敛财人生之新征程(校对)第85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52/1005

  林雨桐等了三天,每天他来了都是过来请个安。然后就去四公主那边,给念几页书说说话,然后就过来请辞。林雨桐听说苏氏走的时候还留了嬷嬷等永璋,想着必是在婚事上对永璋有什么交代,结果这孩子是一声不吭。
  到了第四天了,林雨桐先开口问了:“关于婚事,你怎么想的?”
  永璋愣了一下,随即平和的微笑:“孙儿听长辈的。”
  这个长辈涵盖的就很广了。意思嘛就是反正最后什么结果他都承受,但至于长辈们之间怎么较劲,他管不了也不管。
  林雨桐也笑了一下,“你们啊,就是心思太多。一天别什么事都搁在心里瞎琢磨。琢磨什么呢?今儿问你的婚事,是你皇阿玛的意思。满汉通婚,满汉一家,这是你皇阿玛最近着手在做的事。因此,在你的婚事上,可能就跟你大哥有些不一样。还是想在汉臣中,选一名门闺秀配你为妻。”
  永璋沉默了一下,“孙儿知道,满汉这个出身,孙儿倒是不在意。”有了汉女或是蒙古贵女为妻,对他应该都不是坏事。他是真没什么野心,如此谁都放心。
  林雨桐明白了他的潜台词,又问说:“出身选不了,那性情呢?你觉得什么样的你接受起来有点难,什么样的你觉得相处起来舒服些。”身为皇子,享受身份的便利,自然在别的上面就多少有点不自由。况且,婚姻自由这事,那压根就不是现在喊一声就能办的事。便是到了现代,还有好些孩子婚姻难得真正的自由。何况现在?没有意识的觉醒,喊什么口号都没用。只能在现有的条件下,给他们选彼此来说相对合适的。
  可饶是这样,永璋都不敢想。他愣了半晌才反应过来皇祖母竟然在问他的一丝,于是脸上带上了几分红晕:“皇祖母问了,孙儿就直说。人家姑娘的性情……看几眼也看不出来,总也还得处长了才知道。只是……汉家的闺秀,多数是缠了足的。说实话,孙儿不喜小脚……”
  林雨桐恍然:苏氏是汉女,也是小脚。
  她看永璋,永璋有些躲闪。他是小时候不小心闯进内室,看见过额娘的脚,说实话,跟好看全无半点关系。那副样子至今他仍觉得记忆犹新。
  林雨桐点点头,表示知道了。苏氏算是高位妃嫔里比较特殊的一位,连令妃都有个出身出处,只苏氏……他是弘历在潜邸的时候纳进府的格格,不是宫里赐的,是江南来的。父亲无官无职,就是一普通人。可说实话,普通人也把闺女送不进宫。从苏氏已经是贵妃了,但娘家依旧没有被提拔这一点上看,她自报的出身未必是真的。只是找了一户清白的人家寄名的可能性更大。毫无出身背景能一生未曾被冷落,可见其手段本事。因而,林雨桐推测,这苏氏很可能是江南送上来笼络弘历的美人,是专门养着送给贵人的。
  她也没兴趣查到底是不是,便就是如此,到现在了,估计这点尾巴早就扫干净了。
  不过要求不缠足的汉女,这个找起来,还真费事。汉军旗是不缠足的,但这也绝对不能选汉军旗的。
  林雨桐先叫了和婉,在这次的学生名单里找找看。
  和婉很快拿了名册来,从里面推了两个姑娘,一个十四了,一个十五了,“十四岁的这个是山东学政于敏中的家的姑娘,十五的那个是兵部侍郎程景伊的女儿。”
  林雨桐没叫人家孩子,只是抽了个时间在上课的时候去看了看。和婉指给她看哪个是哪个罢了。
  于姑娘气质温婉,身形窈窕纤瘦。坐在那里自由婷婷之姿。
  林雨桐的眼神却在这姑娘的手腕以耳坠处稍稍停留了片刻,那手腕上的镯子质地非常好,价值该在四五百两银子上下,那耳坠没有百十两也下不来。这样的东西是能随便戴出来的。
  这一看,和婉就明白了。她低声道:“于家底蕴深厚,于敏中是状元出身,中状元之时才二十三岁。于家又是金坛望族,在士林中名声显赫。”
  几代的富贵把孩子养的金贵些也是有的。
  林雨桐‘嗯’了一声没言语,目光又看向另一个程姑娘。这姑娘一张满月脸,稍显丰腴。皮肤白皙红润,杏眼琼鼻,其实也是一副好相貌。她看向那姑娘的袖笼,毛色不鲜亮了,显眼是家里带来的旧物,而且不是用了一两年的旧物。
  她跟这些孩子接触的也不多,便叫了梅开云来。梅开云是先生,年纪跟这些孩子也没差多少,倒是更熟悉些。
  一说那俩姑娘她都知道,“人都很好呀!于素芬刺绣的手艺好,待人客气有礼。程文姝爱说爱笑,棋下的好,术数也通一些。一到晚上,程文姝寝舍里最热闹,一排的人都往她那边去,要是没婆子看着,不知道晚上要闹到什么时候去。”
  说程文姝的话比说于素芬的话要多的多。
  林雨桐心里有数了,等苏氏再来的时候,林雨桐就叫芳嬷嬷把两个姑娘的情况都说了。
  苏氏注意到,芳嬷嬷先说的是程家的姑娘,其后才是于家的姑娘。这就证明老娘娘嘴上说是叫自己挑,可其实还是看上了程家的姑娘。这事关孩子一辈子的大事,苏氏大着胆子问说:“臣妾能见见这两姑娘吗?”
  你是永璋的亲娘,挑媳妇你见见也是应当的。
  林雨桐叫芳嬷嬷去请人了。
  两姑娘被请,并不知道是什么事,过来看到苏氏也并不知道是什么人。见了礼,林雨桐也没有介绍苏氏的意思,只问两人一些话。比如在书院里有什么不习惯的吗?晚上冷不冷,课能不能听懂。有没有觉得书院有什么不足的,对此有什么建议。
  于素芬轻声细语,不急不躁,端是大家闺秀做派。
  程文姝开言便笑,眉眼弯弯,透着一股子朝气。
  说了几句话,林雨桐叫芳嬷嬷把人家孩子送回去,这才看苏氏,看她是个什么意思。
  苏氏沉吟了一瞬,“妾想回头问问三阿哥的意思。”
  “也好!”林雨桐笑了笑,也把苏氏打发了。
  显然,苏氏没直接应承,便是没瞧上程文姝,倒是看中于素芬了。
  苏氏确实看中了于素芬,回去跟儿子说:“于敏中为学政,于家又是江南望族。在士林中声望高,如今恰逢你皇阿玛要在下面设立义学,这学政的地位便不可同日而语。那程景伊虽是兵部侍郎,可兵部……太敏感了。咱们还是避着些吧。这两个姑娘……老娘娘确实是用心选了,都是极好的人选。要是没有那么多顾虑,不管是哪个都是极好的。只是现在……兵部侍郎家的姑娘……”
  永璋生生的打了一个寒颤,“不用!兵部……还是离远点的好。就于家吧!读书人家,出事也出不了大事。这事额娘不用去说……儿子去跟皇祖母说,省的额娘不好做人。”
  苏氏拍了拍永璋的胳膊,“额娘没想要你将来如何,平安便是福。”
  所以永璋来的时候林雨桐一点也不意外,就听永璋道:“孙儿没见过人家姑娘,不过……孙儿喜欢纤瘦些的,觉得灵巧。”
  林雨桐点点头,“我知道了,回去等着旨意吧。”
  永璋也听不出来皇祖母是高兴还是不高兴,便带着几分忐忑的退了出去。
  得空跟四爷说这事的时候四爷还愣了一下:“你说谁家的姑娘?”
  “于敏中!”林雨桐就道,“中过状元。”
  四爷知道这个人,就听他低声道:“此人倒是得了善终。只是在死后,后人之间相互争夺家产,告了御状。把底子给露了,从于敏中家整理出两百多万两白银的家产。”
  那这必事于敏中贪污的。
  林雨桐面色一变,“那如今……”
  四爷摆手,“如今还不到那份上。此人确实很有几分本事,再说了,于家在读书人中的地位有些超然,江南那边风声还没过去,这边再动,容易出乱子。先这么着吧。姑娘没大问题就没问题吧。”
  也是!这个圈子里今儿好明儿不好的多的是,但该结亲还得结亲不是。
  林雨桐给弘历送了信儿,递上去的也是两个人选,不过是把于家的姑娘摆在前面,后面坠着出身。弘历要施恩,要用读书人,没有比于家更合适。程家连看都没看,直接给于家姑娘和三阿哥永璋赐了婚。
  要是其他时候,这一桩婚事必然要引起不少质疑。但在义学这件事要推行的当下,选这么一个汉官家,还恰巧是在士林颇有名声的望族之女做福晋,好似也成了理所当然的事了。
  不说在书院里永璋怎么被人贺喜,只说于素芬在女子书院那边,地位一下子就超然起来了。同窗都来祝贺,应付了半日,家里就打发人来接了,她请了假,这么大的事,好歹要回家一趟的。
  这位一走,背后说什么的都有。尤其是想起跟于素芬一起被叫走的程文姝。
  “肯定是没被选中。”
  “那肯定了。当时就叫了她们俩去。”
  “她确实是没有于姑娘好看。”
  ……
  在饭堂吃个饭,背后这些嘀嘀咕咕,程文姝想听不见也难。
  丫头气的都快哭了:“她们胡说什么呢?姑娘哪里比谁差了?”
  程文姝呵斥道:“胡说什么?那是皇子福晋,不可无礼。只当听不见吧,过段时间,大家就都忘了。”
  本来不熟悉的人在背后指指点点,原本关系好的,因怕她觉得尴尬,倒是不好像是以往那样寻她一块说说笑笑。只她还跟平时一样,见了大家还是一样主动打招呼,似乎对那些议论都不知晓,大家也才罢了。但却刻意在她面前回避谈于素芬。
  梅开云把什么都看在眼里,晚上抽空就跟林雨桐说这个事:“倒是她好涵养,并不曾露出别的神色来。”
  林雨桐心里是有计较的,晚上特意叫人叫了肃英额来。这孩子办事稳重,待人接物也慢慢的历练出来了。婚事上,她不能亏了这孩子。
  先在肃英额面前露了口风,随后有叫了弘旺来,把事情一五一十的都说了。
  “那俩姑娘其实都是好孩子,程家这个说实话我更看重些。本来想着这孩子能配合永璋,于家的姑娘给弘昼家的老二也算是合适。至于肃英额,那倒是不拘满汉,找个如这个姑娘一般稳的住的孩子也行。可谁知道宫里选了于家的姑娘,这程家姑娘给弘昼家的老二就不合适了。弘昼家的长媳不如这个姑娘稳重,放在一个屋檐下家里容易出是非。”
  弘旺心里一乐,这是自家捡漏了。
  很少有听四伯娘这么夸奖一个姑娘的。
  他嘿嘿笑,踢了边上红着脸低着头的儿子一脚:“还不谢恩。你小子走大运了。以后对人家姑娘不好试试!”
  这是个进门就能当家的,最适合自家不过了。
  四爷给肃英额讨了个贝子的爵位,连同指婚的旨意一块下来了。
  程文姝‘躲’在屋里,手搭在胸口上长长的松了一口气。没有谁是没有压力的,真的!也没有谁在面对伤害的时候是无动于衷的。
  三阿哥虽是皇子阿哥,可却被皇上厌弃了。别人谁也不敢凑的离三阿哥太近。
  反之,那位贝子虽说是八爷后人,可如今谁不知道得老圣人看重,这才多久,就册封了贝子了。要知道,三阿哥至今也还就是一光头阿哥。
  因此,这个指婚,谁的比谁的好,却还真不好比较。
  她收敛了神色,外面响起敲门声。丫头去开门,外面站着的是个婆子,婆子拎着两个食盒,笑盈盈的走进来。
  “这是?”看着进来的婆子,程文姝不解。
  婆子将盒子打开,“姑娘,这是过了明路的,收着不妨的。”
  可谁送的呀。
  婆子笑咪咪的,“是贝子爷托了公主身边的嬷嬷给带来的。说是姑娘这边必是有许多贺喜的同窗,怕姑娘不好采买招待之物,特地捎来的。”
  程文姝的脸蹭一下就红了,只觉得烫的慌。直到丫头给了赏钱把婆子打发了,她才去瞧食盒。然后伸手打开,里面好几层。
  干果水果茶叶糕点,样样不缺。一碟一碟的取出来,桌子上都摆不下,愣是摞了两层。到了最下面的一层,小丫头先惊呼,“姑娘,这下面是什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52/10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