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明朝生涯(校对)第3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4/338

  岳阳在郑发奎介绍的时候心中却是一愣,因为他感觉到郑发奎拉着他手竟然有轻微的颤抖,而且在说到这名贵客时态度明显很是肃然和恭敬。这个发现让岳阳有些惊讶起来。因为这意味着郑发奎此刻很紧张,而能让郑发奎如此失态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自己面前的这个老人身份应该很不简单,至少是远比郑发奎要高。
  这就让岳阳好奇起来,郑发奎可是堂堂的四品知府,能让郑发奎都感到紧张的人这说明他的身份地位肯定刚要比郑发奎高出一大截。
  发现了这点后,岳阳也不敢怠慢,赶紧上前一步对那名老者躬身行了个礼,恭敬的说道:“后生晚辈岳阳见过老先生,愿老先生福寿安康!”
  “呵呵……免礼!”这位老者笑道,“老夫此次来到应州,一来是好久不见少愚(郑发奎的表字),过来看看他。二是老夫早在几个月前便听说在应州府有个少年英杰率五百团练大破万余贼寇之事,心中倍感好奇啊,这才冒昧让少愚请岳公子跑了一趟,望公子不要介意才是。”
  听到这位姓许的老者一开口,岳阳就更肯定了自己的猜测,因为此人虽然在说话时笑容满面,但刚一开口一股儒雅而浓郁的官威便扑面而来。
  想到这里,岳阳心里就更有底了,他恭声道:“蒙长者垂爱,晚辈不胜荣幸!不知长者有何指教?”
  “指教不敢当,老夫听闻岳公子虽然是秀才出身,却毅然弃笔从戎操办团练,于流寇茶毒乡里之际率兵驰援应州大破贼兵,此举颇有定远侯之风啊!”
  听了这名老者的话,饶是岳阳脸皮颇厚却也有些红了,这位老者拿班超来比喻自己实在是让自己有些愧不敢当啊,他正色道。
  “老先生过奖了,正所谓: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又道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晚生身为应州府生员,至此贼寇肆虐之际,岂敢不出一份力呢?”
  “好,说得好!”岳阳的话刚一出口,姓许的老者眼睛便是一亮,一拍大腿,眼中更是露出一股欣喜之色赞许道:“好一个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说得好啊!这不正是吾辈读书人所求之大义乎?学颖,你说是不是啊!”
  坐在姓许老者右下首的中年人也捻须赞道:“嗯,东翁所言甚是,正所谓言由心生,岳公子能说出此等警句,这也说明岳公子胸怀大志不同常人啊!”
  听着两人连声夸自己,岳阳此刻的脸红得就象猴屁股,顾炎武老大虽然现在还没说出这句名言,但人家现在好歹也已经是个二十岁的成年人了,自己若是恬不知耻的再得意洋洋可就太不像话了。
  他赶紧转移了话题:“老先生过奖了,晚生听老先生言谈举止不同常人,想必也不仅是一名寻常的读书人吧?”
  “哈哈哈……岳公子不愧是慧眼如炬啊,老夫就知道瞒不过你。”兴许的老者听到岳阳一口道破自己隐瞒了身份却也不生气。很坦率的承认道:“既然如此,老夫也就不瞒你了,老夫姓许名鼎臣,如今添为山西巡抚,这位则是老夫的师爷唐学颖!”
  许鼎臣的话音刚落,饶是岳阳早就有了心里准备也不禁吃了一惊。一省巡抚这个官可不小,这可是相当于省长兼省委书记的官啊。他赶紧朝许鼎臣单膝跪了下去行礼道:“后学晚辈岳阳见过徐大人,适才学生若有冒犯之处还望大人恕罪!”
  “哈哈哈……起来吧,就冲你刚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老夫若是怪罪岂不是让天下读书人耻笑吗?”此刻的许鼎臣显得很是平易近人,挥手让岳阳站了起来,并让他入了座。
  许鼎臣既然表明了身份,岳阳自然要加了几分小心,书房的气氛也比刚才多了几分谨慎和肃穆。
  看到这样的情形,许鼎臣对岳阳笑道:“岳公子不必如此,老夫今日可没穿着官袍,你不用那么拘谨,象刚才那般随意即可。”
  岳阳闻言却苦笑起来:“你的官最大,这么说自然没问题,可我们却不能这么做啊。”
  看到许鼎臣表明了身份,岳阳也不但算和他兜圈子了,直接问道:“许大人,不知您突然召晚生前来有何事尽管吩咐,只要是晚生能效劳的必然不会推辞。”
  “哦,看来岳公子也是个爽快人啊!”许鼎臣和唐师爷对视了一眼后笑了起来。
  他捋了捋颌下的短须沉吟了一会后忽然问道:“岳公子,不知你表字如何称呼啊?”
  岳阳赶紧答道:“回许大人话,晚生表字正宏!”
  许鼎臣点点头:“嗯,如此……老夫便称呼你正宏吧。”
  “那是晚生的荣幸!”
  “如老夫没有记错的话,正宏你今年二十有二,如此年纪便取得秀才功名,可见你平日里是用了功的。那你打算参加明年的乡试吗?”
  “这……”岳阳摇了摇头,叹息道;“学生惭愧,近年来却是将学业荒废了不少,恐怕是不能参加乡试了。”
  “这样啊……却是可惜了!”许鼎臣捋着胡须的手停了下来,过了一会才说道;“正宏,你已然是决定放弃科举之路吗?”
  岳阳苦笑着拱了拱手:“大人见谅,如今流寇肆虐,百姓民不聊生,晚生又如何有心情参加科举呢?恐怕有辜负老大人的厚望了。”
  岳阳虽然这么说,但心里却嘀咕道:“科举?哥们脑子被门夹了才参加呢。”自家人知自家事,生长在红旗下的岳阳哪里会写什么八股文呢,若是参加科举的话恐怕是连怎么死都不知道。
  “唉……”
  许鼎臣轻叹了一声,和一旁的唐师爷对视了一眼,看到唐师爷微微点了点头,他转过头来时脸上却露出了笑容,蔼声道:“人各有志,既然正宏无心科举,老夫也就不勉强了,不过若是看到你这样一个年轻才俊就此荒废却也于心不忍。这样吧,上次流寇来袭,应州千户黄大福身为千户却畏敌如虎,任由流寇肆虐,已经让朝廷革了职。而解了应州城之围的你却由于没有一个相应的名份而得不到应有的奖赏,这样吧,老夫给你两个选择,一是你入了军籍,老夫向朝廷保举你为应州千户,第二嘛,则是应州府还缺个操守官,老夫回去后便可用巡抚衙门的名义任命你为操守官,你自己选一个吧!”
  
  第七十一章
拉拢
  
  随着许鼎臣的话说完,书房内陷入了寂静,许鼎臣、郑发奎和唐师爷都面带微笑的望着岳阳。
  在他们看来,这个答案对于岳阳来说很简单,也不难选择。只是他们却不知道,此时的岳阳心中却陷入了犹豫和挣扎之中。
  过了好一会,犹豫了良久的岳阳才无奈的说道:“大人,晚生愿意担任操守官一职!”
  “嗯,好!老夫回去后这就替你着手办理,相信公函很快就会下来!”许鼎臣捻须微笑了起来,显得很是开心。
  这里要说明一下,明代的武官一般分为流官和世官两种。所谓流官就是指不能世袭的武官,比如都督、都督同知、都督佥事、都指挥同知、操守官等等,而世官是指可以世袭的武官,也就是说老子死了儿子顶上,儿子没了孙子上,这些官包括指挥使、指挥同知、指挥佥事、千户、百户等等,但是世官和流官最大的不同点是世官一定要入军籍,而操守官则不需要,再者说世官的后代也很少有人能改换门庭加入到文官系统的,因为文官集团的人天生就看不起武官,在这点上文官集团有着惊人的默契。
  而岳阳本身就有着秀才功名,在许鼎臣他们看来天生就该是自己一边的,如果他连这个都不会选择那也太蠢了。
  但他们没想到的是其实岳阳心里真正想得到的官职反倒不是什么操守官,而是那个千户之职。因为操守官和千户比起来虽然操守官的社会地位要比千户高,而且当千户还得入军籍,但比起操守官来说千户却有一个最大的好处,那就是千户是属于野战部队,而操守官却只是地方守卫部队,一般情况下没有兵部的命令是不可以乱动的,这个限制对于岳阳来说才是最感到难受的。
  只是虽然岳阳虽然很想加入军籍当一名正式的军人,但他却不能这么鲁莽的行事,毕竟他还要考虑到家里的老太太等人的想法,在这个重文轻武的年代,一名秀才放弃了功名而去入了低贱的军籍绝对会成为大明朝最大的笑话。而且他真要这么做了别的不说,许鼎臣、郑发奎他们绝对会把岳阳当成异类,进而和他产生隔阂,这种代价也是目前的岳阳所不能承受的,所以他只能选择了操守官这个对旁人认为很正常的官职。
  看着微笑捋须不语的许鼎臣,岳阳心中暗暗叹了口气,当一个国家将当兵视为贱业,随意鄙视打压军人的时候,这个国家离灭亡也就不远了。
  就这样,当岳阳说出了自己的选择后,许鼎臣看着岳阳的目光更加亲切起来。他对岳阳说道:“正宏,既然你选择了操守官这个官职你就要明白,操守官可不比你原来的团练总兵,团练说白了也就是士绅自保的乡兵,而操守官却是朝廷正六品的官职,是朝廷承认的军队,这其中的不同你应该很清楚。而且从此往后应州城的防务可就压在你的肩上了,老夫相信你以文统兵后将来也不至于影响你的前程,你可要好自为之啊!”
  看着许鼎臣眼中带着期许的目光,岳阳又是躬身谢道:“谢大人栽培!晚生必不复大人厚望,一定为大人,为朝廷守住应州城!”
  “嗯,你能明白就好!”许鼎臣点了点头,随后将目光朝一旁的唐师爷微微使了个眼色。
  唐师爷会意的轻咳了一声说道:“岳公子,如今咱们已是自家人了,是以有些事情我们也想了解一下。岳公子,倘若现在流寇再次侵袭山西,你能拿出多少兵力驱逐流寇?”
  岳阳先是一怔,很是老实的回答道:“多了不敢说,四千步卒一千骑兵还是能拉出来的!”
  “四千步卒?”
  “一千骑兵?”
  两声惊叹声立即在书房响起,就连许鼎臣目中也露出了一丝骇然。此刻的他也补不上矜持,急忙问道:“正宏,你真的有骑兵吗?”
  此时不止是许鼎臣,就连不通兵事的郑发奎也大吃了一惊。这年头骑兵可不是什么人都玩得起的。且不说一匹合格战马是如何难得,在这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养一匹马所花费的粮食就相当于养五到六名步卒,而且一名骑身上佩戴的铠甲、兵器以及训练等等,所花费的银子更是海了去了。
  虽然养骑兵的花费十分巨大,但骑兵的战斗力和机动性也是总所周知的,宣大总兵杨国柱为什么能打得高迎祥屁滚尿流,还不是因为他手中有三千骑兵吗?现在突然听到岳阳说自己也有一支骑兵,许鼎臣等人的震惊也就很正常了。
  看着许鼎臣脸上震惊的神色,岳阳心中也有些自得。在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爱,许鼎臣之所以拉拢自己,并许以操守官的职位,并不是自己王八之气四射,而是因为他有一支听命于自己且装备精良的部队,而且这支部队的战斗力已经在前段时间和张献忠的大战中得到了验证,所以这位苦于手中没有一支听命于自己的武装力量的巡抚大人才会放下身段对自己进行拉拢,否则他许鼎臣堂堂一省巡抚,他会吃饱了撑的来和自己聊天吗。
  现在岳阳之所以把自己的实力都摆出来不是为了显摆,而是为了增加自己的筹码,我的能力和力量对得起你给我的官职。
  沉默的气氛一直持续了良久,许鼎臣才长吁了口气道:“看来,老夫还是小看你了,不过这样也好,有了正宏五千精兵,贼寇就算是再次来犯咱们也不用怕了。”
  看到许鼎臣仿佛放下了心中的一块大石头,岳阳趁机问道:“大人,晚生虽然有报国之志,但这些日子为了练兵却也话费颇多,毕竟这精兵虽好,但都是银子堆出来的,不知朝廷能否帮忙筹措一些粮饷呢?”
  “这个嘛……”
  许鼎臣开始沉吟起来,岳阳的话他算是听明白了。我可以用这些士兵来保卫应州府,并在听你从的吩咐。但是也不能让我白干活,皇帝还不差恶兵呢,你得给我粮饷啊。
  许鼎臣不愧是一省巡抚,他很快就想通了其中的环节,他望着岳阳笑道:“这是自然,正宏当了一城操守,你身为朝廷命官,所统帅的人马也算是朝廷的兵马,自然不能再让正宏自己出银子养了。这样吧,正宏你回头将兵马的人数报上来,本官回头便让兵备道将粮饷兵器铠甲都拨下去,不会然正宏自掏腰包的。”
  “谢大人!”
  听到许鼎臣的答复后岳阳心中也是大定,看来许鼎臣对自己还是不错的,也舍得下血本,从这点上来看许鼎臣这个人不是那种既让马儿跑又不给马吃草的人。不但给了自己一个官职,而且还把自己的兵给转了正,从民兵直接就升级为正规军了。
  得到了许鼎臣给的好处后,还不满足的岳阳眼珠子一转,又对郑发奎说道:“郑大人,前些日子应州卫所的千户由于畏敌而不敢增援应州,已经被朝廷给问了罪,想必那个千户所还剩下不少军官吧?不知能否让晚生挑选几名给晚生打打下手?若是可以您可否再拨几个书吏赞画过来就更好了,毕竟这人马一多了需要管的事情也多了起来,晚生一个人实在是忙不过来啊!”
  郑发奎和许鼎臣对视了一眼,许鼎臣微微一点头后郑发奎便笑道:“这有何不可,正宏你就要成为镇守一城之操守官,自然不能事事亲里亲为,是该有一批人为你分忧了,这样吧,等过两日你到城外千户所去挑人,挑到哪个本官就给你哪个,本官再拨给你几名赞画和书吏,这样总成了吧!”
  “如此甚好,晚生多谢知府大人!”岳阳终于松了口气,对郑发奎施了一礼……
  
  第七十二章
准备搬家
  
  岳阳没想到来了一趟知府衙门,却弄了个正六品的官职,换句话说他现在已经是副厅级干部了。
  许鼎臣又和岳阳闲聊了一会并勉励了他几句后就不说话了,岳阳也很识趣的告辞走人。看着岳阳出去的身影,许鼎臣喝了口茶,端着茶杯沉吟了一会后对郑发奎问道:“少愚,岳阳此子虽然年轻,但无论是练兵还是打仗都着实了得,今后你可要和他好好相处,日后若是流寇再次来犯,你们应州府的安危就要靠他了!”
  郑发奎却有些不敢的问道:“大人,可岳阳此人不过是一名秀才,您却直接保举他坐了六品操守官,这样会不会引来非议啊?尤其是大都督那边……下官担心他会趁机做文章啊!”
  郑发奎所说的大都督指的就是坐镇大同府的大总督张宗衡,在此次流寇侵犯山西一事中,宣大总兵杨国柱着实出够了风头,作为杨国柱直属上司的张宗衡也很是风光一时,对此许鼎臣早就有些看不顺眼了,他冷哼了一声道:“文章?上次若非岳阳在应州击溃了张献忠部,说不定应州府早就失陷了,哪有他张宗衡的风光。若是不对有功之臣进行赏赐,今后还有何人会报效朝廷,此时便是闹到皇上面前老夫也敢这么说!”
  原本郑发奎对于如此器重并提拔岳阳很是有些担心,但看到许鼎臣的态度如此坚决,他原本想要说出口的话又咽了回去,但脸上还是露出一丝不以为然的神色。
  不过还是唐师爷了解自家老板的心思,他看了眼郑发奎对他说道:“郑知府,其实你也不必担心许大人提拔这个岳阳会出什么问题,想必张宗衡即便是知道了也不会多说什么,上次他故意把岳阳的功劳给抹掉本身就不是什么光彩事,若是将此事闹大了,对他而言也绝非好事,现在给岳阳一个应州操守官也不算过份,他是不会说什么的,而且你不觉得给了放任如此一支精锐之师游离于朝廷之外不是很可惜么?”
  “很可惜?”
  郑发奎先是一愣,随即又看到唐师爷脸捻着胡须笑而不语,他又细细想了想这才露出恍然大悟的笑容。是啊,岳阳现在手握五千装备精良的精锐之师,但这支部队却只属于私人武装,朝廷一旦有事,若是要召唤它,没拿过朝廷一文钱的人家照样可以不鸟你,可若是岳阳正式担任了朝廷的官职后就不同了,这支武装也就是朝廷的人马了,至少在名义上属于朝廷,日后一旦发生战事,它就是许鼎臣可以器重的一支武装力量,而许鼎臣现在付出了只不过是一些粮饷和一个区区六品的官职而已,这笔生意貌似做得很值啊。
  想到这里,郑发奎才感觉到许鼎臣所谋竟如此之深,只是用一个六品的官职和一份粮饷就把五千精锐弄到了自己的手中,而且还让对方对自己感恩戴德,这份心计自己是拍马也追不上啊。
  想到这里,郑发奎这才抬起了头,望着许鼎臣钦佩的说道:“大人高明,下官远不及也!”
  许鼎臣淡淡一笑:“少愚不必拍老夫的马屁,老夫此举虽有一些私心,但也算是为朝廷招募了一支劲旅,日后贼寇若是再犯,我们也不至于速手无策。”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4/3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