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明朝生涯(校对)第26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4/338

  当众人赶到村子里时,就看到了一副让他们大吃一惊的场面,在村子的各处全都横七竖八的躺着一句句尸体,而且这些尸体的身上全都穿着满人的服饰,那名叫做内勒贺的清兵正搂着两具尸体跪在地上涛涛大哭。
  “这……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到底是谁干的?”不少人的眼睛全都红了起来,虽然这些人不是他们的亲人,但这些人可全都是满人啊。现在这些人竟然在他们的眼皮子低下被人给屠了,但凡有血性的男人谁受得了啊。
  “爷……是明军干的,好些人身上的伤口都是火铳打的!”一名经验丰富的清兵下马后迅速查看了几具尸体后很快就得出了结论。
  分得拨什库只感到自己的心仿佛沉入了潭底,全身都开始沉重起来。事情的结果已经不用再讨论了,在这块地界上装备有火铳的军队只有两支,一支是汉军旗,这支军队就不用考虑了,借他们十个胆也不敢杀害满人,而另一支就是距离他们几百里地的驻守锦州的明军了,一想到这里他的心就象灌了铅似地沉甸甸的,连呼吸都感到困难起来。
  “爷……这些尸体还未僵硬,那些明军还没走远,咱们还能追上去!”接下来这名清兵的话立刻就把所有人的凶性给激了起来,所有的清军眼睛都红了,第一名跳上马的是那名叫做内勒贺的清兵,在一声长嘶后他已经循着一条道路追了上去。
  “爷……咱们说怎么办?”周围的清兵纷纷把目光投向了分得拨什库。
  作为在场的最高指挥官的这名分得拨什库心中却是暗暗叫苦,从理智上来说现在他们最好的选择就是立即到最近的有驻军地方去报信,然后再调动大军对那些明军进行围捕。但从感情上来说这条个方法却是行不通的,他很清楚,只要他敢说出不去为被屠了村子的满人旗丁报仇的话人心就会立马散了,他这个官也就当到头了。
  无奈之下他只好深吸了口气,派出了一名骑兵给附近的驻军报信,他随即就带着剩余的十多人朝着循着足迹追了过去。
  而在距离这些发狂的清兵十多里的地方,三十多名明军行走在回家的路上,在他们的身前是一大群的牛羊以及马匹,不少马匹的身上还帮着包裹,更有不少马匹的背上还绑着不少女人。
  白开骑着一批棕色的战马,看着周围那群牛羊牲畜和马背上的包裹心里感到一阵满足,只是当他看到马背上的那些那些女人后心中却是一阵忐忑,这趟出来的收获明显超出了他的心里预期。只是屠掉了一个村子而已就收获了这么多牛羊,尤其是他还缴获了不少的金银细软,对于缴获这些金银细软他是一点心里负担都没有的,因为不少金银首饰上有着很明显的大明标记,不用想也知道这些东西都是那些满人从中原抢来的,他们现在只是把这些拿回去而已,只是这些娘们却让她挠起了头。
  一名明军凑了上来对白开笑道:“头……这下咱们八队可是发达了,回去之后每个弟兄至少能分到上百两银子呢?”
  看着一旁笑得合不拢嘴的同伴,白开没好气的骂道:“你看看你们这些人的德行,要我说咱们把这些牲口和财物带回去就得了,偏偏你还要把这些娘们带上,拖累了速度不说带回去还有一大堆麻烦。”
  “头你这话就虚伪了吧。”同伴鄙夷的看了眼自己的顶头上司,“若是兄弟没记错的话您今年也二十有二了,可至今还是光棍一条,这些娘们带回去后您从里头挑一个做暖脚丫鬟也不错啊,至不济也可以给家里干活啊。别队的兄弟们谁不是这样干啊!”
  “什么?还有这事?”白开大惊。
  如今的白开隶属于锦州城一带的守备部队,经过了几年战火的磨砺,他也从一个懵懵懂懂的少年变成了一名优秀的夜不收。原本按照他这几年的战绩他是有机会跟上头的长官申请调回山西的,可已经习惯了戎马生涯的他却选择留在了边关。自从收复了锦州岳阳全面接管了辽东边防后,大明与满清的攻守态势便颠倒了过来,如今的大明边军开始气势汹汹的不断主动出击,虽然镇守锦州的守将岳顺宝在岳阳的严令下不能主动对满清发起大规模进攻,但派出小规模的部队对隶属满清的地盘进行骚扰却是常有的事。
  满清对此也是颇为无奈,要是换在几年前明军敢这么做的话早就被他们打得狗脑子都出来了,可换了岳阳和他的宣大军后这些清军便不得不忍气吞声起来。无他……形式不如人啊!
  对于缴获原本宣大军的规矩是个人得三成,剩下的七成归公。可对于明军主动出去打草谷的行为岳阳却做了新的规定,对于出去打草谷的明军回来的缴获个人可以拿七成三成交公,在利益的刺激和驱使下明军打草谷的人数和次数也在迅速增加,突入满清的地界也越来越深入,最远的一次甚至来到了距离盛京不足百十里的地方。
  这些明军进入满人的地盘后犹如蝗虫般烧杀掠夺什么都抢,无论是钱梁还是财物甚至是人也抢,其行为堪比当初当年清军入关的情形,对这样的情形岳阳虽然也有耳闻,但他对此的态度是默许的,战争就是不惜一切代价毁灭敌人的一种行为,任何仁慈都是不可取的。
  “啊……”
  突然前面传来一声尖叫,白开扭头一看,原来是一名女人从马背上掉了下来结结实实的摔在地上发出了一声尖叫。
  跟在后面的一名夜不收气势汹汹的策马上前就要教训那名女子一顿,看到这里白开眉头一皱走上前去喊住了这名夜不收,下了马将这个女人提了起来,不料这名女人却很是凶悍回过头来对着白开破口骂了一句“明狗,不要碰我!”
  “混账!”刚才被白开拦住的夜不收一听立刻就火大起来,提起鞭子做出了要鞭打她的架势,孰料这名女子却毫不畏惧昂起了头:“来啊,你打啊!有本事你就杀了我!”
  “诶呀!”
  白开不禁气乐了,有些奇怪的问道:“没想到你这蛮夷女人竟然还会说汉语,实在难得啊。”
  女人轻哼了一声:“我们村子里汉人的奴才多了去了,会说汉话有什么奇怪的!”
  白开眉头一皱,这个女人年纪不大嘴巴却甚是歹毒,有心想教训她一顿但自己生平却没有打女人的习惯,是以只是哼了一声伸手将这名女子提了起来重新放到了马背上,看到这个女人还想挣扎他便威胁道:“你若是再从马上掉下来我就让你尝尝践踏之刑!”
  践踏是一种游牧民族用来惩罚犯人一种刑法,这种刑法就是将一个人装进麻袋,然后用数十匹甚至上百匹马踩过去,直到被踩的人变成肉泥,由于这种刑法太过残忍也太过痛苦,是以只有对那种罪大恶极的人才会使用这种刑法,这名女人听到后浑身立刻就哆嗦了一下再也不敢乱动了。
  看到这名女人终于老实下来,白开这才重新上马继续前进。那名夜不收却凑了上来笑嘻嘻的说道:“头……你可真是好眼力,这么快就看上那娘们了。”
  “你小子废话也太多了吧。”白开有些哭笑不得,瞪了一眼这个想象力太过丰富的家伙,不过话说回来刚才那个满洲女子长得很真不赖,不管是胸脯和屁股都很大一看就是好生养的。
  “咳咳咳……”想歪了,白开左顾右盼了一下,看到没人注意到自己,用余光瞄了眼那个绑着手伏在马背上的女人。
  “疙瘩疙瘩……”
  马蹄声响起,一名夜不收策马从后面追了上来,一边跑一边大喊道:“头……后头有鞑子追上来了。”
  “什么……有多少人?”
  这句话立刻就把正用余光偷瞄女人的白开给惊醒了,整个人立刻就坐直了身子。
  夜不收回答:“人倒是不多,只有十多个,可卑职却担心后头还有鞑子的大队人马啊。”
  “嗯……”白开看着前面缴获的数百匹牲畜和十多名抢来的女人有些郁闷的点了点头,若只是十多名清兵的话那点人还不够他们塞牙缝的,可就怕他们后头还有大队人马,若是被拖住等到清兵的大队人马感到,为了逃命这些好不容易弄到手牲畜和人口就得扔掉了,那岂不是等于这趟草谷白打了吗?这种得而复失的感觉可不怎么好受。
  不过想现在不是向这些的时候,白开对一名什长道:“你带着二十名弟兄埋伏在周围,待到那些鞑子感到就用火铳结果了他们。记住,若是后头还有鞑子的大队人马跟着就赶紧发信号,我们看到信号后就会把东西丢掉逃走,你们也不能硬拼,随后就要跟上,明白了吗?”
  “是……卑职明白!”什长点点头,带着二十名夜不收就下了马在周围埋伏了下来……
  
  第四百一十七章
范文程到来
  
  十多名被怒火冲昏了头脑的清兵拼命策马顺着明军的足迹追了上来,一路上他们丝毫不怜恤马力,只用了不到两个时辰的就狂奔数十里,终于在酉时时分追上了正带着战利品往锦州方向撤退的夜不收。
  在平坦宽阔的平原上,数百只牲畜和数十匹战马是一个很大的目标,远在几里地之外就能看到,正所谓仇人见面分外眼红,全村老少全被灭了门的内勒贺一马当先跑在最前面,他的身后则是跟着十多名镶白旗的同伴,此时的他已经被仇恨冲昏了头脑,自然没有注意到周围的环境。在这些清兵里脑子唯一还比较情形的就属那名分得拨什库了,可他看了看前面那十多二十名明军,又看看那一大群的牛羊,感觉还是能凭借胯下的快马和强弓把这些明军留下来的,最后他并没有做出任何劝阻的动作。
  “砰……”
  一声沉闷的枪声响了起来,一名跟在内勒贺后面的清兵从马上掉了下来一头栽倒在地上。
  “不好,有埋伏!”
  和宣大军打了这么多交道,死在宣大军火铳下的清兵也是数不胜数,如今的清兵对于宣大军的火铳已经产生了很大的畏惧感,一听到火铳声响起所有人的心中立刻狂跳起来,不少人纷纷开始俯下身子准备躲避铅弹,可是这时已经迟了。
  接二连三的枪声在周围纷纷响起,这些正在策马狂奔的清兵一个个如同断了线的风筝一般不住掉落,虽然也有不少自诩骑术了得的清兵玩起了马里藏蹬的把戏,整个人都藏到了马肚子下面,可让他们没想到的是,那些卑鄙的明国人埋伏也就算了,他们竟然还对战马开了火。一声声枪响伴随着一朵朵飞溅的血花,一匹匹的战马发出了悲鸣后无奈的翻到在了大地上。
  不到三分钟的时间原本密集的枪声便停了下来,十多名追击的清兵也全部倒在了血泊里。
  “走……过去看看!”
  重新装好了铅弹的夜不收们慢慢的朝那些横七竖八躺在地上的清军走去,每个人手中的火铳都上了刺刀,闪着寒光的枪口对着躺在地上的清兵。
  突然有个声音响起:“林老大,这里有个鞑子还活着,咋办?”
  “你傻啊,这种事也来问我,你要是想把他俘虏你就带回去,要是不想就直接给他一个痛快,别他娘的浪费老子的时候。”
  “哦……”那个声音显得很是委屈,很快一声低沉的惨叫便响了起来。
  两刻钟后,打扫战场完毕的二十多名夜不收重新回到了撤退的队伍里,只不过这次队伍又多了六七匹战马和一堆的兵器铠甲。对于清军的兵器铠甲按理说宣大军是不稀罕,可他们不稀罕但有的是人稀罕,拿回去后还是能卖一笔钱的,毕竟没有谁会和银子过不去,是以一般明军都会把这些东西给收好等到回去后折价卖给军需辎重营。
  十多名清兵的死亡对于白开等数十名夜不收来说只是一件小到估计他们能很快就忘掉的小事,但对于那些被掳走的满洲女子的冲击却是巨大的。看着这些往日在她们眼中骁勇善战的战士在一阵阵火铳声中连明军的面都没够着就全被打死,一些还抱着获救希望的女子原本期翼的眼神也黯淡了下来。
  消灭了这些清军后,白开一行人并没有多做停留,很快就带着战利品离开了这里,等到几个时辰后清军大队人马来到这里时,看到的只有十多具被剥去了衣甲的清军和战马的尸体。
  这样的事情不断在满清统治地区发生了,明军这种极具侵略性的打草谷行为引起了清军的极大愤怒和恐慌,为了对明军还以颜色,满清也组织了多次的反击行为双方都有损伤,不少明国在关外的定居点也遭到了清军的袭击。但让清军没想到的是清军的袭击定居点的行动一开始就遭到了挫折,因为清军惊讶的发现这些定居点里的居民们竟然全部装备了火铳。
  是的,大伙没有听错就是火铳。从去年年底开始,岳阳就给辽东的居民开始发放火铳,其目的就是为了增强定居点里汉人百姓的自保能力,当然了,这些火铳并不是宣大军装备的那种远射程大威力的米尼式火铳,而是射程只有一百步左右的前装滑膛火铳,可即便是这种滑膛火铳也给满清的清兵带来了极大的伤亡。一个定居点少则一两百人多则五六百人,至少有一半左右的百姓装备了火铳,清军来的人少了根本就啃不动,来多了这些百姓就会点燃求援的狼烟,在辽东这种平原地带一旦点燃狼烟周围数十里的地方都会看得清清楚楚,用不了几个时辰附近的驻军就会赶来救援,这也使得清军很快陷入了左右为难的地步,人来少了攻不破这些定居点,人来多了又怕被闻讯而来的明军一锅端,是以陷入了极大的被动当中……
  时间一眨眼就到了五月份,时隔两个多月,威海卫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原本的小码头变成了一个大的工地,码头上几乎可以用人山人海来形容,无数的工人抬着石块、木料和水泥不断经过,从高出往下看一个环形的码头正在逐渐成型。
  岳阳正背着手走在码头上身后则跟着方以智和冒襄两人,看着码头逐渐成型岳阳心中甚喜,他转头对身边二人说道:“密之、辟疆这个码头能在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完达到这种进度你们二人功不可没,看来这两年你们长进了不少啊。”
  方以智和冒襄齐齐谦虚道:“侯爷过奖,卑职等能有此微末成就全赖侯爷栽培。”
  听到这里岳阳微微一笑却是不语,在另一个时空里冒襄和方以智两人一个是文学家一个是科学家和哲学家,但在这个时空里他们投入到岳阳麾下后岳阳并没有让这两人继续舞文弄墨,而是将他们扔到了地方基层进行了锻炼,先是在应州府五里寨的农场工作,而后又到军工作坊学习,经过近两年的锻炼,他们无论是阅历见识还是能力都成长了许多,至少再也不是以往那种手无缚鸡之力的白面书生,原本文弱的身子变得强健白皙的面容也变得了健康的小麦色,更重要的是他们再也不是以前那种只知道埋头读死书的书呆子,实践和知识相结合后换发出来的能量是极其惊人的,现在的两人已经变成了能独当一面的人才,在岳阳看来这两人现在要是下放到地方上去充任一个知县甚至知府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三人在码头上转了一圈后岳阳对两人问道:“这个码头能在什么时候竣工?”
  方以智答道:“回侯爷的话,若是按照这个速度建设下去的话明年年初就能竣工了,只是现在水泥有些跟不上了,必须要让山西那边加大供货数量。”
  “水泥不够用了?”岳阳眉头微微一皱,经过这些年的时间,水泥这种强度高、抗冻性好、干缩小以及能随意塑形的建筑新贵很快就在大明风靡起来。而且水泥这种东西制造技术并不复杂,无非是用黄土、石膏、一些含铁粉的矿物质搅拌后烧制而成,随便拉几个师傅过去召集百把人就能成立一个水泥厂,只是在这个大部分靠人力的时代产量不高罢了。但是水泥这个新生事物在山西等北方数省虽然已经开始流行,但在山东来说却还是新鲜事物,这些日子码头建设所需的水泥名义上是从山西运来,但实际上绝大部分都是岳阳从现代时空弄来,否则就凭如今这年头的道路状况光是运费就够呛。
  “看来要在这里建一个水泥厂了。”岳阳心里沉思了一会,正想把这个想法跟两人说一说,但冒襄紧接着又说道:“大人,咱们的木材也不多了,还得加紧采购木材。”
  “什么,木材也不够了?”
  听到这里岳阳的就感到一阵心烦,这段时间岳阳在威海卫一带一共建了十二个船坞,并聘请了大量的造船工匠让他们对自己弄来的舰船进行仿制,只是虽然岳阳已经弄来了详细的建造图纸和模型,但毕竟是刚开始建造速度还是快不起来,而于此相应的则是木材的大量消耗,以至于造船的木料有些跟不上了。
  “唉……”岳阳长长的叹了口气,一时间沉默了下来。而跟在他身后的方以智和冒襄对视了一眼眼中露出惭愧之色,毕竟身为下属却不能为上官分忧,他们心里也不好受。
  到了这里岳阳也没有心情继续视察了,他马上吩咐道:“密之,你马上以我的名义写一封信,让五里寨抽调出几十名水泥厂的师傅到这来选好地方新建至少三个水泥厂,一定要在三个月之内投产码头的建设绝不能停,明白吗?”
  “是,卑职明白!”方以智立刻答应了下来,反正这年头的水泥厂也没啥技术含量,两三个月完全可以完成。
  “至于那些造船用的木头嘛……”
  说到这里岳阳沉吟了起来,这年头的造船用的木料大都来援于南洋和朝鲜、辽东等地,现在南洋还是郑芝龙的地盘,在舰队没有建成并形成战斗力的情况下自己还不宜跟他起冲突,那剩下的就是辽东和朝鲜了,只是如今的朝鲜是满清的地盘,唯一剩下的地方就是辽东了。带着满脑子的思绪岳阳慢慢的回到了自己的住所……
  就在岳阳为建设山东忙得脚不沾地的时候,威海卫也来了一行人。这一行人乍看起来就象一队商人,但若是有经验的人则会发现除了聊聊几个人之外,剩下的数十人全都是精壮的汉子,他们的手掌全都磨出了厚厚的老茧眼神也要比平常人犀利,很显然这些人绝不是一些只会唬人的样子货。
  “大人,我们要不要先找个地方落脚。”一名汉子走到为首的一名中年人耳边轻声问道。
  “先不急,我们先到码头上看看!”
  为首的中年人脸色消瘦,身上穿着一件灰色的长衫,头上挽了一个道鬓,发鬓中间插着一根玉簪,脸上总是露出和蔼的笑容,若不是眼中不时透着一股精明的目光那就完全象一个普通的商贾了,这些人就是刚赶到威海卫的范文程一行人了。
  范文程接到了多尔衮的命令后就带着随从朝着大明赶来,他先是赶到了济南却扑了个空,后来才打听到岳阳已经到了威海卫视察海港情况,一行人又风尘仆仆的赶到了威海卫。
  当范文程一行人赶往海边的码头时,并没有发现在距离他们不过半里地的地方有另一行人正和他们擦肩而过,这些人里就有他要寻找的正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4/3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