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明朝生涯(校对)第28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5/338

  随着岳阳实力的大增,原先的编制已经不适合了,最近一段时间就有传言说岳阳打算将麾下的军队进行改编。增设营的编制,每营设火铳兵三千人和一个炮营以及相应的后勤编制,而在营的上面则设立若干个军团编制,而军团则是一个临时编制,编制的大小并不固定,随着这个消息的传出,不少人心里都在暗自鼓劲,想要争夺军团的名额。
  杨国柱自然也不例外,原本想着能帮一帮虎大威顺便在同僚面前露一手,但却被岳阳否决了,他也只能喏喏的退了下来。不过他也知道岳阳的话说得很有道理,城墙就这么宽,人多了也摆不下,在这种情形之下双方拼的就是战斗的意志和己方的火力输出的程度了。
  其实在看到这样的情形后岳阳心里也在叹息,如果还有一批燃烧弹就好了,但燃烧弹这种东西虽然容易制造但却难以储存,且一路上大军所需的粮食、武器补给都全靠海运,实在是不能运来太多,今天投掷的那一波已经将他所有的存货都掏干了。
  时间又过去了半个时辰,天色开始渐渐暗了下来,岳阳深吸了口气对杨国柱道:“杨总兵,你马上带上你的本部人马上去将虎大威替换下来。记住……节奏一定不能乱,否则要是被鞑子把你们打出来就麻烦了。”
  “是,末将遵命!”杨国柱立即领命而去。
  看着喜滋滋而去的杨国柱,一旁的顺宝等人虽然心中羡慕,但也只能暗暗撇了撇嘴,嫉妒这个家伙的好运。
  夜已深,但德胜门外的枪声依旧响彻着天空,多尔衮呆呆的坐在宝座上。左边站着他的正福晋博尔济吉特氏,右边则是两名十二三岁的孩子,这两名孩子分别是他的女儿爱新觉罗·东莪和儿子爱新觉罗·多尔博。
  此时的多尔衮面色显得格外蜡黄,他拉着晋博尔济吉特氏的手说道:“时间到了,盛京城看来是守不住了。不过如今明军的注意力已经全部被吸引到福临门,我已经安排一万精兵在今夜一更时分护送你们从北门突围,趁其不备应该能突出去。你们要记住出了城门就要一路往北走,走得越远越好千万不要想着为我报仇,明白吗?”
  此时的博尔济吉特氏已经哭成了泪人,她握着多尔衮的手哭泣道:“皇上,要不您就和臣妾一块走吧,两个孩子还小啊,他们离不开您!”
  “走?”多尔衮惨笑一声,“父皇和皇兄辛苦打下的大清国在朕的手中就这么没了,朕若是像个丧家犬一般逃走,死后有何面目去见九泉之下的父皇?”
  说到这里,多尔衮想起了被自己和多铎害死的皇太极,心中不禁涌起了一丝悔意,如果皇太极现在还没死,那么现在该头疼的就应该是他了吧?只是自己当时却不知怎么就鬼迷了心窍竟然把他给害死了,直到现在才知道这个位子看似风光其实就是个火炉啊,坐在上面的人一个不小心就会被烧得灰飞烟灭。
  长叹了一声,他抚摸着两个孩子的脑袋柔声道:“多尔博、东莪,你们两个人要记住,突围后你们不许说自己满人,也不得透露自己的身份,还要听额娘的话不许任性,明白吗?”
  两个孩子的眼圈早就红了,全都扑到多尔衮怀里痛哭道:“皇阿玛,我们不走……我们要陪着你!”
  多尔衮强自笑道:“皇阿玛不需要你们陪,皇阿玛有十万大军在这里陪着,有这座皇宫陪葬,皇阿玛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好了,时辰快到了,你们赶紧走吧!”
  说完,多尔衮摆摆手,旁边立刻站出来几名身材魁梧的侍卫将晋博尔济吉特氏和两个孩子带了起来,半是强迫的拥簇着他们朝外走去,一路上之听到晋博尔济吉特氏的哽咽声和两个孩子大声的哭声。
  夜虽然已经深了,但德胜门的争夺依旧激烈,此时的德胜门后的大街上堆积的尸体已经堆了一层又一层,仗打到现在清军的败局已定,毕竟他们的伤亡已经是不可计数了,十万大军早已伤亡了大半。关于这点不止是明军明白,清军的高层也明白,但他们依旧徒劳的发动着反攻,因为他们知道若是让这些明军攻入城内,他们的结局也是一样的,那还不如在这里跟明军拼了。
  亲兵在城外搭建了一个帐篷,岳阳就坐在行军凳上静静的看着两里地外那灯火通明的战场,那里的喊杀声从今天早上开始就一直没有停息过,虽然已经指挥了一天的战斗,但此时的岳阳依旧精神振奋,因为他知道要是按照这样的情形打下去,不到天亮清军的人马就得消耗光。
  正当岳阳端起茶杯正要喝茶的时候,陈大志匆匆来报,“侯爷,城北楚狄来报,大约上万名鞑子适才从北门突然冲出,楚狄措不及防之下虽然将其歼灭大半,但依旧有数千人冲出了咱们的大营朝北面逃窜。”
  “什么……竟有这事?”岳阳猛的站了起来猛的喝道:“确定那伙人的身份没有?”
  陈大志点头道:“已经确定了,那伙人全都是鞑子最精锐的正黄旗,他们拼命护送着数十辆大车已经冲出了楚大人的防区,现在怎么办,要派人去追么?”
  岳阳长吁了一声轻叹道:“罢了……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再说现如今黑灯瞎火的咱们怎么追,那些逃出去的鞑子就暂且不要离他们了,还是先集中精力将城中的鞑子围歼掉吧……”
  天色慢慢的亮了,响彻了一夜的枪声也渐渐平息下来。
  杨国柱慢慢的走在盛京城的街道上,放眼望去是一排排层层叠叠的尸体,此时的他脚踩在地上全师黏糊糊的一片,那是一层淹到鞋面的尚未凝固的血液,不时还能听到尚未断气的清兵的呻吟声。
  在杨国柱的后面则是上百名手持火铳的军士,他们正警惕的打量的打量着四周,虽然现在清军已然退去,但依旧保不齐有哪个不长眼的会跳出来给杨国柱来上一刀或是躲在暗处给他一箭,要是杨国柱这位堂堂总兵官被清军的暗箭射死那乐子可就大了,是以由不得这些亲兵们不小心。
  一队队明军小心翼翼的行走到遍布尸体的街道上,直到大军来到城市的中心后这些尸体才渐渐减少。
  “大人,前边就是鞑子的皇宫了。”一名向导指着前方的那座宫殿大声道。
  杨国柱抬眼望去,看到在初升阳光的照耀下一座宫殿就在前方不远处静静的屹立着,在宫殿的墙壁后一个个涌动的人头隐约可见。
  杨国柱冷笑起来:“哼……这些人以为躲在墙壁后头就没事了吗?对了……咱们的火炮拉进来了没有?”
  “回禀大人,由于进城的道路损毁严重,咱们的火炮要拉进来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那就让鞑子多活一段时间吧。”杨国柱眯着眼睛看着不远处的皇宫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在他看来清兵即便是躲在宫中也不过是苟延残喘罢了,只要己方的火炮一到那些看似坚固的宫门和墙壁必然会被轰成一堆残渣。
  正在杨国柱盘算着攻进鞑子皇宫后如何抓住那些首脑的时候,前方的皇宫里突然冒出了一股股黑烟,看到这样的情形杨国柱心中不禁一紧失声道:“不好……鞑子皇帝要自焚!”
  随着杨国柱话音落下,前方的浓烟越来越大,一阵大风吹过一股股浓烟飘向了他的方向,呛得杨国柱一行人忍不住剧烈的咳了起来。
  一名千总有些不甘心的问:“大人,鞑子皇帝肯定在里头,他们要自焚了咱们要不要冲进去?”
  望着前方浓烟滚滚的皇宫,杨国柱苦笑了一声:“罢了罢了……若是强攻进去免不了又要贴上兄弟们的性命,咱们还是等火势烧完再说吧!”
  
  第四百四十二章
报捷
  
  崇祯十二年五月初六,大明京畿紫禁城太极殿,崇祯正和大殿上召开早朝。
  今天的早朝主要议题是如何对四川境内和河南、湖北等地的流寇加大打击力度的问题,早朝一开始身为当朝首辅的杨嗣昌就旗帜鲜明的提出要加派兵力,不但要给四川的洪承畴加派兵力还要分别给河南的孙传庭和湖北的卢象升也加派兵力,争取在今年将四川、湖北、河南、陕西等流窜在中原腹地的流寇剿灭干净,还大明一个朗朗乾坤。
  但杨嗣昌这个计划一提出来就遭到了不少人的反对,第一个质疑他的人就是身为次辅的周廷儒,而反对的理由也非常充分。
  “杨首辅,您说要加派兵力剿匪,这个想法自然是好的,可银子从哪来?加派的士卒从哪来?”周廷儒淡淡的说道:“如今朝廷虽然比起前些年好了些,但银子并没有多到可以让我们肆意挥霍的地步,各处灾情连连告急,朝廷救济这些灾民尚且力不从心,何来的兵力和银饷加派兵力?难不成您又想让皇上开内帑不成!”
  一听到周廷儒的话原本坐在龙椅上饶有兴致看着两位内阁大佬都嘴皮子的崇祯脸色立刻微微一变,眼神也变得不善起来。过惯了苦日子的小朱同志好不容易才靠着便宜女婿攒了点银子,现在要是有人想要打这笔银子的主意他是绝对不答应的。
  杨嗣昌仿佛没有听出周廷儒话语里讥讽的语气似地轻笑道:“周大人言重了,本官怎会让皇上开内帑呢,朝廷没有银子可有人有啊,只要他答应了那么一切都不是问题了。”
  “嗯……”
  现在即便是最迟钝的人也明白杨嗣昌的意思啊了,周廷儒深深的看了他一眼讥笑道:“杨大人打的真是好主意啊,您说的是岳侯爷吧?只是此事也要人家岳侯爷愿意才行,毕竟没有谁的银子是大风刮来的。”
  杨嗣昌一捋胡须笑了笑:“事在人为嘛……只要是为了大明,我想岳侯爷会理解的。”
  杨嗣昌的话一出口不少人都在暗暗吐槽,这个老家伙还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换了你试试看。只是虽然心里嘀咕着,但现在杨嗣昌口口声声要说为了大明,众人也不好说什么。
  只是杨嗣昌不说崇祯却不能不说话,毕竟岳阳不仅是他的臣子还是他的便宜女婿,这么往死里的用人家他也不忍心,他这才说了句公道话:“此事不可操之过急,毕竟如今忠勇侯正在关外和鞑子血战,战况如何我等还不知晓,是以朕以为还得另想法子为好。说到这里朕就不明白了,忠勇侯此番出兵关外收复辽东也不过带了十万兵马,如今洪承畴手中也有五万大军,却连区区张献忠也不能平定,朕不知道该说他无能还是流寇太过厉害,不知杨卿何以教朕。”
  要说崇祯今天估计也是心情不怎么好,这番话一说出来便是让杨嗣昌感到老脸一阵火辣辣的。要知道杨嗣昌身为内阁首辅,更是身兼兵部尚书之职,这天下的兵马调动剿匪自然也归他管,原来还能说由于关外的清军和辽饷拖了后退,使得大明没有办法把所有经历都投入到关内的剿匪大业上来,可如今岳阳已经替他们把这个问题都解决了,可这么久李自成、张献忠、罗汝才这些流寇依旧活蹦乱跳,你不能指挥大军剿灭这些流寇也就算了,现在还想让岳阳出粮、出钱又出兵的替你剿匪,这得有多厚的脸皮才能说出这话来啊。
  看到杨嗣昌脸色一阵青一阵红的变换个不停,一旁的周廷儒却是暗暗高兴。要知道周廷儒可不是一般人,原来他可是做过内廷首辅的,虽然后来被赶下台了,但这货可是无时无刻不在想着重新起复,现在看到杨嗣昌被崇祯挤兑心里实在是说不出得开心。大明的文官们要说到起安邦治国不一定精通,但说起阴人挖坑那一个个全都是专家级别的,听到这里他毫不犹豫添了把火,不咸不淡的说道:“杨首辅可别忘了,如今岳侯爷尚在关外和建奴血战,咱们朝廷没有支援一兵一卒也就算了,却还算计着他的身家,这也太不厚道了吧?”
  周廷儒这话已经不是打脸,而是几乎在指着他的鼻子骂他陷害忠良了。
  果不其然,听到这里崇祯也皱着眉头一字一句的说道:“杨爱卿,你身为朝廷首辅,难道除了向忠勇侯打秋风之外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
  大殿内一片寂静,堂堂一个当朝皇帝竟然当场说出打秋风这个词汇可是很少见的,这个词可以说是皇帝调侃,但也可以说是皇帝在隐晦的表示了他的不满。
  杨嗣昌心里暗暗叫苦,其实但凡有其他的办法他也不会提出刚才的建议来。现在谁都知道如今的岳阳不但是当朝第一名将,而且还是皇帝的女婿,现在正是圣眷正浓的时候,打人家的小报告其实是最愚蠢的事,但他不打不行啊。眼看着关外就要给岳阳给平了,届时岳阳的声望将会达到无人可比的高度。这些日子已经有传言说皇上要把岳阳调回京城赐给他一个大学士的名头,然后要把他调如内阁了,用屁股也知道要是让岳阳入了内阁哪还有自己的位子吗?是以杨嗣昌思量再三,这才决定开始分化岳阳手中的力量,可现在才刚开始说呢就有这么多人跳出来反对,这日子还怎么过啊。
  杨嗣昌的遭遇大殿中的大臣们看得很清楚,要不说群众的眼睛都是雪亮的,进入今年以来崇祯对杨嗣昌的态度就不怎么好。杨嗣昌的死党户部尚书程国祥、礼部尚书江逢元先后被崇祯找了个由头给拿下了,取而代之的是李待问和林欲楫,朝中早有传言杨嗣昌这个首辅的位子坐不稳了,现在看来还真是无风不起浪啊。
  正在杨嗣昌绞尽脑汁的想要为自己辩解的时候,大殿外飞快的跑来了一个人影,这个人跑得很快,在跑到台阶上的时候脚尖被台阶给办了一下噗通一声摔到在了地上发出了一声闷响,来人趴在地上诶哟哟的喊了起来。
  众臣不禁大惊,纷纷低头望去。到底是谁这么大胆,竟敢在庄严肃穆的太极殿上如此放肆,在看到这个人之后众臣的脸色也变得很是精彩,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如今掌管着司礼监同时也兼任东厂都督的大太监曹化淳。
  曹化淳的样子崇祯自然也看到了,当时脸色就变黑起来,怒声道:“你这个老杀才,也不看看这是什么地方,竟敢在大殿上狂奔还懂不懂规矩守不守礼法了,来人啊……把这个老沙才……”
  “诶诶……皇上息怒,荣奴婢说完话您在处置奴婢也不迟啊!”被摔得咬牙呲嘴的曹化淳顾不上身上的疼痛赶紧摆手道:“皇上,奴婢是真的有大事有禀报给您啊!”
  看着趴在地上使劲想要站起来却有些吃力的曹化淳,崇祯这才心中一软叱喝道:“说……你要是说不出个子丑演卯来看朕怎么收拾你!”
  “是!”曹化淳挣扎着站了起来对着崇祯做了一个揖这才面色一喜道:“皇上大喜……皇上大喜……关外传来消息,忠勇侯终于收复了盛京了!”
  “什么……”
  曹化淳的话音刚落,崇祯立刻腾的站了身子一阵乱颤:“你说的是真的吗?”
  “千真万确啊皇上!”曹化淳也是一脸的激动,“这是忠勇侯刚派人送到的战报,上面说得清清楚楚。忠勇侯率领大军攻入盛京,贼酋多尔衮在盛京皇宫内自焚而亡,其余鞑子王公大臣大部战死,目前忠勇侯正率部清除建奴残部。”
  “轰……”
  曹化淳还没说完,大殿上便轰动起来,这个消息实在是太让人震惊了。
  崇祯的脸色一瞬间便涨得犹如猪肝般变成了红紫色,几乎是不可置信的指着曹化淳喝问道:“你……你说的是真的吗?要知道你若敢说谎那可是欺君之罪啊!”
  “奴婢就是有一百个胆子也不敢欺君啊!奴婢接到关外的八百里加急战报后就连忙赶来了,可没有半分停留!”曹化淳赶紧叫了起来,小跑着上前两步从袖子里掏出了一份战报双手高高举过头顶。
  一旁的王承恩见状走下台阶从他手中接过战报转交了崇祯,崇祯一把抢过战报一目十行的看完,这才仰天大笑起来,崇祯笑得是那么的畅快,一直笑到眼泪都出来还不自知。
  看着崇祯状若癫狂的模样,重臣们出奇的没有人吭声,就连最喜欢挑毛病的言官也没人指责皇帝的失态,因为他们都明白这些年崇祯被关外的那个人数不过百万的游牧民族压得有多苦。
  从努尔哈赤到皇太极,在这数十年间大明死在满清刀下的冤魂不计其数,原本有五百多万汉人的辽东在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两父子的血腥屠戮下如今只剩下了不足百万,这还不算清兵历次入关所造成的杀孽,说大明跟满清是仇深似海不共戴天那是丝毫也不为过。现在满清终于被灭了,盛京……也就是沈阳也终于回到了大明的手中,这可是足以在大明史书中留下重重一笔的大事啊。
  大殿上呆滞了好一会,不多时不知是谁高呼了一声:“恭喜皇上……贺喜皇上,咱们大明终于灭了伪清,此乃大明之福皇上之福啊!”
  “恭喜皇上……贺喜皇上……”大殿上的众臣们猛一听到这话后也纷纷回过神来,齐齐朝着崇祯拜了下去。
  看着在地上跪倒一地的众臣,崇祯欢喜得说话的声音都开始颤抖起来:“朕……朕要马上到太庙向列祖列宗告捷,朕要昭告天下……朕要大赦天下!”
  看着已经变得有些语无伦次的崇祯,众人都显得很理解,毕竟那是灭了一国的大事,说起来确实是要到太庙向祖宗祷告的。
  就这样,崇祯领着一帮子文武大臣到了太庙开始上香向列祖列宗报告了这个喜讯,并祈求列祖列宗保佑尽快灭了大明境内的流寇,好还大明一个朗朗乾坤。
  这场狂欢的盛宴一直持续了三天,直到三天之后崇祯才从惊喜中慢慢平复下来。而这时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被众臣提上议程,那就是沈阳是收复了,可接下来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首先就是沈阳要不要驻军要派谁驻军,还有辽东经过数十年的战乱人丁稀少,想要回复起来绝非一日之功至少要从关内大量的移民过去,可你要移民总得给百姓先期的种子、农具和生活物资吧,而一切的一切说白都需要银子,从哪弄呢?为了这个问题朝中又掀起了一场争论的高潮……
  朝中的争论岳阳并不在乎,因为不管怎么争论朝中也没法撇开他单干,毕竟目前来说大明还离不开他,确切的说是离不开他的军队和他的银子。
  有时候岳阳也在想,自己这样做真的好吗?毕竟现在自己还在,自己手中也握着强大的实力,要是哪天崇祯不在了,他的后代或是下一任皇帝会容许自己这样的人和势力存在吗?答案是肯定的,绝不会,没有任何一名皇帝会容忍这样的势力存在,只要他们一有机会就会毫不犹豫的消灭自己,这是毫无疑问的。
  “看来是时候考虑一下后路的问题了。”此时的岳阳正站在满是废墟废墟的城墙上喃喃的自语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5/3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