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不是魔神著(校对)第73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39/1456

  “先生……”
  “我们是去江城市发财呢!”
  联邦帝国对教师这个职业的尊重,是和军人、医生并列的最尊敬职业前三。
  而且……
  因为国家以宪法的形式,规定了教育和科研投入,不许削减。
  所以,教师的待遇是全联邦公共职务里最好的之一。
  一般来说,教师的收入和待遇,在社会上属于标准的中产偏上。
  能和教师比收入、待遇的,大约也就只有金融业和科技业了。
  但教师的社会地位,远远高于其他行业。
  教师们按照《国家教育法案》,在各级卿大夫议会,拥有固定的无须普选,而是由教育行业内部选举的席位。
  所以,想当老师也是很难很难的。
  每年的教师职业资格考试,号称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于是,几百年下来,人们印象里,教师的形象,无比高大上。
  张惠听着他们的说法,疑惑起来:“发财?”他不太明白。
  如今,联邦帝国正在进行第三轮的工业转移。
  具体的做法是,将那些将可能在下一次工业与技术革命中落后的产能,迁出本土,迁到西宋、北周、南周去。
  然后本土进行新技术和新产业的发展。
  等待新技术和新产业,开始具备产能了。
  那么,海外王国就会进行去工业化。
  过去一百多年,联邦帝国玩这一套玩的无比熟练。
  前面两次产业转移,就像左手倒右手。
  等本土的新产业发展起来,那些落后的产能,就会在海外直接报废或者变卖(当然有些实在没有人做的产业,会转移去其他地方,譬如南洋、秦陆、昆仑州)。
  这导致联邦帝国备受批评。
  尤其是秦陆的批评。
  但……没有什么人理会这些批评。
  全产业链的帝国,自古以来,都是肉烂在锅里的。
  反正,市场经济,自由竞争嘛。
  你们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以及政策待遇,比不过海外王国。
  失败不是很正常的吗?
  如今,就是处在第三次产业转移和新兴工业技术革命的当口。
  全新的智能化无人精细制造,正在逐步建立。
  本土曾经辉煌的重工业和轻工业,转移去了海外。
  海外王国工业振兴计划,如火如荼。
  像江城市这样的,过去数十年以重工业和机械加工为主的城市,正在经历痛苦的转型。
  所以……
  江城市有什么发财机会?
  难不成?
  前些年暴雷的金融投机产品,从张惠脑子冒出来。
  于是,张惠问道:“请问……江城市发生什么事情?”
  “先生……您没有听说吗?”一个中年妇女说道:“江城市今年高考大爆了!!”
  “而且,爆点都基本集中在一个区域……”
  “好多人都和我们说,那里是文曲星福地啊……”
  “买到就是赚到!”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三清在上……”
  “为了孩子,砸锅卖铁,也要在那里买一个房子啊!”
  张惠听着傻了。
  “夫人……”他看着那个中年妇女:“您是帝都人吧……”
  “嗯!”
  张惠道:“江城市能和帝都比?”
  那妇女笑起来:“这就不知道了……”
  “但大家都说是文曲星福地……”
  她拿出一张报纸,挥了挥手:“您看,报纸上都说了,江城市今年高考的高分,百分之八十都集中在一个区域……”
  “我就去试试嘛……”
  “反正,就是投一笔钱咯!”
  “要是赌输了,就当投资失败喽!”她满不在乎的说道:“也就千把万……赔得起!”
  张惠顿时哑然。
  联邦帝国三百年,创造了数不清的财富神话。
  而帝都的居民,更是分享到了无数红利!
  所以……
  帝都的富人们,拿钱从来不当钱看。
  对这些人来说,显然,这种事情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既然大家都说是文曲星福地。
  万一是真的,自己没有及时去买,岂不是亏大了?
  若是其他事情,倒也罢了。
  亏了也就亏了。
  关键,事关下一代的教育!
  而对帝国人民来说,没有比教育更让人上心的大事!
  每年大选,大同派和共和派,都会在教育问题上,极尽其能,以拉拢选票。
  张惠听着,默然走一旁,然后拿起手机,拨通一个号码。
  “我是张惠!”他清了清嗓子,转入附近比较僻静的角落:“江城市的房价,现在怎么样?”
  “什么?!”
  他挂掉电话,脸色变得有些难看。
  “你们这些商人这么搞……”
  “是没把我们放在眼里啊!”
  旋即他就怒了。
  “谁审批的这些项目?!”
  当地,不是应该已经被划入了超凡区域了吗?
  照道理,这种地方的开发,都需要黑衣卫审批。
  于是,他拨通另一个号码。
  片刻后,对方接通了电话。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39/14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