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民国生涯(校对)第29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0/367

  “那就好,希望你们能遵守您的诺言。”苏瑞的神情开始变得严肃起来,“我正是因为坚信贵国是一个信守承诺的国度,所以才选择了和贵国进行了合作,否则有这些设备的国家不少,我为什么偏偏单独和贵国进行合作呢,这已经足以证明了我的诚意,我希望能在三个月之后再次看到贵国的货轮出现在我们的港口,我可以保证,您将是我们最尊贵的客人!”
  阿尔比娜看着苏瑞严肃的神情突然笑了,“苏将军,请您放心,您一定会看到的,我保证!”阿尔比娜这么一笑,犹如在冰冻的大地上突然开出了一朵美丽的花朵,苏瑞一下就看得愣了一下,这才笑道:“那好,我期待着再次和您见面!”
  说完后苏瑞从口袋里掏出了一个红色的小盒子递给了阿尔比娜,然后笑着说道:“阿尔比娜中校,你已经是第二次来到华夏了,按照华夏的习俗临幸告别之前我应该送你一点礼物,请你手下。”说完,苏瑞将红色的盒子递给了阿尔比娜。
  “这……是送我的礼物?”阿尔比娜接过了盒子,有些不敢确定的看着苏瑞问道:“我能打开看看吗?”
  “当然,这个东西现在是你的了,你当然有权利打开他。”苏瑞笑了起来。
  “啪嗒”一声轻响,阿尔比娜打开了红色的小盒子,看到了在同样是红色容貌的盒子里静静的躺着一块银白色显得很是秀气的手表,在表面的下方还用一些细碎的类似钻石的东西写了两个中文,以阿尔比娜的中文造诣勉强看的懂好像是将军两个字,在手表的表面,银光闪闪的镜面还不经意的闪动着一丝动人的光芒。
  看到这块,阿尔比娜的粉脸却突然刷的一下就红了,仿佛像是拿着一块烫手山芋似地赶紧把表递还给了苏瑞,有些慌张的说道:“将军阁下,您……您这是什么意思,我……我不能接受!”
  这时,阿尔比娜身后的汉斯等人也全都看向了苏瑞,只是这一道道中包含的含义却显得那么的复杂,让苏瑞很是不理解。
  看到众人的神情,苏瑞不禁有些奇怪,这款手表是苏瑞在后世买的。那时他买的是一对男女情侣表,要送给那时的女友,可还没等他送出去,女友就搬了出去。他一直没舍得仍,一直藏了起来,后来来到了这个时空后又也带了过来。按理说这块表应该是送给自己的媳妇的,可苏瑞却不敢乱送,毕竟几位媳妇送给哪个都不好,不患贫而患不均这个道理他还是知道的。这次阿尔比娜的到来,并且运来了这么多的机器设备,苏瑞想表示一下心意,于是就想到了要把这块手表送给她。
  看着阿尔比娜等人问道:“阿尔比娜中校,你们这是怎么了?难道我做错了什么事情了吗?”
  “呃……没……没什么,我……我们这……这……”阿尔比娜哧哧了半天,却一句话整话都说不出话来,只是脸色却是越来越红了。
  看到这样的情形,苏瑞就更奇怪了,摆了摆手:“既然没什么事情你就收下呗,就这样好了,我还有事就不送你们了,我们就在这里告别吧,再见!”
  说完,苏瑞就转身对李宗仁道:“德公,我们到前面看看。”说罢,就朝着前方迈步走去,而李宗仁看了看周围,原本想说什么的,但看了看周围,不禁欲言又止的摇摇头低声叹了口气也快步跟了上去。
  看着苏瑞远去的身影,阿尔比娜这时的脸色红得简直和红布有得一拼,看着手中的那款漂亮的手表,简直就像捧着一个已经拉了导火索的炸药包。
  其实我们的苏大官人这个来自后世的屌丝那里知道,在西方,男生送女生手表的含义是表达爱意,代表我的心,示爱的意思。尤其在守时的德国人看来,手表代表的是时间,时间又是永恒的象征,所以送异性手表就表示希望自己爱的人每天都能想到对方,还有就是希望他们的爱也可以是永恒的。苏瑞把手表这么一送,而且还是当场送表,这立马就让众人给误会了,可我们的苏大长官却偏偏还不知道自己摆了个大乌龙。
  正当阿尔比娜凌乱不已的时候,汉斯上尉走了过来在她耳边低声道:“中校,我们该走了。”
  阿尔比娜并没有察觉,在说这话的时候,汉斯上尉的眼中闪过了一丝浓浓的极度。是的,汉斯上尉嫉妒了,说实话,汉斯也搞不清楚这位华夏的将军到底是不是有意的,竟然送了阿尔比娜一块手表,难道他真的不知道在德国给异性送手表的意义吗?而且要是这名异性要是接受了这块手表,那也就是表示接受了对方了。想到这里,汉斯有些慢吞吞的说道:“阿尔比娜中校,不如我们把这块表还给苏将军吧。”
  “还给他?”阿尔比娜苦笑了一下,摇了摇头:“算了,苏将军一定不知道在我们德国送手表给异性代表的含义的,这块表既然是他的一番心意,要是擅自拒绝的话说不定还会让他产生更大的误会的,等回去后我再把它交给上级就是了。”
  “也只能这样了。”听到阿尔比娜这么说,汉斯也只好作罢了。
  阿尔比娜深吸了口气,回头对众人道:“好了,我们走吧。想必送货的也到了码头了吧,我们可不能让他们等急了。”
  说罢,她也领着一种德国军官向另一个方向走了过去……
  而在工业区的另一头。
  “什么,在德国这送手表就是表示求爱的意思?”
  苏瑞的声音仿佛突然高了三十分贝似地在一块工地上响了起来。他吃惊的看着面前的李宗仁:“德公,你……你怎么到现在才说,刚才怎么就不提醒我?”
  李宗仁又是好气又是好笑的骂道:“我怎么知道,我看你小子平时还挺机灵的,怎么连这个常识都不懂,在西方给异性送表那通常就是示爱的意思。你这么大庭广众之下就给人送礼物,难不成我还能把这块表给抢回来不成,要你真是向那德国姑娘示爱,我这么一做那我岂不是妄作小人了吗?”
  “我……这……”苏瑞也一下傻了眼,试探着说道:“那……要不我再去把表要回来?”
  李宗仁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你要丢得起那个人你就去,反正我是不会去的。刚送了人的东西你好意思要回来,亏你还是堂堂一个二级上将呢。”
  “我……”
  苏瑞一口老血差点就没吐出来,自己怎么就摆了这个大一个乌龙呢?这下完了,这个德国小妞估计肯定要发飙了,剩下的那批或估计又要延迟了。
  
  第四百六十二章
我保证
  
  且不管德国小妞会不会发飙,但是苏瑞和李宗仁联合光复了江西省的壮举却又一次震惊了全国。
  自从苏瑞正式亮相以来,有关他的新闻便是一茬接一茬。无论是他奇迹般的崛起还是他吹气球般的扩军速度,生擒了日军两名师团长还是他辉煌的战绩都是国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当苏瑞放话要进军江西的时候还有不少人依旧抱着怀疑的态度,毕竟苏瑞刚光复了广东全境还不到一年时间,现在又要进攻江西,你还真以为日本人是泥捏的,任你宰割啊?可事实却告诉了大家,他真的做到了,青天白日旗又一次飘扬在江西的上空,这下让所有质疑的声音闭上了嘴。尤其是苏瑞还把那位倒霉的西山悠太中将时不时的拉出来曝光,让记者们拍拍照。这样的动作固然让国人看得大呼过瘾,可从另一方面上讲,这简直就是在日本人的伤口上撒盐,现在的苏瑞已经顶替了蒋委员长,成了日本人欲除之而后快的第一人。
  “他做到了,他真的做到了,这个小家伙可真不简单啊!”
  冬日里的一缕阳光撒了下来,在那座让无数美国人都向往的那座白色的别墅里的一间白色办公室里,罗斯福正坐在他的轮椅上,在他的膝盖上静静的摆着一份情报部门刚送来的情报,他的手里端着秘书玛格丽特。莱汉德刚送来的热咖啡。
  将目光从情报上移开,静静的闭了一会眼睛,轻声说道:“亲爱的米西(玛格丽特的昵称),把霍金斯请进来好吗?”
  “当然可以。”玛格丽特嫣然一笑,轻轻的走出了办公室。
  玛格丽特走后,罗斯福又轻轻的闭上了眼睛。过了一会,一阵脚步声传来,穿着一套灰色西服,留着两撇胡须,显得风度翩翩的罗斯福的高级幕僚,国家安全顾问霍金斯博士就走了进来。
  闭上了眼睛的罗斯福轻声说道:“霍金斯,请坐吧。”
  霍金斯没有客气,立刻就坐了下来。
  还没等霍金斯说什么,罗斯福就直接进入了正题:“霍金斯,我们对华夏的策略出了些问题,对此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霍金斯点了点头,脸上浮现出了一丝苦笑:“总统先生,这点确实是出乎了我们的意料,没想到那位华夏的将军竟然又收复了一个省份,而且这个省份还是一个较为富庶的地方,这样一来他们的实力一定可以在短时间内再上一个台阶。随着华夏实力的增强,国民政府一定会减少对我们的依赖,这对我们在亚洲的布局是极其不利的。”
  “是啊!”罗斯福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轻声道:“原本按照我们的计划,随着日本人进一步的入侵华夏,华夏的抵抗也会越来越艰难,而我们则通过军事援助让华夏政府不断的消耗日本人的实力,最终逼迫他们不得不实行他们所谓的南进策略,可是……”
  “可是现在却在华夏的南方出现了变数,这对于我们而言可不是什么好消息啊?”霍金斯接过了罗斯福的话茬。
  罗斯福的眉头深深皱了起来。
  他是一个聪明、杰出、掌控欲望也很强烈的政治家,这是毋庸置疑的,对于像他这样的政治家而言,最不喜欢的就是出现一些掌控之外的变数,而最近华夏的广东、江西出现的变数就已经超出了他的掌控,而一切的变数都和那个名叫苏瑞的华夏将军有关。
  用手在眉头上缓缓的揉动了几下,罗斯福有些无奈的说道:“霍金斯,世界上的事情总是不能事事如意的,上帝总是会安排一些出人意料的事情来考验我们,所以我们也不必太过担心,我相信事情总会有办法解决的。”
  霍金斯担心的说道:“总统先生,我倒是不担心这个。我担心的是任凭那位苏将军这么发展下去,他的军队也会越来越多,实力也会越来越大,最终他会发展到能够挑战那位蒋先生的地步,如果他真的顶替蒋先生坐上了那个位子,我们该怎么处理和他的关系呢?毕竟不论是从詹森(美国驻华大使)还是赫尔利的报告上来看,这位苏将军绝对是一个桀骜不驯的人,有时候甚至可以说他有些意气用事,对于这样一个人,我们……”
  霍金斯叹了口气就不说话了,但是罗斯福已经听明白了他的意思。像苏瑞这种不按理出牌的总是让人感到不可捉摸,也是最让人头疼的,因为你很难猜出下一步他会怎么做,这样的人是最让人头疼的。
  紧接着,罗斯福又说出了一件令霍金斯更加吃惊的事。
  “霍金斯,我们潜伏在重庆的间谍传来了消息,前些日子德国政府又和国民政府有了联系,十月份的时候,德国驻华代办在国民政府派出的战机的掩护下飞往了广东,其目的不明。”
  “什么?这不可能!”霍金斯猛的站了起来,双目圆睁的看向了罗斯福,“总统阁下,德国不是已经和国民政府断交了吗?他们又怎么会混在一起的?”
  “这有什么奇怪的。”罗斯福冷笑了起来:“霍金斯,难道你到现在还不明白吗?国与国之间只要有了足够的利益,别说断交了,就是死敌也能够立刻变成亲兄弟。而且我收到了消息,就在上个月,国民政府的空军序列里突然多了三十架德国最新型号的梅塞施米特Bf109型战斗机和一大批零部件,这难道不足以说明问题了吗?”
  霍金斯沉默了良久,也渐渐冷静下来,这才摇头道:“总统先生,我还是不相信德国政府会和国民政府重新建立正常关系,这不是靠几十架战斗机或者一点东西就能够弥补的,因为这已经涉及到了德国的战略问题。
  德国虽然和我们一样,最主要的利益在欧洲,但这并不意味着要放弃亚洲。德国需要一个盟友,一个实力强大能够给他们帮助的盟友,很显然华夏并不符合德国人的要求,华夏的综合国力实在是太差了,只要希特勒和他的将军们没有集体变傻,他们是不会改变目前的外交格局的。我估计德国突然交给华夏这批战机是因为他们有什么事情有求于国民政府,而且这件事肯定和我们那位苏将军有关,只是到底是什么事情就不是我们所能知道的了。”
  “嗯,很有道理。”罗斯福赞许的点了点头,“亚洲的局势可以说很简单,也可以说很复杂,现在最大的变数就是广东、江西那边了。如果我估计得不错的话,我们那位小朋友一定已经和他那两个老乡联合在一起了吧,如果是这样的话,华夏的局势可就热闹了,如果让桂系的人掌握了华夏的权利,我就真的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了。”
  看着罗斯福略显苦恼的神情,霍金斯一时间也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但他却显得很不在意:“总统先生,上帝不会总是眷顾一个种族或是一个国家的,就像我们预计的一样,这场大战迟早会席卷全世界,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耐心的观察,然后再做出正确的决定,就像我们之前商量好的那样,不是吗?”说完,霍金斯还把手一摊,做了个满不在乎的动作。
  这个动作却把罗斯福给逗笑了,“呵呵……霍金斯你还真看得开,好吧,我承认在这方面我还真得向你学习才行。”
  笑声过后,感到自己心情好了许多的罗斯福重新回复了平日的睿智,他移动着轮椅来到了桌旁,拿起电话说了句,“米西,请给我和霍金斯端一杯热咖啡过来,记住,只放一颗方糖。”
  很快,两杯热腾腾的咖啡被送到了罗斯福和霍金斯的手里。
  霍金斯抿了口咖啡,这才笑着对罗斯福说道:“总统先生,我认为现在是到了加强我们对华夏的情报网建设的时候了,否则我怕将来我们会在这方面吃亏啊。”
  罗斯福放下手中的杯子,皱了皱眉头道:“嗯,你的担心也不无道理。只是这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啊,我很难说服国会。”
  “国会?那些老顽固?”霍金斯冷笑一声:“那些头脑僵化的顽固早就应该被扫尽历史的垃圾堆了,他们只会抱着孤立主义的大旗死不放手。却不知道,现在的美国虽然强大,但是如果不尽快适应这个世界,迟早会被这个世界给淘汰的。
  德国人已经和苏俄人联手瓜分了波兰,现在又在向法国和英国下手,等到英法沦陷,接下来就该轮到苏俄了,可是如果苏俄再沦陷,日本人征服了华夏的话我们美利坚合众国难道还能置身事外吗?恐怕到时候我们就要做好在本土作战的准备了吧?”
  罗斯福深吸了口气,“霍金斯,那只是最坏的打算,我们伟大的美利坚合众国是不会没落的,星条旗将会永远飘扬在美国的上空。你放心,不管多难我都会尽快督促国会通过加大对华的军事援助和情报网的建设的,我保证……”
  
  第四百六十三章
教育
  
  田小花骑在一头大水牛走在了天边的田埂上,田间的路很窄,仅能容一畜或者两人前行,水牛在田间的地草地上,一边啃着枯草一边悠闲的走着。
  田小花是一名十七岁的大姑娘,此刻的她坐在大水牛宽大的背上,手里捧着一本书正在认真的看着,嘴里还不时发出一句句轻轻的念书声。
  “这是我的祖国,我爱我的祖国,我的祖国是……”早晨的朝阳洒在正在放牛的田小花和大水牛的身上,显得是那么的温馨、和谐。
  “小花,记得把牛放在操场外边,要拴好,可别让它啃了学校旁边的庄稼!”身后响了一个中年妇人的声音。
  “诶……娘放心,我明白了。”田小花回过头来对后面不放心赶来吩咐的母亲应了声后就把目光转到了手中的课本上。
  田小花所在的地方是广东省新丰县东道乡百隆村,全村只有五十多户人家,平时的生活全靠种植水稻为主。像百隆这样的村子在广东很多,百隆只是它们当中不起眼的一个存在。
  田小花今年已经十七岁了,按照本地的习俗,到了她这个年纪的女孩子应该有人上门张罗着给他说一门亲事了。但是这一年却发生了一些变化,半年前,县里在东道乡建了一所小学,要求所有八岁以上十六岁一下的孩子全都得上学,开始实施广东省政府颁布的五年义务教育。但是超过了这个年纪的人想要读书怎么办呢?不要紧,这个年龄段的人可以去读免费的成人速成班,也就是俗称的成人班,学习时间为半年,田小花就是五个多月前入的成人班,眼看着就要毕业了。
  对于省政府的这项决议,许多人并不理解,甚至不少农民还有抵触情绪。有人可能就问了,让孩子上学不是件好事么?而且学校还不收学费,又能让孩子学到知识,这是多好的事啊?怎么还会有人抵触呢?说这话的人可能不明白,在农村,尤其是男孩子到了十一二岁左右就已经可以帮大人开始干活了,要是跑去读了书那就等于少了半个劳力。至于女孩子就更不用说了,“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这是自古流传下来的老话,让女孩去念书这纯粹就是一桩亏本的买卖,与其让她们去念书,还不如把她们早点嫁出去呢。
  在这种思想下,刚开始的五年义务教育并没有得到百姓尤其是许多农民的拥护,但是后来省里下了死命令,谁不让家里的娃娃去念书,乡里就要采取强硬措施了。
  前两个月,百隆村的张老汉就更着脖子不让家里那十二岁的孙子和十三岁的孙女去念书,张老汉说,咱们庄稼人念的啥书啊,再念也念不出一个秀才出来,女娃子终究要嫁人的,他才不愿意为将来的亲家培养一个读书的媳妇呢,还是老老实实的跟着大人在家里干活,等着过两年嫁出去吧。为了这事,乡里也来人动员过,可张老汉硬是不答应,还振振有词的说:“自古以来你们衙门上管天下管地,难道还管老子拉屎放屁?老子的孙子老子做主,说不让他念书就不让他念。”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0/36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