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才不要做太子(校对)第20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6/566

  老先生的葬礼很隆重,因此学院的期中家长会都因此而耽搁了。
  学院的正门,面对的就是渭水,隔岸建造墓地不太妥当,所以学院的墓地就建造在了后面的山上。
  天气很冷,可是翁仲的雕刻却没有停下。所谓的翁仲其实就是墓地前面的各种石像,老先生怎么说也是重臣,是有资格立翁仲的。
  李大亮派来了工部最顶级的工匠,阎立德也把将作监最好的工匠派了过来,再加上已经了解了流水线工作方法的阎立本,所以雕像的速度很快。
  “殿下,陛下说,您没有机会为老人家结庐守孝,那就为老人家立碑。我们已经把碑面制作出来了,只要您把碑文写出来,交给下官就是。”
  听清楚阎立本的要求后,李承乾就头疼不已。
  写碑文啊,这个没办法剽窃,只能靠他自己来,而且还不能写得太差,否则丢掉的可不止是自己的面子。
  无可奈何之下,李承乾只能灰溜溜的回了家,还不时的到杨度、方孝全等几位老先生那里求教。最终在出殡的那一天,才终于把碑文撰写完成。
  当棺木下放到墓坑后,这位和蔼可亲的老人家,就开始了另一个世界的旅程。
  太子太师李纲的离去,只是在朝廷中掀起了一股风暴,或许还有一些有识之士,喝酒的时候,不忘记遥敬这位老人一杯。至于普通的市民,就是为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家故去惋惜一下,然后该干嘛还得干嘛。莫说事太子太师死掉了,皇帝换人跟他们的关系都不大。今年的冬天明显会很寒冷,多给家里屯点柴禾才是正经事。
  煤炉子作为一种新的取暖方式,被大面积的推广开来,将作监下辖的铁匠铺,在容量、薄厚上制定了不同的标准。达官贵人家里用的自然是有花纹雕刻的高级货,平民百姓买得起的炉子,也不会出现质量问题。
  炉子堪称家家用的起,但是燃料,终究是一个大问题。
  以往的冬天证明,煤炭是一种很好的燃料,比起木炭更耐烧,容量大一点的煤炉子,只要晚上填满,就能燃烧到天明。不像木炭和木头,填进去没多长时间就烧光了。
  可是煤炭只有少数的几个商号有得售卖,价格都高的让人咋舌,莫说普通百姓家,就是一些商人,都舍不得购买,只能不断囤积干柴。
  一种人有一种人的活法,虽然觉得那几个商号和他们背后的王家丧天良,可还是没人直接指责他们。
  眼看着天气越来越冷,经不住上门询问的任越来越多,王家的商号终于开始了售卖。
  三斤煤炭,一文钱的价格,看起来不算什么,可是真的买的时候,才知道有多昂贵。这哪里是烧煤,这分明是烧铜板啊!
  好多富商忍着肉疼,接受了这个价格,至于勋贵之家,照例是不会对价格有任何异议的,堂堂勋贵家因为几文钱的价格纠缠,不够丢人钱。
  可是当大量购买了煤炭的勋贵家,得知太子也开始售卖煤炭,价格还是五斤一文钱的时候,立刻开始叫苦不迭。
  钱的多少不是问题,这点小钱还是掏的起的,可是,太子跟王家的价格差了近乎一倍,可就奇怪了!
第二百三十四章
正妃
  黎达海手下的管事们,很是缺德,他们高价买下了王家商号旁边的店铺,还拉起了横幅,上书“太子殿下的产业,全长安最便宜的煤炭,百姓也烧得起”。
  有钱能购买煤炭的,都不由自主的被条幅吸引,前去看看太子的煤炭会是什么模样。
  务本坊,就在皇城之前,能住在这里的人家非富即贵,自然不缺买煤炭的钱。
  见一个客人围着煤炭转圈子,管事老张就迎了上去。
  “客人可是要买煤炭?您放心,这是太子的产业,断然不会卖假,都是上好的煤炭,经久耐烧。”
  戴着麻布手套翻看了一下煤块,管家模样的客人点点头:“都是好煤,最难得的是没有煤渣子,都是块煤,管事贵姓?”
  老张笑嘻嘻的说:“小人免贵姓张,您说的没错,前来买煤炭的,一般都是用来烧煤炉子,生火用得都少。煤渣子不耐烧,自然不会加入商品里去。哦,对了,还未请教阁下是?”
  “你就叫我一声老齐好了,我是长广公主的管家,算起来,咱们也算是一家人,这煤炭的价格能再降点吗?你也让我回去的时候,凭此邀功一下。”
  见齐管家掏出了袖子里沉甸甸的钱袋,老张立刻就笑了:“这您放心,太子殿下卖给姑姑东西,吃点亏都没关系,只要您回去的途中,帮我们宣传宣传就是!”
  说完,两个人有说有笑的进了店铺。
  跟人满为患的太子商铺相比,前一日还人潮汹涌的王家店铺,今日算是门可罗雀。就算有,也是因为太子那里的煤炭价格太低了,想要比对一下而已。抽样查看以后,他们依旧会选择太子的。
  最令他们气愤的是,太子那里的煤渣子,不是丢掉了,而是制作成了煤饼,卖给平民家。
  平民家不在乎煤饼难烧废料多,人家在乎的是煤饼的耐烧,一文钱五十个大大的煤饼,这分明就是白送!
  一连三天,令王家管事忧愁的是,再没有一个人登门自己这里,就算有,也是要求退货的。按照人家的说法,同样的煤炭王家就卖这么贵,不是摆明了在坑人嘛!
  “管事,咱们得想想办法了!要是再这么下去,咱们回到本族,一顿家法是逃不过了!”
  大家族的家法,比官家的刑罚还令人恐惧。官府的刑罚都是为了肉刑处置,除非是重犯,否则不会打死人。可家族的家法,则是对内宽松对外严格,像他们这样不是王家直系,只是依附过来工作的下等人,打死都只能老实承受,报官都没用。
  王家管事自然清楚家法是什么样的,痛苦的闭上了眼睛:“先降价吧,降低到跟太子那里的一样,老夫这就给家里写信,请求家里派遣直系子弟过来。”
  得到管事命令的仆役喜出望外,立刻就去传信各处卖煤的店铺,一起降价。降价虽然挣得少,但是好歹是卖出去了。煤炭这东西跟别的商品不一样,只有冬天的时候才值钱,等冬天过去,夏季雨多,要是防护的不到位,就会全部废掉。
  王家的动作自然是要轰轰烈烈的,可是令他们意外的是,明明他们把价格都降低到跟太子那里一样的价格了,可顾客还是对他们视若无睹,宁可排队,也要购买太子那里的煤炭。
  “活该啊!我说世家豪族怎么都贼有钱呢,原来是黑了心的提价,蒙头往家里捞钱!还是太子殿下实在,你看看,王家改价格了吧!”
  “老哥哥说得对,哼,王家就是黑了心了,煤卖得富商都用不起,让我等贫民小户只能干看着。你看看人家太子做的多大气,虽然没把煤炭价低到咱们用得起,但是弄出了煤饼子。家里囤一堆儿,一冬天都不愁烧的。”
  “就是就是,我还听说啊,当初太子摔伤腿的时候,就是王家鼓吹说太子腿好不了了。不过,这件事儿没人抓到证据,不然的话,太子干嘛不问罪王家,只是拆穿了王家的黑心面目?”
  “这位老哥从哪儿得知的消息?太子腿摔了怎么了,说句大不敬的话,就是没腿,俺也支持他当皇帝!”
  ……
  像这样的对话,在长安各处都不断的出现着。在暗卫成员有意识的引导下,一股子“王家是黑心人、太子仁厚”的舆论风向,正在形成。
  人在001号院子的李承乾,看到暗卫送过来的报告,笑得肚子都疼了。
  扔出一个话题,调动社会舆论而已,这一手,后世的时候不知道多少人都在玩,他不过是借用了一下,没想到在唐朝成效斐然。
  也难怪刘邦要斩白蛇,黄巾军也要“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口号了。整天在土地里刨食的百姓,最喜欢的就是说闲话,“人云亦云”的行为,哪怕在后世那么开放的年代,都避免不了,就更不要说现在了。
  虽然愚弄百姓让他有了一点罪恶感,但是想要对付王家,也只能这样了。
  如果说在煤炭生意上,想办法让王家亏本,就是他的计谋,也太可笑了,世家豪族的底蕴,可不是一两次生意失败就能损伤的。他真正的目的,其实是对王家的名声下手。
  名声这东西,不管是平民百姓,还是王公权贵,都视若珍宝,至于像五姓七望这样的世家,那是命根子一样的存在。
  “哼哼,也不知道王瑛那老家伙得知王家在长安的名声臭了,会是什么表情!”
  把密报扔进火盆里烧掉,伸伸懒腰,李承乾决定继续练习自己的射箭技艺。
  该死的冯盎明明答应了要教,可是进入学院后就像是色狼见到了美女,学习起来比学生还要上心。本来决定年前动身回去的,结果却一拖再拖,搞得岭南本族还以为他出了什么事儿,派来了冯智彧打着上贡的名头过来刺探。结果,来探听消息的这一位也陷进学院了,只是派遣老仆拿着信物和书信回去报平安。
  虽然冯盎没时间,但教练,李承乾还是不缺的。
  阿史那雪虽然开不动五石弓,但是射箭却很不赖。有她当陪练,对箭术还是有提升的。
  冬季的寒风吹起来,对射箭的干扰很大,但越是这样的环境,就越是磨练技术。
  一箭射中九环后,李承乾吹了吹僵硬的手,继续射下一箭。
  “十箭有八箭能射中靶子,已经很不赖了,你干嘛非得射中红心?”
  暴露在寒风里,张赟都懂的鼻涕老长,阿史那雪却丝毫不在意。
  分心之下,箭射到了地上,李承乾无奈的回头说:“中原有个成语叫‘精益求精’,你知不知道?再说我不好好练练射箭,你再看不起我怎么办。”
  听到这句话,阿史那雪有点脸红。刚来到大唐的时候,她的确觉得唐国的太子是个废物。毕竟,在她小的时候,她的父亲就告诉他汉人只有作战的将军、士卒还有点勇气,那些当权者,恐怕突厥勇士一声厉喝,都会吓得尿裤子。
  至于皇族,那就更窝囊了,打仗只会让将军上,治理国家只会让大臣做,自己就剩下吃喝玩乐。太子,未来会成为皇帝的人,肯定好不到哪儿去。
  不过,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她大概也知道父亲说的也不全对。至少,她发现唐国太子,并不是一个酒囊饭袋。
  他的剑术很好,根本不是花架子,拳脚功夫也不赖,那个叫张赟的宦官很厉害,可就算如此,他也能在张赟的手下坚持好久。箭术虽然跟突厥勇士没法比,可是看他现在全神贯注的样子,就知道过个一两件,箭术也会大成。
  长相从来都不是重点,最让她佩服的是他拼死治伤的事情。虽然鲁莽,但是这也是勇气。
  不知不觉间,她才发现,似乎,这就是自己想要找的如意郎君。
  虽然,这是汉人太子,注定不会跟突厥保持友好。
  直到箭壶里最后一支箭射到靶子上,李承乾才满意的点点头,吩咐于泰把阿史那雪送回去,他打算去青雀那里看看。
  本来是一个实验水力风力的场地,自从李泰加入后,就在不停的扩建。研究寻常东西的时候,就在工学院,研究重要的东西的时候,就到那个秘密的试验场地去。
  风力,到底还是被降伏,如今水力风力的巨锤,已经送给了军器监,军器监的欧阳烁在试验这东西的性能后,专门来到学院道谢,并且写了折子为工学院请功。按照他的说法,有了这两样东西,大唐的制甲冶炼等能力,能飞跃五倍不止。
  寒冬的季节,李泰却没有在魏王府猫冬,而是缩在工学院的实验室里摆弄铁和木头。虽然,实验室里足足有十几个煤炉子……
  “青雀,你这是鼓捣什么呢?”
  见李泰在拿着两块铁片在比划,并没有忙于其中,李承乾就好奇的问。
  放下手里的铁片,李泰才要发怒,当看清来人是自己的皇兄后,就变成了笑。
  “皇兄,您来的正好,春耕的时候,您不是说过,能把犁、播种、培土给结合到一起,省事儿嘛,所以我就想制作出一个这样的犁杖来。
  东汉崔寔有一本《政论》,说那时候就有种地的耧车,由三只耧脚组成,下有三个开沟器,播种时,用一头牛拉着耧车,耧脚在平整好的土地上开沟播种,同时进行覆盖和镇压,一举数得,省时省力,其效率可以达到日种近二十亩。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6/5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