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凌然(校对)第7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6/1164


“咦?”
“让我猜猜,你想留在这家医院,和他竞争,是吗?”桥本四郎呶呶嘴,面向屏幕里的凌然。
凌然眼神锐利,隔着屏幕就能看到专注的神情,桥本四郎费力的运起单面腹肌,起身将电视给关了。
潘华勉强的“恩”了一声,道:“我终究还是要回来的,与其到时候再抢病人,不如早点动手。”
“你错了。”桥本四郎呵呵的笑了起来。
“请桥本君释疑。”潘华知道对方的爱好。
桥本四郎满足的摇头晃脑,道:“从视频和预后可以看出来,你在屈肌腱缝合方面,与凌然还是有差距的,那么,你留下的意义在于什么呢?你只会更快的被甩在凌然身后。”
潘华沉默不语。
桥本四郎微笑,道:“你最好的选择,是利用接下来的进修机会,提高技术,学习新技术,再回到中国,以绝对的实力,将他捏的粉碎。”
桥本四郎咔嚓一声,将手里的纸杯捏成了一团。
潘华在桥本四郎的引导下,仿佛也找到了方向,眼神明亮起来。
“哎呀,已经这么晚了。”潘华装模作样的表示惊讶,道:“桥本先生,我请你去玩一些中国特色的东西吧。”
“可以吗?”
“当然可以了,你喜欢大一些的店还是小一些的特色店。”
“特色店吧,我喜欢特色小店。”桥本四郎的眼神也明亮起来,幻想连连。
两人于是迅速下楼,穿过马路,钻进小巷,再穿过马路,钻进小巷……
三十分钟后。
桥本四郎坐在一家店内,遥望着不远处的“云华医院”几个大字,默默的戴上手套,剥起了小龙虾。
“这就是今日中国,最具特色,也最受欢迎的项目了。”潘华满足的吸一口汤汁,再徒手剥虾,道:“在贵国的这段时间,我朝思暮想的就是这个了。”
“你出国几个月,最想念的是小龙虾?”桥本四郎不解的问潘华。
“是的,你尝尝味道,就会知道为什么了,我告诉你,没有比我们现在更幸福的人了。”
桥本四郎费力的弄开一只虾壳,吃了一口,脸色稍霁:“确实,很美味。”
“是吧,人生最幸福的,就是忙了一天之后,吃一盒小龙虾呢。”
桥本四郎:……
……
云华医院急诊楼内,依旧是灯火通明。
之前只做了三台手术,凌然总感觉有些不自在,想想回家也没什么事做,干脆就回医院找手术来做。
云华医院的辐射人口多达千万,屈肌腱缝合这种高端手术的辐射面更广,对于如此广阔的区域来说,每天都等于在固定的产出屈肌腱断裂的病人,而且数量相对稳定。
凌然只做了三台tang法,意味着他没有吃掉所有的刷新,病人自然要前往其他医院就医,凌然明天就算是想要多做手术,也补不回来了。
凌然对此自然是很不满意的,好在晚上空闲了下来,他干脆给霍主任打了声招呼,再重新联络此前想要转诊病人的医院。
加上晚上新产生的病人,凌然最终又揽到了两人四指的手术。
一番忙活之后,已是凌晨。
“凌医生累了吧,来吃点小龙虾吧。”几名小护士热络的招呼凌然,在他不甚反对的情况下,就将他拉进了休息室。
“凌医生,来吃虾。”小护士剥出一只完整的小龙虾,放在凌然面前。
“这个更大。”又一只小龙虾放在了凌然面前。
“快点吃啊,别凉了。”第三只小龙虾,直接递到了凌然的嘴边。
第九十二章
想住哪住哪
接连几天,潘华都奔波于不同的医院。
庆应义塾大学医院的名气还是相当响亮的,尤其是在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基本可以看做是顶级医院。桥本四郎作为庆应义塾大学医院骨科的二把手,经手的常有来自新马泰、中国越南等地方的病人。
对于昌西省有钱有权的骨科病人们来说,既然遇到了桥本四郎,自然要请他来看一看。
桥本四郎也确实水平了得,加上没有心理负担,很是开出了几副药方,并且亲自上手,做了一台髋关节置换术,得到了一致赞誉。
潘华以一助的身份跟随桥本,算是混了个脸熟,并且得到了多位卫计系统的领导的认可。
充实的三天行程之后,潘华再回到云华医院,心情愉悦。
他承认,凌然在tang法缝合方面的天赋更好一些,目前的技术也更好一些,但是,做医生也并不是单纯的做手术啊,与各个方面的交往也是很重要的,建立人脉也是很重要的,再者说,凌然只懂得tang法缝合,充其量就是一名厉害的专门医生罢了。
潘华坐回到自己熟悉的座位上,左顾右盼,非常怀念。
手外科是云华医院的优势科室,不像是急诊科将所有医生圈在一个敞开的大办公室里,凡是主任或主任医师,都可以有自己的小办公室,副主任虽然没有独立的小房间,也有半人高的绿植将位置隔开,既宽敞,又有一定的私密性。
最重要的是,每位副主任身边都是同一个治疗组的下级医生,既方便管理,也方便接受吹捧,很是人性化,一些主任医师没事的时候,都喜欢过来享受一番。
潘华在本子的医院里呆了这么久,天天捧桥本四郎的臭脚,偶尔才有机会捧教授的臭脚,也是身心疲惫,很需要精神能量的滋养。
他全身放松的仰在椅子上,脚一推,电脑椅就划出了绿植区,下级医生们,立即竖起了耳朵。
“还是在国内舒服,看见一个东西,不用想着用日语怎么说,不用见人就打招呼。”潘华脖子枕着椅子,望着天花板,开启了话题。
“日本人就是太假惺惺了。”旁边的主治配合的捧哏。
“就是说,而且医生还要给病人鞠躬,结果进了手术室以后,还不是那么回事。”潘华撇撇嘴,随意的吐槽着。
“日本人在手术室里乱搞吗?”隔壁的副主任问。
“他们有的手术室是有监控的,要是有权有钱的特需病人的话,家属还能看到手术过程……”
“那就是可以在没监控的手术室里乱搞了?”副主任嘿嘿的笑。
潘华总算是醒悟过来了,嘿的一声,又是一声满足的叹声:“还是国内好啊,去国外进修一趟,幽默感都被磨光了。”
几名没蹭上说话的下级医生,赶紧配合的笑两声。
潘华又伸了个懒腰,自我调侃:“这趟出去,不知道急诊科又抢了我多少病人。”
“等您回来,他们就抢不动了。”有医生配合的轻笑。
“恩……”潘华几秒钟,问:“他这几天做了多少例屈肌腱缝合?我是说那个凌然。”
谁都不想触霉头,四周的下级医生都是一声不吭。
“小铁,你说。”潘华直接点名。
“那个……24例子吧。”小铁是潘华一手带起来的主治医生,摸着脑袋,很是无奈的回答了。
“唔……”潘华按捺着内心惊讶,将手揣入兜里,紧紧地握拳。
平均每天6例屈肌腱缝合手术,老实说,潘华此前根本没想过。
就算6例屈肌腱缝合都是单指缝合,一天6例也能把外科医生累趴下,何况连续四天呢。
不说别的,一直带着显微镜,戴一天下来也要晕的,眼球受得了,耳朵和脑袋还要反抗呢。
但是,潘华看过凌然的手术视频,知道他此前就有一日四例,一日五例的频率,再增加一例,也不是什么难以想象的事。
不,其实还是很难想象的。
在潘华的概念里,主刀医生一天3例屈肌腱缝合,就算是勤勉了,四例只能说是勉强,五例可谓是极限。就是主刀医生要做,医院通常也不会安排这么多手术的。
事实上,主刀医生也不会要求一天做五例的,能主刀屈肌腱缝合医生起码都要40岁了,就是纯粹的站立十几个小时都要命……
潘华的思维,猛然的停顿了一下。
“凌然今年22岁?”潘华回忆着问。
“是。”小铁看看两边,没人回答,就只能委委屈屈的应了一声。
他确实委屈,他回答的就是大家都知道的信息,凭什么就他要承担潘华的暴风骤雨。
潘华内心五味陈杂。
40岁的中年人,对自己身体的感触是最深的。
要说站手术,20年前的时候,潘华也能一天站十个小时。只可惜,他那时候只有体力没技术,一天站十个小时,也就是拉拉钩,抽吸一二,偶尔打个结,缝个皮,都高兴的像是白吃了三斤小龙虾似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6/11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