敛财人生之新征程(校对)第8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0/1005

  楚教授最关注的就是时事新闻百姓频道,看到经常报道警察破获小偷集团,查获多少多少手机,他就知道,这东西现在就跟那个时候的手表一样,是个昂贵的东西。
  这礼这么贵重!收起来……真有点过意不去。
  不收吧,心里又痒痒。现在这科技都发现到这个水平了吗?
  为了收礼收的心安理得,楚教授人家是有准备的,看着四爷送过来的高中教辅书,嘴角带着轻嘲:“我整理了一份……你可以找那什么出版社看看,能用不能用。要是能用,就帮着出版了,赚来的钱,留下一小部分更新这边的校舍,另一部分,捐建更多的学校,帮扶贫困学生,设立奖学金。这还不知道够用不够用。”想了想又以商量的语气跟四爷道:“其他年级的教辅书先从你那里支点钱给我买一些,我看看成色。不行咱们也出个系列丛书?”
  饶是四爷该见识的都见识过了,也不由的被楚教授的想法给说愣了。
  但是……这还真是个好想法。
  不管是人还是鬼,都是该有追求的。楚教授如今算是找到了新的更高的追求了?
  行!就这么办。
  相谈甚欢嘛,四爷就趁机关心的问说:“刚接手一个案子,有失踪的鬼魂。顺便问问,看这边的学生还都好着没。”
  楚教授皱眉:“失踪了?学生不敢瞎跑,丢不了。”
  至于其他的鬼,谁丢了谁没丢,这还真没注意到。不过,很快的,他给了四爷一个地址:“你去这个地址问问。”
  地址在新源街二百八十七号。
  四爷正找西平的地图,看看新源街在什么地方的时候,桐桐回来了。
  在刘大夫那边,其实收获不算大。没想到四爷这边进展却很快。
  四爷说找地图寻找新源街在哪?
  “我知道。”林雨桐抓了车钥匙,“不算太远,我开车。”
  在路上,她就跟四爷说这个新源街:“……在老城区。是早年的贫民窟里最繁华的市场,这是说解放前。后来,那里成了小吃街。各种特色的小吃,你不说我还不馋,一说我馋了。有一家玫瑰凉糕做的特好吃,还有一家的粉蒸肉,真是绝了。铺面都不大,里面支不下两张桌子,人多是站在外面吃或是带走的。我小时候,我爸周末就带我过去,买上半份凉糕,或是半份别的,够我解馋就行。最早的时候是两块钱一份,后来五块,十块,现在二十都不止,就那样,我爸我妈也舍不得买上一整份,跟着我也解解馋……”说着,语气里不由的就带出了几分怅然。
  四爷就说:“一会儿回来的时候多买点。现在这放微波炉里热一下,也不走味。”
  是这样。
  说着话,就到了地方。这地方停车难,哪怕如今私家车还不算是太多的时候,停车都非常的难。老街道没有拓宽,变成了步行街。偏发展旅游,这个成了一个美食一条街,来往的游客占了大多数。游客多了,东西就贵了。当地人嫌弃贵,平时倒是来的少了。要是家里来了远客,没来过的,当个特色带过来转转。如此算下来,人流量还不少。停车的话你得远远的找个停车场停进去,然后走进去。
  两人停好车,走到街口就花了七八分钟。正好一天也没吃啥东西,看见什么店铺就买上一点,也只要半份。一人两口就完,然后换下一家再吃。很多人也都是这么买的,就想尝尝更多的口味。林雨桐还说:“现在做游客的生意,越做越不实诚了。早些年的半份都比现在这一份大。”
  便是量不大,半份半份的买,也就吃了十多家,就吃不下去了。
  在路边买了俩椰子,叫人给开了喝椰汁,一人一个捧着往里面去。店铺一家挨着一家,也有门牌号。可再往里面走,走到最里面的时候,看到的俩对门就是二百八十五和二百八十六了。然后顶头就是墙了!
  没有二百八十七号。
  林雨桐就问二百八十六的老板:“街道到这里就到头了?”
  “什么到头了……”老板好似对到头这样的话很忌讳,“绵绵长长,到不了头。”表情不是很高兴。
  四爷拉了桐桐一把,跟对方说话,“我们是想问,这一头好吃的也多,要是这墙从这头开个口子,布兜街道变成两头都通,这岂不是半条街的生意都能好点?”
  这话却说到老板的心坎上了:“可不是,这铺子是我祖上传下来的。原本就是街口最好的位置。”他朝侧面指了指:“你进来看看,我们这店铺里面,朝那边还是有一道门的。”
  刚好在街口拐弯的位置,铺子门脸朝两边开,确实是好铺位。
  四爷拉了桐桐进去,顺便跟老板道:“把你们的卤味上一份,再要一份老酒,我们尝尝。”这里面,生意确实是不行。该吃的在街口都吃饱了,到里面也就是转转。
  有生意可做,老板的脸也不再黑了。
  林雨桐便笑,她那时候多是跟着父母来的。也不往这么深走,因此,还真不知道里面究竟是个啥情况。
  这会子,她就盯着老板店里侧面那一扇被锁死的门:“为啥封了,那边原本不是街道吗?跟哪通着呢?”
  老板就道:“那里原来是个道观,香火还挺鼎盛。所以呀,在当年,我们这边的铺子才是最旺的铺子。”
  上香进香的,打这里路过,店铺做的卤味,又不是卤肉,而是卤制出来的豆腐豆干,各种的菜蔬。在道观外面做这样的生意,确实是极好的。
  她就问:“那这不是挺好的吗?怎么就给封了?”
  “文物部门说那道观的建筑是老建筑,应当保护起来。”老板气哼哼的道,“你看……从我们这里打了个围墙,把那条小街也圈在里面了。害了我们这半条街哟。”
  可这不对呀!
  文物部门若是要保护文物,大可以翻修,没道理这么好的资源不利用。这很没道理可讲的。
  林雨桐意识到这里面可能有问题,便拿出手机给袁奎发了个短信,问他:新源街二百八十七号,牵扯的事是不是跟咱们管的事有关。
  袁奎回了一句:这件事有点复杂。
  废话,这样的事有不复杂的吗?
  “我想进去看看。”林雨桐在短信上跟他这么说。
  然后那边足足得有三分钟才打过电话来:“您现在是不是在新源街?这样,您从新源街出来,顺着那条大路朝北走,大概有百十来米就是个丁字路口,到了丁字路口……”
  我知道了!
  小街道相通的,怎么走我很清楚了。
  可到达的时候,都已经是半个小时以后了。开车转过来,第一次没看到要找的地方在哪?第二次掉头回来才看见,各种的铺面中间,有一个一米多宽的黑铁门,像是谁家的侧门似的。干脆在路边停车下车走过来,站在大铁门跟前,等了又得有十来分钟,袁奎才到了。拿了钥匙,直接给开了门。三人从这里进去,袁奎又把门关上了。
  此时脚下,是长满青苔的老转铺的路面。很长很长,足有百米长。
  这便是原来道观侧面的街道。
  袁奎就道:“这事得从老档案里翻了。得是三十来年前的事了……说是这里频频出怪事,具体的得问几位老人,这个地方,是他们当年建议封的。怪事没能解决,具体是什么原因,咱们也不得而知。我来之前,我们主任给方老打了电话征求意见。方老说,您要是想进来看,觉得有必要,看看也行。”
  这是什么答复。
  明明就是他们知道有问题,但这个问题没能解决,一滞留就是几十年。
  当然了,周围商业繁荣,没再听过怪事,那……也不能算是完全没有解决,最多就是解决的不够完全。
  林雨桐也明白这个道理。就跟人身上的病灶一样,做大夫的能把不好的都给一刀切了吗?有时候是不能的!在不知道会不会引起不良的后果之前,保守些,总是不会错的。至少控制住了。花费小小的代价,达到某种平衡。
  这其实跟治病的道理是一样的。
  因此,两人只是疑惑,但却并未生出苛责的念头来。
  走了百十米,就到了道观。林雨桐注意到,卤味铺子那边,有一扇大门大小的地方,只用砖后来砌起来的。下面还带着青石的台阶,就是那个铺子侧门的位置。再回过头来,这才发现,这个道观……是真小。就跟一普通的居民院子似的。甚至还没有人家的院子宽敞。这里藏着这么一个道观,然后对外也不当做旅游项目,大家不觉得奇怪,应该跟他所处的位置和大小有关。这么丁点的地方,香客多了连个转身的地方都没有。容易发生踩踏。便是着了火,连个救火车也进不来。
  那倒不如叫它就这么安安静静的在这里呆着,当文物一样圈着保护起来。
  袁奎指了指道观正门对着的围墙:“原来是没有墙的,新源街整条街道,正对着的就是道观的大门。中间只有个一米五的小巷子。”
  这个巷子在当年可不算小。
  这便是二百八十七号,道观的门没锁,从外面看,虽然陈旧,但还算干净。
  “有专人打扫?”林雨桐问了袁奎,然后袁奎愣住了。
  好吧!林雨桐知道自己问了一句蠢话。
  她也不知道袁奎到底能耐有多大,到这种地方要紧不要紧,她就说:“要不,你在外面等着。”
  袁奎犹豫了一下,还是点头。看来,他们负责各种事,也知道有各种事,但这样的事,却是不叫他们插手和参与的。
  推开门,门就开了。一点声音也没发出来。
  林雨桐不由的低头看看门轴,这门多少年了都,也没人管,可比自己的家好多了。自家的门,大门响动贼大,房间门也是吱呀的,大惊小怪的不得了,一碰就叫给你听。
  看看人家……人家这工艺。
  四爷见桐桐还有心看人家的大门,就拉她往里去:“回头我给你们家做大门。”
  瞧那出息。
  两人一进去,大门在身后悄无声息的又关上了。大门洞开的时候,光撒下来一束。大门关上,一点点变暗,便是大门无声,又怎会毫无知觉?
  林雨桐就拿出手电,四爷一把拦住她的手,高声道:“老藤的后辈,受楚教授指点,前来请教点事。”
  话音一落,便听到一声叹息。紧跟着,亮起一小簇的光亮,寻着光亮看过去,就见有‘人’将道观正殿两侧的蜡烛点亮了一根。而点亮蜡烛的,是一个一身道袍的老道。此时,他拿着一根蜡烛,将两排的蜡烛一一点燃:“我这清净惯了,老楚净是给我瞎找事。”
  说着,他转过身来,白发白眉白须,一派仙风道骨。
  林雨桐左右看看:“您哄我玩呢,您这里肯定不是个清净地方。”
  老道的胡子动了动,不清楚这是不是叫翘胡子,就见他看过来:“女娃娃,你污蔑小道。”
  林雨桐就笑,动动鼻子:“您这里藏了好吃的。”
  “胡说!”老道拒不承认。
  “可我闻见了。”林雨桐指了指新源街的方向:“我闻见是卢家的炭烤鸡的味道……这个味儿,香!”
  老道摸摸胡子,嘿嘿笑笑:“同道中人呀。”他飒然往蒲团上一坐,从桌案下摸出一个油纸包来。将油纸包打开,里面是一只鸡骨架。他长长一叹:“现在这人啊,越来越不会过日子了。你说吃鸡就吃鸡,吃鸭就吃鸭,你好好的吃呀。非要把鸡肉鸭肉给片下来,这骨头架子怎么办,上面还这么多肉呢,说扔就扔了。可惜了的!这要是放在以前那年月,这架子还能吃三天。第一天炖汤,汤撇出来,骨头留下。用这汤烩菜,放二两豆腐,切两片白菜叶,最后撒上一撮香菜,点上两滴香油,哎呦,那就是无上美味。第二天,再炖汤。就着这个汤,煮上一碗面条,放上两根青菜,那滋味,妙!第三天,还炖汤,用滚烫冲两个鸡蛋,最滋补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0/10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