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明朝生涯(校对)第12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9/338

  看到陈新甲服了软,杨嗣昌又叮嘱道:“记住,不要再去招惹岳阳,否则就是神仙也救不了你!如今我大明……”
  “杨大人,宫里来人了,要见您!”正在杨嗣昌还想继续教训陈新甲的时候,一名小吏匆匆进来禀报。
  “什么,快请!”
  很快,一名穿着皂色服饰的小太监走了进来,看到杨嗣昌后立刻说道:“杨大人,皇上召您立刻进宫面圣!”
  “什么,皇上要见本官?”杨嗣昌心中一惊,他刚下朝不久,怎么皇帝又要召见他,难道出了什么大事吗?
  想到这里,杨嗣昌不敢耽搁,赶紧跟着小太监上了轿子,半个时辰后杨嗣昌便赶到了暖香阁。
  当杨嗣昌赶到暖香阁时,发现暖香阁里已经坐着七八名大臣。首辅温体仁、次辅张至发、刑部尚书凤英、户部尚书侯恂、左都御史唐世济等人都已经到齐了。这些人一个个的面色严峻,而崇祯皇帝则是坐在龙椅上愁眉不展。
  杨嗣昌赶紧上前朝崇祯跪了下去高声道:“臣兵部尚书杨嗣昌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看到杨嗣昌到来,崇祯冲着他点点头低声道:“杨爱卿,你也来了,坐吧。温爱卿,你将奏章拿给杨爱卿看看!”
  杨嗣昌在张至发旁边坐下后,温体仁一言不发的将一封奏折递给了他。杨嗣昌接过奏章耐着性子将奏章仔细的看了一遍,越看心中就是越沉,最后将奏章还给了温体仁,现在他总算是明白了为什么才刚刚下朝崇祯又将众人召集起来了,确实是出大事了。
  公元1636年(明崇祯九年,清崇德元年)5月15日(农历四月十一),后金国大汗爱新觉罗·皇太极称帝,改元崇德,以是年为崇德元年;正式改国号“大金”为“大清”;改族名为“满洲”;定都沈阳,改名盛京。众臣上尊号“宽温仁圣皇帝。”
  好吧,这不是重点,重点是5月30日,崇德皇帝皇太极派了多罗武英郡王阿济格等人统八旗兵十万攻明。
  阿济格兵分三路入喜峰口、独石口,明巡关御史王肇坤拒战,兵败而死,明军退保昌平,清兵在阿济格的带领下直扑京城,形势危急朝野震动。
  杨嗣昌看完奏章又惊又怒的喊道:“怎会如此,东奴安敢大肆犯我边关!”
  一旁的温体仁不耐烦的说道:“杨大人,现在不是谈论鞑子如何犯关的时候,目下最要紧的是要如何将鞑子赶出去!”
  “这还用说,自然是调集重兵驱除鞑子!”杨嗣昌毫不犹豫的说道。
  “说的轻巧,调集重兵,现在哪来的重兵可掉,洪承畴、卢象升还在河南、河北剿灭流寇,而山海关的那点兵力还要守城,我们哪里还有兵力调集?”温体仁对他翻了个白眼。
  这时,崇祯也开口了,“杨爱卿,你是兵部尚书,我大明的情况你也知道,咱们大明就那么点兵马,不是囤在边关御敌就是在剿匪,如今哪里还有兵马可调啊!”说到这里时,崇祯也是一脸的苦涩。
  “陛下,咱们有兵。山西……山西有兵!”杨嗣昌站了起来低沉着声音道。
  “山西?你是说宣大镇吗?”崇祯有些迟疑的问:“可是宣大总攻也只有两万余兵马,还担负着守边重任,即便是抽调也只能抽个几千人,这行吗?”
  “当然可以!”杨嗣昌大声道:“虽然宣大镇兵力不足,可山西还是有一个地方有兵马可调的!”
  “你是说……”看着杨嗣昌肯定的面容,崇祯心中一动,迟疑的说了一句后心中一动便住了嘴。
  “就是山西北路,岳阳所部!”看到崇祯欲言又止,杨嗣昌便替他说了出来。
  只是当杨嗣昌说完后,暖香阁内一片寂静,崇祯眉头微皱不语,温体仁则是面色阴沉,次辅张至发、刑部尚书凤英、户部尚书侯恂、左都御史唐世济等人则是面面相窥不敢出声。
  良久崇祯才缓缓说道:“前些日子朝野上下议论纷纷,都闹着要将岳阳调走甚至治他的罪,现在咱们又要调他过来护卫京畿,这……”
  崇祯虽然没有把话说完,但众人都听懂了他的话。哦,前些日子还议论着怎么抄人家的家呢,现在鞑子犯关了就打算把人家调来给自个卖命,这世上哪有那么好的事?
  杨嗣昌的眼神在众人面上飞快的扫了一下,他发现为温体仁等人的脸色也是很不好看,他心里闪电般的转了一下,立刻便意识到刚才肯定有人对崇祯提过这个建议。
  果不其然,崇祯立刻接着解释道:“适才侯爱卿也提出过这个提议,但温爱卿却说岳阳此人包藏祸心,若是将其调来护卫京畿恐对京师不利。”
  “皇上,请恕臣不敢苟同!”杨嗣昌毫不犹豫的脱口而出,丝毫没有顾忌到温体仁已经变色的面容。
  “哦,杨爱卿说说你的看法。”
  崇祯惊奇的问了起来,刚才户部尚书侯恂说出这个提议的时候温体仁可是坚决反对的,最大的理由就是岳阳这个人实在是靠不住,万一他来到京畿后闹出什么幺蛾子那整个大明朝的脸都要丢光了。
  “万岁,臣虽然从未见过岳阳此人,但纵观其今年来之所作所为,此人仍不失为一个忠君爱国之人,何来会对皇上不利之说。”杨嗣昌肯定的说。
  温体仁冷笑道:“杨大人,虽然目前岳阳此人尚无反迹,但此人擅自在关外驻军、私自扩兵,说他是拥兵自重总不为过吧?虽然本官不赞同对他进行治罪,但对其为人依旧不敢苟同。”
  “温大人此言差矣!”杨嗣昌摇了摇头反驳道:“俗话说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如今鞑子举兵犯关,兵锋直逼京师,我等本来就有可用之兵,但却因为大人一句对其为人不敢苟同便弃之不用,如此意气用事岂是为官之道?”
  
  第二百四十章
清兵犯关
  
  “嘿……”
  温体仁心里这个气啊,一双小眼微微眯了起来,目露寒光的看着杨嗣昌,一时间一朝首辅的威严显露无疑。
  而杨嗣昌也不甘示弱,照样顶了回去。现在皇上还在这呢,你冲我耍什么威风,你再牛难道还能比皇上牛不成?
  看到两位大臣当着自己的面顶牛,崇祯却是没有生气,而是饶有兴致的看着自己两位重臣明争暗斗。毕竟对于皇帝来说太过一团和气的朝堂可不是他所需要的,下面的大臣要是关系都好到能同穿一条裤子了,那他这个皇帝恐怕就要吃不下饭了。
  温体仁冷冷的说道:“杨大人,本官不知道那岳阳许了你什么好处,竟然这般替他说话。虽然本官不同意对其进行惩处,但并不意味着本官也同意将其所部兵马调来勤王。”
  杨嗣昌淡淡的看着温体仁,平静的说道:“温首辅,下官不过是就事论事而已。想那岳阳这两年来为朝廷上缴粮食百万担,商税近二十万两,仅凭这点就值得朝廷对其大力表彰,本官倒是弄不明白了,那些总说他居心叵测的‘忠臣’们又为朝廷做了什么事呢?”
  杨嗣昌这话一出,温体仁立刻就哑了。杨嗣昌的话点出了大明朝最大的一个特点,那些读书人的嘴皮子一个比一个溜,可真要让他们做点什么事情却是难如登天。
  你不是说岳阳无君无父吗?那些整天喊着忠君爱国的文人又为朝廷做了些什么呢?
  俗话说凡事就怕比较,一比就什么问题都出来了,有些事情光靠嘴皮子是玩不转的。说到底,一个国家想要正常运行,靠的还是那些能干事的人,这个道理崇祯身为皇帝自然是很清楚,他想了想心里便有了决定,他犹豫了一下后才斟酌着说道。
  “杨爱卿,你身为兵部尚书,总管天下兵马,这事就由你来做主吧。朕虽然未见过那岳阳,但朕想一个每年能为过上缴七十万担粮食和数十万两银子的人就算坏人也坏不到哪去,想来调集他来京师勤王也是无碍的。”
  既然崇祯这个大明一把手发了话,那就代表做了最后的决定,众人不管心里是怎么想的,都齐齐的起身朝他拜伏了下去齐声道:“皇上圣明!”
  只是在拜伏的同时,也有人心里暗暗皱眉,虽然崇祯答应,但听他的口吻却是很勉强,看来这个崇祯对岳阳心里还是有顾忌的,只是目前实在是无兵可调,不得不如此啊。
  果不其然,过了一会崇祯又下了一道旨意,下令晋升正在湖北剿匪的卢象升为总理五省大臣,并立刻率兵勤王赶赴昌平。
  就这样,在众人的商议下,好几道圣旨几乎是同时出了紫禁城朝四方飞驰而去。
  当岳阳接到这道圣旨时,时间已经是五天以后了,快马加鞭的信使终于将兵部调兵的公文传到了岳阳的手中。
  崇祯五年六月十一日
  岳阳坐在书房里,一边吃着玲珑姐妹送来的葡萄一边看着刚送来的调兵兵部公文,不时有葡萄汁飞溅到桌上的那道调兵公文上。
  “诶呀少爷,你看你,弄得公文上都是葡萄汁,要是让人看到了可不得了。”一旁正在收拾桌面的玉玲看到岳阳竟然将朝廷的公文如此漫不经心的对待,吓得小脸一阵煞白,赶紧将岳阳手中的葡萄一把拿走,又顺手从怀里掏出了手帕仔细的将岳阳手上的葡萄汁给擦干净。
  “诶呀妹子,我说你怕什么,不过是一道公文而已,又不是皇帝老子的圣旨。再说了即便是圣旨又怎么样?还不是人写出来!”正在一旁的另一张书桌上整理情报的海兰珠见状不由得扑哧一笑,说了玉玲一句。
  “这怎么能一样呢,这可是朝廷那些大人下发的公文呢,可不比一般,咱们需得好生保管才是。”玉玲一边小心的擦拭着公文一边一本正经的回答。
  “你呀,不愧是奶奶调教出来的,还真是有够小心的。”看着玉玲小心翼翼的样子,岳阳不禁有些哭笑不得。虽然已经当了官太太,可玉玲那小心谨慎的性子依然没有什么变化,平日里总是将岳阳的书房和后院打理得井井有条。
  岳阳有些无奈的说道:“好了玲儿,你也别忙了,赶紧去帮小蛮照顾咱们家两个小魔头吧,我担心他们两个吃不消呢。”
  自从儿子断了奶后,海兰珠又开始抓起有川司和有山司的工作,把儿子交给了小蛮带,而玲珑姐妹则是一边照顾家里的生意一边带着孩子,孩子自然也是交给了小蛮和家中的丫鬟带。原本玉玲要请奶妈的,但却被岳阳阻止了,这厮振振有词的说,吃别人家的奶长大的孩子长大后会跟亲娘生疏的。理由很强大,玉玲只好辛苦的一边奶孩子一边照顾着家里的生意。
  好不容易将勤快的玉玲打法走,岳阳这才轻轻翘了翘书桌沉吟道:“海兰珠,这次朝廷命我出兵,时间上可是很急促啊,要求我们在接到公文十日内务必赶到昌平,若都是骑兵还差不多,可咱们大半兵马都是步卒,若要十日内感到昌平非得日夜兼程不可。”
  海兰珠撇了撇小嘴:“这还不是明摆着的吗,兵部的那些老爷们在为难你呗,看来你喊着要募兵一万的消息可是吓坏了不少人。尤其是那个陈新甲,他可是贵为兵部左侍郎,想要在暗地里对你使点坏那可是太容易不过了。依我看,你还是不要去了,皇太极这次派了阿济格率领十万大军南下原本就是要抢掠的,和咱们隔着七八百里。此次相公得罪了朝中的那些大臣,他们正一个劲的憋着坏想要收拾您呢,你要是去了还不得被他们欺负死啊,干脆就别去了,我倒要看看他们能把咱们怎么样?”
  “你呀!”
  看着海兰珠满不在乎的神情,岳阳无奈的摇了摇头,伸手在她的琼鼻上轻轻刮了一下,爱怜的说道:“你总是习惯性的把你们草原上的习俗套进我们大明来,我知道在草原上讲究的是强者为尊,只要你有实力就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可这里是大明,这里有许多无形的条条框框总是在束缚着我们,虽然你相公我现在也算是有些实力了,但做事还是要小心,不能为所欲为,你知道吗?”
  “我真是搞不明白你们汉人为什么这么喜欢给自己套上枷锁,明明有那份实力,却依然把自己束缚起来。你看我的阿布,现在日子过得多逍遥啊,如果他不愿意,就连皇太极也不能强行命他做他不愿意做的事情。”海兰珠自豪的说。
  虽然已经和岳阳做了两年的夫妻,连孩子也生了下来,但海兰珠对于汉人的一些做法依然表示不敢苟同。对与从小就在草原上长大的她来说,只要有实力那就是强者,强者就要有强者的尊严。比如现在的科尔沁部落,这两年通过和岳阳进行的交易,已经变成了草原上有名的大部落,如今拥有战士一万多人,每年只要将剪下来的羊毛和养大的牛羊和马匹卖给岳阳就能够让整个部落过上很富裕的日子,再也不象以往那样一到冬天就会发生饿死人的事。
  科尔沁部落强大了,现在寨桑连说话的嗓门也大了不少,好几次满清跟他商议邀请他一同南下掠夺,却都被寨桑给拒绝了。用寨桑的话说就是以往儿郎们南侵那是因为没饭吃,现在家里面的粮食已经够吃了,再出去跟人家玩刀头舔血的勾当那就是犯傻了。
  岳阳拿这位媳妇也没办法,只得生硬的说:“你呀,别忘了你现在也是汉人的媳妇,用我们汉人的说法那就是出嫁从夫,来到我们汉人的地界上就得守我们汉人的规矩,明白吗?”
  “哦!”
  海兰珠虽然性子较为直爽,但对于岳阳的话还是很听从的,看到丈夫这么坚持她也只能作罢。不过随后海兰珠又想起一件事,不由得问道:“对了,这次出兵你打算带多少人马?”
  “这个嘛,就带上五千步卒、三千骑兵一个炮营和两千辎重兵吧,有一万多的兵力应该可以自保了。”岳阳想了想才回答道,现在岳阳的总兵力虽然已经达到了两万三千人左右,但又要驻兵关外的察哈尔驻军,又要分兵驻守应州府、浑源州以及北路各个关卡,手上能动用的兵力并不是很多,否则前些日子他也不会宣布趁着那个机会喊着募兵了。
  岳阳此时的脑子浮现出了一行在现代时搜索度娘时出现的资料:7月,清兵入京畿,攻陷昌平后,又相继攻下良乡(今北京房山)、围攻顺义(今属北京)。明顺义知县上官荩与游击治国器,都指挥苏时雨等拒城守。城陷,荩与国器、时雨等皆死之。清军乘势,又攻下宝坻(今属天津)、定兴、安肃(今河北徐水)、大城、雄县、安州等近畿州县。
  这一行资料虽然简短,但里面却包含了不知多少百姓的血泪,既然如今的大明朝廷不能保护好麾下的百姓,那就让自己来尽一份力吧……
  
  第二百四十一章
被嘲讽了
  
  崇祯九年六月二十日
下午
  从京师到昌平的路上,岳阳带着一百多名亲兵正在策马狂奔。
  就在今天上午,岳阳接到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代宣大总督卢象升之令。在命令中卢象升告诉他昌平依然失守,命他立即改道前往良乡和卢象升大军会合,并要求他立即轻装前往良乡接受命令。
  岳阳接到命令后不敢怠慢,将兵马交给顺宝和胡老三统领让他们赶紧跟来,自己则带着陈大志和一百多亲兵赶赴良乡。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9/3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