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明朝生涯(校对)第18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4/338

  “是!”得知了敌情后的胡老三对岳阳一拱手,便策马朝着前方驶去,不一会,一阵阵高亢的军号声便响彻在半空中,原本神情轻松的军士们神情也开始严肃起来,因为这个号声已经告诉他们,前方已经发现了敌军。
  看着前方一眼望不到头的军队,岳阳心中只感到一阵豪情激荡,为了这次决战,他已经做了太多的准备,就连以往害怕引起不必要的猜测和惊慌而不敢装备给部队的对讲机也分发到了下面的部队。随着对讲机的装备,岳阳所担心的恐慌和不必要的猜测并没有发生,对于自家老板层出不穷的本事,应州军的将士们早就麻木了。
  就在应州军的夜不收发现了清军探哨的同时,清军的探哨也将发现明军的消息传回了清军的大营。
  在距离赤峰不到三十里的一个地势平缓的空地上,一道道代表着八旗的旗帜飘扬在半空,明黄色的正黄旗、黄色镶红的镶黄旗、白色的正白旗以及正蓝旗、镶蓝旗等等,满清的八旗很是罕见的聚集在了同样一面明黄色的大旗下,那面明黄色的大旗正中还绣着一条用金丝秀成的五爪金龙,这是代表着皇帝的旗帜,自从去年皇太极将国号改为大清后,清国的许多东西也开始向大明看齐,无论是龙袍、礼仪制度还是依仗都有着浓浓的明国的风格。
  俗话说兵过十万无边无际,十万大军整个赤峰地区都包围得严严实实,在他们的包围圈中央,有一片山谷,三座山峰将这片山谷包围了起来,只留下一条十多里宽的平地,在这片平地上一座山寨将这片平地严严实实的堵了起来。
  此时在距离山谷数十里外的那片清军大营中央,坐落着一顶占地上百平米的巨大的帐篷,帐篷旁的龙旗在大风中咧咧飘扬。大帐里,一身明黄色龙袍的皇太极坐在他的龙椅上,双目微微闭合,在他的两旁,坐着数十名身着各色铠甲武将,而最靠近皇太极的左右下首凛然便坐着他的大儿子豪格和大贝勒代善,其后则分别坐着多尔衮、多铎、岳托、阿巴泰、杜度、鳌拜等满清的重臣,可以说皇太极此行已经将自己所有的家当和能打仗的将领都带上了。
  皇太极不出声,大帐里的众人自然都紧闭着自己的嘴静静的看着他。不知过了多久,一个大嗓门在外面响起。
  “报!”
  随着声音,一名背后插着一面红黄相间眼色色旗帜的清兵大步走进了大帐,皇帝的大帐内自然不是什么人都能进来的,不过插着这种小旗的探哨例外,只要是背后插着这种旗帜的探哨全军上下没有任何人敢阻拦,违令者斩,这是清军的铁律!
  只见这名探哨大步走进大帐,对着坐在白虎皮座椅上的皇太极大声道:“启禀大汗,三十里外的发现明军人马,经过探查此为应州军,人数约为三万余人!”
  探哨的话音落下后,皇太极这才睁开了眼睛,炯炯有神的仿佛带着一股寒光,使人忍不住心生胆怯。只见皇太极沉声问道:“那岳阳可在军中?”
  探哨大声回答道:“奴才不知,但奴才在远处看到了其军中有一面大大的岳字旗,想必岳阳此人应在其中。”
  “嗯,这就错不了了!”皇太极显得极为开心,神情极为愉悦的哈哈笑了起来:“诸位,这是天佑我大清啊,这个岳阳终于来了!”
  “恭喜大汗……贺喜大汗!”大帐内的众人见状也齐声恭贺了起来。
  代善对皇太极拱手道:“大汗,岳阳能在半个月内赶到赤峰势必已经竭尽全力,他所带的粮草辎重肯定没有多少,如此一来咱们先前所制定的策略便可开始实行了。”
  “好!”皇太极一拍龙椅的扶手喝道:“岳托!”
  “喳!”坐在后面岳托站了起来后单膝朝皇太极跪下道:“大汗有何吩咐?”
  “你马上传朕旨意,命令前军立刻撤回本阵,不得在那里逗留一兵一卒!”
  “喳!”
  岳托立刻领命而去,随着岳托的离开,皇太极也站了起来大笑道:“既然岳阳来了,朕自然也得出去看看,看看这个屡次大败我大清的劲敌究竟是何模样,诸位,随朕一同出去如何?朕对这个岳阳可是好奇得紧啊!”
  老板发了话,下面的小弟自然得跟从,皇太极拖着肥胖的身子站了起来,大步走了出去,后面的众将也按照各自的爵位跟在了后面。
  一阵阵低沉的号角声响起,原本肃杀平静的大营里突然变得喧哗起来,无数士卒从大营里鱼贯而出,他们有的骑马有的步行,最后足有一万多人汇聚起来将从大帐内走出来的皇太极一行人拥护在中间,随着为首的将领一声令下,这支大军缓缓出了大营朝着西面的赤峰方向走去,若是此时有人从空中往下看,便会发现两支浩浩荡荡的队伍正迎面而来!
  两个时辰后,距离赤峰五里地的草原上,岳阳的大军和皇太极的清军正式相遇了……
  “呜呜呜……”一阵阵激昂的号角和高亢的军号声同时回荡在空中,一个低沉一个高亢,仿佛两名分属不同阵营的勇士在战场上相遇了,他们没有一个人慌张,只是在相隔数里地的方向相互打量着,双方的目光中都带着一股冰冷的凌厉和嗜血。
  “滴滴滴滴……”
  高亢尖锐的号声依旧响彻着,在军号声中,岳阳带着三千亲兵缓缓的来到来到阵前,与此同时,皇太极在满清众将以及正黄旗所属最精锐的数千名巴牙喇兵的拥护下也来到了靠近山谷的两里地的一处丘陵上。
  此时应州军、清军就隔着山谷口的察哈尔部落布置的营寨两旁遥遥相望。看着前方面上遍野穿着明黄色铠甲的清军,岳阳深吸了一口气,这才沉声道:“这些清军隶属于正黄旗,看来是皇太极来了。”
  突然一阵山摇地动般的欢呼声传了过来,由于他们是用满语叫喊,岳阳听不打懂,他招来了一名懂满语的军士询问其意,军士回答道:“那些建奴是在高呼万岁!”
  上万个人同时欢呼,这样的声势是惊人的,尤其是当上万名骁勇善战的士兵同时欢呼时就更惊人了,随着一声声巨浪般的欢呼声传来,岳阳发现原本守在营寨门口的察哈尔部落的士兵开始出现了微微的骚动。
  “高呼万岁……在喊口号吗?可惜这是打仗,比的不是看谁的嗓门高!”
  岳阳微微一笑,对旁边的通讯兵轻声道:“命令前军派出四个方阵,呈攻一字击阵型前进!”
  “是!”通讯兵立刻拿起对讲机开始下达了命令。
  很快,应州军立刻响起了一阵激昂的鼓声,四个方阵开始走出了己方队伍朝着前方的清军缓慢而坚定的走去。
  “咚咚咚……”
  在一阵阵鼓声中,四个火铳方阵排成了一字型的缓慢的而坚定的向前走着,在他们的后面则是一个炮营赶了上来,开始布置炮兵阵地。
  看着朝己方缓缓走来的明军方阵,几乎所有的清军都看呆了,正黄旗隶属于皇帝亲兵,也是上三旗中最精锐的部队,这支部队的实力也是清军中最强悍的,同时也是从未和应州军交过手的军队,现在不少人看到明军竟然派出这么点人马出来挑衅,不少人都张大了嘴巴。明军出战的人数很好数,每个方阵一千人,四个方阵就是四千人,难道这些明军都活腻了吗?赶着来送死?
  对于明军这种送死的行为不少正黄旗的将领很是不解,但和应州军交过手的岳托、豪格和多尔衮等人却变了脸色,岳托立刻大声道:“大汗,明军的火器犀利非常,打得也非常远,您在这里不安全,为了您的龙体起见,您还是回去吧!”
  皇太极看了看周围众多将士,又看了看立即放几乎有两里地远的应州军,浓眉一皱,问道:“你和应州军交手的次数最多,应州军火铳能打多远?”
  岳托答曰:“最远可及三百步左右。”
  “三百步!”
  皇太极喃喃了两声,转头对身后的一名蒙古将领道:“斯琴格日勒,你派出一队兵马试探一下,看看他们的本事!”
  “喳!”
  这名满脸胡须的将领立刻应了一声便退了下去,不多时,一阵隆隆的马蹄声响起,一千多名蒙古骑兵便从后方冲过了过来,朝着应州军的方阵冲了过去……
  
  第三百二十四章
岳阳骂人
  
  “咦……这鞑子还真的赶来送死?”
  岳阳将眼睛从望远镜移开,嘴里轻声的喃喃了一句,转头对一旁的通讯兵说道:“命令前出四个方阵,给我狠狠的打!”
  轰隆隆的马蹄声越来越急,一千多名蒙古骑兵发出一声声怪叫,左手握着复合弓,右手搭上了箭镞,箭头也对准了前面的明军方阵,只待进入射程后便可以将箭镞射入明军的阵中。
  看着蜂拥而来的蒙古骑兵,那四个步兵方阵早已停下了脚步,前排的火铳兵们开始放下头上的面罩,端起了火铳,黑洞洞的枪口对准了前方。
  客观的说,昔日的蒙古骑兵能够威震欧亚大陆那是有着它的必然因素的,昔日的大元帝国能硬生生的用铁蹄在后世的欧洲字典上打出“黄祸”这个词语绝非侥幸。但是时过境迁昔日的无敌铁骑被大明帝国硬生生的打压了两百多年后,已经从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庞大帝国直接被打得倒退了国力倒退几百年,这点从蒙古骑兵所穿戴的铠甲和用的箭镞就可以看出来。
  昔日的蒙古骑兵铠甲皆以牛皮为内层,外层则满挂铁甲,甲片相连如鱼鳞,防御力很强,使之箭不能穿,箭镞则是用上好的精铁打造,穿透力非常之强。加之纪律严明悍不惧死,如今的满清跟当年的大元帝国比起来连提鞋都不配。
  如今三百多年过去了,如今的蒙古骑兵能穿得起铠甲的已经很少,即使有也只是一些用牛皮制成的披甲,至于他们所使用的箭镞就更是简陋得令人落泪,箭头竟然是用动物的牙齿和骨头打磨制成。什么……为什么不用铁来铸造箭头?如今的蒙古部落不少人穷得连一口铁锅都没有,怎么可能舍得用铁来打造箭头呢。蒙古骑兵用这样的装备和前方武装到牙齿的应州军交战,结局已经可想而知。
  当蒙古骑兵飞驰道距离步兵方阵三百五十步的时候,位于前排的四名千总几乎是同时下达了开火的命令,白色的硝烟和沉闷的枪声几乎是同时响彻在半空,正在疾驰的蒙古就象犹如在疾驰中踏上了绊马索似地,无数匹战马纷纷哀鸣着扑倒在地,马背上的骑手有的向后便倒,有的则是随着胯下的战马倒在了地上,更有甚至被威力强劲的铅弹打得向后凌空倒飞了一段距离后才跌落在地上,随后便被后面蜂拥而至的马蹄踏成了肉酱。
  突如其来的枪声一下就打乱了蒙古骑兵的攻击节奏,前排的骑兵纷纷落马,后排的骑兵也开始乱了起来。
  “快散开……都散开,从侧面绕过去!”
  居中指挥的蒙古骑兵千夫长也是一名经验丰富的将领,他立刻指挥着骑兵开始分散,准备用他们最擅长的“曼古歹”战法来对付这些机动能力很差的步兵。
  “曼谷歹”战法是一种很先进的射箭法,配合上蒙古骑兵特有的射程很远的组合式弓可谓是威力无匹,也是昔日蒙古骑兵纵横天下的一大法宝。但是今天这种三百年前的战法却是碰上了克制他们的东西……也就是射程更远的米尼式火铳。
  火器的射程主要取决与两个因素,一个是枪管的长短,二个就是装药量的多少和火药的质量。为了这次出征,岳阳坐了很多的准备,比如这次出征前岳岩就给所有的火铳手们除了原来的圆头铅弹外还装备了另一种专用的米尼弹,米尼弹所用的火药也换成了定装的颗粒黑火药,这样一来米尼步枪便将线膛枪的威力尽情的发挥了出来,每一枚米尼弹重量为32.4克。杀伤距离可达九百米左右,五百五十米内可以保证精确命中。不过由于目前米尼弹的生产速度太慢且成本过高,因此在平时的战斗中没有指挥官的命令火铳手们使用的还是一般的圆头弹。
  现在,看到蒙古骑兵改变了战术后,方阵里的指挥官也马上下达了新的命令。
  “两翼火铳手,立刻对蒙古骑兵进行点射!”
  “呜呜呜呜……”
  绕到了方阵两边的蒙古骑兵们又继续冲了过来,他们一边策马狂奔嘴里一边发出古怪的叫声,试图干扰对手的心神,这也是他们的传统。
  只是这次他们的遭遇更加凄惨,当蒙古骑兵冲到距离方阵前六百步的时候,前方又响起了一阵枪声,不少冲在前面的蒙古骑兵又开始如同下饺子般跌落下马,而这一幕也震惊了观战的所有人!
  “这是怎么回事?怎么会这样!”
  看到这一幕后,皇太极惊得差点从马上掉了下来,站在他后面的代善也吓得扯断了好几根胡须,一旁的多尔衮、阿巴泰、多铎等人更是感到如在梦中。
  皇太极失态的一把将岳托拉到了自己面前狂吼着说道:“你不是说应州军的火铳射程只有三百多步吗,现在你看看、你看看,是只有三百多步吗?六百步都不止了吧?”
  “这……这……”
  此时的岳托也被吓呆了,这一幕明显已经超出了他的认知范围,对手的武器射程突然延伸了一倍,这对于清军简直就是一个大悲剧。六百步啊……这是一个可以让对手绝望的数据,也就是说,今后他们若是和应州军打仗的话,他们必须要冒着人家的枪林弹雨前进五百多步才能够得着人家,而且还不能保证人家没有别的后手。
  这是一场看不到希望的战斗,一千多名骑兵在发起了两轮攻击后,在应州军密集的火力打击下还能骑在马背上人只有不到四百人,其他的人都已经倒在了散发着寒冷的土地上。
  最后,在长长的呼哨下,剩下的三百多名蒙古骑兵纷纷策马逃离了这片令他们绝望的战场。
  当蒙古骑兵退走后,应州军的方阵里也同时响起了一阵山呼海啸办的欢呼声。
  “万胜!”
  “万胜!”
  “大明万胜!”
  突然响起的欢呼声让观战的清兵上下呼吸开始急促起来,皇太极麾下的正黄旗是骄傲的,这种骄傲来自于自打努尔哈赤起兵以来的骄人战绩和满清高层不断灌输的无敌理念,“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就是高层自己吹出来的,可是今天,这群大清国最精锐的战士突然看到了一件明显超出了他们意料之外事情。这种事往日里他们别说是看到了,就连听都没听说过,超过六百步的杀伤距离啊,这个距离几乎能让人绝望,许多人不禁在想,要是刚才换做了我该怎么办?我能不能突破明军的方阵,许多人心里转了一圈后,很沮丧的也给自己打了个否定的句号,看到这一幕后,清军的士气便不可避免的低落了下来。
  这一切很快就被皇太极察觉了,皇太极能当上大汗的位子自然有两把刷子,看到己方士气有些滑落后,他大声笑了起来:“哈哈哈……”
  皇太极的笑声自然引来了旁人的关注,到了他这个地位,身边自然不缺捧眼的,站在他身后的岳托立刻问道:“大汗何故发笑?”
  皇太极大声笑道:“朕在笑应州军空有犀利之火器,但却不通战阵之法,汉人素有久守必失之说,凭借着一群行动不便的步卒即便是手持再厉害的火器也只能被动的等着咱们去攻打,咱们只需派出少量精骑牵制住他们,等将他们的弹药消耗光后,届时他们手中的火器和烧火棍又有何异,到了那是就是咱们打死屠戮他们之时了。”
  “大汗英明!”岳托听后很是心悦诚服的拜了下去,周围的将士们也全都跪了下来,高呼万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4/3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