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明朝生涯(校对)第25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5/338

  “启禀皇上,确实是千真万确,这些银子已然从济南起运,岳侯爷已经派遣五千军士亚运这批银子赶往京城,想必半个月后便得抵达京城!”
  “好……好啊!岳爱卿不愧是国之重臣”崇祯哈哈大笑的站了起来,整个人看起来极为亢奋,脸色也因为兴奋而变得潮红起来。
  崇祯一边说一边兴奋的走下了宝座,来到大臣中间将奏折递给了最前面的杨嗣昌叹气道,“看看,都看看……你们这些人对朝廷对朕但凡有岳阳一半忠心朕也不会那么辛苦了。”
  崇祯的举动勾起了众人的好奇心,岳阳的这封奏折到底写了什么,怎会引起皇上如此大的反映。
  杨嗣昌也不例外,当他看到一半时脸上的神色也如同崇祯般迅速变了好几种颜色,整个人的神情看起来似喜非喜似恼非恼却又一副不敢置信的模样,整个人看起来就象是患了失心疯似地。
  杨嗣昌的模样也引起了众人的好奇,周廷儒忍不住问道:“皇上,忠勇侯的这封折子到底说了什么?”
  崇祯也从兴奋中慢慢恢复过来,对杨嗣昌说道:“杨爱卿,你把这封奏折给诸位爱卿念一念吧。”
  “臣遵旨!”
  杨嗣昌不愧是一朝首辅,听了崇祯的话后很快便收拾好心情,用及其古怪的神情看了众人一眼这才念道:“臣忠勇侯岳阳顿首:臣于年初奉旨前往山东赴任,抵达山东后臣整顿军务驱逐流寇并开始征收商税,并取得了一定之效果,但也有诸多不法商贩和官绅对于新政极为仇视,甚至聚众抗税打死打伤多名税吏,为严惩此种暴虐行径臣不得已调集山西、辽东驻军对其进行过段之镇压,抓捕一百一十七家官绅商贾共六千余人,共缴获金银钱财一千零二十六万两。对于这些钱财臣不敢擅专,特派了五千军士将其押运进京以供陛下使用。经此一役臣以为山东诸多商贾钱财甚……因此,臣以为对其征收商税乃理所当然之事,并要加紧开海事宜……”
  当杨嗣昌用低沉的语气将奏折念出来后大殿内所有人都被惊呆了,他们谁也没想到岳阳竟然能从山东查抄出那么多的银两。一千多万两啊,这些银子已经是目前大明朝廷两年的赋税,这些银子能干多少事啊。
  “皇上!”
  很快一个那苍老的声音在大殿上响了起来,钟炌也从人群中走了出来,他颤巍巍的对崇祯道:“皇上,此事可是当真?”
  崇祯不满的说道:“此事岂能有假?岳阳在奏折上写得清清楚楚,此乃查抄那些暴力抗税之商贾士绅所得,况且他已经派出军士押解这些金银前往京城不日便可抵达,届时爱卿若是不信尽可前来观看嘛。”说到这里,崇祯有些不满的瞪了他一眼,这个老货就是爱较真。
  其实听到这里钟炌的心里也信了七七八八了,毕竟这种事没法作假,而且也没有谁会傻到去作假。他那紧握着双拳的手慢慢的松开了,轻叹了一声后便退回了位班再也没有说话。
  大殿上也是一片寂静,原本吵吵嚷嚷着要对岳阳治罪的官员们也哑了,再也没有人说要押解岳阳进京了,因为他们知道无论他说什么也比不上那一千多万两的真金白银。说一千道一万,这年头什么都是假的,只有银子才是真的,如今的大明朝廷缺的就是银子。
  不过事无绝对,很快就有人站了出来说话了,而这个人就是户部尚书程国祥。
  “皇上,眼下朝廷户部窘迫,既然忠勇侯派人送来了这么一笔银两,臣以为就应该尽快派人押解进京送入户部库房以供朝廷所需!”
  程国祥的话一出口,顿时便是一片齐刷刷的目光都望向了他,不少人心中都在惊呼:“草……这个老小子动作倒是挺快的啊,立刻就打起了这笔银子的主意了。”
  而让他们更想不到的是程国祥刚说完,杨嗣昌也站了出来说道:“皇上,程大人所言极是,如今朝廷户部已无银子,忠勇侯送来的这笔银子可是解了咱们燃眉之急,正应将其送入户部库房让户部统一调度。”
  众人一听,纷纷用看天人般的眼神看向了杨嗣昌,“尼玛的,这厮刚才在众人声讨岳阳的时候一言不发,现在看到好处了却跳得比谁都快,怪不得人家能当上首辅呢!”
  其实不止是众位官员,就连崇祯也脸色微微一变,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还没看到那笔银子呢,就有人急吼吼的跳了出来要抢银子了,你也太不要脸了吧。崇祯打心眼里不愿意把这些银子送入户部,毕竟这些银子一旦进了户部那可不就是自己的了,他可以肯定那些早就等得饥饿难耐的各衙门很快就会把这些银子瓜分得一干二净,可他偏偏又没有什么好的办法阻止。
  有明一代,朝廷把钱财分得很清楚,户部的银子是国家的,皇帝要是想动用户部银子的话那是要经过内阁批准的,因此老朱家又设置了一个内库,这个内库也就相当于老朱家的小金库,皇家的一切开销都从内库里支取。但事情怪就怪在这里,当户部一旦没钱可朝廷又急需银子的时候,大臣们都会上书给皇帝,让他从自己的小金库里掏银子补贴。而且还美其名曰家国天下,这天下都是你的,现在有事难道你不应该出点血吗?于是乎原本在万历的时候还颇有积蓄的老朱家也变得越来越穷,最后崇祯竟然不得已派太监把宫里的古玩弄出宫变卖,当皇帝当到这种程度小朱同志也算是前无古人了。
  正当崇祯心急的时候,一旁的武清却说话了,“诸位,这些银子是我们家侯爷送来的,你们要动这些银子似乎也应该问问我们家侯爷吧?”
  “呃……”
  武清的话让众人呆了呆,这话好像也有道理啊,人家千里迢迢的把银子送来,自己连声招呼都不打就想把银子拿去这也太不厚道了。
  程国祥这才捋了捋胡须对武清道:“你是宣大军的赞画吧,你说的似乎也有道理,不过你们侯爷将银子运入京城难道不应该将其送入户部库房以供朝廷用度吗?”
  “谁说要运入库房的?”武清淡淡的说道:“刚才下官在外头可是听说了,朝廷里不少大臣们都在劝皇上要将我家侯爷抓起来治罪,若按这样的道理来将,这笔银子都是脏的,那就不应该入了户部免得脏了诸位大人的眼。”
  “你……”
  程国祥不禁为之气结,你小子这是存心找茬啊。刚才老子可是一句话都没说啊。他强忍着心中的不满沉着脸道:“那依你之见这比银子应该如何处置啊?”
  武清冷着脸道:“下官在来之前侯爷已经说了,他老人家早就料到此番朝廷必然有诸多大臣弹劾他,既然如此这笔银子就应该送入内库,让皇上来定夺如何处置这笔银子才是。”
  “这小子实在太上道了!”
  听到这里,正在心疼这笔银子的崇祯激动得简直就象抱着这小子亲上一口,这小子实在是太善解朕意了,有前途!
  可是和崇祯不同,一旁的官员们听后却像是吃了一大坨翔一样难受,岳阳这家伙实在太坏了,就算人在山东也不忘恶心他们。有心想反驳吧,可刚才确实有一大堆人跳出来弹劾岳阳,说他与民争利屠戮官绅商贾,现在人家把银子送来了自己却急吼吼的想要把银子送入户部库房,饶是他们早就将节操扔到了爪哇国,但在众目睽睽之下之下还是没办法自圆其说。可若要他们看着这么一大笔银子就这么送入内库,从此掌控在皇帝手里,他们又做不到,因此一个个都在那抓耳挠腮的好不难受。
  最后还是崇祯做了决定,这一千万两银子送三百万入户部银库,其他的全部送入内库,就这样,岳阳送来的一千多万两银子还没到京城呢,就被人瓜分干净。
  
  第四百零六章
威海卫
  
  在没有保密意识的时代,大臣们的嘴巴往往都缺了个把门的,虽然这个时代没有电话更没有互联网,但消息传播的速度丝毫不亚于后世的互联网,散朝后不到半天时间岳阳在山东抄家抄出了一千万两银子的消息立刻就传遍了整个京城,并且还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向整个大明辐射。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一千万两银子虽然是一个他们想都不敢想的天文数字,但正因为距离他们太遥远了,所以一般的百姓只是将这件事作为平日里和人吹牛侃大山的谈资,可对于朝廷六部官员来说却是天大的事。
  一千多万两银子啊,这可是相当于如今朝廷两年的赋税,这比银子对于财政几近枯竭的大明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纵观如今大明户、礼、吏、兵、工、刑这六个衙门谁不是穷得叮当响,别的不说,大明的京官已经陆陆续续拖欠了半年的饷银了,由此可见朝廷穷到了什么地步。
  “不行,一定要在这块大蛋糕上咬下一大块来。”这是所有人共同的心思。
  由此事而引发的后果就是还没高兴两天的崇祯惊愕的发现在那些原本在朝堂上喋喋不休的六部尚书们开始在朝堂上为自己的衙门争取更多的份额。六部尚书们一个个都在相互扯皮,这些平日里一个个张口孔孟闭口道德的大员们仿佛变了个人似地,开始在崇祯面前抢夺起这些银子的份额起来。
  内阁首辅兼兵部杨嗣昌说国内匪患严重,河南、四川、湖北各处流寇肆虐,卢象升、洪承畴和孙传庭这三路大军那一路不需要海量的银子呢,所以这些银子理应由兵部拿大头。可工部不同意了,工部尚书刘尊宪也顾不上杨嗣昌还是内阁首辅的事了,他也急吼吼的喊道:朝廷这两年都催着要工部仿制宣大军的火器,兵器以及铠甲,可你不给银子让我用什么来做,难不成我能凭空变出来吗?不止如此,就连吏部、礼部和刑部也搀和了进来想要参一脚,说什么朝廷已经拖欠了N年的办公经费,现在是时候交付了,这些平日里一个个道貌岸然的大臣们此刻全都化身成商贾,一个个为了银子而吵得唾沫横飞。
  看到这些人相互争夺,只有身为户部尚书程国祥却是稳坐钓鱼台。甭管这些人怎么抢,无论如何这些银子都得先入户部的银库最后才能落到别人手里,这是铁律谁也不能违背。
  原本这些人吵归吵,崇祯皇帝也是太当回事,可是当大臣们吵着吵着小朱同志却越听越不对劲了,因为已经有大臣提议既然户部分到的那三百万两银子不够用,那干脆把剩下原本应该送入内库的七百多万两银子也划入国库以供朝廷之需。
  听到这里,崇祯的脸色迅速就变了,当场便在大殿上发了飙将,除了连降三级外还把这个敢捋虎须的人赶出了太极殿。从这以后众人便知道,皇帝老子的银子是不能随便动的。
  这一千万两银子引发的轰动效果还在扩大,很快岳阳的喉舌《大明时报》迅速刊登了岳阳亲自操刀写的一片文章。岳阳在文章中写到:当大明的百姓还在为如何吃饱饭而发愁的时候,当大明的皇帝正在为如何筹措军饷而绞尽脑汁的时候,却在山东发生了令人震惊的抗税事件。为了眼生此种暴戾之气,宣大军不得已对其进行了果断镇压并没收了一些商贾非法所得。
  山东不是富庶之地,此番查抄的商贾士绅身家在山东来说只能算是一般,而且也只有一百多家,可就是这些人竟然查抄出了上千万两的银子。正是这些人……他们一掷千金,他们花天酒地、他们纸醉金迷、他们穷奢极欲,可也就是这些人却不愿意上缴哪怕一文钱的赋税给朝廷,他们不愿意为大明尽哪怕一分的力气,拥有万贯家财的他们宁愿把这些银子用来养相公、逛青楼也不愿意上缴给朝廷一分一毫,为了区区几百两银子的商税他们宁愿冒着造反的危险反抗朝廷杀害税吏,这就是大明的商贾,这就是大明的边关将士抛颅头洒热血保护的商贾,对此在下不禁要问一句,这些人究竟是怎么了?古人尚且知道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若是大明没了,他们空守着这些万贯家财又有何用?
  岳阳的这片文章是用白话文写的,意思也很直白。在那些读书人看来用简陋来形容也不为过,但偏偏这片文章却如同一把利剑般刺向了所有商贾士绅的胸膛,不少士绅商贾看到这篇报道后气得连肺都要炸了,可对于岳阳这位始作俑者他们却毫无办法。没有办法,这厮的杀伤力实在太惊人了,有钱有粮有军队还当着高官,他们悲哀的发现这样的人已经不是他们能够对付得了的了。
  岳阳这片文章出来后,《金陵时报》也赶紧请文人炮制了一些文章来反驳岳阳,但《金陵时报》的辐射范围比起《大明时报》来说实在是太弱了,而且最关键的是这片文章还很有道理。老百姓一听心里也不舒服了,凭什么你们这些家财万贯却不用出一文钱的赋税,却让我们这些苦哈哈的平头百姓承担着沉重的徭役,凭什么啊?
  两年前岳阳在金陵布下的这颗棋子的作用慢慢发挥了作用,掌握了话语权的好处也逐渐显露出来。以往大明的话语权都掌握在那些士林读书人的手里,他们说谁的坏话那这个人就会被打上坏人的标签,他们说哪件事不能做那这件事肯定就是错的,但现在不同了,岳阳的《大明时报》异军突起,慢慢的在百姓和各个阶层的人心中洒下了一颗种子,岳阳也通过这个《大明时报》慢慢的将后世的一些思想传播给人们。不求他们立刻能支持自己,只求能在他们心里播下一颗种子,待到合适的机会自然会有收获。
  经过岳阳这么一闹,大多数的商贾士绅都被他的霹雳手段给弄怕了。不怕不行啊,实在是这厮太歹毒了,抄了你的家抢了你的家产没收了你的田地不说还在报刊上把你的名字给弄臭,现在那一百多名被炒家的商贾士绅的名字还在《大明时报》上挂着呢,全天下的百姓都知道就是这伙人为了区区或是几十两或是几百两的银子而进行抗税对抗朝廷,最后把自己也给玩进去了。不过尽管如此,在大明的朝堂里还出现了一种声音,他们质疑岳阳在这场炒家活动中的实际缴获不仅只有一千万两,并要求朝廷彻查这件事,但是这样的声音却很快就消失得无影无踪,甚至连专门跟岳阳做对的都察院和六科言官们也没有拿这件事做文章,至于原因嘛地球人都知道,人家给朝廷送了这么多银子,你还不许人家捞点好处吗。
  事实上,岳阳确实捞了不少的好处,而且这个好处还不少。在这场进行了大半个月的炒家活动中,宣大军收缴的金银总价值是两千一百三十六万两,岳阳是把这些银子打了一个对折后才上报给朝廷的。不是岳阳太贪心,而是岳阳自己需要花银子的地方也挺多的,麾下十多万军队和驻守辽东的数万大军每个月需要的粮饷就是一个天文数字,加上还要建设山东的资金,需要的银子更是海了去了,难得碰上这么一个打土豪的机会他要是不捞一把那也太纯洁了。
  今天,又到了开会的日子,山东布政使柯振楠、按察使马科、总兵刘泽清,甚至就连伤势未愈的都指挥使卢之理也来了,因为今天是大家分赃哦不对……应该是论功行赏的日子。
  岳阳看着坐得满满的人群很直接就进入了正题:“诸位,今天是本侯召集诸位前来是为了兑现前些日子说的话。这大半个月来诸位为了征收商税之事都辛苦了,尤其是税吏司还有十多名税吏为此而殉职,损失不可谓不大,因此本侯认为原本就答应分给各位的酬劳可以提前发下去。”
  “咳咳咳……”
  有鉴于我们的岳阳同志说话实在太过直白,一旁的柯振楠不得不使劲咳嗽了两声打断了岳阳的话。微红着老脸说道:“那个……本官纠正一下,岳侯爷刚才可能是口误,应该是分给我等各个衙门的养廉银,诸位可不要误会。”
  “正是……柯大人说得对,我等自然不会误会岳侯爷!”
  柯振楠难得一次称呼岳阳为侯爷,而大堂里的人也很有默契的绝口不提刚才岳阳犯下的小错误,在他们眼里现在什么都是虚的,只有即将到手的东西才是最实在的。
  看着那些平日里表面上一本正经的官员正在用炙热和渴望的眼神望着自己,岳阳并没有鄙夷这些人,从小在现代社会长的他认为对财富的追求并不是什么错,只要你不在违背法律和道德的基础上赚取财富就不应该受到指责。
  慢慢的从口袋里掏出了一张写满了字的条子,岳阳慢慢的念到:“此番查抄违法商家和士绅一共一百一十七家,共缴获非法所得两千一百三十六万两,除了上交给朝廷的一千零二十六万两之外还剩余一千一百一十万两,按照当初约定各个衙门可以获得一成作为养廉银,那么就是一百一十万两,这些银子将按照当初说好的数目分发到各个衙门里。但是各位要记住,银子虽好,但也不能私自吞并,毕竟此次能获得如此丰厚的回报可不是哪一家哪一个人做的,而是我山东全体官吏共同努力之结果,诸位一定要确保发放到下面每一个人的手中,若是当中发现了有谁胆敢克扣这些银两被人举报上来,届时本侯可是要秋后算账的,你们都听清楚了吗?”
  岳阳的话说完后,众人心里也全都一凛,齐齐答应道:“卑职谨遵侯爷教诲不敢或忘!”
  看到这些人肃然的神情,岳阳心中不禁微微苦笑起来,貌似自己到山东赴任这么久了,还是第一看到这些人第一次对自己的命令如此听从。
  岳阳说完后,柯振楠也补充道:“诸位,都听到岳侯爷的话了吗?这些银子和以往的银子不同,谁要是敢乱伸手不用岳侯爷动手,本官就先行处置他!”
  “大人放心,卑职绝不敢有违侯爷和大人的话。”
  听到两位大佬都这么说了,众人哪里还不明白他们对这件事的态度呢。况且他们也不傻,当了这么久的官什么银子能拿什么不能拿他们都门清着呢。这些银子是属于山东全体官吏的,从名字上就能听出来,是养廉银。你要是克扣了那就是动了所有人的奶酪,就会成为全体官吏的公敌,到时候恐怕不用岳阳动手就会有大把的人扑过来把你撕成碎片。
  或许有人会问,这么多银子才分了一百一十万两,剩下的一千万两银子岂不是便宜了岳阳吗?他也分得太多了吧?其实问这话的人才是外行,岳阳身为山东最高军政长官分得最大头那是很自然的事,而且此次从山西甚至辽东调集了那么多军队,这些可不是白调动的。要知道军队一旦出动,每天所需要花的银子可都是天文数字,你总不能让军队白干吧?事后人家总得分点好处给人家否则谁替你卖命啊,而且岳阳也说了,这些银子他还得用到山东各项建设上呢,到时候他会把银子使用的详细用度通报给大家的。
  这场分赃大会很圆满的结束了,分到了银子的众人全都皆大欢喜,一百多万两银子撒下去山东全体官场的人或多或少都利益均沾。象柯振楠、马科这些大佬每人都分到了上万两,剩下的依照官位的高地也都分到了数百数千两,即便是最下面的小吏也能分到十多或数十两不等。俗话说拿人的手段吃人的嘴软,既然拿了岳阳同志发下来的养廉银,那么说他坏话的人自然也少了许多。
  而且那道了这些银子后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山东各地官府对于税收的检查开始变得前所未有的严厉起来,毕竟没有谁跟银子有仇,他们每个月能拿多少养廉银可是跟收的税有着直接的关系,以往商贾们贿赂一两个税吏便可逃税的事情也绝迹了,因为现在所有人都在盯着这一块呢,你胆敢徇私枉法一个看看,周围那么多眼睛呢,你少收了一份银子你的同僚就会少收入一份养廉银。老话也说了,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你要不收或是少收了税人家不搞死你才怪呢。有了利益自然就有了动力,经过岳阳施展的霹雳手段和岳阳分发的银子的诱惑下,山东的收税制度也慢慢进入了正规,而丈量土地和摊丁入亩和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也得慢慢来,剩下来要办的就是重开海禁一事了……
  十多天后,岳阳带着武清和亲兵队长陈大志和上五百名亲兵来到了登州所属的威海弯内的刘公岛,虽然岳阳不怎么知道海军但也明白后世大名鼎鼎的北洋水师就是在这里全军覆没的,而威海卫也是北洋水师的基地。
  登上了刘公岛后,岳阳看着这里这里一片片优良的港口心中便打定了主意。
  “就是这里了!”
  岳阳指着前方笑着问武清道:“三石,你说若是将水师基地建立在此处如何?”
  “水师?”武清楞了一下赶紧问道:“侯爷,您打算在威海卫建立水师吗?”
  “正是!”岳阳缓缓点了点头。
  “嘶……”
  武清倒吸了一口凉气,赶紧劝道:“大人,建立水师可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且耗资巨大,昔日成祖在世时也曾耗费了举国之力建立了一支浩大的水师,但自从成祖驾崩后我大明水师也逐渐没落下来,若您想单凭一己之力恐怕很难建立起来啊。”
  岳阳回头斜眼瞄了他一眼笑道:“这个还用你说,我当然明白。”
  对于建立一支海军的艰难岳阳自然明白,可是更加明白作为一个拥有漫长海岸线的国家没有一支强大的海军是不行的,没有了海军的国家就如同少了一支胳膊的巨人是不完整的,也是畸形的。
  关于建立海军所需要的耗费岳阳心里也有了打算,他打算将登州建成一个繁华对外口岸,将大明的茶叶、丝绸和瓷器等东西卖到欧洲去,然后再把欧洲的黄金白银弄到大明来。最后嘛,也让大明多和外界接触一下省得和世界脱节太久,一个长期和世界脱节的国家只会锢蔽自封,最后弄出了敌人已经开着战舰逼近了家门口,而己方的大臣却下令军士用黑狗血来破对方妖法的笑话。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5/3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