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民国生涯(校对)第24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4/367

  梁治被苏瑞的话给逗乐了,这得是多狂妄的人才能说出来的话啊。
  “是的。”苏瑞没有笑,神情开始严肃起来,慢慢的说道:“我并没有开玩笑,希特勒就是这么一个人,确切的说他就是一个偏执狂,征服全世界就是他的梦想。最重要的是,他不但是这么想的,而且也是这么做的,你要是不信就等着瞧吧,最迟不过两个月,德国一定会对波兰下手的,我可以肯定!”
  看着苏瑞严肃的神情,梁治苦笑着摇了摇头,“长官,我不知道你是从哪来的自信,但是我相信您,毕竟跟了您这么久,您的眼光是总是对的。”
  苏瑞笑了,“好了,我的马屁就别拍了,要不然我该骄傲了。我们还是谈一谈部队扩编后各个部队的主官人选吧。”
  谈到这里,即便是以梁治的沉稳,眼中也不禁闪过一丝喜色。当兵的最喜欢什么,那就是部队的扩编,君不见每一次部队扩编,各个部队的主官就高兴得跟过年似地,毕竟部队的规模扩大了,主官们的军衔和麾下的兵力也增加了,谁都喜欢升官,当兵的自然也不例外。
  看到梁治眼中的喜色,苏瑞也笑了,他能理解梁治的心情,苏瑞想了想说道:“子然,我看,这次扩编咱们还是外甥打灯笼——照旧吧。你呢还是做咱们集团军的参谋长,总管部队训练和制定作战计划,三个军长呢就由李逸风、林时迁和老柏担任,下面各师的师长也由原来的团长升任,其他的军官也从原来的部队里各升一级,新的装甲师师长也由李晨哲担任,你看怎么样?”
  对苏瑞的安排梁治并没有意见,“嗯,这样是比较稳妥的,这样按部就班的晋升皆大欢喜,也不会有人有意见。但是……”说道这里,梁治又问道:“那空军呢?您打算怎么扩编?”
  苏瑞叹了口气,“空军嘛,确实是个难题,目前我们并没有那么多飞行员能够支持我们快速的进行扩编,现在从航校毕业的飞行员还很稚嫩,根本承担不起保卫我们沿海领空的重担。这样吧,我们先把空军再扩编一个师,就叫空二师,然后将原来空一师的老飞行员调一批过去。再把空二师派到周边的省份以帮助兄弟部队的名义让他们多参加实战,以便让他们快速的成长起来,你看怎么样?”
  “这好啊!”梁治笑了,“一下子就派出几百架飞机支援周边的兄弟部队,这种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想必会让周边的战区长官们要乐坏了吧!”
  “哈哈哈……”两人说完,不禁相视而笑起来……
  
  第三百七十一章
张发奎到来
  
  八月初的广东西部下了一场大雨,这场暴雨一连下了两天才停下来,这也导致了原本就坑坑洼洼的公路变得非常的泥泞,在这种公路上行车的话汽车一不小心就要陷入淤泥里。
  张发奎坐在一辆吉普车里,感受着车辆不断的震动,这年头的车避震都不咋滴,张发奎只感到自己的屁股都要被震麻了。
  摸了摸有些发麻的腰部,伸了个懒腰,一股酸麻的感觉从腰间涌出。看到张发奎暗皱眉头,一旁的第十二集团军司令夏威见状不由得埋怨道:“长官,您前些天要是听我的,坐飞机做广州该多好,又快又稳当的,也不用遭这份罪了。”
  张发奎咧嘴一笑:“煦苍啊,你还不了解我吗?飞机这玩意对我来说天生就八字不合,我上次坐了一次,就让我上吐下泻的,足足晕了一天,从那时起啊,我就下定了决心,这辈子再也不坐飞机了,不过倒是委屈你了,陪着我这老头子颠簸了一路。”
  夏威微微一笑:“长官说哪里话,职部身为下属,陪着长官那是应该的,再说了,坐汽车也不错嘛,至少看到了这广东西南几个县在苏长官的治理下的变化。”
  挺高这里,张发奎也不禁感叹道:“是啊,没想到茂名、阳春、恩平几个县在苏瑞的治理下还不过一年的时间,那里的情况就改变了不少,尤其是那几个新开的工厂,更是吸引了不少人前去工作,说是造福乡里也不为过啊。”
  看到张发奎脸上露出的欣慰之色,夏威也点头道:“苏长官不但会打仗,而且在治理地方上也有一套,如今他的三百军有扩编成第七集团军,恐怕从今往后广东就是以他为主了,这是这样一来他和咱们的关系就有些微妙了。”
  “诶……”张发奎一摆手,“微妙什么?再微妙他也是党国的军人,在抗战的大局下他还是要听中央命令的。我相信忠信还是识大体的人,否则德邻和建生也不会这么维护他,而且广州是他收复的,现在让他来治理也没什么不好嘛。”
  夏威刚想说什么,一抬头却看到了城外那些熟悉的建筑物,不由开口道:“长官,广州城到了。”
  对于苏瑞攻下广州后就摆出了赖着不走的架势,老实说张发奎心里确实没什么怨言,毕竟广州是苏瑞一手打下来的,人家打下来的地盘让人家治理这没什么不对。再说张发奎也没脸向对方提出什么要求了,毕竟一年前就是他把广州给弄丢的,现在人家打回来自己也没脸去要回来啊。
  苏瑞打下广州后,并没有停下前进的步伐,他继续派出三九八师朝着汕头、梅州一带前进将潮州,经过一个月时间的努力,终于将日军盘踞在广州的残余部队给清理干净,可以说,现在广东的大部分地方已经落入了苏瑞的手里。
  有鉴于此,原本一直在桂林看热闹的张发奎终于坐不住了,主动和苏瑞联系,说是要亲自到广州和苏瑞一叙。对此苏瑞表示了欢迎,并派出了飞机到桂林借他,可张发奎却不愿意做飞机,反而带上一个警卫连坐上了汽车向广州赶去。苏瑞也没办法,只好通知沿途上的部队多加关照,经过了三天时间,张发奎终于赶到了广州城外。
  突然,夏威指着窗外说道:“长官,你快看,那里有一群人,看来是来迎接您的。”
  张发奎也看了看,“咦,还真,为首的那位应该是忠信了吧,快把车开过去停下来。”
  “吱!”
  吉普车在城外的一块平地的那群人前停了下来,很快就有人过来拉开了车门。张发奎整理了一下军容,这才迈步下了车。
  当他下车后就看到一名年约二十七八岁的年轻将领快步走了上来,衣领上那三颗三角星闪耀着金色的光芒,他知道这位一定就是那素未谋面的四战区副司令长官苏瑞苏忠信了。
  只见对方上来后啪的敬了个礼,大声说道:“报告张长官,四战区副司令长官苏瑞迎接来迟,望长官恕罪!”
  张发奎赶紧还了个礼,上前两步握住了苏瑞的手用力摇了起来,大笑道:“忠信老弟,老哥我对你可是久仰大名啊,今天总算是能看到你的真容了。”
  看到张发奎爽朗的样子,原本暗中有些担心的苏瑞也偷偷松了口气,看来这位张司令长官果然是如同历史上所说的,性格爽朗刚毅不拘小节,要是他一来就摆出一副上司的架子自己还真不好处理。
  和苏瑞寒暄了几句后,张发奎向苏瑞介绍了自己身边的夏威:“忠信老弟,这是我们战区的十二集团军司令夏威夏煦苍,你们同属八桂子弟,今后可要多多亲近啊!”
  “那是自然。”苏瑞笑了,朝夏威伸手了手道:“煦苍兄,我可是久仰你的大名了,今日得见三生有幸啊!”
  苏瑞很随意,夏威却不敢拿大,毕竟苏瑞的头上可是顶着一个战区副司令长官的头衔,军衔也比他这个中将高了一级,于情于理他都得尊重对方,赶紧敬了个礼才和苏瑞握手并赞道,“苏长官威名远扬,职部在桂林也是久仰大名啊,能以一个军的兵力将日军二十一军赶出广州,这样的壮举放眼当今华夏,长官可是头一份啊!”
  面对夏威的恭维,苏瑞只是淡淡一笑,这样的话这些日子他听得实在是太多了,心态也早就恢复了平静。收复广州固然值得振奋,但若总是沉浸在这种喜悦当中,就不是一名将领应该做的了。
  苏瑞客套了两句,也将身后的梁治、李逸风和柏井然等人介绍给了张发奎二人,随后苏瑞便邀请两位上了自己的车,一同进入了广州城。
  张发奎上了车,沿途看到大街虽然已经派人清理过一番,但两旁街道上依旧可以看到不少破败的建筑和一些没来得及添上的弹坑,不由得轻叹问道:“忠信老弟,看着光景,光复广州的时候你们一定打得很苦,老百姓伤亡一定也不小吧?”
  苏瑞苦笑道:“实不相瞒,百姓的伤亡是有的,但还不算太大,最让我们头疼的是经过日本人一年多来的搜刮,周边城镇的百姓日子是一年不如一年,以至于影响到了广州城里的粮食供应,我们不得不从茂名一带抽调粮食支援广州。但这也不是长久之计,现在最紧要的还是要让百姓回归乡里,加紧恢复农业生产,多种粮食,以保证明年粮食的供应。”
  “粮食啊!”张发奎沉默了一下,如今的华夏,经过了几年的战乱,粮食变得越来越紧张,而原本的产量大省湖北、江浙一带也相继落入了日本人的手里,这也导致了粮食价格一路上扬,可以说是供不应求。苏瑞一见面就向他提出了这个难题,估计也是存了能不能从他手中弄一批粮食的心思。
  想了想,张发奎才缓缓说道:“忠信啊,既然你开了口,老哥我本来无论如何也应该帮这个忙,但你也知道,广西本来就不是什么产粮大省,粮食也比较紧张,现在还不能大量的供应你们,你看这样吧,赶明我先让后勤部给你送五十万斤大米和十万斤玉米过来,你看如何?”
  “哎呀,这可是太谢谢向华老哥了,小弟我真是感激不尽啊。”苏瑞没想到自己只是随口这么一说,对方就给答应给自己送来一批粮食,心中的感激就甭提了。虽然这六十万斤粮食对于苏瑞麾下庞大的数万大军来说只能算是杯水车薪,但无论如何这份人情苏瑞得领,毕竟这年头愿意雪中送炭的人可不多。再联想到前些日子,自己家在准备想广州发动攻势的时候人家还给自己送来一批新兵,苏瑞越发觉得自己欠了对方一个人情,看来这位张长官还真是个厚道人啊。
  想到这里,苏瑞就有心想弥补这位厚道人,不过现在的他也不知道人家稀罕什么,于是就试探着问道:“向华老哥,您此次前来广州,可不只是来视察这么简单吧,您有什么需要小弟帮忙的您只管开口。”
  张发奎一听,却是不高兴了,他皱着眉头道:“忠信老弟,大家都是为了打日本人,帮你也就是帮我自己。你以为我上次给你调拨新兵,这次给你粮食是向你存心卖好吗?如果你是这么想的,那我今后可不敢再跟你打交道了。”
  苏瑞一听,不禁肃然起敬。听听,人家这是什么境界,自己这又是什么境界,人家那是什么胸怀,自己这可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不过还没等苏瑞感动完,张发奎又说道:“不过老哥我听说你可是有名的土财主,忠信老弟你真要是过意不去的话,你就给老哥一个德械步兵师的装备,老哥我勉勉强强也就收下了。”
  苏瑞的脸立刻黑了起来:“&……%¥#@!”
  “哈哈哈……”
  看到苏瑞面色发窘的模样,张发奎不禁哈哈大笑起来……
  
  第三百七十二章
取名字
  
  当晚苏瑞在自己的家里设宴款待了张发奎、夏威一行,并且还让梁治、李逸风、柏井然等人作陪,期间还让宋子晴、杨培乐、徐瑶珊三女和已经一岁多的儿子出来和他们见面。
  看到苏瑞的这番做派,张发奎和夏威也感受到了苏瑞的诚意。邀请客人来家里做客,并介绍给家眷在古时那可是有通家之好的意思,非是至交好友主人是不会这么做的。
  当张发奎看到宋子晴抱着胖嘟嘟的儿子和他见面时,他十分的欢喜,把孩子抱了起来,神态欢喜。抬头问苏瑞道:“忠信,这孩子起名了吗?”
  苏瑞笑道:“还没呢,只是起了个小名,叫牛牛,大名我打算等孩子一岁的时候再起。”
  一旁的梁治见状,心中不禁一动,随即笑道:“两位长官,俗话说择日不如撞日,难得张长官喜欢这孩子,不如就请张长官为这孩子起个名吧。”
  “对啊!”苏瑞也笑道:“向华老哥,听说您可是家学渊源深厚,尤其是少年颖悟,饱读诗书,对书法、碑刻颇有研究,能写出各种风格的好字,小弟向来是久仰大名了,不如您今日就为犬子起个名字如何?”
  “不行不行,我才疏学浅,况且这事怎么能越俎代庖呢?”张发奎赶紧摆手推辞。
  “张长官,您别谦虚了,谁还不知道您的学问啊,这事可是非你莫属啊!”看到这样的情形,周围的众人也都一起起哄。
  “这样啊!”看到这样的情形,张发奎就知道自己今天是没法推辞了,再说今天看到这孩子他确实很喜欢,于是也就不再推辞了,他想了想便说道:“吾辈皆为军人,当以报效国家为理念,这孩子出生在这个动荡的年代,这个时代我华夏民族遇到了百年未遇之危急,尽管时局艰难,但我等更应迎难而上卫我华夏,这孩子我看就叫做卫华吧。”
  “卫华?”苏瑞喃喃的回味起来;“卫我华夏,苏卫华,嗯……这名字好!”
  众人想了想也纷纷赞扬道:“苏卫华……好,很好!我看苏卫华这个名字很好。”
  一旁的宋子晴也抱着孩子亲了又亲,开心的笑了起来:“牛牛,你有大名了,苏卫华,这名字一听就很有气势。”
  开心过后,李逸风的眼珠子一转,戏谑的说道:“张长官,既然你给孩子起了名字,今天也是第一次见面,总得有个见面礼吧?”
  “呃……”张发奎一听,不禁愣了一下。按照广州一带的风俗,为别人家的孩子起名也意味着和对方关系很亲密了,第一次见面应该得送给小孩一个见面礼什么的。可张发奎摸遍了全身上下却找不到一件像样的东西,最后他一急之下摸到了脖子上一块硬物,眼前一亮,从脖子上把东西摘了下来递给了抱着孩子的宋子晴并说道。
  “忠信老弟,老哥我第一次登门,没有什么好东西给孩子,这块玉佩就算是老哥我对孩子的一点心意吧。”
  苏瑞一看,张发奎手中正放着一块形状酷似麒麟的玉佩,这块玉佩颜色洁白无瑕,通身透着晶莹的色泽,温润剔透,即便是苏瑞这种对玉石毫无研究的俗人也能看出这块玉佩一定非同寻常。宋子晴一下就愣住了,不由得转身望向了苏瑞,眼中露出询问之色。
  苏瑞不识货,可并不代表旁边的梁治、夏威等人也不识货,夏威一看顿时就愣住了,急忙叫道:“长官,这块玉佩可是您祖上传下来的东西,您真舍得?”
  一旁的梁治和李逸风也愣住了,梁治可是个识货的,他一眼就看出了这块玉的来历,急忙说道:“是啊,张长官,这块玉可是您的传家之宝,岂能随意转赠,您还是换一样东西吧。”
  “对对!”李逸风也赶紧说道:“张长官,职部只是跟您开个玩笑而已,您可千万别当真。”
  苏瑞也劝道:“是啊,向华老哥,君子不夺人所好,您的传家宝小弟可不敢拿,见面礼什么的只是个玩笑而已,您真要有心的话日后补上就是了。”
  可没等苏瑞说完,张发奎就佯怒道:“忠信,亏你还被报纸夸为一个英雄,怎么连一块玉佩都不敢收,这玉佩我一不偷二不抢的,也就是给孩子一个玩物,你要是不收下这回我就再也不登你的门了!”说完,怒气冲冲的张发奎把这块麒麟玉佩硬塞到了苏瑞的手里。
  拿着玉佩,苏瑞不禁苦笑不已,这叫什么事啊,请人吃饭竟然收获了一块珍贵的玉佩,看这块玉佩的色泽品相,若是到了后世估计值老鼻子钱了。
  这时,苏瑞看到张发奎脸上坚决的神色,知道今天这块玉佩自己是非得收下不可了,只好无奈的点点头,岁宋子晴说道:“子晴,既然向华老哥那么坚持,你就收下吧。”
  看到丈夫点了头,宋子晴这才轻声向张发奎道谢后将玉佩收了下来。
  “嗯,这才对嘛!”看到宋子晴收下了玉佩,张发奎这才满意的点点头。
  这时,众人这才重新落座,收下了玉佩后,苏瑞感觉和张发奎的关系也亲近了不少。
  张发奎喝了一口酒,这才对苏瑞说道:“忠信啊,这次我来广州有两个目的,一是要和你见见面,看看你这位被报纸誉为抗日英雄的将军到底长什么样子,不过见面之后我看你也没长三头六臂嘛。”说到这里,众人都笑了起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4/36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