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明朝生涯(校对)第23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8/338

  一直叫了两声后,崇祯这才回过神来:“啊……怎么回事?”
  王承恩问道:“皇上,曹公公问您,宫外的那些贺礼该怎么处置?”
  “马上让人运到内库去,运到内库去!”
  此时的崇祯声音都有些颤抖起来,这么多年了,他的内库从来都是只有出没有进,内务府的仓库里早就空得能跑耗子,如今终于有进项了,这可不容易啊,虽然名义上这些东西是送给坤兴公主的,可谁都清楚这不过是岳阳借助坤兴公主的手将这些东西送给崇祯而已。民间有句谚语叫做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这皇帝也是如此。如今国库空虚,崇祯这个皇帝连说话连中气都不足,要是办什么事朝中的大臣只要用一句国库没银子就能把他噎个半死,现在有了岳阳送来的这五十万块银元和十万担粮食崇祯总算可以缓口气了。更重要的是这些东西是岳阳送给朱媺娖的贺礼,换句话说这些东西都是朱家的私产,想要怎么用那是老朱家的事旁人管不着。
  想到这里,崇祯就有股扬眉吐气的感觉涌上心头,原来有钱的感觉是这般的爽。五十万块银元,这可以做多少事啊。
  想到这里,崇祯突然想起了一件事,对曹化淳说道:“对了,那些精米也运到太仓放好,没有朕的旨意谁也不许动,明白吗?”
  “是……奴婢明白!”曹化淳知道崇祯的意思,如今的官仓空得耗子进去都能含泪跑出来,要是不赶紧将这些粮食放好估计户部上树程国祥就得象问到血腥味的鲨鱼一般杀过来。
  “对了,除了银元和粮食外,剩下的东西都搬进宫里来吧,都搬到凤阳阁来,这可是忠勇侯送给媺娖的礼物呢。”突然得到了一笔意外之财的崇祯心情大好之下也开了女儿的玩笑。
  “诶呀,父皇你坏死了,竟然拿这么说人家!”朱媺娖接连被人取笑,情急之下跑到了崇祯身边抓住了他的手用力摇了起来,逗得崇祯哈哈大笑……
  朝廷上虽然风起云涌,但始作俑者的岳阳却波澜不惊的,回到了山西后他回到了浑源州,见到了已经几个月不见的家人,在诉说了离别之苦后,当天晚上和家人吃过晚饭后他便将海兰珠、玲珑姐妹和王月、董小宛和李香君等几名妻妾叫到了书房,并把崇祯要将公主下嫁的事情告诉他们。
  听完岳阳的话后,玉珑不禁惊叫道:“相公,若是公主下嫁到咱们侯府,那……那海兰珠姐姐怎么办?难道您要……要……”
  “你想什么呢?”岳阳又好气又好笑的在玉珑的小脑袋上轻轻敲了一下笑骂道,“你以为我是那种攀龙附凤的人吗?海兰珠是我的发妻,这点无论如何也不会改变的,皇上说了,公主嫁过来后和海兰珠一样,没有大小只分,我只是希望你们能多帮衬一下公主,毕竟她只是一个单纯的小女孩,为了她父皇的命令不得不下嫁我这个藩镇,咱们得多关照她一下,省得皇上说咱们欺负他女儿,你们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比岳阳敲了脑袋的玉珑并没有生气,而是笑嘻嘻的说道:“相公,听说这个公主今年才十二岁,皇上就要将她许配给您,他也太着急了吧?”
  “他不是着急,他是害怕了!”岳阳轻叹了口气,“如今大明匪患四起,朝廷财政几近崩溃,而且对不少地方已经失去了控制,若是再不做出变革大明的覆灭就在眼前。所以他才会放下对我的怨恨将公主下嫁给我,为的就是能得到咱们的支持。”
  说到这里,海兰珠突然问道:“那相公有没有想过要取而代之呢?”
  听了海兰珠的话,周围包括玲珑、王月和董小宛、李香君在内的几女脸色就有些变了,这个时代的人对于皇权还是很敬畏的,现在听到海兰珠竟然公然问自家的相公对那把椅子品头论足,即便她们已经嫁给岳阳,但也被吓了一跳。
  “取而代之?”岳阳却是微笑着摇了摇头:“或许那把椅子对于很多人来说是无上的荣耀,可说实话我却不这么认为。你们也不想想,即便是相公真的坐上了那把椅子,难道就比现在快活了吗?你们是没看到皇上在皇宫里过的是什么日子,每天卯时(清晨五点)就得起床丑时(半夜一点)才能睡觉,每天要干的事就是不停的批阅奏折,这样的日子我只要想想都觉得不寒而栗,我还是当我的逍遥侯比较舒坦。”
  “这样啊!”听到岳阳这么说,玲珑姐妹和王月等三女不禁松了口气,对于她们来说反抗朝廷这种事实在是太严重了,她们也不是那种野心勃勃的女人,对于她们来说能陪着自家男人安安稳稳的过完这辈子就是心满意足了。
  “那相公什么时候去山东,您有打算带谁过去?”很快,海兰珠又提出了一个众女都很关心的问题。
  “嗯……虽然皇上封了我山东巡抚之职,但山西这边也不能丢,海兰珠你得留在这里看着咱们的家当,玲珑姐妹还要打理家里的生意。这次我去山东就带着月儿、香君和小宛去吧。”
  很快岳阳就做出了决定,对于这个决定海兰珠等三女都没有什么异议,山西可是岳阳的老巢,自然要留下最信任的人看家,没有人比海兰珠更合适了。而玲珑姐妹掌管的盐铺、农场以及应州府的那些工厂作坊则是他们的命脉,每年都为岳阳提供源源不绝的银子和粮食,没有他们岳阳的十多万大军就成了无根之平,随时都会崩溃的危险。
  事情就这样定了下来,崇祯十一年一月下旬,岳阳带着一万大军经过途径河北,浩浩荡荡的开进了山东的首府济南,济南城的各大小官员集体出城相迎,将岳阳迎进了济南巡抚衙门,并邀请岳阳晚上到济南最大的酒楼红颜居为他接风洗尘,岳阳也欣然同意。
  晚上,岳阳在数百名护卫的保护下来到了红颜居,此时但凡济南城里稍微有头有脸的人全都在酒楼等候多时。
  “岳侯爷,这位山东按察使马科、这位是山东总兵刘泽清、这位是山东布政使柯振楠,这位是都指挥使卢之理,这位是……”
  随着一旁的人不断介绍,岳阳转了一圈后也算是初步认识了这几位今后要打交道的同僚。
  介绍完后,山东布政使柯振楠轻咳了一声,原本还有窃窃私语声的酒楼立刻就静了下来,柯振楠大声道:“诸位,今日咱们在此是为大名鼎鼎的岳侯爷接风洗尘,现在请岳侯爷的训示!岳侯爷,您请!”
  说完,柯振楠笑容可掬的对岳阳坐了个请的手势。
  岳阳点点头,他环视了酒楼里数十位各级官员淡淡的说道:“诸位,本侯奉旨来到山东办差,至于办的是什么差使想必大伙也早就知道了,因此本侯就不再废话了,本侯在此先说明一下,本侯此番不是来为难大家的,也请大家不要让本侯为难,否则本侯也会让你们很为难的!”
  说到这里,在座的人脸色就开始变了起来……
  
  第三百八十六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上)
  
  岳阳的话立刻就在众位官员当中引起轩然大波,因为这家伙一开口就告诉大伙,哥这次是要来砸场子的,你们都得小心了,如此嚣张的态度顿时就激怒了一大批人。
  一名穿着青色官袍的官员立刻站了起来对岳阳拱了拱手傲然道:“岳侯爷,听闻您素来带兵有方,没想到您对于治国也如此有心得,只是下官却不知道您所说的办差究竟要如何个办法?”
  “哦!”岳阳斜眼看了看这位站起来的官员,这名官员的年纪不大约莫三十左右,颌下无须,看起来白白净净典型的白面书生的模样但嘴角却总是有些倔强的翘起,一看就是那种比较认死理的那种人。
  岳阳不动声色的问:“你又是谁,难道你不知道跟上官说话之前要先报出自己的姓名官职吗?你的官场礼仪学到哪去了?”
  “你……”
  这名年轻的官员被岳阳当场训示,原本白净的脸庞立刻变得通红,有心想要反驳但却发现自己全然不在礼上,适才是自己太心急了一时忘了官场礼仪。想到这里他这才暂时收起了满腔的不甘和火气,勉强朝岳阳做了一个揖道闷声道:“侯爷恕罪,适才是下官失礼了,下官乃山东派驻济南的巡按御史闫洪丰,见过巡抚大人!”
  看到这位巡查御史竟然不称呼自己的爵位而是称呼自己的官职,岳阳微微一笑还没说话,一旁的布政使柯振楠赶紧骂道:“你大胆,你怎能如此称呼岳侯爷?”
  岳阳知道柯振楠为何叱喝这名巡查御史,盖因这是国人的一个陋习,国人在称呼人尤其是称呼上官时喜欢往大里称呼,比如现代时空的社会里让人们在称呼某某副职时总是有意无意的将那个副字去掉,这样不但显得好听,也能很好的满足了某些人的虚荣心。古时也是如此,按理说岳阳身上这么多头衔里就属忠勇侯的头衔最为尊贵,毕竟是与国同息的国侯嘛,因此众人在称呼他的时候也总是下意识的称呼他为侯爷,可这位倒好,竟然直愣愣的当众称呼岳阳为巡抚大人,这要是听在一般官员的耳中那就有故意讥讽的意思了,是以柯振楠这才站出来训斥他。
  不过不知道这个柯振楠到底是真的糊涂还是有意如此,他愣是更着脖子道:“柯大人此言差矣,月大人乃我山东一地最高父母官,下官如此称呼难道有错吗?”
  “你……”柯振楠看到闫洪丰竟然敢当中顶撞他,气得吹胡子瞪眼起来,正当他正想站起来骂人的时候岳阳摆了摆手示意他坐下来。
  只见岳阳对闫洪丰说道:“柯大人稍安勿躁,先不要发火,既然这位闫御史不清楚本官是来干嘛的,那么本官可以再亲口告诉诸位一遍。”
  轻咳了两声后岳阳对他皮笑肉不笑的说道:“此番本侯来山东就是为了几件事: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以及重开海禁,只要把这几件事弄好了,本官来此的差使也算是完成了,你们听明白了吗?”
  “听明白了!”闫洪丰眼中蔑视之色一闪而过,对岳阳道:“岳巡抚,您所说的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乃至重开海禁之事,哪一件不是撼动朝野的大事?别的咱且不说,就说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来说吧,咱们太祖皇帝早就定下了规矩,但凡有功名的读书人都可免税,名下田产皆不用纳粮,此乃祖制,可如今您却要破坏太祖爷定下的这个规矩,此乃大逆不道之举,下官绝不敢苟同!”
  “闫大人所言极是!”一名同样穿着青色官袍的中年官员也站了起来说道:“下官乃坊子县县令吕子部,下官以为此举是与民争利之举,岂不闻万历朝收税之祸乎?征椎之使,急于星火,搜括之令,密如牛毛。无赖亡命,附翼虎狼。山东本就贫困,各位老爷士绅们做点买卖也是不易,若定忠勇侯连官绅也一同征税,只恐得陇望蜀,今日征十文,明日征百文,后日征百两,届时恐怕家破人亡就在眼前啊,习惯以为此举是万万不可的。”
  “对啊……”
  “吕县令所言甚是,此乃与民争利之举,不可行啊!”
  既然有人带了头,周围的众官员也纷纷说了起来,有语气缓和的则说此举太过急躁,还要细细商敲。性子急的那可就差没直接说岳阳昏庸了,总之是说什么的都有,一副此举万万不可行的样子。
  看着下面众位官员众口同声反对,布政使柯振楠、按察使马科以及都指挥使卢之理等山东官职最高的几位大佬虽然眯着眼睛不说话,但眼中却不时闪过一丝得以的光芒。
  毕竟在他们看来岳阳此举简直就是太过胡闹,莫说本朝了,就算是在蒙古人统治的元朝和乃至追朔到宋朝都没有说让官绅纳税的,而且这位甚至还更进一步,直接就摊丁入亩了,也就是说从此朝廷收税不是按照人头来收税,而是按照实际的亩数来收了,这不是胡闹么。
  而且最混账的还是火耗归公,所谓火耗就是指明代中期实行一条鞭法后,老百姓纳税已经不是用实物来纳税了而是统一缴纳银子了,原本这样是方便了官府统一收税,但在实际操作上却比较困难,因为百姓所缴的银子由于纳税量不太多,大多以小块的碎银为主,各州县衙府汇总上缴国库时,要将碎银熔炼成大块,在碎银熔炼过程中会发生一些必要的损耗,因此州县官吏便要求百姓补足,于是在应缴税银之外,纳税人还要多缴一些,这多缴的部分就叫“火耗”,用来补偿熔炼碎银损耗和运输费用。按照碎银熔炼损耗规律,一般损耗率在1%—2%左右,而州县官吏却大肆多征,每两加耗到二三钱,附加税达到正税的20%—30%,有的州县甚至达到了正税的30%—50%。这也成为了官员们敛财的普遍手段。岳阳这么一搞那就等于断了官员的财路啊。
  既然你姓岳的想要掀翻饭桌不让大伙吃饭,那就不要怪我们无情了,我倒要看看,没了我们这些人的帮助你在山东还能掀起什么浪花来,毕竟你再狠也不可能一个人亲子跑到乡下去收税吧,这税还得靠下面的官吏来收的。
  众人吵吵嚷嚷了近半个时辰,岳阳也听他们吵了半个时辰,最后才渐渐静了下来,众人都是用一脸得意的目光看着岳阳,都想看看这位来势汹汹的岳侯爷在众人一致反对的情况下要怎么办。
  “都说完了吗?”
  一个轻飘飘的声音从岳阳的嘴里吐了出来,岳阳看了看说得唾沫横飞甚至激动地脸色潮红的众人慢慢说道:“或许你们没有弄清楚一件事,本侯适才并非是在征求你们的意见,而是在命令你们按照这个章程去办理。若是你们觉得不能办到或是力有不殆的,尽管将辞呈递上来,本侯立刻批准他的辞呈,说句难听的话,这年头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可两条腿的人多的是,你们不干有的是人来干,你们都听明白了吗?”
  听到这里众人的脸色全都勃然一变,岳阳这话实在是太嚣张了,他这简直就是在告诉众人,这件事已经决定了,你们同意要这么做,不同意也要这么做,如果不这么做的话我就换个人来做。
  吕子部又愤然站了起来面带怒色的说道:“岳大人,下官和诸位同僚的官职是皇上赏的,并非是大人封的,恐怕大人想要摘了下官的官职也并非易事吧?”
  在华夏官场,下属用这种语气和上官说话那几乎就等于赤裸裸的撕破脸皮了。不过也不乖吕子部上火,你都要砸人家饭碗了人家能不急吗?
  不过吕子部张狂一点也是正常的,因为在封建时代当官和在现代当官有着很大的区别。在现在社会,一名官员的任免取决与你上一级的主管部门,只要你的上司看你不顺眼他就可以将你罢免。但这样的事情在封建时代却是不行的,因为在封建时代,但凡七品以上官员的任免权全都在皇帝的手里,官员们效忠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紫禁城里的那位皇帝。
  因此官员们对于上司的敬畏远不如现代社会那么强烈,也正是因为这样下级不买上级的账甚至状告上级这种在现代社会非常令人震惊的事情在古代却是屡见不鲜。
  岳阳看了看吕子部,眯着眼睛淡淡的说道:“不好意思吕县令,在本侯临来之前皇上曾给本侯一个权利,任何人只要胆敢阻挠本侯在山东实施新政,本侯就有权利罢免他,如果吕县令认为本侯是在说谎的话你不妨试试。”
  若是刚才岳阳只是威胁的话那么现在就是赤裸裸的恐吓了。他已经说得很明白了,谁要是不干就给老子滚蛋,老子另外找人来替你。
  或许有人会说岳阳初到山东,若是山东这些官员集体罢工会令山东各级官府陷入瘫痪,这会让岳阳有投鼠忌器,不敢弄得太过份。谁若是这么想那就错了,任何朝代什么岗位都会缺人,但唯独官位不会缺人。君不见在后世里就连一个有着事业编制的清洁工的岗位都有博士生打破了头去抢,更何况这些七品县令甚至是一洲知府这些岗位呢,吕子部可以肯定,即便是楼上这些上百名官员集体罢工,只要岳阳吆喝一声,里么就会有数倍与此的人来拍这位忠勇侯的马屁以期获得一个官职。
  “怎么?有人想要退出吗?可以跟本侯说,也可以马上回去写辞呈,本侯绝不挽留!”
  岳阳冰冷的话语回荡在众人的耳边,他摆明车马告诉这些人,想要留下来干就得听我的,否则有多远就别怪我不客气了。
  看到岳阳的态度如此强硬,自然也有不怕死的站了起来,那个人就是山东巡按御史闫洪丰。只见他站了起来对岳阳怒声道:“岳大人,虽然下官只是一介七品的巡按御史,但读书人的风骨还是有的,您也别拿这话来吓人,下官这就给皇上上折子,弹劾你与民争利有辱斯文!”
  闫洪丰说完冷笑着昂起了头看着岳阳,表现出一副不屑一顾的模样。但让他失望的是岳阳并没有表现出任何恼羞成怒的表情,岳阳只是很镇定的看着闫洪丰淡淡的说道:“闫大人,你是言官因此本侯无权处置你,如果你想要走的话门在那边,请走好。接下来还有哪位大人反对本侯实施新政的,现在就可以站出来,本官成全他……”
  岳阳到济南后的第一场接风宴就这样在不愉快的气氛中结束了,参与了这场接风宴的山东各级的官员们是趁兴而来扫兴而归,会后所有人都在议论这个霸道的忠勇侯,议论那些要命的新政。
  岳阳回到了巡抚衙门,随同他一起来山东的陈智和武清也跟着他进了签押房。
  “侯爷……您初来乍到的就如此对待那些山东官员们这合适吗?”三人一进签押房陈智就担心的问了起来。
  岳阳坐在了椅子上,将整个身子都陷入了椅背上,端起丫鬟送来的茶水喝了一大口,长长的吐了口气后这才看着两人说道:“你们是不是都认为本侯太心急了?”
  陈智和武清两人对视一眼点了点头,华夏官场历来讲究的是和光同尘,大家你好我好大家好,如此这个官位才能做得稳当,如果你太过一意孤行的话恐怕很快就会成为孤家寡人的。
  岳阳轻叹了口气对两人语重心长的说道:“你们啊,还是搞不清楚如今的状况,你们以为如今还是在山西呢。如今山东的情形是靠缓缓图之就能实现的吗?”
  陈智不说话了,他们都很清楚,岳阳纯粹就是来砸人家的饭碗的,在这种情况下想要指望那些官员心甘情愿的替自己卖命那是不现实的,毕竟不少官员和那些士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指望那些山东官员主动帮我们推行新政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也只能下一记猛药了。我不指望他们能主动帮我们,但至少也不能脱我们的后腿,否则就别怪我下辣手了!”
  说到这里,岳阳的脸上也满是坚毅之色,如今的大明再也经不起折腾了,如果不改变大明的财政状况,这个老朽的帝国即便没有外力的作用也会因为自身的原因而轰然崩塌。
  诚然,如果岳阳对大明心怀歹意的话他自然是巴不得大明越乱越好,这样他才能趁火打劫,可现在的岳阳对于紫禁城里的那把椅子并没有太大的兴趣,这把椅子看起来诱人,可又有谁知道一旦坐上去后就很有可能被那把椅子烫伤屁股呢。
  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指的就是新官员上任后,常常做出几件事以表现自己的才干和革除时弊的决心。说白一点,就是给人下马威,让众同僚和下属心服口服。
  而我们的岳阳同志在上任后第三天便向个州府县下了公文,让他们从崇祯十一年二月十三日开始丈量土地,开始为摊丁入亩和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做准备,并要求各州县在一个月内将丈量土地的工作做好,一个月后将他将派人下去检查,哪个州府的工作没做好他将追究州府县首脑的责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8/3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