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民国生涯(校对)第36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60/367

  东条英机小跑着来到了裕仁身后,裕仁不吭声他自然也不敢说话,小心翼翼的落后了裕仁半个身子慢慢的跟在后面。
  良久,裕仁才微微一叹问道:“东条爱卿,你说帝国发动对支那的战争是不是错了呢?”
  “嗯,纳尼?”
  听了裕仁的话,东条英机不由吃了一惊,难道天皇陛下已经对支那战争产生了厌战的情绪了吗?这可不是一个好兆头啊,东条英机深知,自己之所以能当上陆相,那是因为自己鼓吹的征服华夏以及南进的那套,如果裕仁天皇决定结束对华夏的战争的话自己这个刚坐上去不久的陆相位子恐怕就要不保了。
  “不行,得劝说天皇陛下打消这个念头!”
  
  第五百九十六章
被架到火上拷的东条
  
  东条英机的脑子飞速的转了几圈,却一时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情急之下他突然想到了一句诗,于是赶紧说到:“陛下,臣虽然文学造诣不深,但却非常喜爱诗词,今天看到此情此景,臣不由得想起了一首诗。”
  “哦!”裕仁的脚步顿了顿后瞄了他一眼,嘴角露出了一丝似笑非笑的笑容:“朕还真不知道爱卿竟然还喜欢诗词,爱卿这么一说还真是让朕喜出望外啊!”
  东条英机老脸一红,所谓自家人知自家事。自己的文学造诣水准他自己是最清楚的,那位已经被他弄回老家啃老本的昔日好友石原莞尔就曾经讽刺过他,说他的算术水平也就能管十停机枪,要是再多就管不过来了,所以当一个上等兵也就是他的极限了。
  石原莞尔的话虽然有些夸张,但从侧面也反映出东条英机文化素养已经烂到到了一个连好朋友都看不下去的地步了,而就是这样一个人竟然要跟人讨论诗词歌赋,这就不得不裕仁人感到好笑了。
  看到裕仁嘴角那一撇讥讽的笑容,东条英机满是皱褶的老脸更红了。不过这时候他也没有了退路,只能是硬着头皮说道:“臣记得这首诗是这么写的:武夫重义不辞危想汝从戎殒命时靖国祠中严祭祀忠魂万古护皇基。”
  裕仁有些意外的看了东条英机一眼说道:“这是先皇在大正四年写的‘临靖国神社大祭有作’,没想到爱卿倒还记得!”
  “臣自然是记得的。”东条英机恭敬的说道:“臣虽然不会吟诗作赋,但对于先皇的文采却是即其敬仰的,而且臣最喜欢的诗也是这首,今天却是臣在陛下面前班门弄斧了。”
  裕仁的老子,也就是少年时患了脑膜炎,脑子有些不正常的大正天皇。他有个毛病就是喜欢写诗,而且产量非常之高,据统计他一辈子写的诗句高达一千三百多首。尽管这些诗质量不怎么样,但架不住人家数量多啊,对于这点全日本人的高层人士都是非常赞赏的,当然了裕仁这个儿子更是为自己的老子感到自豪。
  “难得爱情有心了。”裕仁有些感慨的叹了一声,望着东条英机的眼神不由得和蔼了许多,“爱卿有什么话但说无妨,朕也不是听不进谏言的人。”
  “这个……”东条英机迟疑了一下才说到:“陛下,臣斗胆问一句,陛下如今对支那战局的真实看法。”
  “嗯?”裕仁一听,望向东条英机的眼神不由变得严肃起来,脸色也变得僵硬起来。
  东条英机一看到裕仁心情又开始变坏,他的背后也冒出了一身冷汗,在这个年代,天皇对于日本人来说那就是至高无上的,擅自询问天皇的看法那是大逆不道的行为,即便是他这个陆相也不例外。看到裕仁对他表示不满,东条英机赶紧对着他来了个九十度的鞠躬,大声道:“实在是对不起臣失礼了,只是臣实在是不想看到帝国的大东亚战略受到影响啊!”
  裕仁天皇没有答话,继续走了一会,来到一旁的花圃旁,伸手折断了一朵梅花轻声说道:“东条爱卿是怕朕改变对支那的战略吧?”
  “臣诚惶诚恐!”东条英机又鞠了个躬。
  裕仁沉吟了良久才轻声吟道:“四海之内皆兄弟,缘何风雨乱人间。”
  念完之后,裕仁又继续吟诵了几遍,最后才对东条英机解释道:“东条爱卿,这是明治天皇写一首诗,也是朕最喜欢的一首诗,你能理解朕的心思吗?”
  东条英机打了个激灵,赶紧鞠了个躬大声道:“陛下,臣明白您的意思。臣也明白,陛下心怀仁慈,原本不愿意妄动刀兵,但是支那政府却不识抬举,竟敢悍然抵抗帝国将士,大本营一定要给予他们严惩!”
  “哟西!”裕仁点了点头,紧接着目露凶光的厉声喝道:“东条爱卿,你要电告冈村宁次,这次一定要击败那个苏瑞,否则帝国在亚洲的大东亚共荣政策就会受到严重影响,知道吗?”
  “哈伊!”这次东条英机这次鞠了个一百八十度的躬,几乎把腰都给弄折了。
  回到陆军部的东条英机不敢怠慢,赶紧给冈村宁次发了份加急电报,责令冈村宁次一定要尽快击溃福建、山西的华夏军队,否则军服从事云云。
  电报很快就到了冈村宁次的手里,可此时的冈村宁次却已经没有心情理会这封电报了,因为现在冈村宁次已经被园部和一郎发来的电报给气炸了肺。
  “八嘎雅鹿,这个园部和一郎他想干什么?三个师团近九万的人马,竟然连一场像样的仗都没打就想撤退,他知不知道这样做会让我们陷入无法预测的恶果吗?”站在作战大厅里的冈村宁次挥舞着手中这份园部和一郎刚发来的撤兵请求,气得嘴唇上的胡子一颤一颤的,这个不轻易动怒的人今天被一封电报给气坏了。
  冈村不是一个轻易动怒的人,因此他一生起气来作战大厅里的人都被吓着了,硕大的作战大厅里几十名参谋全都噤若寒蝉一声也不敢吭。
  良久,一旁的参谋长宫本一郎才上前轻声劝道:“司令官阁下,十一军的三十九师团刚遭到重创,园部阁下难关会有些失态,而且他又是西尾阁下的爱将,您也不用对他太苛刻了。”
  “爱将?”冈村宁次冷笑道:“难道就因为他是西尾阁下的爱将我就要忍气吞声了吗?他就可以当可耻的逃兵了吗?你去……马上给园部和一郎发电报,如果他不按照计划出兵,我就要把他送上军事法庭!”
  冈村宁次很是罕见的失态了,其实也不能怪冈村宁次生气。一天前,三十九师团连同前来增援的十五师团遭到重创后,园部和一郎被打怕了。他立即下令正在向宿松县进发的第六师团和十三师团停止了前进并相互靠拢,形成了掎角之势以防止华夏军队的突袭。
  就这样还不算,他还给冈村宁次发了电报,声称前方发现数量不菲的华夏军队正在向他们扑来,为了避免和四战区的部队打遭遇战,他请求撤回原防区进行防守。
  说实话,这么一封没骨气的电报发出来就连第十一军自己的发报员都感到羞愧,更别提接到电报的冈村宁次了。虽然此刻岗村心里恨不得就拿挺机枪把园部和一郎这家伙给突突了,但这家伙却是华夏派遣军司令官西尾寿造大将的心腹,即便是冈村宁次心里气得快爆血管了,但依旧拿这家伙没辙,想到这里冈村就感到一股怒不可仰的怒火从心底升腾而起。
  冈村重重的说道:“宫本君,你马上再给园部和一郎发一封电报,告诉他如果他胆敢擅自撤军,那么我将会把这件事越级上报给大本营,请他自己斟酌吧。”
  “哈伊!”
  跟了冈村宁次这么久,宫本一郎知道冈村宁次这次是真的发怒了而且还不小,他也不敢再说什么了,赶紧答应了一声后就赶紧出去了……
  就在冈村宁次为园部和一郎打算撤兵而恼火的时候,重创了三十九师团后又掉过头来对付第六师团的装甲一师也正式和第六师团接上了火。
  要说第六师团也算是苏瑞的老对手了,从南京保卫战开始一直到武汉战役,再到现在第六师团也算是和苏瑞的部队交手最多的部队之一了,因此对于如何跟占据绝对优势火力的敌人交战也算是有了一些心得。
  而町尻量基虽然是今年年初才从稻叶四郎中将的手中接过了第六师团长的位子,但他并不是一个狂妄自大的人,自从他接任了第六师团长的位子后,他曾主动研究过苏瑞麾下部队的情况。他发现苏瑞麾下部队的编制和国民政府的一般的部队有很大的不同,苏瑞的部队已经基本取消了旅一级的编制,师一级的部队不设旅,而是下设三个步兵团,一个炮兵团、一个防空团、以及其他的后勤自重部队若干。
  但是千万不要以为一个师只有三个步兵团就属于是小编制的乙种师,恰恰相反,苏瑞麾下的师一级部队是属于大编制的师,他的每个步兵团约莫为四千多人,再加上防空团、炮团、骑兵营、警卫营、工兵营等等,全师加起来就有一万八千多人。
  而且经过町尻量基的仔细研究,他得出了一个让他自己也吃惊不已的结论,那就是第六师团如果和对方一个步兵师突然遭遇,双方很有可能打得旗鼓相当,这个结论就让非常吃惊了。
  要知道在日军一贯的习惯中,他们在制定作战计划时,通常是用一个联队甚至一个大队的兵力去对付国军一个师的,而现在这个习惯竟然被自己推翻了,这个结论让他很是难以接受。
  但是町尻量基的难受并没有持续多久,因为就在今天这个结论又被他自己给推翻了……
  
  第五百九十七章
失望的町尻量基
  
  “轰……”
  一枚一毫米一百五十毫米口径的迫击炮弹碰巧落在了一块岩石上,巨大的威力将这块巨大的岩石炸得粉身碎骨,被炸碎的石块四处乱飞。慢慢的浓烟散去,一辆被硝烟熏得漆黑的T-34坦克从硝烟里钻了出来。
  “当当当……”
  一阵清脆的声音传到了正聚精会神通过瞭望孔观察外面情况的周小波的耳朵里,周小波知道,这是坚硬的物体撞击坦克炮塔装甲时的声音。对于这种声音周小波是毫不理会的,对于厚度达到九十毫米的装甲来说,这种程度的撞击连挠痒痒都算不上。
  而周小波唯一顾忌的是对方竟然动用了一百五十毫米口径的重型炮击炮和大正十四年式105毫米口径的高射炮来对付他们,这也让周小波感到很是震惊。
  算起来周小波也算是一个老鸟了,自打装甲一师成立的那天起他就在装甲一师服役,和日本军队交手也不是一两次了。在周小波以往的印象里,日本人的反坦克火力不是一般的弱,平常也就是一些仿制德国的九四式三七战防炮和九二式七零口径步兵炮,这些小口径火炮穿甲能力有限,除非是击中T-34坦克最薄弱的背部或者是油箱才能击伤或是击毁它们,可这样的概率实在是太低了,战场上可没有哪辆坦克会傻到把自己的后背暴露在敌人的。
  最后痛定思痛的日本人最终下了决心,优先给十多个挽马师团增加了一个反装甲联队或是重炮联队,每个联队都装备了大正十四年式105毫米口径的高射炮和97式150毫米短迫击炮,因此今天当装甲一师遇到已经布置好了阵地的第六师团时,便立刻遭到了对方顽强的阻击。
  “轰……”
  又是一声巨响传入了周小波的耳中,紧接着周小波就感到正在前进的坦克周身晃了晃,还没来得及观看,一旁正在驾驶的马东昌就大声喊了起来:“头,小鬼子的炮火太猛了,而且还都是一百毫米以上的重炮,我们这么冲锋是不是太危险了。”
  周小波恼了,怒骂道:“危险个屁,你要是怕危险就回家抱孩子去,这样就安全了!”
  “日……轰……”
  周小波的话音刚落,旁边就传来一声巨响,紧接着后面的观察员兼装填手何进就喊了起来:“头……前头的四六七号车被击中了,它正在起火!”
  “我看到了,是日本人的高射炮干的好事!”周小波的声音里带着一丝说不出的恼怒,此时的他通过观察镜可以清楚的看到,在他的左前方,一辆T-34停在了一百多米外的地方,坦克正冒着浓浓的黑烟,原本修长的炮管也耷拉在了一旁,这辆坦克已经被击毁了。在更远的地方,一辆T-34也被一枚在附近爆炸的一百五十毫米口径的重型迫击炮炮弹给炸断了履带。
  周小波打开了通讯器,接通了联队的频道大声说道:“大伙都听着,小鬼子的反装甲火力很凶猛,马上分散开,并找到日本人隐藏的反装甲火炮阵地和重迫击炮阵地,找到它,摧毁它!”
  “是!”
  周小波坦克连所属的九辆坦克听到命令后分散得更开,有几辆开始了S形机动,这样一来躲避日军直瞄火炮的机率也就更大了。
  “长官,前方三点钟方向发现敌军直瞄火炮一门!”很快,周小波的耳麦里传来了旁边另一辆坦克的报告声。
  “干掉它!”周小波毫不犹豫的下达了命令,“是!”
  很快,两辆T-34停了下来,炮塔缓缓的转动了一下方向调整射界,随着“轰轰”两声沉闷的巨响,前方一门正在前方射击的九四式速射炮被轰上了半空,好几名正在操作火炮的炮手也两枚八十五毫米口径的高爆弹炸上了西天。
  面对装甲一师的凶猛进攻,第六师团也发了狠,他们拼命的操纵着各种大大小小的火炮进行反击,无数的炮火将双方的战场渲染成了一团团的迷雾。
  在距离战场不足一公里的一个隐蔽树丛里,第六师团的参谋长下野一霍大佐对町尻量基劝道:“师团长阁下,这哥观察哨距离战场太近了,您还是转移到后面安全些的观察哨去吧!”
  “闭嘴,你知道什么?”町尻量基不满的瞪了下野一霍:“后面的观察哨能看得这么清楚吗?你来看看,支那人的战车实在是太犀利了,这种战车无论是速度、装甲还是火力都远超帝国的战车,我们的九二式步兵炮和九四式速射炮竟然对它们毫无办法,要不是靠着新来的三十多门一零五高射炮和97式一五零式短迫击炮,我们的阵地早就被突破了。不过我们的火力还是远远不够,你让牛岛满,让他派出勇士带上炸药包前出阵地,寻找机会炸毁他们的战车,告诉他绝不能后退半步,明白吗?”
  “哈伊!”下野一霍很快就来开了。
  待到下野一霍离开后,町尻量基继续举起了望远镜观察了起来,他一边看一边满意的点了点头,看来这段时间针对这支军队的训练还是有效果的。新增加的数十门大正十四式一零五高射炮用来平射后,对付战车的效果出乎意料的好,开战了近一个小时,已经有进十辆对方的战车被这种火炮击毁击伤了,再加上临时挖掘的反坦克壕,支持到天黑应该不成问题。
  可没等町尻量基的心情好多久,天空中就传来了一阵低沉的嗡嗡声。对于这种声音町尻量基并不陌生,町尻量基甚至看都不用看就知道华夏人的俯冲轰炸机来了。
  对于这种凶残的俯冲轰炸机,但凡所有和华夏军队交过手的日本军官和士兵就没有哪个不讨厌他的,日军的基层士兵们甚至还给它取了个“死亡秃鹫”的外号,因为这种轰炸机一旦出现,那就意味着巨大的伤亡和损失。
  “呜呜呜……”一阵凄厉的警笛声从空中传到了町尻量基的耳中。
  “又来了!”
  町尻量基叹了口气,熟悉这种声音的町尻量基很清楚,这是死亡秃鹫开始俯冲了,只是对此他并没有太好的办法,第六师团虽然经过几次改组,但防空火力还是不够。原本是可以用大正十四式高射炮对空射击的,可一时间他们那里能将正在平射的火炮拉高呢,更何况前面还有那么多战车正在朝他们冲来,让他们既要防空又要反战车,那可就真成了顾头不顾腚了。
  这次来的俯冲轰炸机约为十多架,这些带死神尖啸的“秃鹫”轰炸机在天空忽高忽低的飞着。一部分飞机轰炸完毕,偶尔会突然俯冲下去,然后意洋洋的用机枪扫射着阵地上日军官兵。如果说在刚才让日军官兵感到恐惧的是装甲一师隆隆驶来的战车和漫天的炮火。那么在这里,让他们更感到恐怖的还是空中的那些在俯冲时会发出狱恶魔般尖啸声的“秃鹫”轰炸机。它们的投弹精准度高得惊人,甚至可以把重磅炸弹准确无误的投到战壕内。
  这时,斯图卡俯冲轰炸机已经开始轰炸炮兵阵地了,设在后方的炮兵部队此时正在承受着难以想象的压力。一共有六架斯图卡轰炸机正在轮番对着炮兵阵地投掷着炸弹,凄厉的尖叫声此起彼伏,不时就会一门火炮被连人带炮炸成了碎片。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60/36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