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才不要做太子(校对)第17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0/566

  词这个东西,不过刚刚兴起,从没听说有谁能造出感人肺腑的词。相比,就是太子,也写不出来。如果太子写不出来,或者写得泛泛,那卢水赴就有理由再战一局了。
  见是这个题目,李承乾也有点愣神。不对啊,这张纸不是已经被我废掉了吗?
  翻了一遍自己知道的军旅诗军旅词,才发现好多跟自己的身份不匹配。于是把这张纸揉一揉……
  夭寿!忘了,为了命中率,每张纸都准备两张了!
  狠狠的瞪了一眼抽签的瘦猴农民,也就是窜天猴,李承乾只能硬着头皮说:“如果是以孤的心境,恐怕是做不出什么好词的,不过孤曾经遇到过一个气质不俗的老府兵,倒是能以他为题,写一首词。”
  沉吟片刻,李承乾开口念道:“老夫聊发少年狂,左跨刀,上奉皇,亮枪暗甲,千骑卷平冈。为报皇恩随总管,亲上阵,浴血狂。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枯坐营中,何日遣朔方?会挽雕弓如满月,东北望,射天狼。”
  强忍着不适适当的把苏轼的词给改掉,特别是东北这一条,东突厥就在大唐的东北方,西北望的话,那就是西突厥了。
  当“狼”的尾音全部消失后,一声桌子炸裂的声音响了起来,惊得众人都忍不住看向评委席。只见此时的皇帝,竟然一巴掌拍裂了面前的桌案。
  不过更令人惊讶的还在后面,不止是皇帝失态了,场间的将军们纷纷站了起来,一巴掌拍在椅子靠背上。有几个蠢货用错了力,手都被木头片划破了,却浑然不觉。
  “好一个为报皇恩随总管,好一个鬓微霜又何妨!好一个东北望,射天狼!太子,这个府兵是谁?就算他年岁不在,朕也不能让如此忠心耿耿、心怀壮志的府兵老于微末!”
  “陛下圣明!”
  为了这一句,几乎从不拍马屁的几个武将,都跟随文官一起起身为皇帝点赞。
  热血偾张啊!我大唐为何能为所不能为,极寒的天气中,仍旧身处草原、突厥人的地盘,把东突厥打得直接覆灭?自然是因为军中不乏这种壮志凌云的人!
  这一刻,就连文官都忍不住热血沸腾,就算再跟武将集团起冲突,他们也不能让此等名句沾染灰尘。
  在一大堆红色眼睛的注视下,李承乾嘴皮子都忍不住哆嗦了一下,叹息一声对皇帝说:“战场之上,何等的凶险,就是儿臣,手也被冻伤了,驱车往马邑去的途中,也差点命丧突厥人之手。这个老府兵,已经死在了伤兵营,儿臣问了左右,却没人知道他姓甚名谁,家在何方。”
  虽然故事是编的,但是无名无姓不知籍贯的,也不是一个两个。好多府兵伤亡的统计,并不是在战场上,而是在折冲府。只要出去了,没回来的,只要不是逃兵,基本都死掉了。所以说,在军队中多跟几个兄弟打打关系,就是战场上无用,对身后事也是有用的。
  听到这句话,李世民并没有生气,而是叹息一声,重新坐了回去。
  这是府兵制度,或者说千年以来军队中都无法解决的难题。大战在前,将军、司马等人总不能一直统计麾下府兵的姓名籍贯吧!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几千年持续不断的战场上,好多大将都能以自己的死讯在史书上留一笔,只有这些小卒,很多时候都会默默无名。
  想起了老美军队的狗牌儿,李承乾忽然突发奇想,是不是也能为大唐的军队安排上?到时候,想要知道一个人的姓名籍贯所属,只要看一下铭牌就知道了。
  孤果然是天才!
  情不自禁之下就笑出了声,在一众红眼睛将领,包括皇帝的注视下,这个笑容,这个笑声……
  感受到某股锋锐的视线,李承乾赶紧说:“父皇,关于这件事,儿臣刚刚想出了一个主意,所以喜不自胜。至于如何施行,到时候儿臣会专门起一个奏折,送到您的案前,您意下如何?”
  “能解决?”
  虽然不太相信,但是在人前,李世民还是很愿意给儿子留点面子的,当即点点头,不再多说什么。
  解决了危机,李承乾才看向卢水啥来着?哦,卢水赴!
  可是当他看向自己右侧的时候,才发现那里空空如也,哪里还有什么卢水赴?
  一个同样红眼睛的外围防卫军士,见太子在寻找对手,立刻大声说:“殿下,早在陛下和诸位将军起身的时候,那人就跑掉了,跑的时候还掩着脸,不知道是因为什么。”
  因为什么?因为被打击的太狠了呗!
  几位老家主呐呐不能言,只是一首词而已,竟然就让众多将领和皇帝都忍不住失态,可见它确实是写到了军旅的根,写出了军人的魂。这样的词,呵呵,过过过!过过过!
第二百零六章
天下无贼!
  就该知道的!诗词不分家,能写出那样诗句的太子,怎么也不会再词这一项上失算。虽然词刚刚兴起,可这玩意儿要么有天赋,要么经常作,习惯了就会写出好的词。很明显,太子不可能勤加练习,那么只能是有天赋了。
  卢家家主脸上的神色精彩万分,他从来没有想过,自家的卢水赴竟然会失败,这已经是卢家最出色的一个年轻人了啊!
  情不自禁的看向自家老祖,令卢子安脸红的是,自家老祖竟然把头偏向了一边,打定主意不去参战了。崔梦兴刚刚的惨状历历在目,他可不想把一张老脸都丢在擂台上。
  各家的老祖大多都是这个表情,让各家家主都忍不住惆怅不已。早知道学院大张旗鼓的摆下擂台,就一定是有所准备。更何况今天满朝文武大臣,各方有名的家族都聚集在这里了,如果被太子一人通杀,岂不是说明我豪族无人?
  诗算了!词,也算了!剩下的“歌”、“赋”两项,绝对不能再出差错!
  太原王氏的家主王瑛见几个家主都在看自己,不由得恼怒万分。没办法,这个时候退缩,别说所有人了,自己人都会看不起自己。中原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唐风》和《魏风》,大都是产生在山西地区的古老民歌。而王家作为太原古老的家族,对祖宗留下来的诗歌自然会大加研究。
  不过……
  王瑛站起来,直接对裴家家主裴迁说:“裴兄,不若与兄弟一起向太子殿下请教?”
  裴迁站起来,虽然面相谦虚恭谨,但是内心里却把王瑛的十五世祖宗都骂了个狗血喷头。该死的,你自己上得了,扯上老夫干什么!赢了没有光彩,输了,看起来能两家均摊,但却是双倍的失败啊!
  眼见王家家主裴家家主都上了台,台下顿时议论纷纷。
  “王老儿裴老儿欺人太甚!两家家主一起上阵,是欺我朝廷无人吗?”
  唐俭立刻就要站起来,上台助阵。虽然倭国使节的事情他跟太子有所冲突,可是这并不耽误他喜欢太子,因为不管从哪个方面来看,这都是一个极为合格的帝国继承人!
  今天百官坐的都很随意,所以房玄龄就在唐俭身边,见他要起身,赶忙拦住:“上什么上,你没看李纲先生都没急?人家当师父的都对弟子信心满满,你个外臣上去干什么!”
  “哈哈,房公,唐公,且安坐,不如咱们立个彩头?若是太子把这两个老儿击败,你二人请百官一顿酒宴,如何?”
  长孙无忌今天没穿官服,就是一身常服,手里拿着一把折扇,随意挥一挥,带来阵阵凉风,让周围人羡慕不已。扇子这玩意儿不少见,不过一般都是妇道人家用的,大男子就算热了一点,也不会用。当然,这是在家外的情况下。今日阳光明媚,好多耐不得热的人都汗流浃背,只有长孙无忌貌似悠闲,没事儿还会把手里的折扇送给身边的官员、品鉴一下扇面上的图案诗句。当然,拿到的人扇一扇是必然的。
  房玄龄哈哈大笑,悄咪咪的接过长孙无忌的折扇,扇了扇道:“不过一顿酒席而已,老夫自然请得,不过你这个好东西可就要归老夫了!”
  长孙无忌毫不犹豫的抢了回来:“有没有酒吃无所谓,这扇子可不能给你。它可是犬子从太子办公室里偷出来的,既然偷到了手,那就是我长孙家的东西,岂能给你?”
  一听说这本来是太子的东西,房玄龄立刻就皱眉了。
  这折扇挥动起来不仅能带来凉风,还很搭配文人的气质,绝对是好东西。只不过,如果是太子的东西的话,恐怕这玩意儿就便宜不了了。
  就在底下议论纷纷的时候,李承乾已经吩咐学子进学院再抬来一个桌子和椅子。
  王瑛和裴迁还算有礼,请太子坐下后他们才坐下。
  踌躇了一会儿,王瑛才说:“太子殿下,诗词两项,您可称少有敌手了。不过歌这一项,老夫可不愿落人后。有歌不能无曲,所以老夫就请裴迁跟老夫一起上台,并非是要以多欺少。太子若是需要有人配合,大可请人上台,多少都没关系。”
  这句话,众人还是比较认可的。以两个家主的重量,就算太子叫来一个歌舞团,也是应该的。
  然而李承乾却并没有叫人,而是笑着说:“二位多虑了,歌唱的人和弹奏的人未必就不能是一个人,孤完全可以载歌载唱,就请窜……那位农民为我等抽题吧。”
  一句“窜天猴”差点脱口而出。
  窜天猴就是李承乾安排的托儿,那个收集纸条、只留着一个抽选口的箱子看似公平,实际上却是暗箱操作。窜天猴取出来的,都是粘在箱子顶部的现成纸条,而不是场间众人写出来的。
  虽然这么干有点输不起,可是李承乾也没打算堂堂正正,老子都以一对众了,还不行暗箱操作一下?
  很快,新的题目就抽了出来。
  李世民嘿嘿一笑,展开纸条说:“上谏!”
  上谏?
  听到是这个题目,所有人都愣神了一下。歌里面哪有上谏的?再说这里不是朝堂,奏章上的文字也很难唱出来,这……有难度啊!
  李承乾也皱了皱眉头,“上谏”这一条他本来是想要在赋这一项进行的,他都准备好文章了。可是歌唱唱出来,就有点难了吧!
  相比较李承乾的愁眉苦脸,王瑛却是欣喜若狂。机会来了!如今皇帝就在评委席上,这是堂堂正正上谏的机会啊!这段时间以来,名门望族声誉变差,如果说没有皇帝的背后推动,是绝对不可能的。毕竟消息传递的再快,还能短时间就传到江南地区?
  从皇帝不遗余力的削减名门声望来看,这一位对名门望族可以说是忌惮颇深。
  既如此……
  顾不得会惹得皇帝发怒,王瑛面向裴迁,颤声道:“山有枢!”
  裴迁目瞪口呆,颤抖着嘴唇发问:“真的要这个吗?”
  王瑛狠狠的点下了头,今日就算逼的皇帝发怒,砍了他的人头,他也要把这首歌唱出来!家族高于一切!!只要能在大庭广众之下揭露皇帝的所为,他死也愿意笑着赴死!!!
  拗不过王瑛狂热的眼神,裴迁叹了一口气:“埙曲,可否?”
  王瑛点了点头,于是,立刻有准备好的埙送上了擂台,被裴迁吹响起来。
  埙是中原最古老的吹奏乐器之一,哪怕对大唐而言,也大约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作为汉族特有的闭口吹奏乐器,音色朴拙抱素独为地籁,号称乃是乐器中最接近道家天籁的。
  这就是李承乾的听闻,可是。
  听着裴迁吹出来的埙曲,李承乾大有把耳朵堵上的想法。
  卧槽?这是什么玩意儿?怎么鬼哭狼嚎一般?埙声低转如同饿鬼呜咽,埙声高昂如同厉鬼惨叫,该死的,再加上裴迁的技术,以后鬼片的拍摄就不用水琴了,直接用埙曲就行!
  实在受不了了,李承乾只能一路小跑的跑到李纲身边躲着。近距离听这个曲子恐怕今晚会做噩梦。
  在裴迁吹响一段时间后,闭着眼的王瑛才配合着唱了起来:“山有枢,隰有榆。子有衣裳,弗曳弗娄。子有车马,弗驰弗驱。宛其死矣,他人是愉。
  山有栲,隰有杻。子有廷内,弗洒弗埽。子有钟鼓,弗鼓弗考。宛其死矣,他人是保。
  山有漆,隰有栗。子有酒食,何不日鼓瑟?且以喜乐,且以永日。宛其死矣,他人入室。”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0/5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