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明朝生涯(校对)第6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4/338

  吴克善还想争辩:“但是……”
  “没有但是……”寨桑站了起来,走到吴克善面前,盯着他的眼睛说道:“吴克善,你老实告诉我,你这次这么殷勤的邀请海兰珠和你妹夫来参加弼尔塔哈尔的婚礼到底是为了什么?”
  “阿布,您这话是什么意思?难道我邀请海兰珠和妹夫来参加弼尔塔哈尔的婚礼还错了吗?”吴克善的脸色一下变得难看起来。
  “你当然没错,但是海兰珠和岳阳却不是这么想的。”寨桑深深的看了自家的儿子一眼,“岳阳和代善、多尔衮等人可是有过恩怨的,你让他们过来参加弼尔塔哈尔的婚礼,他们能放心吗?”
  吴克善轻哼了一声:“那是他们心虚罢了。”
  “心虚吗?不见得吧。”寨桑有些意兴阑珊的叹了口气,无奈的摇了摇头:“罢了罢了,你们的事情我不打算再管了,只是吴克善你要记住,海兰珠是你的亲妹妹,岳阳也不是一般人,如果和他们交恶了关系今后想要挽回可就难了。我的话就这么多了,大家赶了这么远的路也累了,都回去休息吧!”
  “是……”
  随着寨桑的话,众人纷纷站了起来,正要出帐篷,突然一名侍卫走了进来大声说道:“启禀首领,前方传来消息,墨尔根代青贝勒和二小姐已经到了部落的外围,很快就会赶到。”
  “哦?这么快?”寨桑惊讶的说了声,随即将目光转向了吴克善:“吴克善,你不是说布木布泰和多尔衮要明后天才到么?怎么这么快就来了?”
  吴克善却是一副支支吾吾的样子,“这……我也不大清楚,可能他们有什么事连夜赶路吧!”
  “这样啊,那你就去迎接一下吧,我老了,就不出去了!”寨桑淡淡的说了句就朝后面走了过去,只留下有些尴尬的吴克善。
  当寨桑走出帐篷的时候,侯在门口的乌达木凑了过来低声说道:“寨桑首领,我打听清楚了,此次吴克善大公子带来的一千人马全都是汉军旗的精锐,据前面的探子报告,二小姐和多尔衮本身也带了三千正白旗的精锐,看样子像是要发生什么事啊。”
  “当然有事了,这些人原本是他们要来对付海兰珠和我那位好女婿的啊!”寨桑叹了口气,轻轻摇了摇头:“多尔衮她们急着对付我那位好女婿我能理解,但是让我不明白的是吴克善为什么也掺合到这件事里面,难道他不知道汉人有句老话说得好:万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吗?皇太极不过是嫁了个一个女儿给他的儿子,值得他这么卖命吗?”
  乌达木望着寨桑有些意兴阑珊的脸,脱口而出道:“首领,难道大公子邀请海兰珠和他的夫婿过来是要对付他们吗?”
  寨桑苦笑道:“除了这个原因,我想不出有什么事情是值得他跑回科尔沁部落举行婚礼,竟然还有脸向我那女婿索要一百车的食盐、一百车的茶砖以及一百车的财物,他的算盘也打得太好了,这是想人财两得吗?大明和后金的战争还没分出胜负呢,我那位好儿子就这么迫不及待的为后金表忠信了么?”
  就在寨桑意兴阑珊的时候,吴克善也带着几个儿子到部落外迎接到了多尔衮和大玉儿一行人。
  “吴克善十四贝勒,见过娘娘!”
  “不必多礼!?”骑在马上的多尔衮第一句就是:“吴克善,事情都办好了么?”
  “启禀十四部落,事情已经办好了,那两名工匠已经回来了,他们还带来了六支最新式的火铳!”
  “太好了,这下我们也有可以抗衡他们的利器了!”多尔衮大喜过望!
  
  第一百二十六章
各怀心思的人
  
  在得知派出的人已经将岳阳最新式的火铳弄回来后,多尔衮不禁兴奋莫名,即便是以他的城府也忍不住仰天大笑。
  “好好好,看来连长生天都保佑我们啊,想不到这么轻易的就能将这种的火铳弄到手,只要能顺利的将此种火铳生产出来,异日南下必可荡平大明!”
  高兴了半天,多尔衮这才想起来:“对了,吴克善,那两名工匠呢,让他们将那些火铳都拿过来让本贝勒看看,还有赶紧请庄妃娘娘也过来,让她也高兴高兴!”
  “喳……”
  不一会,一辆马车缓缓驶了过来,穿着一身紫色旗袍的大玉儿从车上下来。当她下车之后,两人快步走了过去大声说道:“臣弟(奴才)多尔衮、吴克善叩见娘娘!”
  “好了,都是自家人,弄这些虚礼做什么,赶紧起来把!”风韵迷人大玉儿赶紧将两人扶了起来。毕竟他们一个是自己的小叔子,一个是自己的亲大哥,真让他们跪下来向自己行礼也不大合适。
  “谢娘娘!”两人齐齐站了起来。
  见过礼后,大玉儿将妙目转向了吴克善:“大哥,我听说此次你派去的人已经将我那位好姐夫的火铳给弄来了,是吗?”
  “娘娘大喜,咱们派去的人已经将火铳给弄来了。”吴克善的脸上闪过一丝掩饰不住的激动:“此次咱们派去的两名工匠在五里寨的军工厂里呆了一个多月,已经将制作火铳的方法都学会了,而且他们还弄来了六支心造好的火铳,只要将这些火铳带回去,让工匠们依样制作便可做出同样的东西,这下我后金就不用再惧怕明国的火器了。”
  “哦,是吗?”一身紫色旗袍的大玉儿顿时一喜,脸上浮现起一丝喜色。她对吴克善夸奖道道:“大哥,这次你可是立了大功,不枉大汗如此看重你。”
  吴克善只是谦虚的拱手道:“多谢娘娘夸奖,这时奴才分内之事!”
  看着面前这两人一唱一和的样子,原本心中满怀喜悦的多尔衮却开始不满起来,派人去五里寨盗取火铳和学习火铳制作方法是他的提议,但是现在大玉儿却仿佛得了健忘症一般,丝毫没有提及他的功劳。
  “哼,且让你们得意一阵子,等到日后有咱们算账的时候。”
  看着依旧沉浸在喜悦中的二人,多尔衮忍不住轻咳了两声后才说道;“吴克善,那两位工匠来了没有?把那些火铳拿来让本贝勒看看。”
  看到多尔衮脸上淡淡的没有什么表情的脸,原本还在和大玉儿说个不停的吴克善顿时意识到自己有些得意忘形了,赶紧站直了身子躬身道:“哦,启禀贝勒爷,那两名工匠我已经派人将他们喊来了!”
  很快,两名工匠已经被吴克善的儿子弼尔塔哈尔带了过来。这是两名汉人工匠,样貌普通,穿着破烂的短衫,估计是来之前已经被人叮嘱过,一见到多尔衮便跪了下来喊道:“小人见过贝勒爷,见过诸位大人!”
  “起来吧!”多尔衮一脸矜持的下了马将二人扶了起来:“你们二人此番立了大功,本贝勒一定不会亏待你们。只要你们忠心为我们后金,为本贝勒办事,银子、女人都会有的,明白吗?”
  “谢贝勒爷!”两名工匠大喜,赶紧有一次跪了下来给多尔衮磕头。
  “好了,把那火铳呈上来给本贝勒看看吧!”心中有些按耐不住的多尔衮赶紧让工匠把火铳呈上来。
  当两名工匠将一支火铳呈上前时,多尔衮接过火铳,看着黝黑的枪管,光滑的木制枪身以及精良的制作工艺时,原本笑容满面的脸色渐渐变得深思起来。
  多尔衮将火铳还给了两名工匠指着前面一百步远的一颗大树道:“你们对着那棵树打一发给本贝勒看看。”
  “喳……”
  两名工匠接过火铳后,很快就掏出了火药、铅弹开始装填起来。不到一分钟的功夫,一名工匠将装填好的火铳对准了前面的大树扣动了扳机。只听到一声沉闷的“砰”的一声,一股白烟也随之升起。
  “走,看看去!”多尔衮一摆手,上了马朝着那颗大叔跑去。吴克善和大玉儿等人对视了一眼也跟了上去。
  多尔衮等人来到大树前,找了好一会才找到那颗铅弹,发现铅弹已经深深的潜入大树近一寸深,原本原型的铅弹也被强大的压力挤成了一个不规则的形状。
  “嘶……”
  看到深深嵌入大树的铅弹,众人不禁齐齐倒吸了口凉气。这里的人都不是什么孤陋寡闻之辈,明军火铳的威力他们都是知道过的,一般的射程也只有不过五六十步而已。这支火铳能在一百步的距离还能打进大树这么深,由此可见它的杀伤力是如何的犀利。
  吴克善吸了口气,转头对工匠问道:“本官问你,这种火铳最远的射程能达到多少?”
  工匠老实的回答:“回大人话,这种火铳最远能打到四百多步远,但若想伤人的话需得三百步距离才行。”
  “三百步……”
  众人听得已经无语了,女真最强的弓弩射程也不过七十步左右,那还得是挑选出最强壮的勇士和最强的弓才行,可这种火铳随随便便就能在三百步杀敌。而且最要命的是这种火铳是什么人都能用,即便是弱不经风的女人和小孩,只要经过短暂的训练就能操起家伙将身披重甲经过多年苦练的勇士给杀掉,这才是最要命的。
  “咕咚……”
  不知是谁在一旁吞了一口唾沫,随后才结结巴巴的问道:“还好……咱们也能制作此种火铳,那就不……不必害怕那些明军了。那个……你们这两个奴才回去后一定要好好努力为我后金制作这种火铳,赏赐什么的肯定会大大的有。”
  “喳……奴才谢过主子赏赐。”两名工匠大喜,学着女真人的样子又给众人磕起了头,惹得众人大笑起来。
  良久,大玉儿才轻笑道:“好了,大家也别笑了,现在既然火铳和其制作之法已经到了手,咱们就开始准备弼尔塔哈尔和雅图的婚事吧。大哥,我记得你不是给姐姐和姐夫写了信,请他们来科尔沁部落参加婚礼的么,怎么……他们来了没有啊?”
  “这……”
  大玉儿这话简直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吴克善被这句不软不硬的画噎得脸上有些发烧,喏喏了半天说不出话来。
  看到吴克善脸上的窘色,大玉儿心中轻叹了一声,不轻不重的说道:“大哥,姐姐怎么说都是咱们的亲人,她的为人你也很清楚,这么简单的小伎俩就想把她和姐夫给骗来,你说这可能吗”
  “是……娘娘说得有道理。”吴克善脸上涨成了猪肝色,低下了头不做声。其实写这封信也是多尔衮的主意,他不过是个执行人罢了,只是现在他又怎能当着多尔衮的面说出来呢,心里甭提有多憋屈了。
  比起吴克善的憋屈,一旁的多尔衮却仿佛事不关己般看着远处,神情一片淡然。这幅样子看在大玉儿的眼中却是让她暗暗咬起了银牙,她的心里不禁想起了平日里闲聊时皇太极对他这个十四弟的评价:“当初父汗逝世时十四弟若是再年长几岁,凭借着他的聪明,大汗之位说不定就要落入他的手里了。”
  所谓天家无亲情说的就是这种事了,如今的多尔衮已经将正白旗经营得如同铁通一般,而且正在为他的亲弟弟积极谋夺镶白旗旗主的位子,若是让这两兄弟成功的掌握了这两旗,那就意味着他们两兄弟有了和皇太极抗衡的本钱。
  而最令皇太极忌惮的是当年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为了谋取大汗之位,不惜假传努尔哈赤的遗命让多尔衮和多铎两人的母亲,也就是大妃阿巴亥给丈夫殉葬,这样一来双方的仇可就结大发了,说是杀母之仇不共戴天也不过如此。
  如此一来要是皇太极还以为多尔衮兄弟能看在兄弟的面上为自己卖命,那么他也太天真了。只是多尔衮此人城府实在是太深了,无论是在人前还是人后他都恭敬有理,没有丝毫的把柄留给皇太极,这也是令皇太极郁闷的地方。虽然他身为大汗,但也不能无缘无故的处理自己的亲兄弟吧,如果他真这么做的话后金恐怕就真的要大乱了。
  看着若无其事的多尔衮,大玉儿轻叹了一口气,脸上却露出了亲切的笑容对多尔衮说道:“十四弟,如今火铳已然到手,接下来就是要举办弼尔塔哈尔和雅图的婚事了,你这做长辈的明天可要多喝几杯哟。”
  多尔衮点点头,打量了弼尔塔哈尔一眼,脸上也露出了一丝淡淡的笑容:“娘娘尽管放心,别说几杯了,就是喝倒在酒桌上臣弟也好不推辞。”
  “那就好,就这么说定了!”大玉儿显得很是欢喜的样子,“好了,既然事情已经办好,那咱们就去见父亲吧!”
  一行各怀心思的人一边说话,一边朝着科尔沁部落的营地而去……
  
  第一百二十七章
请功
  
  时间慢慢的就这样流逝而却,崇祯六年也是一样,时间很快就到了崇祯七年。
  大地从冬寒里苏醒复活过来,被人们砍割过陈旧了的草木茬上,又野性茁壮地抽出了嫩芽。不用人修培,它们就在风吹雨浇和阳光的抚照下,生长起来。
  算起来岳阳来到这个时空也有快两个年头了,他就如同一只小小的蝴蝶,拼命的扇着自己的翅膀,努力的想要改变着什么,但由于他的翅膀实在太小,目前为止他所能改变的也只有五里寨以及应州一府之地。
  经过一年多的苦心经营,如今的五里寨可谓是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原本的五里寨只有不到两万人,整个寨子最繁荣的地方也不过是那条不足百米长的一到刮风的时候就漫天黄沙的街道。
  短短的一年过去了,整个五里寨却是来了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的五里寨以及周边的地区都种上了岳阳从现代带来的高产粮食种子,马铃薯、红薯、小麦等等高产作物在五里寨以及周边的村寨遍地开花,粮食产量也创造了历史新高。截至去年秋收后,海楼领着数万流民新开垦了荒地二十万亩,收获粮食八万吨,五里寨也成了山西名副其实的大粮仓。
  这下五里寨出名了,也火了,在这个遍地饥荒普遍缺粮的年头,五里寨的名头一出后,无数的流民听闻了消息后蜂拥而至,在短短的半年时间里,涌入应州府的流民就达到了六万,庞大的流民带来的是庞大的压力。面对着应州城里城外那遍地的流民,郑发奎也慌了,他急忙找来了岳阳商量对策。
  但是岳阳对此却胸有成竹,他向郑发奎提出了几个对策。那就是将应州城里那些落魄的读书人都召集起来,将他们派到下面去担任书吏、典吏或是令吏之职,将这些人都分流到各个乡下、厂矿和农场去。该开矿的开矿、开荒的开荒、办养殖的办养殖,这样一来就能将流民们很快的分流下去。而且岳阳同时也派人到山西各地展开了宣传,蛊惑各地的读书人都到五里寨来做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4/3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