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明朝生涯(校对)第16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8/338

  “哦!”原本看到玻璃后欣喜不已的英娘有些委屈的应了一声。
  洪承畴手捋胡须,沉声叫了声:“来人啊!”
  随着洪承畴的话音落下,身材魁梧的洪安通立刻推门走了进来抱拳道:“老爷,您有何吩咐!”
  看着浑身上下都裹着一层雪花的洪安通,洪承畴不悦的说道:“安通,你是我的亲将,不是伺候茶水的下人,怎么一直侯在外头啊,要是冻坏了怎么办?本官麾下亲兵谁来统领啊,这种事交给旁人就可以了,明白吗?”
  洪承畴的话说得十分严厉,但停在洪安通的耳中却觉得心中暖暖的。他憨厚的一笑:“老爷,这些事小人做惯了一时也改不了,再说了老爷跟前总得有个得力的人伺候不是,旁人伺候小人还不放心呢。”
  “你呀!”洪承畴无奈的摇了摇头,只好随他去了。
  这时,一旁的英娘凑了过来,拉着洪承畴的手臂撒娇道:“老爷,奴在京里的时候就听说这山西北路这些年在岳侯爷的治理下蒸蒸日上,可谓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既然咱们到了这里,怎可不出去逛逛呢?”
  洪承畴捋了捋胡须点点头:“嗯,英娘说得有理,反正今天也没事,咱们就出去走走吧!安通,你马上安排下去,带上几名下人就可以了,不要弄那些没用的排场!”
  “是!”洪安通对洪承畴的话也没有异议,这里是岳阳的地盘,如果是岳阳想要对洪承畴不利,他们就是把人全部带上也没用,人带多了反倒是让人看不起。
  “谢谢老爷!”看到洪承畴愿意带自己出去逛街,英娘高兴得什么似地,赶紧欢天喜地的去换衣服了。看着英娘欢欣雀跃的样子,洪承畴心中不禁升起一丝愧疚的感觉,自己对她是不是有些太过苛责了,毕竟她还是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女人啊。
  不过这种感觉只是在他的心中一闪即逝,很快洪承畴又变成了那个充满了威严和肃穆的总督。
  这时,洪安通突然记起了一件事,拍了拍额头道:“对了老爷,适才岳侯爷让人给您送来了一份礼物,只是小人见您还没起身,是以没敢打搅您,现在小人让他们给您送来,您看成不?”
  “送礼?”洪承畴的眉头先是皱了皱,随即很快舒展开,“罢了,就让他们拿进来吧。”
  “是老爷!”
  很快,一名管家模样的人走了进来,他的身后还跟着一名拿着托盘的仆役。为首的人对洪承畴行了个礼,笑着说道:“大人,小人乃侯府管家,小人叫曹右谦,这是侯爷命小人给人送来一份小礼物,侯爷说了,大人乃国之栋梁边关总督,这些东西给大人那是再合适不过的。”
  说完,曹右谦命身后的仆役上前,将他手中捧着的托盘红布拿开,露出了两样东西。
  “这是……”看到托盘上的东西,洪承畴先是一愣,随即快步上前了一步拿起了一个黑色双管模样的东西,有些惊讶的问道:“这莫非就是传闻中的……”
  “大人好眼力,这就是望远镜!”曹右谦的话语里充满了自豪,“此物乃我家侯爷购自西洋的宝贝,可观察到三到五里地外的情况。”
  洪承畴拿起望远镜走到窗户旁通过窗户向外看了看,眼中露出惊讶之色。这年头单筒的千里镜已经流入了大明,身为总督的洪承畴自然不会缺这些东西,可象这样观察物体如此清晰的双筒千里镜他还是第一次见到,早就听说这个岳阳善于使用奇技淫巧,今日一见果然如此。寻常的千里镜能看到两里地外东西的轮廓就不错了,可这东西他在观察屋外时,连外头墙壁上那株随风摇曳的小草都能看得清清楚楚,这就不得不让他吃惊了。
  曹右谦又拿起托盘上的另一样圆状的金属状的东西,他轻轻一按,只听到“啪”的一声轻响,这个物体的盖子弹开,露出了白色的表盘和三根黑色的小指针。曹右谦指着它们得意的说道:“大人请看,此物名曰怀表乃计时之物。这根最小的指针叫时针,稍长的是分针,最长的是秒针。时针转一圈便是六个时辰,时针转一圈则是半个时辰,秒针转一圈就是一分钟,大人可以这么算……”
  洪承畴是个聪明人,曹右谦说了一遍后他立刻就弄明白了这个所谓怀表的作用,虽然他的脸上还是不动声色,但心里却早就掀起了惊涛骇浪,做工精美的怀表、能看到四五里地的望远镜,这一切的一切都表明了岳阳的本事。若是象玻璃这样的东西洪承畴或许还会说它是奇技淫巧,但象望远镜和怀表这样的东西洪承畴却不能无视了,究竟战阵的他如何不知道象望远镜和怀表这样的东西一般普及的话,在战场上会产生怎样的作用呢!
  深吸了一口气,洪承畴才把手中的东西递给了一旁的洪安通,对曹右谦说道:“东西本官收下了,回去后你替本官谢谢岳侯爷。”
  “是,小人一定把话带到!”曹右谦恭敬的说了声,随后便告退了。
  看着消失在门口的曹右谦的身影,洪承畴轻叹了口气道:“这个忠勇侯啊,本官是越来越看不懂他了。”
  而一旁的洪安通看着手中的两样东西,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他结巴的说道:“老……老爷……这可都是好东西啊,若是在战时咱们能有这两样宝贝,咱们可就相当于多了一双千里眼啊!”
  “本官当然知晓!”洪承畴轻叹了一声道:“只是这种咱们当成宝贝一样的东西,恐怕人家应州军那里早就是人手一个了。”
  “怎么可能?”洪安通有些傻了眼,在大明军中也不是没有千里镜,但拥有它们的将领哪一个不是把他们当成心肝宝贝一样藏着,可按照洪承畴的说法,这些东西在岳阳的军中根本就是标准配备,但凡是有点身份的军官那就是人手一个,啥时候这千里镜变成了路边的大白菜了。
  “那这个可以看时辰的东西呢?”洪安通又指了指盘中的怀表。
  洪承畴摇了摇头:“这个东西本官倒是尚未见过,不过此物用来看时辰倒是极好的,若是用好了也是很好用的东西啊。”
  半个时辰后,洪承畴带着洪安通、英娘以及几名亲兵出了忠勇侯府走在大街上。
  虽然如今已经进入深冬,但大街上的行人却依旧络绎不绝,还是女孩心性的英娘在大街上看着琳琅满目的商铺和东西,只感到眼睛都不够用了。在争得了洪承畴的同意后,她带着两名亲兵一头扎进了一旁的商铺里。
  至于洪承畴自然不会象英娘那样眼皮子浅只会看着街边的胭脂水粉和漂亮衣服,他从街上这拥挤的人群和路边的行人上看到的是浑源州的富裕生活和岳阳在当地的统治力。洪承畴还发现大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有不少都在拖家带口的大肆购置年货,而这些人看起来也只是一些老百姓时,他的心中顿时就不能淡定了。
  他走到了一家粮铺里对一名正在忙碌的伙计问道:“伙计,这些麸麦怎么卖?”
  伙计头也不抬的说道:“麸麦一两银子一石,粳米一两二银子一石!”
  “这么便宜?”
  洪承畴还没说话,一旁的洪安通却已经惊呼出声。如今的大明粮价早已是涨上了天,由于连年大旱,在陕西等地一石粳米已经卖到了五两银子还有价无市,可这里的粮价却还停留在万里年间的水平,这如何不让两人惊呼。
  洪承畴深吸了口气道:“伙计,你们这里的粮食怎的如此便宜,难道就不怕外地的粮商过来抢购起来后囤积居奇吗?”
  洪承畴的话刚说完,低头忙碌的伙计有些不耐烦的说道:“我说你们这些人到底买不买粮食,要不是不买就别当道,没看到我正忙着嘛!”
  “嘿……你这伙计敢这么跟我们家大人说话!”洪安通哪受过这种气,上前一步就要教训这名不知死活的伙计,却被洪承畴及时拉住了。
  
  第三百零三章
洪承畴的决心
  
  洪承畴的养气功夫比起洪安通来自然是强得太多,跟一个买米的店伙计计较这种事他是做不出来的。他拉住了洪安通,笑着对伙计说道:“这位小哥,我们是刚外地来的客商,今日在街上闲逛,看到贵地粮价如此便宜,忍不住心生好奇,是以才多嘴问了一下,小哥莫要见怪。”
  说完,洪承畴朝着洪安通使了个眼色,洪安通这才有些不情愿的掏出了一块碎银扔给了店伙计,店伙计接过碎银在手中掂了掂,脸上立刻便笑开了花。
  “诶哟,这位客官莫怪,小的适才确实太忙了,还以为客官是来捣乱的,言语中多有得罪,这位客观莫怪!”
  “不碍事!”洪承畴摆了摆手,接着问刚才的问题:“这位小哥,你们这里粮价如此便宜,难道就不怕外地粮商过来抢购一空,然后转手卖到外地去吗?”
  “他们敢!”店伙计一脸不屑的说道:“这位客官,您是外地来的,可能对咱们这不太熟悉。咱们北路这块地方可不比别处,在咱们这里,但凡是每次买梁皆不可超过三十斤,而且外地客商若想买大批粮食那得有民政司的批文,否则你这些粮食是运不出咱们北路的,否则你当民政司那些人是吃干饭的?这要是一旦被抓住,轻则罚银,重则被送到矿山挖矿,刚开始有不少人不信这个邪,想从咱们这里倒卖粮食卖到外地去发财,可现在这些人全都在应州府的矿山里抡大锤呢!他们也不想想,咱们北路的便宜是那么好占的吗?”
  一旁的洪安通则忍不住问道:“你们的粮价如此便宜,难道附近的州府就没有人过来买过粮食吗?”
  “当然有了。”店伙计笑了,“对于这些邻居咱们是可以适当照顾的,可岳侯爷说了,咱们不是开施粥铺的,想要买粮食……可以,但是你得搬到咱们北路来,而且还得入籍,这样你就可以买到便宜的粮食了。”
  看着这名店伙计一脸自豪的样子,洪承畴却是心中一惊。若是一般只能是看到这位店伙计贪财的模样,而他则是从这位店小二身上看到了这名普通的百姓对自己身为山西北路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这名伙计说完后又问道:“这位客官,小的奉劝您,若想买大笔的粮食还得到民政司去申请,否则若是买得多了被抓住可就麻烦了。”
  洪承畴淡淡一笑,正要离去,却见到英娘一脸郁闷的回来了。只见她拉着洪承畴的衣袖撒娇道:“老爷,适才贱妾去买了件衣裳,给了店家一锭银子,可那里的店家却找了贱妾两个圆溜溜的东西,也不知是啥玩意,贱妾想让那家老板换银子,可那老板却说这个东西在这里是通用的,贱妾不依,可那老板却说如此就没有法子了,要把银子退给贱妾,可贱妾实在是喜欢那件衣服,所以才收下了那些个东西,您看看,就是这些东西。”说罢,英娘将几块圆状的物体递给了洪承畴,随后有些忐忑的望了望洪承畴,生怕他怪罪自己。
  洪承畴接过东西一看,神色先是一凝,随后惊讶的看了起来。这种圆状的东西是银子那是肯定的,洪承畴还可以肯定这还是用纯度极高的银子铸成的。他用手掂了掂,发现这枚银币重约八九钱左右,应该是不足一两,但是制作却极为精致,银币外圈为锯齿状,一面铸着大明万胜,一面则铸着纹银一两四个字,在字体的旁边还雕刻者山川大河,做工极为精良。
  洪承畴转身问伙计:“小哥,这东西你可知道是何物啊?”
  店伙计一看洪承畴手中的东西就笑了:“这位客官,您手里这种东西叫做银元,是咱们新发行的一种钱币,一枚能当一两银子使,我们这里都认它。”
  洪承畴一听不由得一惊:“这位小哥,这一枚银元可不足一两啊,你们真的认它吗?若果真如此,那外地的商人岂不是可以大肆铸造此种银币谋取暴力?”
  这位伙计却是笑了:“客官说笑了,您看这银元、这做工,是能随随便便仿制得出来的吗?即便是能仿制出来,恐怕这银元的成本也不止一两银子了吧?”
  “咦……这倒也是!”洪承畴想了想,也觉得很有道理,看这种银币做工如此精致,大规模的铸造那是不可能的,只能是用人工慢慢雕琢,可用人工雕琢的话那成本能让仿制的人赔到吐血。
  这时,一旁的洪安通却是冷哼道:“你们山西北路竟敢私自铸币,这可是大罪,难道就不怕朝廷怪罪吗?”
  “朝廷怪罪!”这名伙计听到这话脸色立刻就沉下来,冷冷的说道:“这位客官,这银元可是岳侯爷下令铸造的,岳侯爷可是经过皇上特许开府建牙的,这铸币也是侯爷的权利,你这人好生不将道理,若不是看在这位老客官的面子上,我今儿就禀明官府将你抓了去!”
  “你!”
  洪安通那受过这种气,大怒之下就要给这个伙计一点颜色悄悄,但被洪承畴瞪了一眼,身子顿时就矮了一截,悻悻的退了下去。
  从那间粮铺出来后,洪承畴沿着道路背着手慢慢的走着,只是他的眼神已然不在这条街上,在的身后,小妾英娘慢慢的跟在身后,再往后则是洪安通和几名亲兵。
  走了半天,此时的洪承畴只觉得自己心里堵得慌,今天在大街上的所见所闻让他感到既陌生又恐惧。精锐的部队、精良的装备、充足的粮食、拥护的民心以及私铸银币等等事情将在他的脑海里不断的反转着。
  想了半天洪承畴发现自己越想脑子就越是害怕,这个岳阳若是有不轨之心其危害实在是太大了,而自己身为宣大总督,岳阳一旦造反自己恐怕就是第一个要遭殃的。
  “不行,一定要尽快赶赴大同赴任,一定得尽快练出一支强兵出来!”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洪承畴心里暗暗下定了决心……
  
  第三百零四章
凌乱了
  
  崇祯十年元月十八
忠勇侯府签押房
  岳阳坐在一张长型桌子的尽头,听着海楼这位新任知府和武清这位新任民政司长的汇报,在他的下面还坐着陈智、冒襄、方以智、陈贞慧等几名刚投靠岳阳不久的书生,这些人就是目前岳阳麾下仅有的拿得出手的几名文人了。
  海楼说道:“侯爷,咱们的银元如今在北路发行得很好,百姓们都愿意认购咱们这种银元,这也让官府省了很大的麻烦。”
  武清也附和道:“是啊侯爷,如今咱们铸造的这种银元很受欢迎,外地的客商都很喜欢,昨儿个一些金陵来的客商还想跟咱们钱庄兑换银元呢,但是被小人以目前银元数量不多为由给回了!”
  “原本学生还以为若要发行此种银元还需要费不少口舌呢,没曾想竟然如此顺利,这可是大大出乎了卑职的意料啊!”冒襄也兴奋的说道。
  岳阳目光在冒襄、方以智、陈贞慧等三人身上扫了一下,笑问道:“那你们想过咱们发行的银元为何会如此受到商户的欢迎吗?”
  冒襄不假思索的答道:“那还用说,肯定是咱们侯府的招牌好使呗。”
  陈贞慧则回答:“侯爷乃北路一地之父母,想必是百姓们都相信侯爷的信誉吧。”
  听了这两人的话,岳阳淡淡一笑不置可否的对方以智问道:“密之,你也是这般认为吗?”
  比起冒襄和陈贞慧这两个只擅长于诗词歌赋的书生,方以智考虑的问题则实际一些,他想了想才谨慎的回答:“学生以为,如今的银元之所以能受到众人追捧,其根本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咱们的银元成色纯,制作精良,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原因!”
  “哈哈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8/3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