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才不要做太子(校对)第2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566

  老先生要住到东宫来,李承乾其实是很欢迎的。
  东宫实在是太大了,这么大的东宫,却只有长孙宝庆这一个人能跟他说得上话。那些老太监,虽然不是哑巴,但是只要见到他,就会卑躬屈膝,没一点意思。
  更何况,老先生过来的话,他要在厨房开小灶,也能光明正大一点了不是?
  巳时一到,就有一辆辆马车将老先生的物品送到东宫来。
  老先生中年丧子,此时照顾他的是孙子李安仁。
  李家并没有在朝堂鼓捣关系网什么的,所以李安仁并没有入仕,而是继承家学,在士林的名声也不错。
  扶着爷爷走入东宫,见到李承乾,李安仁就要行礼。
  李承乾如何能让一个三十多岁的人给自己行礼,赶紧让长孙宝庆拉起他。
  “安仁先生在士林也是很有影响的学问大家,本王怎敢承受您的礼数。”
  李安仁还是坚持着施了一礼,起身后,说:“祖父就要常住东宫,草民为了避嫌,不能多来。所以,就要世子照顾祖父了。草民身为孙子辈,行这一礼是应该的。”
  李承乾刚想客套两句,李纲就一巴掌拍在李安仁的脖子上:“行了,说的好像老夫会死在东宫一样。瞎操心,行了,滚蛋吧。”
  老先生虽然年纪大,但是力气还是不小的。李承乾很明显看到李安仁被抽的咧开了嘴,但是,他非但没有躲开,反而……
  往上迎了一下?
  啧,老人家果然惹不起。
  赶走了李安仁,李纲伸出手让李承乾扶着他,咧开没牙的嘴笑道:“小子,老夫从今天起就要住在你这东宫了,现在要赶老夫走,可还来得及。”
  李承乾连连摆手:“李师说的这是什么话,您能住在东宫,小子高兴还来不及呢,怎么能赶您出去?”
  扶着李纲的胳膊,李承乾心里也是乐开了花。
  事实上,李纲能住进来,反而更好。
  他那属于现代人的一些思想,在古人看来,好多都是大逆不道的。有这么一个谈话投机的老先生在,可比什么杜正伦、张反轮什么的好多了。而且,有老先生在,至少那个瞎折腾的老爹,不会派别的老师过来了。
  最大个儿的挡箭牌!
  一路走进书房,将老先生扶到锦塌上后,李承乾才跪坐到一边。
  这锦塌,还是今天早晨宫里的太监搬过来的。感情一个八十岁的老头,比他这个太子的亲儿子还要吃香。
  倚靠到锦塌上后,李纲敲了敲腿,感慨道:“不中用喽,早年间闹饥荒的时候,老夫还曾一日间翻遍三座大山找寻野菜。可现如今,走几步路都像是折磨,恨不得把这两条腿剁了了事。”
  李承乾从案子上拿起一张图纸,递给老先生。
  老先生接过后,只见上面用特别细的毛笔画出了一个图纸,是椅子模样的东西。
  椅子没什么新奇的,但是上面加上两大两小的轱辘,就有点意思了。特别是座位两边的大轱辘,大的优点过分。
  见老先生递来疑惑的目光,李承乾解释道:“这是小子画的图纸,我叫它‘轮椅’。只要让将作监的工匠把这轮椅做出来,您以后只要坐在上面,用双手转动大轱辘,就能移动。要是累了,小子或者旁人在后面推,也能推着您四处走动,很是方便。”
  听完李承乾的解释,再看看图纸,李纲笑着点了点头:“有点意思,倒是叫你费心了,要是这东西真的能代替老夫的双腿走路,老夫也会送你一份回礼。”
  李承乾把图纸递给长孙宝庆,要他火速去宫里找老爹要旨意去。
  图纸他虽然画出来了,但是如果送到将作监的话,毫无疑问,人家连鸟都不会鸟他,只会以为是小孩子的胡闹。
  轮椅的图纸,李承乾还是犹豫再三才彻底画成后世的样子的。原本,他只是想弄出四个轱辘,有人推着就好。但是考虑到老先生老而弥坚的性格,李承乾还是选择了照抄。
  从老先生到现在都坚持自己走路来看,他更愿意的还是自食其力。这轮椅虽然也是利用工具取巧,但是如果老先生能用自己的力量动起来,才能更好的接受。
  长孙宝庆走掉后,老先生拿起锦塌上的一张纸,递给李承乾说:“《逍遥游》你已经看过,听孔颖达说,论语你也读了很多,老夫思前想后,才给你找了这么一篇文章,说说你的看法吧。”
  李承乾接过纸张,之间上面满是巍峨雄浑的字,跟他那狗爬一样的字比起来,这文字当传家宝都不为过。
  虽然字好看,但是看到内容后,李承乾的脸却抽成了一团,原因就是这篇文章他熟的很。
  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前些日子他还感慨“苦其心志”那几条来着,想不到今天老先生又拿出来给他看了。
  揉了揉太阳穴,李承乾没有看完,就说:“这篇文章,其实弟子看过。在弟子看来,前面的不太对,全文,其实只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句最有道理。”
第二十九章
苦心
  李纲微笑道:“哦?这倒是老夫首次听闻,你说说看,为什么只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么一句有道理呢?”
  李承乾无奈的一笑:“很简单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简单来说就是一个道理——‘居安思危’,这个道理,在我看来是很精辟的。我们习惯了太平盛世的时候,应该戒骄戒躁,警惕可能发生的危险。但是吧,之前那段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在我看来就不太恰当了。
  一个人想要担当大任,需要的是学识和修养,而学识和修养,却不是苦心志,劳筋骨就能锻炼出来的。所以说啊,折腾一个人并不能把人折腾的出色,没准会反而引起坏的结果。”
  李纲指指李承乾膝盖下那个带着补丁的坐垫,笑道:“呵呵,就像你现在经历的一样?”
  “……”
  看着李老先生狡黠的笑容,李承乾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都说老而成精,现在看来是真的。他就随口一说,没想到老先生就直接点破了他的想法。
  尴尬了好半天,李承乾才承认道:“您说的没错,小子对自己的处境,还是挺无奈的。”
  见李承乾这么痛快的就承认,李纲不由得哈哈大笑。
  笑罢,老先生拍着大腿说:“老夫还以为你要说什么精辟理论呢,原来就是借题发挥,发一顿牢骚啊!不过,你说的确实有点歪理,一个人想要担当大任,确实不需要经受折磨。而且学识修养,都是自发产生的,不是别人强塞就能拥有的。
  说实话,老夫也觉得太子做的不太妥当,但是,承乾,你作为准太子,也得理解你父王和一干大臣的苦心啊!”
  苦心?
  李承乾露出了一个生动的疑惑表情,老爹那里有苦心也就罢了,怎么还跟一干大臣扯上关系了?
  李纲拍拍身边的锦塌,示意李承乾过来坐。
  李承乾笑了笑,也不推辞,坐到了老先生旁边。说实话,坐在锦塌上,可比跪坐在破坐垫上面舒服多了。
  拍了拍李承乾的脑袋,李纲问道:“要说到苦心,先要说说汉朝以来的乱世。你对汉朝以后的事情,有了解吗?”
  李承乾挠了挠头。
  孙权刘备曹操三分天下?
  魏晋南北朝?
  得了吧,这是能说的?
  虽然知道,但是李承乾还是装作迷茫的样子回答道:“汉朝小子倒是听说过,但是以后的就不知情了。”
  李纲拍了拍脸,他都忘记自己眼前的这个孩子只有七岁了。
  不过也好,正好能给他补补历史知识。
  组织了一下语言,李纲开始说道:“自汉朝以来,不管是魏蜀吴三国征战,还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咱们华夏大地都没有停止过战乱。隋朝一统天下后,也没来得及休养多少年,炀帝东征,就再一次点燃了内部的矛盾。窦建德,王世充,李密,等等,各个军阀割据四方,战乱一刻未止。直到唐立国,这些军阀才渐渐的全部被消灭。
  你知道自汉朝以来,多少年了吗?接近四百年啊,四百年间,几乎没有多少太平的时候。汉朝时,我华夏大地称雄世界,匈奴等国谁敢冒犯?可是现在你看看国力衰弱成了什么样子?武德年间统计民力,三百万户的数字,让好多人哑口无言。
  可以说,大唐接下来的,是一个烂摊子。在周边各国虎视眈眈的情况下,想要让大唐恢复到汉朝鼎盛时期的那种盛世,何其艰难!不管是你父王还是朝臣,其实都有一个想法,那就是让咱们华夏民族再次屹立世界之巅。这么艰难的任务,他们怕一代人完成不了,所以就忍不住的把主意打在你的身上。
  作为皇位的顺位继承人,你注定了要接受这一代人的成果,并将其发扬光大。你觉得,他们会容许你只是一个纨绔般的皇帝吗?”
  李承乾又挠了挠头,不是疑惑,而是头皮发麻。
  他没想到,自己这番待遇还有这么深层的原因。让李纲这么一说,他都有点不好意思起来。
  原来,这群人不是在瞎折腾,而是真的有一个伟大的目标,继而忍不住的对自己严厉起来。
  见李承乾有所反应后,李纲又捋了捋自己的小胡子,自得道:“不然的话,你以为你父王能请的动老夫?虽然他现在掌控着朝廷,不久就能登基为皇帝,但是老夫不想鸟他的话,随便找个借口就能拒绝当你的老师。”
  当然,还有一些话,李纲不愿意跟李承乾这个小孩说。
  子不听父过,他不可能当着李承乾的面把话说全。
  说真的,他的确是被李世民给恶心到了。
  你政变就政变,杀兄弟囚老爹也就算了,把侄子侄女全部赶尽杀绝干嘛?把嫂子弟媳收到后宫干嘛?明明要当的是中原的皇帝,却偏偏把鲜卑族的传统给弄到长安来。如果不是孔颖达的书信内容确实情深意切,他一定要把圣旨拒回去。
  李承乾没有注意到老先生变化的表情,而是懵逼的伸出了大拇指。
  这一刻的老先生,的确霸气。
  “不过嘛……”
  老先生却又是话锋一转。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5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