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明朝生涯(校对)第8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8/338

  而陈新甲的话却显得有些耐人寻味了,只见他只是轻飘飘的说了一句:“言之有理,依本官看来,如今流寇四起,鞑虏猖獗,岳大人还是专注与练兵才是正理。”
  “嗯……这个家伙什么意思?”岳阳特地打量了一下陈新甲,只是却不能从他的脸上看出什么东西来。
  “好了,大伙有什么话等到了五里寨再说!”卢象升不是个磨叽的人,将手一摆重新上了马,马鞭轻轻在马背上打了一下,胯下的五明骥骏马加快了速度,小跑了过去。
  众人不敢怠慢,也纷纷上了马跟了上去。
  当众人又前进了一段路后,他们惊讶的发现脚下的这条官道竟然从泥土路变成一条不只是用什么东西铺成的一条坚硬的道路,而且路面还加宽了近一丈,这个发现让众人全都惊讶得不行。
  卢象升不由得惊讶的问道:“岳守备,这条路是用什么东西建成的,怎会如此平整坚硬。这样的路本官可是闻所未闻啊。”
  说道这条路,岳阳心中便涌起了一股自豪感,哥们可是这个时空里第一个用水泥来修路的第一人啊。
  虽然心中很得意,但表面上还得专做很平静的样子说道;“督臣过奖了,这乃是末将特地命人用一种叫做‘水泥’的东西做成的,此种东西原本为粉状,但只要将其用水混合搅拌后就会变成糊状,而且可以制成任意各种形状,等到晾干后便会变得坚如磐石,十分的好用。他不仅能用来铺路,而且还可以盖房子以及建造各种东西。”
  “哦,世间竟然还有此种神奇之物?”卢象升不禁吃了一惊,他又再细细一想,立即追问道:“岳守备,此物可否能用来建造城堡?”
  “这个当然是可以的!”
  岳阳的心中不禁涌起一股钦佩之意,卢象升不愧是明末最有名的军事将领,只是看到水泥这种东西立刻就联想到了它巨大的军事价值。
  他接着说道:“卢督臣,其实您此次不来末将也打算忙完这段时间后便去大同拜见您的。”
  “哦,拜见本官,有什么事情啊?”
  “末将打算在五里寨修建一座城堡,您也知道,如今的五里寨发展极其快速,说事商贾云集也不为过,如此富庶之地却没有建立城堡进行保护,此举不亚于一名幼童捧着金砖过市,实在是太危险了。前些日子鞑子犯我山西,末将就是生怕鞑子会突然冲入五里寨进行掠夺,那样一来五里寨里近十万百姓和商贾、数十万担粮食以及不计其数的财物便会一朝尽毁,所幸天见可怜,鞑子并还有进入应州境内便退兵了,但谁又能保证下次鞑子不会再来呢,因此末将恳请督臣批准在此处建以城堡,以保护百姓的安危。”
  在古代,建造城堡可不是随便就能建的,这得到朝廷的批准,否则就是视同造反了。
  “这样啊!”
  卢象升若有所思的想了想,这才慢慢的点了点头。
  “如此也好,那么回去后正宏你便写个章程上来,待本官看看过后,如若没有问题再给你答复。”
  “多谢大人成全!”岳阳大喜,卢象升虽然没有当面就答应下来,但岳阳知道不管是古代还是后世,但凡当官说话都会给自己留些余地,也不会把话说死,现在卢象升既然这么说了那就表示基本没问题了。
  岳阳和卢象升在队伍的前面很是随意的谈话,跟在后面的众将已经看得出来,别看岳阳官不大,但却很得卢象升看重,看来这家伙的仕途肯定差不了。
  众人又走了一里地左右,突然一副令人吃惊的景象便出现在众人的面前。
  此时出现在众人面前的是一片一望无垠的田地,在田地上攒动着无数的人影,无数人在田间奋力的收割着麦子和其他的作物。
  在这些人里,有老人、小孩、妇女和成年的男子,他们一个个都在奋力的挥动着镰刀和锄头,努力的劳作着。
  不少人虽然看到路上走来的那一串长长的队列,但令人奇怪的是竟然没有人过来围观,依旧在努力的干活。
  成千上万人在田间干活的景象是令人震撼的,饶是卢象升也不禁为眼前这幅景象感到震惊。
  看到眼前这幅景象,卢象升的脸色不禁变得潮红起来,他立即问道:“正宏,本官听闻你去年开垦出了近二十万亩的田地,获粮百万担,不知今年你又开垦了多少?获粮几何啊?”
  岳阳微微一笑,骄傲的说道:“敢叫督臣得知,末将今年又开垦荒地三十万亩,目前收获颇丰,若是所算无错的话,应该收获粮食五百万担左右!”
  “什么……多少?”
  卢象升一听,只得耳边开始嗡嗡作响,一股热血开始冲到了脑门上……
  
  第一百六十七章
演武场阅兵(上)
  
  “若是末将所料无差,收成应该在五百万担左右!”岳阳的声音依旧清晰的传入了卢象升和周围众人的耳中。
  “岳阳,此话当真?”卢象升的声音都在颤抖。
  岳阳又仔细想了想,“督臣,这个末将也不干肯定,即便没有五百万担,但四百五六十万担肯定是有的。”
  “五百万担……五百万担啊!”看着周围田间一片忙碌的景象,卢象升激动地身子都在颤抖,突然间卢象升一把抓住了岳阳的手状若癫狂的问道:“正宏,本官问你,你如今也不过有田地五十万亩左右,若想获粮五百万担,那就得至少每亩地产粮千斤以上,你是如何做到的?”
  其实,此时不止是卢象升,就连许鼎臣、陈新甲和周围的众将全都张大了嘴巴望着岳阳。五百万担粮食啊,按照每担粮食一百斤来算,五百万担就是五亿斤粮食。如今的大明正处于遍地饿殍的时代,之所以流民四起民不聊生,还不是因为没饭吃吗?按照每个人平均一天吃两斤粮食来计算,五亿斤粮食足够让整个大同府六七十万军民吃上一年,这就太了不起了。
  “这个其实也没什么。”岳阳下了马,走到田间从一堆堆的粮食里拿起一个圆状的东西来到卢象升跟前递给了他说道:“卢督臣您看……关键就在于此物。此物名曰马铃薯,也叫土豆,是末将话费重金从海外购得,此物不但可以食用,而且具有生长速度快,产量高的特点,只要仔细打理,亩产千斤甚至更高都有可能。故而末将命人将其与小麦大量种植,是以很快便取得了效果。”
  “好……好啊!”
  卢象升一边听着岳阳的介绍,一边激动得身子乱颤,他看着手中的马铃薯,仿佛在看一种稀世珍宝似地,嘴里喃喃的说道:“太好了,太好了……有了此物我宣大百姓……不……我大明的百姓就有救了!老夫一定要禀明圣上,让朝廷下旨务必要让全大明的百姓都种上这种东西,如此一来我大明再无饥荒矣!”
  虽然卢象升是如此的激动,但岳阳却没有他这么乐观,因为岳阳知道,一种事物的普及和发展是不会一蹴而就的。从理论上讲只要大明的大部分地区都种上土豆就可以让整个大明的百姓吃饱饭,这个理想听起来很丰满,但却很难实现。
  毕竟此时的大明还是一个由大地主、大商贾和文官集团当家作主的社会,全国近九城的土地都掌握在这些人的手里,即便这些作物产量再高,但没有田地的普通百姓也不能从中享受到任何好处,反而会加速地主和商贾集团对于土地的垄断程度。就象大明皇家的农庄一样,按理说老朱家拥有平津等地数百万亩良田的皇庄每年应该不缺银子花才是,可事实上近两百年来即便是年景最好的时候皇庄也不过获银五千多两,几乎可以沦为全世界最大的冷笑话,其中的粮食和银子到底到哪去了呢?这就是问题的关键了!
  岳阳看着激动不已的卢象升,心中暗暗叹了一声,不过他也没有说什么,即便推广土豆、红薯这些高产作物没有那么顺利,但能多种一些就多种一些吧,多收获些粮食总是好的。
  此时,不止是卢象升,就连许鼎臣、陈新甲和他们身后的众将看待岳阳的目光又变了。俗话说得好,有奶就是娘,这句话道尽了世态的一切规则,岳阳既然有这么多粮食在手,那么就已经不能再用简单的目光去看待他了。
  “结交好此子,说不定日后还有有求于他的地方。”这就是周围这些人心中的真实想法。
  众人目光和态度的转变,很容易的让人感受到了。看到众人在看待自家老板目光的变化后,跟在岳阳身后的属下也是与有荣焉,心中涌起了一股自豪的情绪,咱们这里可是五里寨,每季出产的粮食便足以养活大同府数十万人。
  各怀心思的众人跟在卢象升和岳阳的后面继续朝五里寨进发,当他们越是靠近五里寨,便越是感受到五里寨的繁华。平整而宽敞的马路、如潮的车流、遍地的商贾和满街的吆喝声构成了一副热闹无比的场景。
  当众人走进五里寨时,突然见到卢象升自动朝右边走了过去。看到卢象升的这个举动,跟在他身后的众人虽然心中不解,但还是很自动的跟了过去。
  卢象升回过头来笑着对陈新甲和许鼎臣道:“许大人、陈大人,你们二位还不知道本官为何要朝这边走吧?当初本官刚到五里寨的时候也不懂得这里的规矩,最后还是观摩了许久才能明白的,此事岳守备最为清楚,就由岳守备为大家讲解一下吧。”
  看着心情颇佳的卢象升,岳阳无奈之下只得将从现代照搬来的交通规则给大伙讲解了一遍,最后才说道:“末将胡闹,倒是让诸位大人见笑了。”
  陈新甲和许鼎臣捋了捋胡须,心中细细品味了一下,越来越觉得有味道,良久许鼎臣这才说道:“岳大人,此举虽然乍看起来有股胡闹的味道,但细细品来却颇有道理,各司其职、各归其位,这不正暗合圣人的教诲吗?”
  陈新甲琢磨了一下,也觉得是这么个道理,缓缓说道:“嗯,确实是这么个理。”
  身后的众将听后,也都议论纷纷,有些人认为这是多此一举,人在路上行走,走哪不是走,干嘛非得规定人家走哪边,这不是多此一举吗?而有的人则认为规定了往哪边走后更好,这样更能体现出秩序来。
  不提众人议论纷纷,此时岳阳对着卢象升说道:“督臣,您一路鞍马劳顿,必然很疲惫了,不如先去岳家庄歇息歇息如何?”
  岳阳本是一番好意,但卢象升却是不领情,而是正色对岳阳说道:“岳守备,本官和诸位大人此次前来五里寨,巡视民生只是一方面,最主要的还是想见识一下你练出来的那些精兵。本官是非常的想见识一下那支能斩获两千余首级的精兵啊。”
  “这……”岳阳不禁犹豫了一下。
  卢象升见状不禁眉头一皱,问道:“怎么,莫非岳守备有所不便吗?”
  “这倒不是!”岳阳看到卢象升的神情便知道他有些误会了,赶紧说道:“督臣误会了,既然督臣由此兴致那末将自当将军士召集起来,以供督臣检阅。”
  说完,岳阳便做了个请的动作,示意卢象升先行,一行人很快来到了位于岳家庄旁边的校场上。
  岳家庄的校场经过几次扩建,此时已经变成了一个可以容纳上万人的大型演武场,大部分的新兵训练和射击等演练科目都是在这里举行的。
  岳阳带着卢象升、许鼎臣和陈新甲等人走上了位于校场中间的操演台上,以卢象升为首、许鼎臣和陈新甲站在他的左边,而岳阳则被卢象升允许站在了他的右边。在操演台的周围则站满了卢象升带来的上百名由天雄军旧部组成的总督府督标营,这些人站好位置后,立刻挺胸叠肚摆出了刀出鞘,箭上弦的样子,一时间原本平和的气氛立刻变得肃穆起来。
  卢象升转过头来,对岳阳说道:“岳守备,你可以召集军士了!”
  岳阳转过头来深深的看了身边的胡老三和顺宝一眼,两人会意,把胸膛一挺,双手往腰间一收,开始齐齐跑下了操演台,来到两面大鼓的旁边,两人各自拿起了鼓槌后相互对视了一眼,同时在大鼓上用力敲了起来。
  “咚……咚咚……咚咚咚……”
  低沉的鼓声从缓到急开始慢慢加快了速度,很是有节奏的响了一通,很快便响彻了四方。很快几分钟后一轮鼓声过去,两人便放下了鼓槌走到了操演台前约十步的距离上站好,两人都是双手贴着大腿战壕,目视前方。
  这时,周围依旧是没有动静,校场上连一名军士也没见到,这时,站在卢象升后面的宣大诸将纷纷将目光看向了站在卢象升身后的岳阳,眼中露出了玩味的神色。按照大明军规,聚兵鼓响起来后,众军士可是要在一刻钟之内全部集结完毕的,可现在好几分钟都过去了却一个人影都没看到,这不是笑话吗?
  正在众人暗笑的时候,一阵整齐的声音慢慢的从远处传了过来。原本还面露玩味笑容的宣大众将眼中不禁露出了疑惑的神情,这是什么声音,怎么如此整齐?
  忽然……众将齐齐倒吸了口凉气,只见从校场外整齐地跑进来一队队的军士,他们一个个都全副武装,所有人都身披一种覆盖了全身的铁甲,如此多的人在跑动,可队列竟然丝毫不乱,整个校场上之听到一片整齐的轰响声。
  而让这些军士有大部分是手持火铳的火铳兵,少部分是手持重盾的盾牌手,他们一队队进来,一名千总领兵跑在最前面,到了演武厅前顺宝和胡老三的面前站定,这名千总一声喝令,众军士便立刻全都静止不懂。直到这个时候,所有的队列依然是丝毫不乱,无论从哪个方向看去,都是一条直线,竟不需要任何临阵整顿。
  
  第一百六十八章
演武场阅兵(下)
  
  看着在台下站好的士兵,卢象升的脸立刻就变得严肃起来,站在他身后的宣大总兵杨国柱、宣化总兵唐通、大同总兵王朴以及一众副总兵、副将、参将等人一个个都露出了吃惊的神情,有些人干脆小声议论起来,这个时候,他们终于明白了岳阳为何有底气在战报上说斩首两千余个了。
  看着台下一明明肃立不动的军士,卢象升的眼睛渐渐变得发亮起来,手中捻着颌下的一缕短须,良久才说出了一句话:“好兵!”
  不说卢象升和一众将领,即便是不通兵事的许鼎臣和那些文官,看到这些士兵后再比较了一下自己旁边的护卫,也能自然而然的看出其中的差别。
  台下的这些军士不但全都身披铁甲,和大明军队习惯将盔甲漆成红色不同,这些铁甲并没有特意上色,而是通体呈灰黑色,且全都被擦得噌亮,当了半辈子兵的众将一看就知道这些铠甲都是用精钢打造而成,且防护是从头到脚,这样一副铠甲没有上百两银子根本拿不下来。怪不得人家都说岳阳此人不但善于捞钱,而且还及其大方,这点从他军士的穿戴上就能看出来了。
  再看看这些军士全都是清一色的青壮,一个个精神饱满。站在原地上全都挺直了腰杆、目不斜视、偏偏又神态从容。只是这一下,便把那些宣大众将从宣大带来的亲兵家丁给比了下去,众将心里算是看明白了,这些军士哪是什么地方的守城军啊,这分明就是一支百战的精锐之师啊!
  孙子兵法有云: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
  意思就是说:军队行动时要象风一样迅速,队列象树林一样整齐,攻击时要像烈火一样毫不留情,防守时如稳如大山。难测时象阴天;不动时象山岳,发动时象疾雷闪电。
  虽然大家都没看到这支军队是如何攻击的,但是仅凭这些人站了数十分钟,连一个身子晃动的人都没有,仅凭这点就已经将宣大诸将带来的家丁、亲兵给比下去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8/3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