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才不要做太子(校对)第1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566

  听到这话,孔颖达哭笑不得:“论语这里就有竹简本,逍遥游,老夫家里也有书籍,如果世子能自学,老夫就把逍遥游送给世子。”
  说完,孔颖达便从一边的桌子上拿出了《论语》的竹简。
  唐朝的造纸业还不如何发达,好多时候还是用竹简,就连教学都是用沙盘。
  不过,识字的话,竹简也是一样。
  李承乾并没有听出孔颖达的弦外之音,而是接过竹简,仔细看了起来。
  先是横扫一眼,李承乾就发现了不对,拍了一下脑袋,找到竹简最右面,从上往下看了起来。
  差点忘记古人是从右往左竖着写了。
  见李承乾真的看了起来,李泰和李恪也凑了过来。
  他们也很想看看,大哥是怎么不靠先生,自己把字认出来的。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论语的话,李承乾还是记得几条的。只要对比一下自己理解的意思和竹简上面的文字,就能学到这个时候的字怎么写。
  首先对比着找到自己背过的论语十则后,李承乾很快就把上面的字都记了下来。
  卷起竹简,拿起小木棍,李承乾在巨大的沙盘上直接写出了一串唐文版的字,还边写边念:“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夫子说,学习以后还要不断温习,不是很快乐吗?”
  写完后,李承乾得意的看向孔颖达。
  不要小看了他的记忆力,虽然篆体文字比起现代文字来难了不少,但是通过拆分记忆,他还是能很快的记忆下来。
  见李承乾真的写出了字,李泰和李恪一起鼓掌,大哥好厉害!
  而沙盘边,孔颖达已经揪断了胡子!
  这是怎么回事?只是看看书,就记住了字怎么写,更过分的是,还知道了这句话的意思!
  这叫什么事儿啊!难道这个世界上真的存在学识天授不成?
  不可能!
  孔颖达又揪断了一根胡子,夫子说过,敬鬼神而远之,这个世界上根本不可能有什么学识天授这样的事情。该不会是李承乾这小子已经学会了,故意拿出来显摆的吧!
  可这也不对啊,中山王的学识,可是他从头教的,目前还只是在识字阶段,不曾讲解过文意啊!
  越想越迷惑的孔颖达,打开竹简,指着上面的一段文字问李承乾:“这段话是什么意思?”
  见孔颖达急了,李承乾还是有点心慌的。唐代文字,他也只能辩识不几个,而且,论语他也没有全部背下来,只背了课文版的十则。
  如果孔颖达……
  可是当他看到老家伙指着的一段时,却乐了。
  清了清嗓子,李承乾得意道:“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这句话的意思是,曾子说,我每天要多次反省自身……”
  看着李承乾侃侃而谈的样子,孔颖达又揪断了一根胡子。
  夫子在上,这个世间,还真的有不学而知之的人!
  虽然只是很简单的论语,但是在先生领路教导之前,像中山王这样的孩子,怎么能理解其中的意思?
  见孔颖达目瞪口呆的样子,李承乾笑道:“先生,那个,学生可以自习了吧!”
  沉浸在不可置信中的孔颖达茫然的点了点头……
第十六章
最佳背锅王
  得到了孔颖达的回复,李承乾立刻就走。
  没办法,孔颖达教书实在是太严厉了。只要写错一个字,就要挨打。他还算是好的,至少有一个失忆当借口。而没有借口的李泰和李恪,只能乖乖挨揍。
  堂堂的皇孙、郡王,可是面对先生的时候没有一点用处。
  李承乾觉得自己不是受虐狂,小的时候已经挨揍够多了,难道到了唐朝还要挨揍?
  还不如回屋自习呢。
  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李承乾还是有点自信的,虽说唐朝的文字只有不多的能有迹可循,但是全认下来,用不了多长时间。
  眼看着李承乾微笑着离开,李泰和李恪忍不住投去了羡慕的目光。
  大哥已经离开了,他们两个还要接受教育啊。
  ……
  “……孔先生现在仍在震惊中,而世子,已经回了自己的房间,奴婢借着送茶的借口进去看了,世子的确是在自习。”
  听完汇报,长孙王妃挥了挥手,让侍女退到一边。
  此时的她坐在床边,一只手正帮李世民轻轻揉着腹部。
  毒药的副作用还在,在外,李世民并没有表现出太多,只有回到王府,特别是进入卧室,他才会稍稍松懈一点。
  可能是长孙王妃恰巧揉到了痛处,李世民“嗯”了一声,扭了扭身子。
  “王爷,不如您借口生病休息两天吧。明天您还要上朝,妾身怕你的身体承受不住。”
  李世民拍了拍长孙王妃的手,无奈道:“不能休息啊!丘行恭那边已经来信,对吐蕃做好了防备。只要等秦琼他们也做好准备,本王就能孤注一掷,干掉太子。况且,朝堂上现在也是瞬息万变,不容松懈啊!本王何尝不想休息一下,但是,大事不成,休息不得,只有等尘埃落定,本王或许才能得以喘息。”
  听着丈夫的抱怨,长孙王妃也哀叹一声,但是并没有多说什么。
  她清楚,夫君不需要她说什么鼓舞的话,只要烦躁的时候有个能倾诉的对象就好了。如今秦王一系跟太子齐王一系势成水火,全然没有了和解的可能。她能做的,也只有安顿好家里的事情,不让夫君分心。
  撑着床沿坐起来,李世民接过茶杯,喝了一口热茶,喘匀了气才说:“承乾身上发生的事儿,的确诡异。只是,朕很好奇,难道这个世间真的有神仙?七岁的幼童,真的会被启蒙开窍?”
  长孙王妃笑道:“您探究那么多干什么,不管怎么说都是咱们的孩子受益。就在昨天,妾身跟他一起用膳,他还记得妾身不喜欢吃萝卜,把妾身盘子里的萝卜都要了过去。这说明啊,他已经慢慢回想起以前的事儿了。”
  李世民点了点头:“如此,甚好。”
  了解了关于李承乾的一点执念后,李世民就钻回被窝,没一会儿,就睡着了。
  此时,李承乾的房间里。
  本来正辛苦认字的李承乾,却被两个不速之客打扰了。关键是这两个不速之客还没意识到他们打扰到了人,一直等到用晚膳,还赖着不走。
  这两个不速之客,除了李泰李恪,还能有谁?
  恼怒的把一捆竹简丢到一边,李泰烦躁道:“大哥,你是怎么见字就识意的?你走以后,孔夫子发愣了好长时间,最后怪笑着早退了,都没打我们两个。你有这本事,干嘛不教给我们两个啊,也省的我们挨揍。”
  跟随意的李泰不同,李恪则不敢做一点出格的事儿。事实上,要不是李泰拽着他,他连进李承乾房间的勇气都不会有。
  身为侧妃所出,他天生就被母亲——杨妃灌注了一堆没用的念头,生怕惹得嫡子的两个哥哥不开心。
  又李泰的打搅,鬼才能学的下去。李承乾无奈的把竹简丢到一边,对李泰说:“这不是本事,怎么说呢,这跟吃饭喝水一样,是本能,本能怎么教你们?你吃饭喝水要我教你吗?”
  李泰茫然的摇了摇头。
  侍女们已经把桌案摆好,分出了三人份的晚膳。
  虽然都是“王子”的膳食,但是还能能看出明显的不同。
  比如,鸡腿这东西,只有李承乾有。这不仅是因为李承乾大病初愈的原因,还因为他是嫡长子。
  封建社会,够资格继承上一辈遗产的,只有嫡长子。像李恪这样的庶出子弟,如果换一个不如何强势的母亲,恐怕连学习的机会都没有。
  就是这么残酷。
  看着独一份的鸡腿,李承乾忍不住叹了口气。
  就算他不愿意当太子,在封建社会的强大传统面前,也没有多少挣扎的余地。如果是平民小户,倒是还有一点操作的余地。但是涉及到皇位的传承,传给嫡长子这是铁则,铁则需要加重点符号。
  至于像雍正等人那样庶出得位的,在历代皇位传承里,只是少数。
  旁边有一道贪婪的目光传来,李承乾想都不用想,就把鸡腿夹到了旁边李泰的盘子里。
  李泰大喜,抓着鸡腿就啃了起来。不过还好他知道节制,只是吃了大腿的部分,小腿的部分给了李恪。
  推脱了几次后,李恪才无奈的收下,贪婪的吃了起来。
  李泰贪吃,这也是他这么胖的原因。
  “大哥,要不你再装几天病?你只要得病,母妃就变着花样的给你做好吃的。就算你不喜欢吃,也可以便宜了小弟啊!”
  李承乾哭笑不得的拍了李泰一巴掌:“就你嘴馋,哪有叫人装病的?”
  拍了李泰一下后,心事重重的李承乾,顿时感到了一丝轻松。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5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