敛财人生之新征程(校对)第37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9/1005

  这是老太太的庄子,老太太便是把这个给亲生闺女,谁也说不出个不字来。偏她习惯性的把对亲戚说的那一套套词给说了出来,当时老太太的脸就拉下来了。
  这金氏这么多年,连着亲娘的门都不登,这是何等倔强又固执的人。这会子听了这话,她当即就冷笑,“合着叫我们举家来投,竟是要叫我们寄人篱下。老四,你之前怎么说的?”
  四爷就赶紧道:“姑母,再没有哄您的话。镇子上的宅子已经买回来了。三进的宅子,前面带着铺面。开春再修整,您就委屈委屈,在家里陪老太太些时日。”
  金氏这才点头,看小徐氏,“这是大侄儿媳妇吧?好叫你知道,我不是那穷亲戚,且别害怕。”
  一见面,闹了个不愉快。
  老太太是真恼了,“都下去各忙各的吧,我照应着。”
  连林雨桐也一并打发了。
  林雨桐也不管,只跟着四爷回自家的院子,“其实咱们才是真正的寄人篱下。”
  四爷低声‘嘘’,先回家再说。在屋里一边洗了才一边道:“以后那边的事,叫老太太管,你少管些。这个姑太太性子实在算不得多好……”
  尤其是对两个儿媳妇,跟对仇人似得。把孙子孙女把的严严实实的……他看了一路,诸多看不顺眼的地方,不过是懒的搭理罢了。心里又谋算着不能长期在一处住着,否则是非必然不断,这才又是帮着置办宅子又是帮着置办铺面,安顿在镇子上。离的近,以老太太的身子,那是想去看闺女了,走着就能去。可只要不在一个院子住,是非就少的多。
  林雨桐表示知道了,一边给他搓背,一边跟他说家里的事。
  正说着呢,就听见屋外,金双跟谁说话。渐渐的声音大了起来,好似是大房的哪个丫头过来,听着声音熟悉。
  金双压着声音在说:“……稍微等一会子,晚些时候我会将药送过去,这会子爹在梳洗,娘在服侍,稍等一刻钟也成。”
  “大奶奶只吩咐叫我来取,说是急着用,我哪里敢耽搁。”
  林雨桐听的烦的很了,扬声道:“大爷的药,四爷待会亲自去送,叫那丫头先回去吧。”
  金双应了一声,就朝周红儿看去,原话复述了一遍,“四奶奶也吩咐下来了,我更不敢违逆。”
  四爷洗漱简单的吃了饭,真就拿了药给金伯仪送去了。
  金伯仪在家庙了,屋子里果然要暖和一些,见四爷来了,他便笑:“你回来了?路上可还顺利?”
  四爷捡了一些说了,这才正色道:“大哥,很快,我就要忙起来了。很多事要处理……要不想祖祖辈辈都在老家猫着,我们就不能错过任何一个机会。”
  金伯仪面色郑重起来,他的气色好多了,天好的时候,还能在外面走走,如今是越发康健了,心态自然也就不同了。对外面的事,他的关注也不低,只不过信息来源渠道太窄太滞后而已。
  见老四主动提起这茬事,金伯仪就道:“你不会无缘无故跟我提起这事,说吧,是不是有要我帮衬的……”
  “大哥,家里得稳!”说着,就把药放在桌上,起身走了。
  金伯仪的药还有半匣子呢,下个月月底再要也来得及,这一回来还没喘口气就来送药,金伯仪手敲在匣子上,叫身边伺候的义子过来,“你去请大奶奶来。”
  这义子低眉顺眼的,应了一声是,慢慢的就退出去了。
  小徐氏可有些日子没见丈夫了,一见叫她,先就红了脸,然后换了身衣裳,重新梳头,再用热帕子把脸给擦了,抹了一层油脂……手都放在胭脂盒上了,想了想又放下。
  周红儿是个极会奉承的,忙道:“奶奶今儿冻了半日,脸色有些白。不如上点胭脂,提一提气色,省的大爷瞧见了,跟着忧心。”
  小徐氏又将手放在胭脂盒上,“这把年纪了……实在是不成体统……如今也是没办法,少不得轻狂一二……”
  收拾停当了,立马就往家庙去。
  进了门,看见男人站在屋里,在整理花架子上的兰草,顿时脸上就有了笑意:“表哥果然是康健了。”
  金伯仪回头温润一笑,“表妹来了。”
  小徐氏点头,回头在屋里瞧了一眼,就见炕桌上倒扣着一本书,像是解梦的书一般。她就凑趣,“难不成表哥做了什么好梦?”
  金伯仪点头,“梦见菩萨,只说得找个人诚心祈福,三年我身体便能康泰。”
  “哦?”小徐氏立马急切的起来,“可有言说是什么人?只要有这么个人,我便是求,也得求来。”
  金伯仪轻笑一声:“表妹这般急切的盼着我好起来?”
  当然!
  没有人比小徐氏更急切,说起来两人坐了小二十年的夫妻,可实际上打从怀上孩子,两人亲热的次数,一只手也数的过来。都说文氏守寡艰难,却不知道他何尝守的不是活寡。看着丈夫戏谑的笑脸,她脸一红,叫了一声‘表哥’,声音里还带着少女般的娇嗔和羞意。
  金伯仪垂下眼睑,“这人得属鼠,得跟我至亲至近……”
  小徐氏皱眉,“老爷太太都不属鼠……三弟和四弟……也不属鼠……二弟倒是属鼠的,可二弟早不在了……”才想说接下来就是儿子,可突然觉得不对,儿子当然不属鼠,属鼠的另有一人,便是自己。
  金伯仪却笑道:“二弟比表妹你小三个月,他私下总不肯叫你表姐,还是你嫁过来了,这倔小子才肯叫你嫂子的……”
  小徐氏皱眉:“可我不是至亲……”
  “这话傻了,至亲莫过夫妻!”金伯仪问说,“难道表妹不愿意?”
  小徐氏一愣,“自然不会不愿……只要表哥能好,要我怎么着都成。”
  “那就从明儿开始吧。”金伯仪朝边上指了指,“这里是家庙,供奉的不是佛祖菩萨。也就不能留表妹在这边了。以后,今儿回去,就在院子里设一静室,供奉一尊菩萨,安心的侍奉菩萨三年,可好?”
  小徐氏看着男人的脸,不由自主的点头。
  可扭过脸,看到边上放着的药匣子的时候,她微微变色,“刚才可是四弟来过?”
  金伯仪脸上的温和和笑意一点一点的收了,“大奶奶……你逾矩了!”
  小徐氏被这一声‘大奶奶’叫的,脸上的血色瞬间便退了,她转身一步一步的往出走,只觉得之前那句‘至亲莫过夫妻’的话是一种莫大的讽刺,至亲莫过夫妻,至疏亦是莫过夫妻。
  他哪里是要求神拜佛,分明就是要把自己关起来,叫自己少掺和外面的事。
  刚被姑太太给了个难堪,正不得劲了,他这边一叫,所有的事她都不记得了,满心满眼的都是他。可结果呢?
  他的心里有金家,就是没有她。
  他怎么忘了,当年她是如何爱慕他,哪怕是冲喜成亲,一进门就要守寡,会搭上一辈子,她也心甘情愿的嫁进来了。
  出去的那一瞬,她回头问说:“表哥,你还记得当日冲喜的情分。”
  金伯仪嘴角露出几分嘲讽的笑意,眼里难得的带上了几分难堪,但良久之后,还是‘嗯’了一声。
  小徐氏等了半晌,那边再没言语。她便知道,今儿的夫妻会就这么着了。
  她不知道怎么回的院子,面对儿媳妇,她也不知道该用什么表情去面对。只问说:“白氏这两天没过来?”
  姚氏低声道:“被四婶禁足了。”
  小徐氏眼睛眯起来,然后说了一声知道了,就再不言语。
  姚氏追问道:“一会子老太太那边开席……素席面都备好了……”
  姑太太一家来了,这怎么着也得认亲吧。
  小徐氏摇头:“去叫人去老爷那里取一尊菩萨像,拿回来供奉着吧。”
  老爷的练手之作,实在说不上多好。而且,这菩萨是要请的,取回来是个什么说法,大不敬呀。
  小徐氏像是不知道自己的失言一眼,只道:“去安排吧。”
  姚氏到底不敢违拗,她也以为是小徐氏被姑太太给了个难堪,所以才如此躲了的。她想劝一句,说这么着越发的叫老太太不高兴,但看看姨妈煞白的脸色,她到底是把话给咽下去了。
  这边正准备开席,却不知道正有一人带着随从,一路打听一路寻,终于,在这一日,找到了镇子上……
  。
第185章
清平岁月(15)三合一
  认亲的过程,
有点泛善可陈。除了这位姑太太强势之外,
她的两个儿子和儿媳,瞧着安分的很。尤其是两个儿子,木讷的厉害,
饶是三爷这种最习惯跟下面这些打交道的,
也打了败阵,
说啥两人都接不上话。这都是两个二十七八,二十六七的成年男人。看两人的孩子,也是眼看就要到了婚嫁的年龄了,
这怎么还这么一副样子。
  金氏就跟老太太哭,
“我们孤儿寡母,
族里也没个好东西。家里的孩子,我都拘着,万万不敢叫出门。”
  这怕说的不光是对孙子是如此,
对儿子也是如此。
  不出门,在自己家里,谁也欺负不到。
  说到儿媳妇,
她用一个一个词:“上不得台面的。”说起这个,她也一肚子的委屈,
“家里的名声,生生被族里人的坏尽了。这俩上不得台面的,
都是家里佃户家的闺女,我瞅着还算齐整,就给聘回来了。索性还算能生养,
我也算对得起您那死鬼姑爷了。”
  林雨桐和孙氏就不由的对视了一眼,孙氏更是隐晦的撇嘴,然后用手绢轻轻的摁了摁嘴角,掩藏了情绪。
  说实话,林雨桐真觉得,族里许是有不妥当,但这姑太太的不妥只怕更多。那些年,侯府何等势力,你就找不到乡绅家的闺女,好歹也找个家境差不多的。能把闺女教养的好的。这弄了佃户家的姑娘……只占着一点好处,那就是不会看不起她儿子,不会忤逆她这个婆婆。关起门来只靠着那点家业,过自己的日子就罢了。
  儿子孙子都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你说着家里指靠谁?
  怪不得四爷说这边的事别管,其实也是管不了。这事除了老太太能说,别人都是说不了的。
  老太太的脸色一直就是灰白的,谁能想到这个多年不见,终于回来的闺女变成了这副样子。她在心里一边悔恨,说我干啥非要弄个继子回来,我要是把亲生的闺女留在身边,给他招赘个女婿,然后生几个孩子,自己再慢慢教养,这个时候,也能成就一份家业。便是当家的当年封侯了,他就是另外赐了婚,自己这个原配也足以平起平坐,那个时候,谁敢小瞧闺女。她也是侯府千金,交际往来的人便不同,见识就不同。都怪自己,当年生下她的时候正是兵荒马乱的世道,圈在家里不敢叫出去,那时候的人心多坏呀。只要能去换粮食的,没什么不能往出偷或是抢的,女人孩子都成了人家的目标。尤其是长的齐整的小姑娘,偷出去就能卖好价钱。那时候自己一个女人,能信得过谁?可不就是把孩子圈着养吗?
  没想到,当年的行为被闺女原模原样的复制回去了。可见早年那些经历,对她的影响有多大。
  一边悔恨着,一边又生气,你说就这你还死倔死倔的。要不是知道自家闺女的脾性,当年也不会找了个小地主把闺女给嫁了。要不是为了确保她过的有底气,自己又为何提联姻,把外孙女嫁给那边的大小子。再说外孙女,那孩子但凡有一丝刚性,也不能说没就没了。就寥氏那样的斤两,能有多难应付,以至于把小命都搭进去了。可饶是如此,自己为何还是不停的想着联姻,想着给四房的孩子定下闺女家的孙女。可看如今这样……她也没老脸再提这事。老四两口子的底线就是孩子,这一点她现在看的很清楚。京里一个琼姐儿,他们两口子就奔着得叫孩子过的好那个折腾。这就足以说明问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9/10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