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明朝生涯(校对)第14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9/338

  想到这里,崇祯的心中也浮现出了一个名字,“或许让那个人去当宣大总督也是不错的人选。”
  只是这个名字刚一涌上他的心头,崇祯的就赶紧摇了摇脑袋将这个名字驱逐出去,开什么玩笑,自己只是给了他一道圣旨让他筹粮他就敢扯虎皮做大旗的杀了一百多号人,要是这个人要是当了宣大总督整个宣大还不翻了天?更何况宣大总督这个位子向来都是由文人担当,此人已经入了军籍,怎能担此重任,这和大明以文驭武的国策可是背道而驰的。
  不过一想到这里,崇祯的心中不由得一动,突然问道:“杨爱卿,良乡、昌平之战已过去大半个月,不知兵部封赏各有功将士的章程拟定了没有?”
  杨嗣昌闻言后上前一步恭敬的从袖子里掏出了一份奏章双手递给了崇祯说道:“启禀皇上,兵部已然拟定出了章程,恳请皇上御览!”
  崇祯接过奏章匆匆看了一下,当快看完时,他的眉头皱了起来问道:“这里面怎么没有岳阳和其麾下应州军将士的封赏啊?”
  对于崇祯的这个问题,杨嗣昌也早有准备,他不慌不忙的说道:“回皇上话,关于岳阳此人和应州军的奉上臣和兵部的各位同僚也很为难,按理说此人战功卓著,确实应该对其进行褒奖,但让微臣为难的是此人又太过嚣张跋扈,若对其封赏太过又恐加剧其狂妄之心,是以臣也很为难,特地来恭请圣裁。”
  原本杨嗣昌对岳阳的感官还是不错的,有好几次他都替他说了好话,但自从对卢象升起了提防之心后,杨嗣昌对岳阳也开始警惕起来。岳阳跟卢象升走得太近了,而且杨嗣昌还听说这两年来岳阳不但资助卢象升大量的银钱辎重,有好几次卢象升遇到困难时他都毫不犹豫的鼎力支持,在前些日子跟阿济格打仗时,他更是一马当先的充当了卢象升的急先锋,这样的人他自然要加以警惕。
  崇祯没有察觉到杨嗣昌话里的陷阱,他认真的思索了一会后问道:“如今岳阳和应州军所部在何处?”
  “臣已然以兵部的名义命其返回山西原地驻防。”
  “那也就是说如今他还是山西北路的参将啰?”
  “回皇上话,正是!”
  崇祯沉吟了良久这才缓缓说道:“这样,你替朕拟一道明喻。岳阳如今还是镇国将军吧,就加授其为奉国将军衔,再赏雪花银两千两,其余的部将也各升一级,就这样吧!”
  崇祯说完后,绕是以杨嗣昌的城府也不禁被吓了一跳。心道:“我说皇上,咱不待这么抠门的好不好,此次大战岳阳可是斩首不下六千,如此大功在大明来说实属上百年来都是少有的,你就赏了这么点东西,你好意思说我都不好意思写了。这得有多恨他才能这样做啊?”
  看到杨嗣昌没有回答,崇祯的脸一沉,“怎么?朕的话爱卿没听清楚吗?”
  “臣不敢!”杨嗣昌吓了一跳,赶紧下拜道:“臣已然听清了,可……可……皇上,咱们如此赏赐是不是太薄了?”说到这里,杨嗣昌小心翼翼的偷偷看了崇祯一眼。
  “哼,雷霆雨露皆为君恩,他是朕的臣子,难道朕怎么封赏他还赏出错了吗?就这样吧!还有,你适才说的陈新甲起复就任宣大总督一事朕也应允了,让他过几天就启程上任吧!”
  杨嗣昌心中虽然隐隐有种不好的感觉,但他很了解自己这位老板的脾气,他要是决定了的事情是很少更改的,是以他也只能恭敬的说道:“臣遵旨!”
  京城里的消息永远是最灵通的,崇祯下旨重新启用陈新甲的消息还没到傍晚便已经传遍了整个北京城,原本门可罗雀的陈新甲家门前立刻又排起了一条条长长的队伍,许多原本昨日还对他不理不睬的人立刻又腆着脸上门求见了……
  崇祯九年九月十日
浑源州镇国将军府
  岳阳回到浑源州已经好些日子了,在这些日子里,岳阳除了忙着安顿战后事宜就是处理再出征期间留下来的诸多事物。虽然有海兰珠帮他分担了不少事情,但有些事是连海兰珠也不好处理的,只有留到岳阳回来亲自处理了,一直忙碌了大半个月这才把挤压的事情处理完毕。
  今天,难得空闲的岳阳带着三个媳妇,带着十多名侍卫换上了便装从将军府的后门溜了出来,走到了大街上。
  此事的浑源州经过岳阳近两年的治理,比起以前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由于经过了三四年的宣传和推广,水泥已经逐渐再山西北路推广开,原本不少商家只是为了拍镇国将军的马屁买了一些水泥回去,但很快他们就发现这种东西确实就象宣传里说的那样好用,无论是用来盖房子还是修桥铺路都是好东西,经过两年的推广和适应,水泥很快就在山西北路一带热销起来。
  水泥热销后,岳阳让顺宝的老子岳来福在浑源州开了一个水泥厂,专门供应浑源州一带,为了对浑源州的容貌进行改善,他甚至还调拨了一大批水泥将浑源城内的所有街道都重新铺了一遍,这样一到雨季就再也不用发愁变成泥沼国了。这还不止,今年的六月份,从浑源州到应州的官道也全部用水泥重新修了一遍,这样一来应州府和浑源州两地的距离也被大大缩短,原本需要两天的路程现在大车只需要一天,快马只需要七个时辰即可抵达,这对于军队和物资的调动是非常有利的。
  踩着脚下坚硬平整的道路,挽着岳阳手臂的玉珑欣喜的笑道:“诶呀,这条路是啥时候修好的,人家怎么一点都不知道呢。”
  看着已经挽着发鬓,却依旧容颜依旧,蹦蹦跳跳依旧宛若一名小姑娘的玉珑,岳阳心中不禁浮现出自己刚来到这个时空时第一眼看到玲珑姐妹的情景。心中一阵柔情涌动,主动伸手楼主了她的小蛮腰笑道:“你总是呆在府里不出来,当然不知道啦,你要是再呆在家里可就要变成宅女了。”
  “宅女?”玉珑一时听不明白,有些不解的问道:“相公,什么是宅女啊!”
  岳阳随口解释道:“宅女嘛……就是成天呆在家里,成年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很容易发霉的女人啰。”
  一旁的玉玲奇怪的问道:“相公这话好生奇怪,女人家出嫁之后本来就应该在家里相夫教子才是正经嘛,怎么听相公说起来却像是很不好似地?”
  “就是,相公的话很没道理耶,亏你还是秀才呢。”有了姐姐撑腰,玉珑一只手在自己的粉脸上刮了刮,羞起了岳阳。
  “呃……”
  岳阳不禁哑然,他却是忘了,这个年代的女人从小受到就是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的教育,他用现代的思想来衡量这个时空的女人岂不是鸡同鸭讲么。
  想到这里,岳阳失笑着摇了摇头,宠溺的再玉珑挺翘的琼鼻上刮了刮佯怒道:“你这个小丫头,竟然取笑起为夫来了,看待会回去后为夫怎么处罚你!一定要大刑伺候!”
  “呀……相公最坏了!”玉珑一听粉脸立刻就红了,对于大刑伺候这个词玉珑可不陌生,岳阳总是借用这个借口“欺负”她和姐姐,每次被相公大刑伺候后两姐妹总是会累得第二天爬不起来,想到这里,玉珑不禁娇嗔的瞪了岳阳一眼,美丽的大眼睛仿佛要滴出水来。
  对于玉珑的白眼,皮厚的岳阳自然是全然无视,很是得意洋洋的走在了前头。
  看到岳阳不理自己,玉珑气得跺了跺玉足,咬了咬银牙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跟了上去。
  看着玉珑和岳阳犹如小孩般打闹的样子,深知两人性情的玉玲和海兰珠并不感到奇怪,脸上浮现出一副见怪不怪的神情跟了上去。
  几个人在大街上溜达了一会,岳阳就发现大街上出现了不少穿着军服的军士在大街上买东西,他们或是三五成群,或是成帮结队,买的东西也大多是布匹、服饰或是粮油等日常用品,而街上卖东西的掌柜和伙计对他们也非常的热情。
  看到这里,岳阳暗暗点头,这些年浑源州由于收留了大量的流民,人口也由原来的不到二十万变成了四十多万,几乎增加了一倍。不过由于发展的时间还不长,许多流民目前虽然能填报肚子,但购买力却没有增加多少。不过在浑源州,消费能力最大的群体不是流民也不是普通百姓,而是那些军士。
  由于岳阳厚待军士的政策,但凡再岳阳麾下当兵,不但有军饷拿,而且在当兵期间还可以免税,更重要的是每次岳阳出征,那些跟随岳阳出征的军士总是回赚得钵满盆满,这次岳阳带去了八千军士两千辎重兵,在出征期间这些军士不仅拿的是双饷,而且上头还不时发下赏银,因此这次回来后,许多腰包鼓鼓的军士们也放开了手脚大手笔的采购东西,这些人自然也成了最受商家欢迎的群体。
  正当岳阳一边观赏周边风景一边和身边的三名媳妇调笑时,他没想到再不远处的一座酒楼上,正有几双眼睛在盯着他们。
  一名穿着素色短衫,头戴家丁帽的仆役正涎着脸对一名年轻书生说道:“少爷,您瞧,那几个小娘子可真水灵,尤其是那个穿着蓝色纱裙的那个娘们,高鼻梁,鹅蛋脸,皮肤又那么白嫩,恍若画里的人似的。小的估计,这几名小娘子既然敢抛头露面,肯定不是什么有身份的人家的女人,说不定只是哪户商贾家里的小妾,少爷,不若咱们和他们商量一下,将这几名小娘子转卖给您,您看如何?”
  这名年轻的书生约莫十八岁,头戴四方平定巾,穿着一身青色长衫,面色白皙,一副白面书生的模样,在他的旁边还坐着几名年纪和他差不多的书生。
  “啪!”
  只听见一声脆响,这名拍马屁的仆役的左脸顿时就挨了一巴掌。这名书生叱喝道:“瞎了眼的狗东西,你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你是什么东西,下面的那几名妇人也是你能非议的?你死了不打紧,可莫连累我和几位仁兄。”
  “侯兄说的是!”旁边一名二十七八岁的书生也点头道:“朝宗兄,你这个家奴确实也需要好好的管教管教了,吾观那三名小妇人乍一看虽然穿着普通,可愚兄却发现她们身上的布料很是罕见,似丝非丝,似布非布,异常的好看。愚兄虽未见过,但也知晓能穿戴此等衣裳之人绝非一般人,若是贸然招惹上此等人物说不定就会有杀身之祸。”
  另一名书生也赞同道:“古兄说得对,此处并非金陵,我等出门游历却是要多加小心才是,否则一个不好便会招惹祸端,殊为不智!”
  “几位兄台的话小弟谨记了!”这名年轻的书生朝这几名书生一拱手,转身又给了这名仆役一巴掌,这回打的却是右脸,这下却是两边都对称了。
  打完了之后这名书生又骂道:“你这该死的奴才,听到我几位兄长的话没有,出门在外且不可惹是生非,否则什么被人装了袋子沉到河里也是白死!”
  这名马屁拍到马腿上的仆役捂着火辣辣的脸庞,却是低着头一句话也不敢说了。
  不过这名书生在打了自己这名仆役后对旁边几位同伴道:“古兄、朝宗兄,小弟管教不严,让几位见笑了,不过适才小弟观那几位妇人,确实是难得的佳人,那位走在中间的仁兄倒真是好福气啊!”
  “哈哈……”周围几位书生笑了起来,纷纷打趣道:“难得啊,大名鼎鼎久经风月换场的侯方域竟然也有动心的时候,这太阳莫非从西边出来了?”
  正在几名书生相互打趣的时候,那位刚被他们最花花调戏的三名妇人却是从下面走了上来……
  
  第二百七十三章
传旨的来了
  
  正当几人议论纷纷的时候,刚才被他们议论的那几名妇人已然进了酒楼,正走上二楼。只是这三女此刻都神态亲昵的围绕在一名身着淡灰色长衫的年轻人身旁,很显然这三女就是这名男子的家眷。
  看到这三女陪着一名男子进来,侯方域和旁边的几名书生都不由自主的将目光投了过去,只是当他们和那名男子的目光再空中相遇时,这些人全都情不自禁的微微一惊。
  这名男子虽然年纪看起来只有二十四五岁,身材也只是中等偏上,但一双眼睛却是炯炯有神,虽然他面上带着微微一丝笑容,但侯方域却总感到这丝笑容里有股不怒自威的神情,尤其是适才侯方域的目光和他相遇时,竟然感到一丝刺痛的感觉,这种感觉纯粹是一种精神上的压迫,却又让人感到如此的真实。
  好在这名年轻男子并没有留意到他们,目光只是在他的脸上微微掠过就朝临床的一张桌子走去,可即便是这样也让侯方域心中暗起波澜。等到对方走到另一边后,侯方域这才低声对旁边的同伴道:“朝宗兄、古兄,你们发现没有适才那名男子好似很不一般啊?”
  那名姓古的书生也有些心吁的说道:“不错,刚才那名男子的眼神太犀利了,适才我和他对视了一眼,他的眼神就象刀子似地,我感到身上的寒毛都竖起来了。”
  “那人十之八九应该是行伍之人!”年纪最大,见识也最广的书生肯定的说。
  “朝宗兄,那人是一名武人,你肯定?”侯方域有些疑惑的问。
  “愚兄可以断定,此人必然是一名武将,即便现在不是但以前肯定是武将出身,他身上那股子杀伐之气是做不得假的!”年纪大的书生又补充了一句。
  “杀伐之气?”周围几名书生不禁一愣,一名书生赶紧问道:“朝宗兄,那他不会是江洋大盗吧?”
  “你想到哪去了!”那名被成为朝宗兄的书生看着周围几名好友,看到这些人都是一脸的不禁失笑起来:“你们想到哪去了,那个人虽然身上杀伐之气甚浓,但却是堂堂正正阳刚大气,这样的气质只有久经行伍且身居高位之人才回有,怎么可能是王洋大盗呢?”
  “原来是一名武夫啊!”侯方域听了同伴的话后,嘴里轻轻嘀咕了一句,脸上不禁露出了一丝轻蔑之色。这年头虽然各个地方已经渐渐呈现出拥兵自重的趋势,但在民间和朝野当中武人的地位依旧很是低下。
  “可看此人那么年轻,怎么看也不像是身居高位之人啊?”这时一旁又有人反驳道。
  几名书生便开始争执起来,只是年轻人有些年轻气盛,不知不觉说话的声音便大了起来,却是让不远处的岳阳一行人听到了。
  “相公,那些人再议论你呢。”坐在岳阳对面的海兰珠正好面对着那几名书生,将他们的话听了个分明,不由得抿嘴朝岳阳笑了笑后打趣起来。
  “说就说嘛,嘴长在人家的身上,他们怎么说咱们管得了吗?”对于这样的事情岳阳见多了,自然是不会介意。
  “嘻嘻,相公能被人议论,这样证明咱们相公有魅力嘛。”一旁的玉珑给岳阳倒了一杯茶后依偎在丈夫身边笑嘻嘻的说,小脸上满是掩饰不住的自豪,在玉珑看来,自己的相公就是全世界最厉害的人。
  一旁的海兰珠见状,不由得调笑道:“你这小丫头,成天这么黏着相公,你也应该加把劲给相公留下一儿半女了。这点你却是要跟玉玲学学才行。”
  “诶呀,海兰珠姐姐你坏死了,你当人家不想啊,可就是没有,我又有什么办法!”
  一提到这个,玉珑就有些娇嗔的跺着跺玉足。现在海兰珠和玉玲都先后为岳阳诞下一个麟儿,唯独玉珑还是肚子平平,要说她不羡慕那肯定是骗人的,可这种事她焦急也没用,是以只能用幽怨的目光望向了自家的男人。
  看到玉珑那幽怨的目光,岳阳无奈的摊开了手,“天地良心,相公我对你们是一视同仁,之所以没有怀上可能是因为缘分未到吧。”
  “哼,一定是相公你偏心不给人家,你等着吧!”玉珑望着自家的男人,眼中射出了一股坚毅的光芒,开始磨起了她那排小银牙。
  看着玉珑那仿佛要喷火的眼神,一旁的海兰珠几乎要笑弯了腰,而性子向来贤淑的玉玲也不禁捂嘴轻笑,容貌秀丽异常的三女在那里打闹,却是让不远处的侯几名书生看得有些发了呆。侯方域望着正在打闹的三女情不自禁的念道:“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侯方域刚刚念完这首诗,立刻就感到周围开始慢慢的静了下来,年纪最大的那名书生苦笑了一下刚想说话,不料一个清脆的声音在客厅中响起。
  “哼……好一个登徒子,竟敢念这种歪诗!”
  众人一看,原来是那名穿着蓝色孺裙的少妇正在柳眉倒挺的看着他,粉脸上满是不悦之色。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9/3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