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才不要做太子(校对)第12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5/566

  亲眼见识到水泥的神奇后,工匠们彻底发挥起自己的想象力来,恨不得造出百层高的高楼来。
  虽说礼部得到过皇帝的命令,不会计较学院建筑逾制的问题,可这么嚣张也不太好。所以李承乾就下了命令,就三层!三层的水泥楼,就算这是水泥刚刚应用建造出来的房子,应该也不会出大问题。
  灾民平整土地的速度很快,再加上能叫来干活的人,这里一抓一大把,所以一边还在平整土地的时候,一边就已经开始了建设。
  “这里就规划成宿舍,就是学生用来住宿的地方。这里规划成操场,也就是演武场,不能用水泥,找来一些耐活的软草种在这里就好。”
  “这里规划成办公楼。”
  “这里先建设着,当作以后的史学分院。”
  “这里建设的宽敞些,孤准备召集一些工匠,在这里学习。”
  前面的对话还好,当听说要把工匠也送来这里学习的时候,阎立本手一哆嗦,茶杯就掉到了地上。
  “殿下,您要让工匠进来?这怎么可以!”
  有些话,阎立本不忍心说出来。工匠在大唐,虽比商人的名声好上一点,但也是不安于土地的贱业。匠户两个字几乎与卑贱等重,如果太子把工匠弄进学院上学,十成十的会被言官弹劾。
  李承乾瞥了阎立本一眼,皱眉道:“别以为孤不知道工匠的地位,就孤看来,工匠跟农民一样,都是用劳动换取饭食,分不出高低贵贱。而且,咱们大唐想要进步,很多地方都需要工匠参与进来。别的不说,前几天你鼓捣出来的水泥,不就是最好的明证?孤才不管言官弹劾,你等着,要是真的有言官开口,孤绝对要在朝堂上塞他一嘴的水泥!”
  见太子说的慷慨激昂,周边听到的工匠都双膝跪地,垂首不起。
  对他们而言,太子这个举措,就是在把他们当人看!
  这不是语病,而是事实,令人心酸的事实。
  他们的地位,就是如此的卑微。
第一百七十章
对神发起挑战
  崇文馆不上课了,本来在崇文馆上学的各家子弟,被李承乾一个命令叫到了工地上。
  军方的子弟,自从记事儿起就被他们的老爹逼着练武、打熬筋骨,为的就是上战场能杀更多的人。文官的子弟,从记事儿起就开始看典章、学唐律,因为这些东西不管他们做什么官儿,都是要倒背如流的。
  作为各家被寄予厚望的长子,他们的童年是充满磨难的,但也是享福的。因为他们只要完成父亲或者爷爷的命令就好,专心学习就好,根本用不着知道饭是怎么做出来的,独轮车为什么能省很大的力气。
  “全都上工地,寻找能够省力气的法子。孤不管你们是干活儿也好,在那里戳着当大爷也罢。只要你们参与进来,学院早一天建成,你们就能早一天入学。”
  随着李承乾一声令下,长孙冲、秦怀道等人疯了一般的冲进了工地。
  他们疯狂的原因不是太子的命令,而是一条让他们如释重负的好消息——
  听说,学院建成以后,他们吃住都会在这里,晚上都用不着回家了!
  承受了家里太多压力的他们,终究还是少年人,遇到这种能够光明正大离开家的机会,如何能不欣喜若狂。
  长孙冲觉得人力有时尽,单纯的指望这些做工的灾民,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去。所以他毫不犹豫的派出自己一个护卫回家,让他把家里马场的劣等马都带到工地上来。
  尉迟宝林就直接的很,他的家将们跟他老爹一样,都是虎背熊腰的壮汉,刚刚一群还在跟树根较劲的灾民,在他们的加入后很轻松的就拔了出来。
  李恪觉得工地乱糟糟的,百姓缺乏管理,所以效率会受到影响,在请示了兄长后,便接过了管理大权,开始给工人分组,分别委派工作。
  至于李泰,就犯愁了。
  看着忙碌中挥洒汗水的百姓们,再看看自己圆滚滚的肚皮,李泰不认为自己能受得了这份罪。
  可是,崇文馆中的学员,此时都跳进了场子,就连一向偷奸耍滑的刘仁实,都在挖土。他若是不下去,怎么也不像那么回事儿。
  见李泰愁眉苦脸的样子,李承乾微微一笑,拍了拍他的肩膀:“青雀,既然不想受累,那就用不着下去。还记得哥哥之前跟你说的话吗?智者劳心,跟愚者劳力是一样的,不应该受到指责。”
  李泰挠了挠头:“皇兄说的自然有道理,可是,在这里,臣弟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发挥智力啊。”
  “还记得咱们在王府的时候,是怎么把池塘里的水打上来的吗?”
  李泰只是回想了一下,再看看还在上抛水泥的工匠,顿时茅塞顿开,叫了两个木匠就去制作固滑轮了。
  只要有固滑轮,正在二楼工作的工匠们就用不着把水泥装在袋子里抛上抛下的。一根绳子,就能解决很多的问题,就能让工程的速度提升不知道多少。
  这次学院的建设,工部没有掺和进来,大概是觉得这样的事情,还不够动用朝廷的力量。
  匠户每年都要被朝廷征辟,做二十天的白工。工部的好多工程,都是借着这一条省钱的。因为没有朝廷的命令,所以建设学院出工的工匠,东宫是要给钱的。
  对于这一条,李承乾并不觉得有什么心疼的。干活得钱,天经地义。更何况自从第一天就公布了工钱日结的消息后,工匠们的活儿做的更精细了。在没有水平尺的现在,就凭着一碗水,工匠们硬是把学院的建筑弄得格外平整。水泥铺就的地面,赤着脚踩上去都不会被硌痛一下。
  土地平整到了渭水河边,在留下足够的安全距离后,将作监的能工巧匠就开始出手,给学院的先生们建造住宅。河畔带着菜地的小院儿,比起长安里的宅子不知道自在了多少。
  “呵呵,我等虽然满腹经纶,但是敛财的手段,跟太子相比,可是远远不如啊!如今学院建成,我等只需要带着家人行李,就能直接入住。说好了,这院子老夫不能白要,所需花费,就从老夫任职后的例份里扣除吧。”
  洛阳的杨度先生,是前朝的杨氏族人,可是因为关系远,且没有受封当官,才能逃过一劫。
  大唐建国后,不管是李渊还是李世民都多次邀请他出山入仕,无一不被拒绝。结果,闷在家里快要发霉了的老杨,在李纲的一封书信诱惑下,立刻就从洛阳赶到了长安。
  “先生这是说的什么话,教书育人者,谁都必须尊敬。不过是渭水河畔一座小院而已,孤怎敢跟您要钱呢!”
  杨度哈哈大笑,伸手拍了一下李承乾的肩膀:“小子,你对人心的掌控还是不够啊。你没听说过‘宁死不吃嗟来之食’这句话吗?等你的学院建成,各地大儒都来任教的时候,若是你硬塞给他们院子,反而会适得其反。只有跟他们要了钱,才能让他们心安理得的住下来。”
  参观了学院建设工地的杨度,很是满意。本来他听说大灾之年还有人做大工程的时候,还大吃一惊,生怕隋末旧事上演。可谁曾想到了这里,才发现所谓的大工程,同时也是救灾的一个手段而已。
  在安排护卫把杨度老先生送到长安居住后,李承乾才回到自己的帐篷里,接着对付那一堆滑轮组。
  高中的时候就学过滑轮组,还记得当时物理总能考到九十分以上。可是现在再一回顾,当初记得清清楚楚的东西,被城市里的各种便捷小道路线不知道挤到了哪里。
  固滑轮就是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是能让力加倍多少来着?
  边回忆着边尝试,在阎立本不明就里的注视下,李承乾算是跟这堆木质的滑轮较上劲了。
  水泥的出现,让阎立本对太子殿下敬佩万分,虽然看不懂太子在干什么,但是他还是跟随左右,随时准备给太子造新的轮子。
  求知的过程是艰辛的,哪怕带着些微的印象重拾记忆也是如此。
  简单的一个滑轮组,就让李承乾在工地上消磨了一个月的时间,连弟弟出生,都没回长安。
  期间,皇帝的贴身宦官张赟来过一次,搞不明白太子在做什么,但是见太子没什么事儿,就走了。
  虞世南被李纲给派了过来,本来看到一屋子的大小轮子,以为李承乾是在玩,大发雷霆。可是在跟李承乾对话了几句后,老先生就汗颜的赔罪,然后放心的回了长安。
  时间很快就来到了七月末,渭水河畔的工地上,工程依旧进行的如火如荼。蝗虫,近乎消失了。之前还在整个关中嚣张泛滥的虫子们,现在都被晒干粉碎,堆积在养殖场的库房里。养殖场又扩大了两倍大小,正在抓紧时间把这些蝗虫都变成禽蛋和家禽身上的肉。
  而受灾的百姓,有些不得已接受了官府的救济,更多的却汇聚在渭水河畔的工地,用劳作换取饭食和铜钱。
  八月初的时候,李承乾终于结束了自己的闭关,让六个侍卫抬着一个巨大的箱子、两个小箱子,从帐篷里出来了。
  学院的办公楼选址处,本来有一大块石头。为了打地基,工匠们带人打算把这块石头挖出来。
  可谁曾想,越挖越深,结果依旧看不到这块巨石的全貌。直到挖了十几尺,才终于露出了这块石头的全貌。
  人力是没办法对付它的,无奈之下,石匠们只能用最原始的方法,烧石泼水,希望把这块石头一点点的破坏掉。
  看到坑里的石头,李承乾微微一笑,立刻下令让工人把场地清理出来。
  没学过矿物学,不知道这块石头的类型,但是看它黑黝黝、凝实的样子,就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对付得了的。
  “皇兄,你可算出来了。听说您有办法对付这块石头?”
  见到李承乾,李泰立刻凑了过来。
  他想用滑轮把这块石头拽上来,可是几百人用力,绳子都拽断了,这块石头还是纹丝不动。
  “自然有办法,你之前用固滑轮抬石头时,搭建的龙门还在嘛?”
  听皇兄这么说,李泰立刻吩咐几个木匠去把龙门吊推过来。他预测过,虽然龙门吊是木头搭建的,可承担起这块石头的质量没问题。
  阎立本拍了拍内穿牛筋绳的铁皮箱,惊讶道:“殿下,难道您就准备用这个东西,把石头给抬起来?”
  他想不明白,太子不过是在帐篷里摆弄木头轱辘摆弄了一段时间,又密令铁匠打造了一些铁制的轮子,就能对付这块巨石了?
  很快,李泰就把他带领工匠制造的龙门吊给弄了过来。上好的牛筋绳混合着麻绳,胳膊粗的绳子绝对不会断开。指挥工匠把滑轮组装到龙门吊上后,李承乾就退到了一边。
  手脚利索的工匠已经到坑里把粗大的绳子再一次套到了石头上。
  连接好。
  这一次,用不着几百人了,只不过十几个壮汉,就扯动了绳子,在绳子绷紧的声音中,站在坑边的阎立本顿时手舞足蹈起来:“动了!真的动了!再加把劲!”
  “嘿呀!嘿呀!”
  伴随着号子声,这段时间让众人愁死了的巨石,真的被拽了起来,凌空悬浮的样子充满了魄力。
  这下用不着命令,工匠们就知道怎么做了。
  李泰建造的龙门吊虽然粗糙,但是把“轮子”这种便捷的东西考虑了进去,又是几百人连推带拽,巨石就随着龙门吊一起,脱离了坑洞。
  李泰站在一边旁观了全过程,亲眼看到巨石在人力下转移了位置,震惊的手都要塞到嘴里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5/5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