前的有个海王庙。昨儿又是风又是雨的,大家这都是给海王上香的。叫他老人家保佑咱们靠海吃饭的人平平安安顺风顺水。”
  海王?
  这是个什么神?
  五娘没听过,不免好奇的问关三。
  关三哈哈就笑,“在海边住着的,哪里能不知道海王他老人家?”
  海石在五娘的耳边低声道:“只怕说的是老祖。”
  东海王?
  五娘看向海石,像是要确认一般。海石点点头,“十有八、九吧。”
  果然就听关三带着虔诚的语气:“海王他老人家说的就是东海王……”
  龙三和龙五一下子就看了过来,五娘笑了笑:“那咱们该是拜一拜的。”
  关三听了就更高兴了,“是该拜一拜,在海上讨饭吃的,哪里能不拜他老人家。”
  五娘点头,应和了一声,神色却愈坚定起来了。这位老祖给金家留下无形资产的分量,重的叫人觉得几乎要承受不起。
  渔阳镇外,有个不大的山,三五百米高的样子。上山的路湿漉漉的,但因为经常有人上下山,路倒是还算凑活。山脚下有竹子做的肩舆,有那年老体弱实在上不去的,少不得雇上肩舆由人给抬着上去。
  龙三本来想给五娘雇一个,但龙五一把拉住了。王妃肯定会一步一步走上去的。
  作为后人,得了荫庇余泽,有什么理由不虔诚?虽然是路上遇到不少人,但自己这一行人走的算是快的。路上不耽搁,到了半山腰,基本就不见前面有什么人了。顺顺利利的登上了山,五娘也已经走的汗湿衣衫了。
  到了山顶,看着眼前的海王庙,五娘有一瞬间的恍惚。那海王庙墙壁上雕刻的画,都是各式战舰的大致模样。她只觉得熟悉又陌生,站在门口,竟是久久不能抬步走进去。
  “五爷。”海石在耳边提醒了一声,“该进去了。”
  五娘这才恍惚,“哦!进去吧。”
  从不大的门脸进去,是个照壁。照壁上雪白一片,并没有写什么字,或是画什么画,这就叫人觉得有些奇怪。就是小户人家的照壁,也都不是这个样子的。五娘心里这么想着,但是却没法问,她带着疑惑,绕过照壁,眼前就是一个不大院子。七八米之外,是个三间的正堂,那里就应该是供奉香火的地方。越过屋顶再往后看,能看到第二进院子里有青烟冒出来,想来后面是住人的。这一眼可以望到头的庙宇,确实是前后只有两进,但因为供奉的人用心,看起来却也雅致。
  关三打头叫了一声,从后堂才跑出一个十七八岁的小道士来。他说话带着浓重的当地口音,五娘根本就听不懂。海石在五娘耳边转述,她这才明白大致的意思。左不过是两人寒暄,小道士没想到这么早会有人来,而关三介绍今儿是来了贵客。
  小道士对着五娘做了请的姿势,五娘这才抬脚进了大殿。一进去,映入眼帘的就是真人大小的雕像。这人看起来三十来岁的样子,身披金甲,透着一股子威严。
  五娘直接就跪下,磕三个头然后起身,上前走一步,再跪下磕三个头然后再起身。从门口雕像跟前的蒲团一共六七米的距离,五娘走了九步,磕了二十七个头才到跟前。
  小道士愕然的看向关三,虔诚的人有不少,但是像是这么虔诚的还从来没有见过。
  关三也有些不自在,他朝龙三龙五等人看去,就见他们规整的跪在刚进门的位置,神情肃穆。
  五娘却没精力管别人怎么看,她的注意力全都在眼前的雕塑的一双脚上,这双脚上将靴子雕刻的惟妙惟肖,就连靴子上的花纹也雕刻的精致异常。可这花纹怎么看,那云纹里好似都藏着别的图案,将这图案单独来看,怎么看那都是字母加数字,可这东西到底代表什么意思呢?像是某种东西的密码或是验证码。
  这位老祖可真是够恶趣味的。
  五娘将这些东西记住,尽量叫自己的表情看起来自然一些,然后才转脸问小道士:“这雕像在这里多少年了?”得问清楚中途有没有更换或是翻新过。字母和数字,有没有可能在更换或是翻新的过程中有错漏的地方。
  小道士朝五娘行了一礼,一开口说话却把五娘惊了一下,因为他说的一口地道的京腔。跟刚才跟关三说话的口音截然不同。就听小道士道:“这庙里的一砖一瓦,自从建成以后,就从来没有动过。”
  五娘心里有了答案,她不由自主的看向海石和春韭。春韭自小在府里长大,她说的一口京腔还说的过去,可是海石呢?为什么在海岛上那么长时间,她从来没有现交流障碍,如今再一思量,心里不由的暗暗惊心。金家从上到下,不管是哪里人,都能说一口流利的京腔。这自是从小就养成的习惯。
  而地方口音如此浓重的地方,这海王庙里,一个小道士却能说的一口京腔,这个人的来历,已经差不多明了了。这么一个偏僻的地方,有人守在这里。那么,这里真的只是一个庙宇吗?她的视线从那靴子上扫过,那些符号又代表什么意思呢?
  五娘没打算总是依靠金家,因此知道了该知道的信息,就起身告辞了,并没有见这庙里其他道士的打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9/2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