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明朝生涯(校对)第24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7/338

  看着面前的人群,楚狄举起铁皮喇叭大声喝道:“给尔等十息时间,若不就此散去就地格杀!”
  “哗啦……”
  巡抚衙门口数百名军士立刻将刺刀对准了前面的人群,顿时一股凛冽的杀意弥漫在大街上,原本因为太阳升起而变得温暖的空气仿佛瞬间凝结起来,一股寒意立刻飘荡在空中,刚才还不停叫嚣的人群立刻犹如被掐住了脖子的鸭子般止住了声音。
  良久一个沙哑的声音才响了起来:“大家别怕,我等乃大明士子国之栋梁,这些官兵绝对不敢加害我等,否则朝中诸公绝不会放过这些贼子,大家上啊!”
  话音落下,周围的人群依旧是纹丝不动,原本吵吵嚷嚷的人群出现了一股沉默的寂静。沙哑的声音急了,声音变大了起来:“大家都上啊,不用怕,他们不敢伤害吾等士子!”
  可是这个声音却是低估了国人的心里,虽然人类都有盲从的心里,但谁也不傻。如今的大明能面对着冰冷的刺刀还能勇往直前的读书人估计已经快绝种了,这些人让他们喊喊口号或是在背地里扯后腿做小动作估计绝对是世界一流水平,但要是让他们面对着死亡勇往直前的话他们能做的只有呵呵了。
  突然,岳阳指着前方某处大声喝道:“来人,将那个妖言惑众的小人给我抓起来!”
  “遵命!”
  随着岳阳的话音落下,四名如狼似虎的亲兵立刻冲进了人群,很快便将一名身材瘦小的中年人给拖了出来犹如扔死狗般扔在了大街上,此人立刻发出了杀猪般的嚎叫声,从声音便可听得出来这个人正是刚才不断煽动人群闹事的家伙。
  岳阳的眼中闪动着历芒,“此人妖言惑众,煽动百姓对抗朝廷罪不容赦,立刻就地正法!”
  “遵命!”
  对于宣大军来说岳阳的命令就会毫不犹豫的执行,很快两把刺刀便毫不犹豫一前一后的捅进了这名中年人的胸膛。中年人至来得及发出两声惨叫身子便一阵抽搐,随后便倒在了血泊了,红黑色的血液很快便流淌了一地,一股血腥味开始弥漫在半空。
  而伴随着这股血腥味的则是岳阳那冰冷无情的眼神,他冷冷的环视了面前的众人一眼淡淡的说道:“现在开始倒计时……”
  “十……九……八……七……”
  冰冷而无情的声音带着不可抗拒的力量飘荡在半空,还没等岳阳数到五,整个人群便发出轰的一声喧嚣声炸开了锅,无数人蜂拥着四散开来朝着远处跑去。大街上到处响彻着悲嚎和慌乱的叫喊声,在不到半刻钟的时间里原本人头涌涌的大街立刻变得空无一人,只留下了一地被踩掉的鞋子和那位死不瞑目的中年男子。
  岳阳缓缓转过身子对一旁变得目瞪口呆的众官员问道:“柯大人、马大人诸位大人,这就是你们口说所说的舍生取义大义凛然的士子?依本侯看,若我大明的读书人皆是这种贪生怕死之辈,这样的士子不要也罢!对了,我顺便再告诉诸位一句,距离本侯规定的丈量土地时间还有不到半个月,若是届时还有人心存侥幸,对本侯的命令阳奉阴违,你们大可看看地上这位仁兄的下场。若是哪位自问他的脖子比鞑子的脑袋还硬的话尽管来试试本侯手中的钢刀利不利。”
  说完,岳阳背着手走进了巡抚衙门的大门里,在他进去之后大门轰然关上,只留下了一群大眼瞪小眼的官员和一名名冷眼看着他们的军士。
  直到此时,柯振楠和马科等官员这才想起来,眼前这位忠勇侯可不只是一个侯爷而已,他还是一个杀人如麻的铁血将军,死在他手里的流寇和鞑子数量单位那是用万来计算的。如果他一旦狠下心来,济南城里的那些士子和商贾还真不够他杀的,可笑自己这些人还以为能用大义的名份来压他,试图将他逼出山东,现在想起来却是多么的可笑。
  其实说到底,柯振楠等人不是不知道岳阳的过往,而是自动将他的往事都过滤掉,在他们看来岳阳即便再厉害也是大明的臣子,绝对不敢对他们造次的。戚继光够厉害吧,可在那些文官集团的面前还不是恭恭敬敬的,连在写给张居正的信里都得用门下走狗来自称,这个岳阳再狠能比戚继光还狠不成。可他们做梦也没想到的却是这个岳阳可是从另外一个时空过来的,这个时代所谓的忠君思想在他眼里跟废话没什么两样。
  就在柯振楠等人发愣的时候,济南城里其他地方已经陆续响起了阵阵枪声。在听到这股枪声后,柯振楠等人的脸色立刻变得惨白,他们知道,这肯定是岳阳麾下的军队对那些示威的商贾和士子动手了……
  崇祯十一年三月初三,大明忠勇侯岳阳在山东济南下令军队对城内示威的商贾和士子进行了镇压,就在这天共有一百多名士子和商贾被打死打伤,另有三百多名他们雇佣的青皮、帮闲等人死亡,而这一天也被山东官绅们称之为流血日。
  而就在同一天,已经围攻了曲阜十多天的流寇终于攻破了曲阜县城,整个曲阜县城遭到了洗劫,孔府也未能幸免,而那位衍圣公则是带着一家上百口人在城破之时上百名家丁仆役的掩护下通过密道逃出了曲阜县,经过几经转折后他们终于来到了济南城。
  “没想到这位衍圣公还真是命大啊,这样都能让他给逃出来了。”
  巡抚衙门的签押房里,岳阳坐在桌子上目光放空不住的沉吟着,在他的旁边则是垂手恭敬站着的江鹤。
  江鹤有些自责道:“侯爷,这事是卑职的疏忽,卑职也没料到孔家竟然还有一条逃生的密道,这才让他逃到了济南府,卑职这就立刻将功补过。”
  “诶……”岳阳摆了摆手:“算了……,现在人家已经来到了济南府咱们就不能再动人家了,否则一顶杀害衍圣公的帽子我可担待不起,天下读书人的口水非得把我淹没不可。”
  听了岳阳的话,江鹤看了看岳阳欲言又止可最后又忍住了。
  岳阳看到他的神色后笑了,“你是不是想说既然怕读书人的口诛笔伐为什么前几天又下令朝那些士子和读书人开枪吧。”
  江鹤硬着头皮道:“这也是卑职百思不得其解之处,侯爷既然不想成为千夫所指之人,可为什么前些日子还下令开枪呢?”
  岳阳轻叹一声指了指江鹤道:“你呀……还是没弄懂我的意思。”
  江鹤有些惭愧的低下了头:“侯爷,卑职愚钝,请您指点。”
  “我这么说吧,我之所以下令镇压那些反对征收商税的士子和商贾是因为我们占理,征收商税是为了给朝廷缴纳赋税,是为了朝廷为了大明,这样一来皇上即便是要处罚本侯也只会高高举起轻轻落下,但如果要是杀了衍圣公那么和全天下的读书人可就是结下了死仇了,所以衍圣公这些人李自成这些流寇可以杀,但我绝不能自己动手,你明白吗?”
  “是……卑职明白了。”江鹤虽然不是非常明白岳阳的顾虑,但他却很清楚一件事,虽然现在的他担任有山司副司长,手中掌握着数千名明线暗线,和诸多朝中大臣的把柄,甚至还掌握了一直活跃在黑暗中的武装力量,看似强大无比。但他很明白,这种强大只有依附在岳阳身上才能焕发出强大的力量,如果没有岳阳的支持他手中的力量不过是阳光下的冰雪,很快就会变成雪水消失在大地上。
  因此只要是岳阳不让他做的事就算是面前掉了一堆金子也不能碰,象他这样生活在黑暗里的人历来都不会被官吏和军方所喜,他只有攀附岳阳这样的强者才能好好的活下去,是以若论对岳阳的忠心程度江鹤实不在任何人之下。
  辛辛苦苦逃到了济南城里的衍圣公并不知道自己又在生死线上打了个一个滚,此时的他正在布政使衙门的后院里对着柯振楠、马科等人痛斥岳阳的罪行。
  “柯大人,此番曲阜被流寇占领,都是因为那岳阳见死不救之缘故,本公愈上书朝廷,请朝廷派出缇骑将那岳阳缉拿进京将其治罪,只是本公希望你们二位能和本宫联名上奏。”
  看着咬牙切齿的衍圣公,柯振楠和马科对视了一眼,眼中同时浮现出一股无奈的神色。最后马科苦笑着说道:“衍圣公,非是本官与柯大人不帮您,实在是岳阳气焰实在太嚣张了,您即便是上了折子也是无用,反而会激怒其人为您召来祸端。”
  衍圣公跳了起来:“什么?难不成他还敢对本公无理不成?”
  “何止是无理啊,”马科犹豫了一下才说道:“衍圣公,您刚来济南府,对前些日子发生之事并不清楚。您恐怕还不知道吧,前些日子城里的士子和商贾在成立发动了罢市,并聚集了一大批人围住了府衙找他理论,不料这个屠夫却下令兵丁对城中的士子和商贾下毒手,数百名士子商贾就这样被……被此贼子杀害了……”说到这里,马科的已然泪如雨下泣不成声。
  “什么?果真有此事?”
  衍圣公整个人都呆住了,他实在没想到世上还有如此丧心病狂的人,连士子都干杀戮,他这是要自绝于天下吗?他结结巴巴的说道,“他……他他……他怎敢如此,他就不怕被天下人共诛之吗?”
  柯振楠叹息道:“他要是害怕就不会如此肆无忌惮的在济南府大肆杀戮了。”
  前几日岳阳在济南府的杀戮确实是将一大批人给吓坏了,那一天到处都充斥着宣大军特有的尖哨声和火铳声,数百名商贾和士子的鲜血沾满了街道,岳阳用血淋淋的杀戮给济南府的官绅们好好上了一课,并且告诉他们一个血淋淋的道理,你们有嘴皮子,我有枪杆子……
  
  第三百九十七章
开骂
  
  济南府的惨案自然是震动了整个朝野,所有大明的官员们都被震到了,弹劾岳阳的奏折如同雪片般飞向了皇宫,崇祯的御书房里每天收到弹劾岳阳的奏折得用箩筐来装,只是这些奏折都如同石沉大海般没有丝毫的效果。
  崇祯看着两名小太监又抬上来的一箩筐奏折,脸上露出了一丝无奈之色对旁边的王承恩问道,“这又是弹劾岳正宏的奏折吗?”
  王承恩苦笑了一声,“回禀皇上,正是。这些言官们每天不弹劾一次仿佛就不会罢休,奴婢算是服了这些人了。”
  崇祯看着面前慢慢的一箩筐奏折无奈的叹了口气摆了摆手,两名小太监便将这些奏折抬了下去,若是那些言官们知道自己每天辛苦写上来的奏折皇帝连看都不看就扔到库房里等待发霉也不知是什么心情。
  看着太监抬下去的一箩筐奏折,王承恩心中暗叹了口气,这位忠勇侯也太能惹事了,到山东上任才多久啊,竟然就对那些士绅和商贾举起了屠刀,难道他不知道大明的国策就是君王与士子共治天下吗?
  崇祯又批阅了一会奏折,突然抬起头问王承恩道:“大伴,你说朕是不是真的做错了,依照岳正宏那般嗜杀的性子能将山东治理好吗?”
  对这么重大的问题王承恩哪里干擅自多嘴,他只能是谨慎的答道:“回皇上的话,奴婢只是一个废人,对于军国大事是不懂的,此事皇上自有圣裁哪轮到奴才多嘴。”
  看到王承恩在那里装糊涂,朱由检不耐烦的瞪了他一眼:“你这老奴又在装傻,这里又不是金銮殿上早朝,朕叫你说你就直说,怕什么?”
  “是!”
  王承恩露出了一副惶恐的神情,实则心中却很是高兴,他知道皇上在信任自己想听听自己的看法呢,他想了想才用一副疑惑的口气说道:“皇上,奴婢说句实话,军国大事奴婢是不懂的。但奴婢总想啊,大凡这有本事的人总喜欢做一些出乎意料的事来,现在那些御史都说忠勇侯滥杀读书人以及拒不发兵曲阜救衍圣公,是大明人人得而诛之的乱臣贼子,可奴婢就不明白了,难道忠勇侯就这么笨吗?他就不知道杀了那些读书人会得罪天下人吗?
  奴婢记得忠勇侯曾说过一句话,评价一个人的好坏不应该看他说了些什么,而应该看他做了些什么。万岁爷把江山交给了那些读书人治理,可那些读书人都做了些什么呢?天天嚷着君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可结果只要朝廷说要纳税一个个不是装聋作哑就是请辞,这么多年过去了朝廷的赋税却越来越低,忠勇侯的名声是不好,可看看自打他治理山西以来给朝廷上缴了多少银子和粮食,难怪民间都盛传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依奴婢看,那些读书人心眼太多最不是个东西!”
  “你……哈哈哈……”朱由检指着王承恩愕然愣了半响,这才哈哈哈大笑起来,“大伴啊,朕还是头一次看到你在朕的面前说别人的坏话呢,这些话平日里你憋在心里很久了吧?”
  看到朱由检难得欢愉的样子,王承恩却感到有些不好意思,低着头有些不好意思的喏喏道:“皇上,奴婢看那些大臣们整日里诗曰子云的说的比唱的还好听,可真让他们办点事却没几件能办好的,累得皇上每天都要劳心劳神,奴婢实在是……实在是……”说到这里,王承恩哽咽得说不出话来。
  “唉……”
  看着眼圈变红的王承恩,崇祯长叹了一声站了起来,拍了拍他的肩膀道:“大伴,治国难啊,那些读书人虽然朕也不待见他们,可若是没了他们偌大的大明江山总不能让朕自己来治理吧?所以啊,朕虽然不喜欢他们,可又离不开他们,朕的心里也很为难啊。”
  看到崇祯脸上一副落寞的样子,王承恩哽咽道:“皇上,都是奴婢不好,是奴婢惹您难过了。”
  “这不关你的事!”崇祯摆了摆手,走到龙案旁正要坐下来重新批阅奏折,一名小太监走了过来恭声道:“皇上,这一期的《大明时报》和《金陵时报》到了。”
  “哦……都拿过来给朕看看。”一听到这里,朱由检的精神突然变得振奋起来。
  说起大明时报的事情,崇祯对它的态度也是一波三折,从刚开始的厌恶和愤怒慢慢的开始接受,直到现在的每期都不拉下,这个过程的转变一直持续了一年多。
  而《大明时报》经过一年多的发酵酝酿和岳阳的大力支持,它已经从一个每期发行量不足三千份的小报到如今发行量达到每期三四万份的大报,可以说如今大明十三个省份都建立它的分社。相比之下以和《大明时报》打擂台为己任的《金陵时报》无论是设备更新还是投资力度来看都远不如大明时报,如今已经被《大明时报》远远的抛在了后面。
  看到崇祯拿起报纸仔细的阅读,王承恩知道一时半会皇帝是不会再理会自己的,于是便很识趣的退了下去。
  只是他却没留意到,崇祯刚一拿起报纸就看到被头版头条的题目给吸引住了,而这个标题就是《丑陋的读书人》崇祯刚一看到这个标题就感到天雷阵阵眼前一阵眩晕,大明时报这是要自绝于天下的节奏吗?
  他使劲晃了晃脑袋继续看正文,只见正文第一篇就讲到:“我大明但凡士子便言要与君王共治天下,可大明养士二百余载,直至今日大明有读书人不下十数万,可至此国难当头却未见一人能为国挺身而出。大明如今外忧内患,朝廷每年赋税不过区区四百万两,今上每欲对商贾士绅征税,大明的读书人就会全都跳出来反对,开口便是莫与民争利,然皇上问众臣有何法子时却又齐齐闭嘴,最后只有干巴巴之一句增收田赋。
  可吾等皆知我大明百姓皆苦,朝廷若是增赋一分,地方恶吏便敢多收三分四分,而今大明流寇四起,但这些士子却视而不见。吾着实不明白,为何百姓早已困苦不堪还要增税,而那些每日里花天酒地家财万贯的商贾与士子却偏偏一文钱不用上缴给朝廷,却还振振有词的说此乃祖制。大明养士二百余载难道就养出了一群酒囊饭袋吗?
  世人皆言魏忠贤阉人误国,可据吾所知魏忠贤当朝时辽饷从未短缺,鞑子也从未踏入我大明边境一步,魏忠贤被诛时我大明普天同庆曰天下太平矣,于是乎一群所谓之正人君子把持了朝政,只是好景不长,鞑子的骑兵便入我大明如入无人之地,难道这就是我大明士子所说的天下太平吗?阉人尚且能拒敌与大明境外,可这些所谓的读书种子却只能放任鞑子入我大明腹地烧杀掠夺,呜呼……悲哉……”
  “混账……这个混账……”
  看到这里,崇祯只觉得心头一阵火起,这个岳阳还真是敢说啊,连他这个皇帝都骂进去了,这不是在骂自己识人不明,用的人连一个阉人都不如吗?好吧,我忍……再看这个混蛋还写了什么。
  其实何止是崇祯,此时整个大明都被岳阳写的这篇《丑陋的读书人》给惊呆了,自从开天辟地以来,还从来没有谁敢这么直白的痛骂读书人,这不是和一个两个或是一群人做对,这是要和整个读书阶层做对啊!
  紧接着,这片文章又写道:“我大明今天外有鞑子肆虐,内有流寇横行,可纵观天下却只有应州府岳阳一人挺身而出外拒鞑子内剿流寇,而今正欲为朝廷尽力多征收些赋税为君分忧,近日济南商贾和一些所谓士子为了蝇头小利却公然罢市扰乱朝纲,阳逼不得已之下派兵弹压,却被当成了满朝的公敌,悲呼……我大明士子眼中莫非除了这些阿堵之物外就再无其他东西呼?”
  岳阳这片满篇白话的文章一出,犹如一记闷棍狠狠的打在了大明无数人的头上,打得那是直冒金星,至此大明士子身上最后一层遮羞布就这样被岳阳毫不留情的扯了下来。
  其实在发这篇文章之前武清等人也劝过岳阳,要是这篇文章一刊登出来他和读书人可就彻底撕破脸皮,对他今后的可是很不利的,但岳阳对于这种观点却是嗤之以鼻。在岳阳看来,这些大明所谓的读书人是最没有节操的一群人,在另一个时空里满清入关后杀人多不多?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杀的人那叫海了去了。世人皆说后世南京大屠杀为二十世纪最大的屠杀,可是却不知早在几百年前满人已经把这事干过了,而且干的还不止一次。
  按说满清人杀得那么狠不是把天下人都得罪了吗?但事实上那些读书人对这些事就像是集体换了失忆症似地,最早响应满清号召剃头留辫子的就是这些人,换起满清服饰来那叫一个快,指望这些人有骨气无异于天方夜谭。
  总而言之,当岳阳把这个炸弹扔出来后,整个大明的读书人全都炸开了锅,整个士林都乱成了一锅粥。
  尤其是在《大明时报》的大本营金陵,岳阳亲自写的这篇《丑陋的读书人》更是把整个金陵都震动了。岳阳的便宜老丈人王迁也是个狠人,自打他被岳阳救出来后他就知道今后的命运已经和自家那位女婿紧紧的联系在了一起,在刊登出这片文章后,他还雇佣了一批读书人在金陵各处人流多的地方都贴上一份这份报纸,而且还雇佣了一批识字的人给过往的行人和百姓念出来。由于这片文章是用白话文写的老百姓也听得懂啊,老百姓听后一琢磨好像是这个道理啊,凭什么咱们这些苦哈哈的老百姓每年都要缴纳沉重的赋税,可那些吃得脑满肠肥的商贾和所谓的士子凭什么就不用纳税呢?如今朝廷财政困难那些整日里高喊着忠君爱国的读书人都到哪去了?难不成把这个担子都压在咱们这些平头百姓身上,那些读书人都干嘛去了?于是乎老百姓看那些读书人的眼神都有些不对劲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7/3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