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才不要做太子(校对)第10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0/566

  牛进达说完,李靖又说:“本来不该跟你说这件事的,不过你是太子,我们两个虽然只是教导你武艺,有些道理,也该教给你。去年颉利带兵南下,一路攻伐到了渭水,此事传遍四夷,吐蕃等国,都以为咱们大唐软弱可欺。吐蕃进攻松州,结果被击退;薛延陀进攻陇右,也被击退;山东道那边,就连高句丽这弹丸之国,也有异动。
  国之所以为国,需要的就是战力,甚至是战绩。陛下既然是乱世脱颖而出的君主,怎么也该明白这个道理才是。但是不知道为何,陛下绝口不提出兵。却也不说为什么不出兵,让人头疼啊!”
  本来该是讲道理的,但是李靖中途话锋一转,就变成了牢骚话。如果在这里直接教导太子该战则战的道理,那就跟当面讲皇帝的坏话没什么区别了。而如果是牢骚的话……
  大唐不像别的某些朝代,臣子腹诽一下皇帝,是不会定大罪的。
  听完了事情的始末,李承乾不用想也知道是因为什么。
  只能是蝗灾!
  如果要对草原用兵,随之而来的就是大量粮草的消耗。一两个州的赈灾,对国库而言并不算什么。而出兵,才是最消耗国库的事情。哪怕是局部的战争,动辄都会搬空一个粮仓,更不要说灭国之战了。
  渭水之耻犹在,可是在国内大概率发生的蝗灾之前,就算是再耻辱的事情,作为一国之主的皇帝,也得忍受住。
  看了看脸色不怎么好看的李靖和牛进达,李承乾也有点无奈。
  跟文官不同,太平盛世,实际上就是武将的悲哀。作为武将,只有战场,才是能体现他们价值、让他们积累功勋的地方。每家都不是只有一个嫡长子,长子能够承袭爵位,次子虽然也能接受荫庇,但是想要高人一头,就还是需要父辈挣功劳啊。
  蝗灾的事情,现在还不方便直接透露。
  但是,李承乾也不忍心看自己的两位老师在这里喝闷酒伤神。
  情不自禁的说道:“牛公,卫公,您二位贵为公爵,家里怎么也有点积蓄吧。今日回去后,不妨多买点粮食,囤积起来。你看我东宫,到现在都已经囤积了数万担粮食了。”
  “囤粮食?囤粮食干什么?”
  听到李承乾摸不着头尾的话,牛进达就是一阵疑惑。
  李靖也没有明白其中的含义,狐疑的看着弟子。
  抬手指指天,李承乾边朝着李恪走去边说:“您二位不觉得,今年一场雪还没下过吗?”
  “下雪跟囤粮食有什么关系啊!”
  牛进达不满的吼了一声,转头却发现李靖长大了嘴巴,好像想到了什么恐怖的事情一般。
  伸手戳戳李靖,牛进达问道:“卫国公,你想到了什么?”
  论智慧,牛进达知道自己是无论如何也比不上李靖的,所以只能直接发问。
  李靖喝了一大口酒,压下、内心的焦躁,说:“别问了,你没见太子都没有直说?肯拐弯抹角的提一句,说明殿下已经不拿咱们俩当外人了。要知道传出这个消息,是要担着利害的。不要多问,也别跟别人说,回家后只要囤粮食就好。外人问起来,也别说是太子说的,随便编个借口糊弄过去就好。”
  说完,李靖也不再盯着太子跟蜀王的过招,急匆匆的就往家里赶。
  牛进达虽然想追上去再问点什么,可是太子的训练还没有结束,他也只能坐下来。
  将“囤粮食”这件事记到心里,牛进达从善如流的不再多想什么。
  见太子一个过肩摔,把蜀王摔得惨叫出声,就大喊道:“蜀王,你的下盘不稳,明日继续马步练刁!
  太子!过招归过招,你刻意放水是怎么回事儿?忘记老夫告诉你的话了?狮子缚兔,亦要全力!”
  李承乾转过身、摔倒再地的李恪爬起来,两人一起齐声应是。
  ……
  年节将近的时候,长安的街道,比以往更加拥挤了。运送年货的虽然多,但是来往牛车马车运送的最多的,还是粮食。
  消息并没有走漏出去,但是,前一年的蝗灾和今年的暖冬无雪,却没办法隐瞒。但凡有经验的人,都能猜到第二年蝗灾的可能性。跟筹备过年相比,显然是囤积粮食更重要。
  商人从来都是豪迈的,有些粮商,甚至把家产都变卖掉,就指望着年后也不会下大雪,好狠狠的赚一笔。
  收购粮食的人多了,粮价就不可避免的提升了好多。本来四文钱一斗的粮食,甚至一度飙升到了七文钱。
  在粮商们红着眼睛囤积粮食的时候,赵永盛和黎达海,则在太子的命令下,依旧从外地调粮。
  受灾的将会是整个关中,如果从关中调集粮食,这就跟左手吃饭变成右手吃饭一样了。不指望粮食赚钱,而是救命的情况下,没必要计较运费什么的得失。
  孙思邈不知道从哪里得到了一点消息,居然出头组织着长安的医生也开始囤积起来,不过,他们囤积的是药材。大灾之下,很容易有大疫,有的时候,蝗灾之下未必都是饿死的人。
  忙着到处收购药材的孙思邈,连每天下午固定的谈论时间都舍弃了。令人意外的是,本来身无分文的他,这一次却得到了老君观的大力支持,袁天罡放出话来,只要孙思邈需要,老君观砸了牌匾都会供应。
  “还用想吗?一旦蝗灾真的出现,道士们凭借着济世救人的名头,就能招揽很多的信众。名声难买啊!你看着,蝗灾只要一起,开仓放粮,免费提供药物的人不会是一个两个。如今不过贞观元年,虽然这一年平安无事,可是很多人还是带着危机意识的。开国以来,爵位封了数千,将来陛下一定会找着各种原由削掉一些。历朝历代,都是如此。
  眼下的这个机会,只要把握住,获得一定的民心。你看着,有民心在,你父皇就不能轻易动手。大灾之下,谁还会担心邀买人心是不是大罪?这个时候只要是布善施德的,就一定是好人。”
  最喜欢老先生直来直去的说话方式,李承乾认真的听完,受益匪浅。
  这些隐藏在官场表面之下的规矩,估计也只有老先生才会说的这么肆无忌惮。
  蝗灾的事情,到底没有瞒过老先生。
  人虽然老了,视力也有些倒退,耳朵也背了。但是李纲看待一些事情,反而看的更开。从一些不起眼的小事里面,就能推断出好多的事情来。
  伸手拍拍李承乾的肩膀,老先生笑道:“你找老夫给你挂名的养殖场,恐怕就是为了这个吧。用家禽对抗蝗灾确实是一个好办法,可是,你的养殖场就算填满了鸡鸭又如何?跟肆虐一州之地的蝗灾相比,都微不足道啊!”
  既然老先生已经知道了蝗灾的事情,李承乾也就不瞒着了:“您说的对,养殖场在蝗灾前确实没什么大用处。但是,蝗灾后,可就有大用了。弟子准备倾东宫之力,跟百姓们购买蝗虫,您觉得如何?”
  李纲眨了眨眼睛,随即哈哈大笑。
  听到这里他才反应过来,原来,自己的这个弟子是准备购买蝗虫,当作养殖场的饲料啊!
  笑了好久才止住笑意,李纲摆摆手,就推着轮椅回自己的屋子了。
  眼下已经是腊月二十七,但是老先生并没有回到孙子家。
  今年跟往年不同,李安仁没有留在长安过年,而是带着老先生的嘱咐,回到了观州蓨县老家。
  人越老,就越是怀念故乡。
  少年时意气风发,指点江山,位极人臣的,到老都抵不过那一抹乡愁。
  李府没人的情况下,李承乾也不放心,所以干脆将他留在东宫过年。
  有老先生在的新年,怎么也不能寒颤了。所以在太子的命令下,东宫跟皇宫一样张灯结彩。鸡鸭鱼肉什么的不算什么,最令人眼馋的是,黎达海趁着寒冬,用冰冻了一整头分解了的牛,特意请边境县令做了见证后,运到了长安来。
  得到牛肉后,除了留下一些好的准备做酱牛肉、包饺子外,李承乾又来了一波大放送。
  虽然有些人家都有自己获得牛肉的小黑(河蟹)道道,可是敢于表现出来的,一个都没有。
  程咬金什么的,家里病死牛不是一头两头了。所以李承乾也就没送。
  至于遵纪守法的戴胄和魏征,恐怕这辈子还没尝到牛肉的味道,所以李承乾特意给他们送去了一些。
  在将牛头和一大块牛肉送到后宫,前者用来祭祖,后者用来吃肉后,东宫就关门谢客。
  今年过年,不到后宫去过了……
第一百四十一章
用粮食换蝗虫
  牛肉馅的饺子,吃起来还是那股味道,可是一看老先生在嘴里反复咀嚼不忍咽下的样子,就像是什么难得的美味一般。
  “都知道牛肉好吃,可是敢杀牛吃肉的,也没几个。就连皇家,遇到重要祭祀的时候,都要下令给周边州县,哪里有病死或者摔死的牛,才能用牛头当作祭礼。老夫这辈子唯一一次吃的牛肉,还是隋朝国宴的时候。”
  不仅老先生把饺子当作了珍馐,就连只分到一个的宦官宫女们,都当宝贝一般,碗里素馅和羊肉馅的饺子一直在减少,就是不见动那个牛肉的。
  过年除了海吃海喝外,大概就是守岁了。不过今年有老先生在,让老人家熬夜守岁就有点不人道了。
  所以在晚饭结束、把老人家送去睡觉后,李承乾才造访后宫。
  两仪殿今日还是那么热闹,大着肚子的长孙,自然不会出席立政殿皇帝款待百官的年宴。
  不管是杨妃还是阴妃,都自觉的跟皇后拉开了距离。
  有身孕在身的皇后,就是最危险的个体,谁也不敢靠的太近。皇后嫔妃怀孕虽然是皇族的大喜事,但是对宫女宦官等,就不那么友好了。伺候好了,自然会获得很多的赏赐,伺候的不好,甚至导致小产,估计就不是几个人头能够糊弄过去的了。
  皇后的圈子,自然不会对李泰奏效。
  依偎在长孙身边,李泰正嘚嘚瑟瑟的用筷子当笔,蘸着茶水在桌子上写字。
  李恪就比较沉闷,只有杨妃开口的时候,他才会回答一下。
  都有自己的事情做,场下的舞蹈,反而有点多余了。
  看到太子过来,长孙大喜,立刻让宫女在她另一边准备一个坐垫。
  李泰很自觉的把左边的位置让出来,坐到了右侧。
  只是一个小小的举动,就能看出来他很尊崇自己的兄长。
  “李师可是睡下了?听说你要留在东宫过年的时候,本宫还以为你一晚上都不会过来了呢。”
  坐到长孙左边后,李承乾微微一笑:“到底是过年,儿臣还是要过来看看母后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0/5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