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明朝生涯(校对)第32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23/338

  “噗通……”
  陈一航再也支撑不住颤抖的身躯,一下就跪倒在了地上,身子抖得如同筛糠一般带着哭腔嚎叫起来:“皇上……臣……臣冤枉……臣绝对没有这个意思啊!”
  崇祯轻哼了一声,看着跪在地上的陈一航,他的心里实在是说不出的痛快,这些言官以往自诩清流对他这个皇帝指手划脚,但为了保持颜面他又不能对这些言官大动肝火。因为动了一个言官就会象捅了马蜂窝一般飞出来一大片,弄得他头疼无比,现在有岳阳为他出气他的心中自然是舒畅无比。
  只是他心里虽然高兴,但脸色却显得很难看,轻咳了一声后正要说话,却看到一旁又站出了几位言官。一名五十来岁的言官神情冷峻的对岳阳道:“岳侯爷,您如此咄咄逼人是否有些过了,陈大人也是一片公心,你如此苦苦相逼莫非真想置他于死地吗?”
  “正是,正所谓得饶人处且饶人,适才陈大人言辞确实有些过了,可您如此咄咄相逼却是不应该吧。”这位刚说完,旁边一位年轻的言官又接上话了。
  看到这样的情形,众人文臣算是看出来了,今天这些言官是打算和岳阳彻底卯上了。
  “嘿嘿……”
  岳阳却是被气乐了,看着这群义正言辞的言官,他感到一种莫名的讽刺。
  明朝是华夏历史上颇讲言论自由的王朝。特点就是推行言官制度,大臣们可以放开了提意见,上至国家大事,下至后宫琐事,只要你有想法,可以尽管说出来,不要害怕得罪皇帝。因为在明朝,再残暴的君主也不愿背上“昏君”、“杀谏官”的骂名,实在气极了,最多也只是“廷杖”——在言官的屁股上狠狠地打一顿而已。
  因此,明代言官立论唯恐不偏激,言辞唯恐不夸张,往往凭借着捕风捉影、小道消息,就极尽耸人听闻之能事。他们关心的并非所论是否属实,而是能否凭借刻薄的言辞哗众取宠,一举成名。
  对于这样的人岳阳历来都是最痛恨的,正是因为这种唯恐天下不乱的才将朝廷弄得乌烟瘴气。
  毕竟世界上再没有比“挑刺儿”更容易的事情了,再完美的人和事也能挑出个毛病,陈谷子烂芝麻的事,七大姑八大姨家的事,总能和你联系在一起。你在位时骂你,罢官后还要骂你,活着骂你,死了还要骂你,好像不把你搞臭,就显不出这些言官的水平。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万历时期,大理寺左评事雒于仁写了一篇《酒色财气四箴疏》,几乎就是对万历皇帝指着鼻子破口大骂,把万历皇帝描绘成好色、贪婪、残暴、昏庸、无能、懒惰全身上下没有一丝优点的人,总而言之是个五毒俱全、一无是处的皇帝。这样的文章在后世的人看来,这已经不是进谏而是人身攻击了,万历皇帝都可以凭借这篇文章告他诽谤侵害名誉了。但万历皇帝最后给他的处分也不过是革职为民,这也足以说明了这个时期言官的气焰是何等嚣张。
  面对这些言官你一言我一语近乎无赖的语言,岳阳没有理会,而是对崇祯深深做了一个揖沉声道:“皇上,陈一航目无君上诬陷大臣,身为大明臣子却公然否决皇上旨意,实可谓是罪大恶极,望皇上对其严惩!”
  “皇上不可!”
  “万万不可啊!”
  几乎是同时响起好几个声音,那名年老的言官上前一步大声道:“皇上明鉴,我朝言官向来就有风闻奏事之责,陈大人适才所言或许有不妥之处,但这也是他职责所在,不应受到责罚!”
  “嗯,杨大人所言甚是,言官历来便有风闻奏事之权,我朝更有不因言获罪的祖制,陈大人此举何罪之有?”
  “话是这么说,可陈大人方才确实是过了些。”
  “哼,忠勇侯一介武夫,骂了也就骂了,又能如何?”
  大殿上不少官员议论纷纷,只是大部分的人都偏向了那些言官,却是很少有人替岳阳说话,又过了一会大殿上逐渐静了下来,所有人都将目光投向了崇祯,等待他的裁决。
  此时的崇祯也有些为难,岳阳是奉了他的旨意进京的,可陈一航却跳出来横加指责,从这点上来看陈一航实在是太不给自己这个皇帝面子了,自若不严惩岂不是太没面子了吗。可若是严惩了陈一航那些言官的德行他是知道的,肯定会闹腾起来,到时候又是一件头疼的事。
  最后崇祯将这个烫手的山芋扔给扔给了岳阳,“岳爱卿,此事因你而起,你以为应如何处置啊。”
  岳阳不假思索的说道:“陛下,臣以为陈一航目无法纪,肆意诬陷大臣意图颠覆我大明江山,理应凌迟处死并诛九族,不过考虑陛下以仁治天下,诛九族就免了,砍了他的脑袋就好了。”
  “什么……”
  岳阳的话音刚落,太极殿上立刻乱成了一锅粥,不止是言官,就连所有大臣都沸腾起来。所有人都被这番话给惊呆了,这货莫不是疯了,只是被言官参了一本而已,竟然就要诛人家九族,这是何等残暴的人才能干出这种事啊。
  而站在岳阳身后的那两名年轻的言官也跳了起来,那名姓杨的言官更是朝着岳阳的脸就挠了过去。
  看到这老家伙竟敢对自己动手,岳阳哪还有什么客气的,立马就是一拳打了过去,只听到“波”的一声闷响,这名老头的顿时被砸了个满脸桃花开,脸上鲜血横流,整个人顿时就倒在地上一动不动了。
  “放肆……”
  “竖子敢尔……”
  看到岳阳竟敢真的动了手,不少言官眼珠子都红了,立刻就朝着岳阳扑了过去……
  
  第四百九十五章
痛打言官
  
  大明的文官历来都有在大殿上打架的传统,估计是朱元璋在位的时候杀的文官太多,紧接着老朱的四儿子朱棣当了天下后又继承了老子的传统,把当时最有名的儒家名人方孝孺诛了十族,父子两人你杀完了我又杀,杀得文官们心惊胆战。说句不客气的话,当时的文官地位真的很低,见了皇帝连大气都不敢喘。
  直到朱棣死后,接下来老朱家的继任者们全都是从小在深宫里长大的乖孩子,平日里早就被那些文官师傅们的四书五经教坏了脑子,学着人家玩起了仁政,以至于文官们的气焰越来越嚣张。
  后来文官们觉得还不过瘾,干脆就在太极殿上玩起了全武行,一言不合就掐架的事时有发生。最有名的是土木堡之变,英宗被俘,二十多万军队被击溃,从征的一百多名文臣武将几乎全部战死沙场。消息传到京城,百官在殿廷上号啕大哭。
  大臣们立刻就请出了皇太后请她另立新君,都御使陈鉴立刻就在大殿上历数蛊惑英宗亲征的大太监王振之罪,并威胁说:“王振罪不容诛,死有余辜。殿下如不即正典刑灭其家族,臣等今日皆死在这里。”
  这时,王振的死党马顺就站出来王振遮护,并喝逐群臣。给事中王竑见马顺还敢嘴硬,立马就恼了,上前一把抓住马顺开始拳打脚踢,当场结果了他的性命。愤怒的官员们又当场打死了王振的另外两个死党宦官毛贵和王长随。
  这些事都是当着皇太后的面干的,由此可见大明的文官们胆子是何等的大。这此言官们看到姓杨的言官被打到在地,眼珠子立马就红了,旁边两个言官和一旁的陈一航立刻就朝着岳阳扑了过来。
  “来得好!”
  看到这几个言官扑过来岳阳不惊反喜,立刻助跑了两步起身一个侧踢,只听到一声闷响,那名年轻的言官立刻就被踢飞了五六米,整个人重重的摔在了坚硬的地上一动不动口鼻流出了鲜血生死不知。岳阳落地后又顺手给了旁边一名名言官一记手肘,打在了他的肋部,痛得这厮整个人都蹲了下来痛得连乌纱帽都掉了下来,随后岳阳一把抓起他的头发膝盖往他面门一顶。
  “砰……”这名言官整个人也瘫倒在了地上一动不动。
  就这样,最先冲出来的三名言官全都被岳阳打趴在了地上,而那名罪魁祸首的陈一航却是吓得呆立当场整个人一动不动。
  岳阳上前两步冲着他咧了咧嘴笑了笑:“怎么……你还想打吗?”
  “不……不……不不……”陈一航的脑袋摇得犹如一个拨浪鼓般快速双腿抖得如同筛糠似地,差点就要哭出声来,这都是什么事啊?不就是弹劾了一个人吗,怎么就弄成这样了。
  而整个大殿也是寂静无声不少人的嘴巴大得可以把鸡蛋放进去,包括崇祯在内所有人都没想到岳阳竟然会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大打出手,而且是将弹劾他的言官们全都打倒在地。
  直到此时负责维持大殿安全的大汉将军们才反映过来,各自手持长枪大戟从太极殿外跑了进来。
  而周围的大臣们看着昂首站在原地的岳阳,又看看倒在地上生死不知的三名言官和身子一直到现在还抖个不停的陈一航全都无语。这时他们才意识到站在他们面前的可是一个威名赫赫战功卓著的武将,这一位可是能带着大军把满清鞑子都灭了的主,这些言官竟然想要对他动粗,这不是寿星公上吊活得不耐烦了吗?
  将几名言官打倒在地后,岳阳仿佛没事人似地拍了拍身上的灰尘,这才对崇祯躬身施礼道:“陛下,臣失礼了。适才这几个不长眼的蠢货竟敢以下犯上对微臣动手,臣不得已才还的手,望陛下明察!”
  说完,岳阳转头对身边陈一航笑道:“陈大人,你说是不是啊。”
  此时的岳阳对于陈一航来说简直就是一个从地狱归来的魔鬼,亲眼目睹三名同僚被岳阳活活打倒在地上生死不知的他早就被吓傻了,如今这个魔头竟然对还他咧嘴一笑,陈一航再也支撑不住身子,整个人噗通一声就跪了下来,颤声道:“我……我我……”
  看到陈一航竟然如此脓包,周围的大臣们都暗暗皱起了眉头,这个家伙也太废材了。刚刚还气势汹汹的要至人家于死地,现在竟然吓成这副样子,实在是太丢脸。不过鄙夷归鄙夷,但大家身为文官,还是要讲阶级立场的,是以并没有人表现出来。
  而崇祯看到岳阳竟然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将三名言官打得半死,他在暗暗心惊的同时也暗皱眉头,这事确实让他很是为难,半晌后才叱喝道:“岳阳,虽说适才是杨爱卿等人动手在先,但你下手也太过歹毒,将然将三名朝中重臣殴打致伤,朕也不能不处置你。这样吧,便罚你一年俸禄,日后若是再犯朕绝不轻娆!再有,赶紧派人将杨爱卿三人抬下去交由太医诊治!”
  崇祯这么一说,大伙都看出来了,他们这位老板在拉偏架呢,岳阳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把人打伤,就只是不痛不痒的罚了一年俸禄,与其说是惩罚还不如说事拍苍蝇呢。
  这下有人就不服了,站了出来说道:“陛下,忠勇侯无端殴打朝廷命官,实在是目无王法有辱斯文,怎可一句罚俸便可轻饶,此等恶人应该将其交由大理寺严惩才是。”
  “诶呀,这位是谁啊,说话这么冲!”
  岳阳一听就不乐意了,对着这个穿着朱袍的官员喝道:“你这老头刚才眼瞎了,没看到是他们先打的我吗?区区几个七品小官,竟然想殴打当朝一品大员,此等行径若是传扬出去官场的体统还要不要了?官场的尊卑还要不要了?若是传扬出去,日后大家有样学样,随意一个下官都能当着皇上的面殴打上官,随便哪个人都能指着当朝一品大员鼻子痛骂,咱们的大明朝还不乱套了吗?而你说这话又是何居心,难道是想祸害我大明官场不成?”
  “你……”
  这名官员被岳阳骂得一时间说不出话来,他很想反驳,但其实仔细一想岳阳这话也没有说错。不管任何时代官场都是最讲究尊卑的群体,全天下的官员一个个拼了老命的往上爬是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能爬到别人的头上享受一览众山小的景色和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快感吗?如果这个体系被打破了,日后随便一个芝麻绿豆大的小官都能指着他们的鼻子骂,那他们辛辛苦苦的往上爬还有什么意思。
  一旁的众人虽然也很想治治这个无法无天的家伙,但他们也没有什么好的理由,毕竟刚才确实是那几名言官先动了手,岳阳虽然下手重了点可人家是被迫反击的,你总不能让他站在原地不动让人打吧。
  就在不少人恨得牙痒痒但又如可奈何的时候,一个言官突然喊了起来:“岳阳,此事姑且不论,但你无内阁及兵部公文擅自带兵进京,此事你又如何解释?”
  听到又有人对这个问题纠缠不休,岳阳的脸顿时就沉了下来,“适才本侯已然说过,我宣大军是奉了皇上的圣旨进京的,难不成你以为皇上没有这个权利调集兵马进京吗?”
  “有自然是有的,可……”
  “够了!”
  这名文官还想再说,但却被坐在龙椅上的崇祯给打断了,只见他啪的一声一巴掌拍在了面前的龙案上沉声喝道:“此事是朕的决定,王爱卿你有和异议?”
  崇祯这么一发火众位大臣都哑了,人家老板都说了是自己的决定,你若还揪着这个不放那就是跟老板过不去了。
  岳阳冷笑着看着这个家伙心里暗自鄙夷,这些人都是闲出来的,没看到内阁四位大臣和兵部尚书卢象升都站在旁边一言不发吗,你们瞎起什么哄,真以为皇帝是摆设啊。
  话说此时内阁的几位大学士心里也是左右为难,这次崇祯下了密旨调集岳阳进京竟然不和他们打一声招呼,这未免太不把他们这几个人放在眼里了。可这事真要摆在名面上说崇祯并没有做错什么,皇帝是整个国家的象征,天下所有的兵马都归他调遣,他要调哪支兵马过来他的自由,他们是没有权利说三道四的。
  周廷儒思量了半天,他知道自己身为内阁首辅遇到这种事是必须要说话的,不管是支持还是反对都要表明一个态度,最后他站了出来说道:“陛下,臣以为陛下身为天下共主自是有权调兵进京,但此事却是太过突兀,因此臣以为下次若再有此事需得告知臣等一声,否则老臣等人也只能祈求致仕了。”
  崇祯也知道周廷儒能这么说已经算是很克制了,他点点头道:“周爱卿言之有理,此事是朕孟浪了,下次朕若再有此事朕必和诸位爱卿商议。”
  看到当朝首辅和皇帝已经打成协议,百官们也就不好说什么了,最后在百官们郁郁不乐的神情中崇祯宣布开始退朝。
  
  第四百九十六章
献策
  
  退了朝后,岳阳就被崇祯给叫到了坤宁宫。
  跟着崇祯来到了坤宁宫岳阳见到了一脸笑容的周皇后,一旁坐着的还有自家的媳妇坤兴公主朱媺娖,只是坤兴公主这些天由于跟着岳阳赶路的原因身子比较乏,正眯着眼睛有一句没一句的陪着自家母后说话。
  一看到岳阳,周皇后就埋怨道:“正宏,你是怎么照顾媺娖的,从山东到京城路途遥远,你十来天就赶到了,可媺娖是个女儿家身上还怀着孩子,你怎么不悠着点,你看看如今媺娖这小脸白的,要是累出个好歹来我看你怎么办?”
  “我……”
  被丈母娘埋怨的岳阳有些不知道该怎么接这话茬,反倒是朱媺娖替自家男人说话:“母后你也别怪正宏,您是没瞧见父皇那圣旨里催得叫一个急,两万大军人吃马嚼的每天得耗费多少粮食,花的银子更是海了去了,能在这么短的时间从山东赶到京城已经很不容易了,您还要怪他,那也太让人寒心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23/3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