敛财人生之新征程(校对)第86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67/1005

  是说弘晖暗示他们这么做的。
  林雨桐沉吟了一下,叮嘱道:“点火容易灭火难。这把火点起来……”
  “不会烧到自己的。”和婉眼里带着几丝兴奋,“上上下下都一个心思,压不住的。”
  压不住的不止是女子书院这些姑娘,事实上,书院里早就沸腾了。他们的政治敏感度更高,早就按捺不住了。
  得了!那就放假吧。放七日假,想干什么干什么去吧。
  原本家远的,家贫寒的,一直都住书院的,但这次没有。在书院有补贴的,一个个的现在虽不是富人,但在外面住几日的银钱还是有的。
  况且,也没几个是真在外面住客栈的。书院里总有家世好的,大家同窗,都知道哪怕是寒门出身,对方将来的境遇也差不了。这个时候正是维系感情的好机会,基本都有人邀请就家里住。
  大大小小的,各有各的门道,乾隆压根就不知道他皇阿玛抬抬手放出去的都是些什么人的人的人。他这会子正恼着呢。
  这事吧,确实是事。但你要是太把这样的事当事,那一年到头什么事都不用干了,只处理这样的事算了。从他登基一来,各种的留言少了吗?连伪稿案都没狠命的抓读书人,被皇阿玛给拦了。结果处理的结果还算是满意。处理了江南一批官员之后,倒是说他这个皇帝的少了。因此,这事一出,他想着是怎么处理,而非把这摸黑皇家的人给抓起来。
  况且,闹出事端的是几个姑娘。偏偏还是钮钴禄家的……当然了,宫里的太后虽说姓钮钴禄,但属于偏枝的偏枝。太后早年想奔着人家,人家都不搭理的。也幸而是自己即位了,太后成了太后了,这才好像整个钮钴禄家都是太后的娘家一样。
  当然了,以前他高兴的时候也愿意跟这些人攀攀交情。比如之前的军机大臣讷亲,可讷亲……最后获罪。押解的时候,自己这个皇帝把遏必隆遗刀赐给了押解他的侍卫,然后讷亲就是死在那把刀之下的。那把刀当真是一把凶器,最早是皇祖父早年登基赐给遏必隆辅政大臣的,结果遏必隆有负皇恩,最后刀收到了内库,八十年后,他的孙子又死在那把刀之下。
  如今那把刀还在内库里收着呢,他吩咐吴书来,“取那边刀来,给太后送去。”
  吴书来心肝儿都打颤了,这是皇上生气了。警告太后老实一些,别勾连着外面胡闹。
  可钮钴禄氏能委屈死,她哪有做什么?一直不在宫里呆着吗?干什么了?亲儿子送来的织布机,叫他这个额娘纺线织布,她忙这些且忙不过来呢。外面的事都是出了之后她才知道的,还是桂嬷嬷告知她的。当时她确实高兴,就得这样,就得有人教训教训皇帝这个不孝子。不要以为做了皇帝,就没有管他了。看!天下人的眼睛还是雪亮的。
  可紧跟着,她就觉得不对了。叫桂嬷嬷去打听,才知道写那个故事的,是讷亲那个守望门寡的闺女。
  这哪里是为了哀家,这分明是借着哀家骂皇帝吗?
  自己的儿子再不好,这么被一个老姑娘指着鼻子骂肯定不行。看那故事把皇帝说成什么人了,是非不分,糊涂透顶的人物。
  虽然自家儿子是真有些是非不分的,但被她这么说却不行。她几次想叫桂嬷嬷出宫,但无奈桂嬷嬷现在出不去了。
  这个故事也叫皇后很恼恨。自己也曾是小妾,后来还扶正了。那那个把扶正的小妾说的正义凛然的事迹……要是生生往自己身上套,是不是也能找到影子。她没事挑衅先皇后做比什么?没事得罪和敬干什么?这分明就是拖她下水。太后还想朝外伸手,直接抬手给剁了好了。
  之前出不去那就算了,可接到皇帝送来的这把刀,太后的脸就变了。她整个人都在抖,这是气的。一万句想辩解这个事跟她并没有关系,但自家那儿子现在谁的话也听不进去的。唯一期盼的就是,钮钴禄家再别疯了一样挑战自家儿子的底线了。
  因此,这把刀还得送出去,叫钮钴禄一族瞧瞧。
  桂嬷嬷捧着刀,不敢跟太后说皇后之前的态度,出了门只能绕道找令妃。令妃很客气,以前如何现在还如何。好似不知道皇上和太后的关系一般。桂嬷嬷知道这是假的,但这种假也叫她觉得心里好生舒坦。她才把来意一说,令妃马上道:“您叫下面的人来跑腿便是了,怎么自己还跑一趟呢?这是正事,您是奉旨出宫,谁敢拦您?”说着马上喊人,“伺候着呀,送嬷嬷出宫,要出半点问题,拿你们试问。”
  桂嬷嬷又成了太后跟前第一人的待遇,出宫体面的很。
  这样一幅大张旗鼓的架势一出宫,这是什么?这是说太后还是太后,哪里就‘送到道观’凉起来了。钮钴禄家纯属胡编乱造。
  要么说乾隆满意令妃呢,这边一出宫,赏赐就到了令妃宫里,“还是爱妃会办事。”
  那把刀送出去,就不信还敢有人起幺蛾子。
  钮钴禄家是不敢扎翅了,起头的本也是讷亲留在家里的老姑娘,没了亲爹娘,这姑娘跟着哥哥嫂子过日子,日子能有多好过?不过是因缘际会,太后开了个女学,而她因为贞烈守着望门寡,这才有了收益,也有了体面。她一边是感念太后的恩德,一边又憎恨皇帝因为父亲战败而杀了父亲,这才起了心思写了这么一篇故事,出了出心口的恶气。至于处罚,她在乎吗?每日的日子过的如同死水一般不起半点波澜,活着如何?死了又如何?
  宫里送了这把刀来,哥哥将刀递给她:“看看!这是你闯的祸!你这是不害死一家老小不算完是吧?”
  哥哥指责,嫂嫂们的话更难听,“没出格便没了丈夫,本就是不祥之人,这是克完了丈夫,克死了父母不算,还想把一家大小都给拖累了。”
  她也是有气性的人,被关在祠堂里,就完了?
  连夜的,她给夫家去信,表示想去夫家守孝。她的夫家也不是一般人,正是如今的军机大臣之一来保家。她这样的家世,能叫她守望门寡的人家,能使一般人家吗?
  第二天,来保的夫人收了信,当时都气的差点厥过去。能为儿子守着的姑娘,那就是好姑娘。怎么能受得了这样的欺辱呢?压根就没等来保下朝,亲自上钮钴禄家,二话不说把这儿媳妇给带回家去了。
  钮钴禄家也不能拦着呀。正好把这个麻烦精给送出门外。
  可来保一回家,便知道大事坏了,埋怨夫人说,“你怎么能不跟我商量就把人接回来了呢?”
  这夫人就道:“难不成我要看见他们逼死我儿媳妇?有这孩子在,老幺这一房就在。不拘是谁家的儿子,给老幺过继一个,也能承袭香火。况且,现在不是过去。讷亲大人没了!当年没把这孩子接到家里来,那是顾着那边的面子,想着那边说不得就给孩子找一好人家,也不一定非得守着。再说了,人家有阿玛有额娘的,过的怎么着也比在咱们家舒坦。可现在亲家亲家母都没了,她只剩下受磋磨了。咱们再不接回来,像个什么样子?”
  来保就问说:“你可知道她办的事情?”
  “知道啊!”夫人就道:“这才是有气性的人呢?她父亲是死的冤枉。这胜败自来便是兵家常事,怎么就本朝,这战败了就得杀头呀?她作为太后的娘家人,为太后说话。作为她父亲的女儿,为父亲出头,反而错了?再说了,也没有指名道姓说是谁是谁,何苦去套呢?我就不信,朝廷还能把一个守节的节妇怎么着。”
  你懂个屁!
  正说着话呢,下面的人来奏报,说是孙嘉淦求见。
  来保跟夫人道:“你听听!你听听!这就找来了吧。”
  孙嘉淦在江南的差事办的还行,回来之后万岁爷却不爱搭理他。此人这是借着这一股子风要起来了。
  来保在书房中见此人,一幅很疲惫的样子:“说起来,也算是三朝之臣了。老圣人对你我都有知遇之恩……”
  “是啊!是啊!老圣人的年纪比你们还长,却依旧每日劳心。你们岂敢称老。”
  来保今年七十了,精神确实是矍铄。雍正初年,四爷就认命其为内务府总管,之后他应该是跟弘历走的近,要不然不会成为如今的军机大臣。
  孙嘉淦就道:“老圣人精神矍铄,所思所想很多对朝廷都是好的。只……书院一事,大人听说了吗?今年还继续招生。年年如此,这些人将安置在哪里?别说是在下,便是大人您,您的那些门生故吏,将来该何去何从呢?况且,你们并不是对老圣人不满。事出在‘女子’上……”
  因而只在‘女子’一事上做文章即可。
  天下读书人多了去了,在书院被熏染的不过数百人而已。这是一个稳赢的事,何必挑头去做这个事呢。做成了,这便是千古留名的好事。
  来保心里冷哼,这老小子心里的算盘一点也不见得少。说到底,是见钮钴禄家呗赏了一把刀,吓到了吧。挑起此事的,除了原本跟自家关系不大的未过门的儿媳妇,就是孙嘉淦的孙女孙三娥了。他怕上面怪罪下来,打算先发制人。
  但是他怎么发,自己管不着的。因此只道:“该认罪的总得认罪的。万岁爷宽容,不会跟几个女流计较的。”
  认罪?他家认罪,因是节妇,可以罪减一等。自己这……之前阴差阳错得了个爵位,若是自己认罪,这可爵位可就难保住了吧。
  他冷哼一声,起身:“话不投机,那便作罢。”
  来保连眼皮都不眨,没眼色的货色,他都懒得计较。结果第二天早朝,自己被这没眼色的货色,狠狠的摆了一道。
  大殿里文武分两边站着,按照规矩,朝议开始前,总有那么一嗓子:有本启奏,无本退朝。
  那边话刚落下,孙嘉淦就站出来:“臣有本奏!”
  乾隆眼睛一眯,看了孙嘉淦一眼,太太下巴,示意他有话就说。
  来保当时就觉得眼皮子跳的厉害,果然,孙嘉淦不要命了,他没说老圣人如何,也不敢说皇太后如何。他哗众取宠,当朝参了皇帝一本。
  “臣冒死参当朝万岁爷您——”
  这样的声音还在乾隆耳边回荡,“……纵女子参政,有违祖训……”将矛头对准了和敬,然后搬出后宫不得干政的招牌。言说,办女子书院可以,教授女子德容言功,无可厚非。但若是有人借此干政参政,违背祖德祖训,这就是不孝。作为臣子,不能作为皇帝的镜子,那便是臣子的失职。所以,他冒死也要产奏。
  这些话对不对?以现下的评判标准看的话,这家伙的每句话都在点子上。也完全还是他的风格,直臣做的非常直。
  但是吧,他心里那点小算盘大家也都清楚。这老小子完全是胆子肥了,只认准了一条,我就是冒死谏言了,然后又是如此,一个明君越是不能杀我。他是吃准了这一点。
  但是他吃准了没用,也不是人人都有这么胆子的。武官的末尾跌跌撞撞的摔出一人来,来保侧身超后看了一眼,然后缓缓的舒了一口气,这是戴佳氏的人。
  对了!之前在书院一起闹得,就又这家的姑娘。
  这人是戴佳美娇的哥哥,出来后就道:“万岁爷,奴才也有本启奏。奴才要参孙嘉淦目无君上。自家教女不严,反大言不惭的怨怪皇上。奴才读书不多,但也知道‘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的话。孙大人乃是两榜进士出身,怎的反不知道这个道理。奴才教妹不严,奴才认罪。奴才请求革职,回家反省。”
  不是常在御前说话的人,说的不连贯,但意思到了。他认罪,求责罚。闹事的人错了,他也知道没教好妹妹错了。可以说这人还是有些小机灵的。在这种皇上正尴尬的时候来了这么一下,把罪过全推到孙嘉淦身上去了。皇上岂能不满意?
  可不想乾隆还没说话了,孙嘉淦一口唾沫唾在了戴家哥哥的身上:“小人!无耻小人。奸臣,十足奸臣!”他蹭的一下站起身来,十分凶恶的样子,然后冷哼一声,突然看向来保,来保的心猛的一跳,心想着小子到底要干嘛。就听孙嘉淦说了一句:“来保大人,劝谏皇上,涤清朝堂,全看大人的了——”
  话没说完,人就朝柱子上撞去。
  谁都没反应过来的时候,‘砰’的一声,真撞上去了,鲜血直流……
  乾隆坐在上面看的分明,他刚喊出:“拦住……”两个字,已经晚了,人撞上去了。这会子只得汗:“太医——太医——”
  真叫一个名声在民间好到反贼都想用他的名声的直臣撞死在大殿上,那可就真热闹了。
  有愣住的,有傻眼的,有若有所思的,还有像是来保这样,只觉得一口大锅瞬间扣在脑袋上的。但是他现在有什么话也不能说呀,都围着该死的孙嘉淦转悠呢。太医来的很快,人暂时死不了,但也很重。尤其是这个年纪的人了,好了之后会有什么后遗症现在还不好说。
  没死就好,乾隆直接甩袖而去,压根就没给来保解释的时间。
  来保也不敢走呀,去求见万岁爷。可乾隆正在气头上呢,压根就没见。来保等了一天,等到了宫里要下钥了,他不得不走了。
  七十岁的人了,回去的时候有点步履蹒跚。可一进自家所在的巷子,轿子就停下来了。随从在外面说话,声音都抖了:“老爷——老爷——您快看看——”
  看什么?
  外面把轿帘子直接撩起来,好家伙,巷子里停了挤挤挨挨的多少轿子。不用问也知道,这是拜访他的。显然,朝中跟孙嘉淦一样想法的人还有不少。这些人算是找到了领头的了,能不奔来吗?
  “快快快!”来保赶紧吩咐,“走后门!走后门!”
  可是来不及了!有人看见他回来了,不知道谁嚷了一嗓子,好些人都涌出来站在边上等着他,一脸的热切。
  来保心说:我现在跟万岁爷说,我跟这些事压根就没关系,不知道万岁爷还信不信。
  他装病,在轿子里直喘气,好似倒腾不过来了似得,好容易把人都给打发了。好容易进了府,见到夫人一幅心虚的样子。
  “知道错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67/10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